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質是由語言構成的——維根斯坦
語言是人類與其他物種相比具有的一種明顯優勢,我們因此獲得了彼此交流知識、感情與思想的能力,並形成了複雜的社會與文化。
但是,我們是如何獲得這種地球上最先進的交流方式的?在類人猿的單調號叫與人類現存的7000種語言之間,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演化過程?誰是第一個講故事的人?是誰最先說出「我愛你」? 由於缺乏實物證據,關於語言的起源故事,仍然籠罩在一團迷霧之中。可以確定的是,在100多萬年中,語言與人類生理、心理和文化共同進化,互相影響,最終造就了今天的人類-正是語言,讓擁有易碎骨頭和柔軟皮膚的人類,成為站上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
人類第一次使用語言,可以追溯到數十萬年前。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北京房山的周口店遺址發現著名的北京人頭蓋骨。根據分析測得這些距今約六十萬年前的古人類腦部語言中樞發達,聽覺領域也有顯著增大。可見北京猿人已能使用較複雜語言交流。和語言的古老相比,代替語言的符號,文字則年輕得多,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例如公元前三十一世紀的古埃及聖書文字和蘇美爾楔形文字距今不過五千年。已發現最早成體系的漢字甲骨文處於商時期,距今約三千四百年。
而文字的功用,大概可分為三種:
一、記錄事物:古代的事物能見於今,今日的事物能垂於後,這是歷史的萌芽。在文字出現之前,人類的文化活動過程主要是通過傳說和史詩傳頌的,那時每一個文化群體或部落都有一些專門唱史詩和傳說的人。如果唱史詩的人都去世了,文化事物記錄也就中斷了。
文字為記錄事物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如果說語言使人類擺脫了動物的本能生活方式,那麼文字則使人類由原始蒙昧階段進入了文明狀態。
二、抒寫情感:由喜怒哀樂的情感,發為笑號悲歡的聲音。自然的聲音,成為有意識的聲音,叫做語言。語言的聲音,成為有行跡的符號,叫做文字。有文字以記錄情感,然後人與人的情感始通,這是文藝的萌芽。
文明社會靠口語和文字來交流和傳承文化,原始社會僅靠口語來交流和傳承文化。文字的出現,人類不僅可以通過文字進行超時間和空間的交流,大容量地傳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三、記述思想:由過去的理念產生未來的思想,由經驗產生歸納、演繹、類推的思想。將這些思想,用文字記述,這是一切學術的萌芽。
文字是在語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是人們的思想境界達到一定的水平的必然的記錄現實,記錄人們的需要的更精確更易保留的一種流傳溝通形式。一個時代有屬於一個時代的文字, 沒有文字的消失的時代就沒有歷史,對於後代人來說它就不曾存在過,也因此,人們才更重視文字的這種歷史力量,文字才能更被人珍視。
從這三點功能來看,文字的發明可以說是一切文化的初始。也正是漢字的誕生使偉大的中華文化煥發出炫目光彩,展現無與倫比的生機與傳承。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文化就是漢字文化,漢字所具備的各種特質,給中華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篆刻藝術作為國粹之一,與書法一樣作為文字美的直觀表達流傳至今,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價值。同時將文字刻在金、石、木、陶等載體上,使其內涵意義得以保存或傳承,更是人類文明存續的重要手段。
篆刻藝術可真神奇!將文化通過一個小小的印章傳承下來。跑遍中國正致力於將這種文化發揚光大。跑遍中國線上馬拉松系列賽誕生以來,已經走遍了中國大地數十個城市。賽事專屬定製禮——水晶獎印,承載了中國各地的城市風景歷史。水晶獎印的靈魂——底部的印章,更是各個城市的文化的結晶。
你的水晶獎印是在哪一場線上賽中獲得的呢?你知道你的印章有怎樣的歷史典故和文化意義嗎?快從獎印字典裡查一查吧!
跑遍中國獎印字典
一
Signet Dictionary
山東:孔孟之鄉
此印為楷書印,楷書是宋元時期興起的字體。此印屬於魏碑體,採用的是魏碑體楷書的代表——北魏《張猛龍碑》的風格,起行收較為方俊。
《張猛龍碑》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譽的作品,為精嚴雅正書風的代表。「孔孟之鄉」四個字頗有山東大地的大氣之風,有又謙謙君子禮儀之邦的俊美之感。
山西:晉善晉美
此印採用大篆字體,是一方三晉時期古璽風格的印。古璽印印面精美,工藝水平高,形式豐富多變,可塑性非常強。
「晉善晉美」四個字文字虛實變化,四個字中間有菱形裝飾,把印分成四份,講究的就是盡善盡美。「晉」也是山西的簡稱,此印也寓意著對表裡山河山西的美好祝願。
西藏:世界屋脊
這是一方楷書印,有四字界格,以魏碑體入印,頗有挺拔聳立之感,字裡行間可以都展現了魏碑體的古樸大氣,靈動典雅的風骨品格。
「世界屋脊」四個字的形態也與西藏雪域高原氣場相近,仿佛看到藏族人民堅韌不拔,昂首於世界之巔的樣子。
河北:京畿福地
此四字取法漢代鳥蟲篆印,這類風格有很強的裝飾性,線條優美靈動,屬於金文裡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這種字體高貴而華麗,富有裝飾效果,變化莫測、辨識頗難。
河北是中華文化發祥地之一,「京畿福地」四個字蘊含著河北歷史文化的精粹,也是為這片大地祈福。
廣東:南粵故地
這方印主要取法嶺南地區著名篆刻家黃牧甫的篆刻風格。黃牧甫(1849年-1908年),是晚清印壇傑出的四大家之一,「黟山派」創始人。名士陵,以字牧甫名世,又作穆甫、牧父。「印外求印」是黃牧甫篆刻印文的重要特點。不拘泥於表面形式的擬古,而是還古以本來面目,直追古印光潔妍美之姿。
「粵」是廣東省的簡稱,「南粵故地」是追溯廣東的歷史——南越國,亦稱南粵國,是秦末至西漢時期位於中國嶺南地區的一個政權。通過此印可以感受到廣東的悠悠歷史。
四川:天府之國
此印運用了鳥蟲書,相當於現代的美術字,是在小篆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動物花樣的裝飾。「天府之國」中添加了鳥、龍、魚的裝飾,給整個印增添了靈動活潑的感覺,讓成都的「巴適」躍然紙上。
「天府之國」形容土壤肥沃物質富饒的土地,本意是指秦國統治的區域,尤其是關中平原。後來被世人所指為成都平原。
天津:海河之津
此方印是秦印,秦始皇統一後對印章有規定,在印面上設置了界格,界格規定了每個字的地方。秦印多以鑿刻方式篆刻,有天真、稚拙、峻利的之氣。篆法方圓相濟,線條頗有彈性。這樣的篆刻方式加上界格的限制,使秦印上的字有種「帶著鐐銬跳舞」的感覺。
天津地處海河下遊、東臨渤海,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海河之津」四個字詮釋了天津作為我國重要航運中心的地位。
跑遍中國帶你從印章中了解文化,從印章中了解歷史。沒在字典中找到自己印章的跑友們別著急,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