女明星變胖是病了,靠吃藥控制情緒被說矯情:心病更難醫

2020-12-06 我是餘小滿

01

最近,在節目《看我的生活》裡,馬思純說到自己關於胖的問題。原來,她有非常嚴重的情緒問題,為了維持情緒穩定,她需要吃藥控制。大家知道,凡是控制情緒方面的藥,副作用都是很大的。

馬思純就爆料說,吃完藥後,三天會胖8斤。

當王大陸問她,不吃藥的話會怎麼樣。她說不吃藥的話,身體會變得僵硬、腿很軟,嚴重的話會眼睛發黑,看不見的狀況。

在節目中,她說相比不能控制情緒,胖一點相對好一點。

女明星對於胖瘦問題的介意想必大家都知道。之前,秦嵐曾經說過,在屏幕前光鮮亮麗的女明星,其實私底下瘦得像鬼一樣。

想到之前,她出現在大眾面前,被吐槽,太胖。實在是有些心酸。

然而,還是有人說:不明白,一夜爆紅,名利雙收的明星有什麼壓力。

02

前段時間,因為《長安十二時辰》小火了一把的熱依扎也因為抑鬱症而被許多人說是矯情。維持,熱依扎還曬出了自己的病歷,以證清白。

對於身體上的疾病,我們很容易就看出來了。可是心理的疾病就沒有那麼容易被發現。

很多人以為精神上的壓力就是自我調節能力不好導致的。還會不屑的說,你這就是矯情,脆弱。

也正是人們的這種態度,讓很多人在發現自己心理生病之後,無法啟齒。

每個人都有生病的權利。就算無法感知心理生病的人的痛苦,但是也請不要對他們不屑一顧。

這是對人的起碼尊重。

03

在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中有這樣一段話:

十九世紀威脅人類的才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癌症;我想二十一世紀一定會是精神病。這話是真的,精神病將來會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開始了。物質文明雖進步,給人類帶來許多生活的方便,並沒有為人類帶來幸福,只是帶給人類更多心靈上的痛苦。這種痛苦的結果,將來又導致心理變態、精神分裂而至於現在已開始增加的精神病。

的確,如今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各種科技發明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化、智能化。

可是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生活卻越來越貧乏。

比如,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讓我們享受了科技的便利。買東西只需要掃一掃,就可以支付。輕輕點一點屏幕,想要什麼就可以送貨到家。

可是因為手機的出現,很多人無論是外出朋友聚會,還是回到家裡。整天盯著的就是手機那一塊屏幕。

越來越便捷的交流工具被發明出來,可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卻越來越少。人們寧願盯著冰冷冷的手機屏幕也不願意和現實中的親人、朋友說上一句貼心的話。

除此之外,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也讓人們無暇顧及審視自己的內心,直到真正生病後才被打得措手不及。

由此可見,物質生活的豐富並沒有改善精神上的貧瘠。

04

那麼,我們要如何做才可以改善精神貧瘠,讓自己擁有健康的心理呢?

①讀書

有人說,當你感到迷茫時,最好馬上去做一件百分百投入的事情,而這件事情最好是讀書。

毫不誇張的說,讀書可以解決我們80%的問題。

當我們感到茫然無助,沒有前進方向的時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讀書。

每一本好書都凝結了作者的許多生活經驗和人生思考。即使我們無法照搬作者的人生經驗,可是我們可以借鑑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處理方法。

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讓我們對人生多一份思考。

②培養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所謂同理心,就是能夠感知他人的情緒。一個人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難免會就變得狹隘和自私。

只有了擁有同理心的人,會感知到他人身上的痛苦。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看到了別人的痛苦,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

有了同理心,當看到別人痛苦的時候,我們不僅會本能的伸出援手給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反思:原來並不是我一個人過得很辛苦,原來世界上還有人比我過的更艱辛。我不僅要自己站起來,我還要幫助別人站起來。

如此一來,我們無形中也更加有力量了。

05

如果生病了就要勇敢的說出來。馬思純在節目中爆料自己受到情緒問題的困擾,其實是一件好事情。說出來,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說出來也可以讓自己堅強的面對問題。

而圍觀的人也請更加善良一點,並不是說賺得多的明星就不應該生病。

要知道,心理病更加讓人煎熬。

希望小姐姐早點好起來。

相關焦點

  • 「心病」需要「心藥」醫——神經官能症
    「心病」需要「心藥」醫人體遍布神經,調節人體內臟活動和心臟的跳動,汗液、消化液以及激素的分泌等神經,不受人的主觀意志控制,所以又稱為自主神經,也稱為植物神經。而人體本身的心理會對自主神經產生影響。比如說我們恐懼的時候,心跳會加速,感覺自己身上的汗毛會豎起,或是緊張的時候不自主的流汗,在情緒壓抑、傷心難過的時候,就會變得沒有胃口,吃不下飯,這些都是心理因素對自主神經產生了影響,從而改變了激素的分泌,對身體產生了一些影響。
  • 農村老人常念叨的「心病終須心藥醫」,這「心藥」到底是什麼藥?
    農村老話,都是祖祖輩輩經驗所得,雖然老人不一定能細緻的說個子醜寅卯,也肯定說不出啥科學原理,但肯定是有其道理的。就如這句「心病終須心藥醫」,直到現在,也還是我們時常念叨並認同的一句話。「心病終須心藥醫」,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心有鬱結,靠醫院、藥店裡的尋常藥物是醫治不了的,一定要找到讓自己心傷難過的癥結所在,並對症下藥,才能治好心病。
  • 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敬老月」裡專家熱議關愛老人心理健康新華社記者田曉航身體機能減退、退休後社會角色轉變、家庭空巢化……一系列現實因素讓不少老年人產生了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甚至嚴重心理問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主觀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降低。
  • 人病了有藥可醫,心病了無藥可治
    人病了,有藥可醫。心病了,無藥可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這句話每天都在說,但總有人不信。孟某某以尋釁滋事被處以行政拘留15日的頂格處理,正應了那四個字「咎由自取」。網上造謠的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有人為獲取名利、尋求刺激,不斷挑戰道德底線。
  • 心病還須心藥醫,31種心藥總有一款能讓你去除心病
    以感冒為例,有的人很少感冒,即使感冒,不用吃藥也很快便好;有的人常常感冒,即使吃藥或採用其他醫療手段,也好得很慢。這說明「內藥」對於治病的決定性作用。   強大的青春活力,乃是人體內藥中最珍貴且具決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一般說來,兒童病比成年人病好治,年輕人病比中年人病好治,中年人病比老年人病好治。
  • 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敬老月」裡專家熱議關愛...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敬老月」裡專家熱議關愛老人心理健康新華社記者田曉航身體機能減退、退休後社會角色轉變、家庭空巢化……一系列現實因素讓不少老年人產生了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甚至嚴重心理問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主觀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降低。
  • 防治「心靈感冒」:科學認知是第一步 心病需心藥醫
    「像今天因被老闆罵了一頓,心情壓抑此類的短期抑鬱情緒,可通過自我調節緩解和消除的,不用擔心。」甘照宇指出,當以上症狀多個出現且持續存在2周以上,有可能已患上抑鬱症,那就要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了。  「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其實是大腦生病了,這種病與懶惰無關,與矯情無關,也不是想開一點,或是堅強一些就可解決。但這種病通過專業治療是能康復的。」甘照宇特別強調一要早期診斷,二要科學精準用藥。
  • 黛玉得的病是心病,難怪再好的藥無法醫治她,真是可憐
    所以導致了她的情緒,如此的悲傷的話,也能夠讓人們去理解的。似乎大家就覺得她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憐兮兮的人物,從來沒有想像過她是有多麼的活潑和快樂。而且我們在最開始讀到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她身患重病看上去永遠是那麼的虛弱。
  • 身病還是心病?——身病還要心藥醫
    我的觀點是,因為這些疾病雖然病位在身體上,從根本來說卻是心病。若不治心而單純治身,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南轅北轍。(一)心的作用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困擾始終沒有停止。疾病既有身病,亦有心病,甚至身心俱病。何謂心?
  • 睡眠障礙常伴心病,切忌擅自用藥
    昨日,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主任張昌勇表示,不少睡眠問題都伴隨焦慮、抑鬱等情緒。他提醒市民需要多關注睡眠問題,千萬不要自行亂吃藥。一旦出現睡眠問題,應及時找睡眠障礙專科醫生就醫,以便早診斷,對症進行治療。
  • 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新華社記者俠克、田曉航  近年來,隨著老齡人口不斷增多,其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不僅是基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正成為一項重要因素。
  • 帕金森病吃藥可以控制麼?有什麼副作用?
    我有個帕金森的患者,今年63歲,每次來複診都是「一問三不知」,千叮嚀萬囑咐要把吃藥後的症狀變化記錄下來其實家屬和患者只要稍加留心,對患者日常出現的變化進行記錄,對控制病情、穩定病情,甚至逆轉病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只因老人的一個動作,孩子被送醫搶救,這種病真不是矯情
    圖片來源:微博其實過敏真的沒那麼簡單,更不是嬌氣。孩子過敏不是矯情8 類易致敏食物要謹記有特殊情況,參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議,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5. 不要濫用抗生素。比如常見的普通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急性胃腸炎等,基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孩子已經有明確的過敏食物,建議掌握下面 4 個應對方法:1.
  • 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讓百姓看病更有「醫」靠
    看病難、看病煩、看病貴,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樣子的體會,相信不少去過醫院的人都有過。但對於路橋的陳慶烈老人來說,看病早已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因為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他需要長年吃藥,一個月至少要往醫院跑一次。「一直以來我都是在路橋二院找王醫生看病的,搬回蓬街後,還是會回來找他看病開藥。」陳慶烈說,「雖然現在交通方便,但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來回跑還是不方便,要麼讓兒女接送,要麼自己坐公交車,尤其是碰到颳風下雨的,更是麻煩。」
  • 「輝煌「十三五」」健康扶貧:讓貧困群眾病有「醫靠」
    中國湘鄉網1月4日訊(湘鄉融媒記者:李方遒 吳明惠)「十三五」期間,湘鄉通過籤約家庭醫生服務、實施「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一系列健康扶貧政策,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助力脫貧攻堅。「你們來啦?快進屋坐。」
  • 熱依扎突然官宣產女:用實力證明,愛情能治好一切「矯情」
    熱依扎的回懟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她依舊是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靠著藥物和心裡諮詢慢慢康復。12月4日晚,熱依扎忽然在社交平臺官宣自己產女的喜訊,並說:「我是你的翅膀,你是我的藥。我永不倒下,你努力成長。但轉念一想,其實治好你的「矯情」的哪裡是孩子啊,而是那個無條件愛你的人。(2)強大的網友們根據熱依扎自己說的出月子時間,推測出她生產的時間大約是今年中旬,但從她近一年發出的照片,絲毫看不出她懷孕生女,更將孩子的父親藏得很好。
  • 耶穌基督福音|醫病的恩賜
    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今天我與大家一起查考、交通、分享《醫病的恩賜》 獻上禱告:親愛的阿爸聖天父,我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常與我們同在!阿們,感謝主!你差遣工人岑弟兄-藉著他手中所寫的和"口中"所講的真理的道,就是叫我們得救的福音!將屬天的靈糧按時分糧供應給我們,使我們生命更豐盛。阿們!
  • 「微笑女王」竹內結子自殺去世:「我們不是矯情,也不是精神病人」
    不僅僅是竹內結子,近年來,娛樂圈明星自殺輕生屢屢發生,2020年的日本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失去了4位明星。微博上瘋轉竹內結子與圈中好友三浦春馬的合影后者同樣因自殺離世雖然在日本娛樂圈的戰績顯赫,但竹內結子內心的不安和焦慮一直存在。
  • 心理測試:三個繩結,哪個最難解開?測目前你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生活中,一個個艱難,一個個痛苦,對大家的影響更大,畢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心事,有自己的心病,現在,你最大的心病是什麼?進行一次心理測驗。下面是三個繩結,哪個是最難解開的?不要猶豫不決,選個答案,測量一下你目前最大的心病?
  • 醫妃難囚第二季開播攜手盤子女人坊跨界新玩法
    由陸怡璇、盛英豪主演的古裝甜寵劇《醫妃難囚》第二季於1月9日在愛奇藝獨家開播,此次劇方攜手古裝攝影知名品牌盤子女人坊玩起跨界營銷,為IP升級賦能。據悉,該IP來自於愛奇藝文學同名小說《醫妃難囚》。此次第二季以愛情甜寵輕喜劇為主題,講述二度穿越的女主搖身一變竟成了敵國細作,為讓夫君認出自己,使出女追男連環殺手鐧的喜劇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