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對不對? 是假說而非定律 談不上是真理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進化論對不對?

  進化論是假說,而不是定律,自然更談不上是牢不可破的真理。

  進化論是對的嗎?

  今年,《物種起源》出版已滿150年,這一問題似乎仍未塵埃落定。

  首先要明確一點,進化論是假說,而不是定律,自然更談不上是牢不可破的真理。

  達爾文當然希望自己的學說能夠被當做科學對待,但是《物種起源》一書中大量沒有證據能夠證明的臆想性猜測,使得那些試圖支持達爾文的科學家們也感到頭疼。

  反對達爾文的人太多了,從格賴斯頓到救世軍,總能找到對達爾文有看法的英國人。但是拋開情感的因素,這個錯綜複雜的反對派陣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事實上,它們也確實令達爾文本人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在1859年《物種起源》第一版出版後,達爾文的每一版《物種起源》都會做一定的修改,達爾文的讓步也一度讓一些批評者認為,達爾文的學說有重大的缺陷,而達爾文本人,也不過是一位牆頭草似的人物,從一種觀點倒向另一種觀點,勉力維持著《物種起源》中的核心學說而已。這雖然不是事實,但也說明了一些問題。

  化石在哪裡?

  《物種起源》甫一出版就引起軒然大波。

  在傳統的自然科學史著作中,反對《物種起源》的聲音常常被簡單粗暴地認為是食古不化的保守派對達爾文這位唯物主義者的宗教迫害,這些保守派仍然相信上帝是創造這個世界的唯一造物主,所以他們批評達爾文的證據不過是為了維護舊的神學自然觀時所臨時拼湊的罷了。

  然而,事實真地這樣一目了然嗎?當時,科學的發展仍然處於一個欠發達的階段,達爾文論證自己觀點的論據顯然並不能完全支持他的觀點,這就為層出不窮的反對者提供了彈藥。

  化石常常被認為是物種演變的直接證據,可是反過來,它們也可以成為攻擊達爾文最有力的手段。人們發現,物種轉變過程中的化石總是微乎其微的,我們能夠採集到的,往往是那些保持恆定狀態的化石。因此,化石記錄的不連續性至今仍然是進化論是否成立的最大障礙。在《物種起源》中,達爾文做出的解釋多少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他說,這是因為那些化石沒有保留下來,所以他的證據存在著空缺。在反對進化論的人看來,這種辯解等於什麼也沒說。他們堅持認為,不是因為化石沒有保留下來,而是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化石,所以也就別寄希望於未來的考古發現!

  同樣是沒有化石,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所以進化論者如果希望自己的論點能夠讓反對者徹底服輸,那麼他們就一定得加把勁了,找到足夠多的化石來證明他們的觀點。此外,變異似乎也並不發生在所有的物種上。比如,我們不禁要問,像鱷魚這樣的動物活化石為什麼能夠存活至今而沒有發生太大的變異?它們為什麼沒有被更加先進的動物所取代?有些動物在地質帶裡保存的時間非常長,為什麼它們可以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地生存了那麼久?

  左右搖擺

  達爾文之所以必須面對這樣的困境,因為實在是很難用科學的方法直接證實自然選擇論是對的,儘管也很難認定它是錯的。對於達爾文如此富有吸引力同時又似乎還難以完全證明的理論,當時科學界的態度就出現了左右搖擺的情形。

  19世紀80年代,達爾文的思想一度佔據上風,在英國,從事生物學的專家學者,五分之三都認同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可是沒過幾年,達爾文的思想又在科學界遭遇了普遍冷遇。20世紀之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折磨,對上帝的信仰普遍低落之後,也因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達爾文的推崇以及社會主義和唯物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確實一度佔了上風,成為科學家的普遍信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進化論的質疑之聲又開始越來越響亮。

  皮特·沃爾茲曼認為,這是由於達爾文沒有正確的遺傳觀造成的,這也沒有辦法,孟德爾的理論為世人重新發現比《物種起源》初版晚了49年。達爾文的進化論在遺傳學上的問題很大程度是因為達爾文並不了解孟德爾的遺傳觀,達爾文的遺傳觀不可避免地具有時代的局限性。事實上,甚至連達爾文本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的學說了,在他的晚年,他承認,他覺得他的「自然選擇」學說基礎並不牢靠。

  內部的分歧

  在《物種起源》出版後的正反雙方辯駁大戰中,正在爭論不下的關鍵時刻,「達爾文主義」陣營中的副帥赫胥黎拔劍而起,成為這一事件的轉折點。他被認為是「達爾文的鬥牛犬」,敢於和任何學術專製做鬥爭。雖然他嘲笑過在達爾文之前發表的一些機械進化學說,但是當他讀到達爾文寄給他的《物種起源》時,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著作,認為這是第一次以科學的方式提出了一種可以讓他接受的假說。於是,他決定在鋪天蓋地的爭議浪潮中捍衛這本書的榮譽,即使為此接受教廷的火刑也在所不惜。1860年,在與主教威爾伯福斯的那場著名的論戰中,赫胥黎公然宣稱自己「寧願是猿的後代」,也不願成為像這位高高在上不懂裝懂的主教大人的後代,顯示了他堅決支持達爾文的立場。

  可是,即使在所謂的「達爾文主義者」的陣營中,仍然分歧很大。達爾文接受了少量的拉馬克的思想;T·H·赫胥黎是個劇變論者;而達爾文的摯友華萊士則倡導神幹涉人的進化。顯然,即使在「達爾文主義」陣營中,像華萊士這樣依然相信上帝存在並幹涉宇宙萬物的科學家在當時並不罕見。也可以看出,達爾文的思想在被接受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異,而它們又往往被籠統地歸置於「達爾文主義」的大旗下,這怎麼會不讓人找到攻擊的口實?

  在當時,就是達爾文最親密的支持者,也對達爾文關於進化是如何發生的解釋表示懷疑。比如,達爾文的鐵桿後盾赫胥黎就表示他並不認同達爾文進化論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選擇學說」。他認為,除非人工馴養實驗能夠證明產生新的物種,否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就無法讓他信服。而且,他反對達爾文的逐漸進化觀,他相信,大的突變可能會直接產生新的物種。

  「自然選擇」不是唯一

  達爾文沒有能夠完備地描述變異產生的原因,這確實成了他理論中一個非常大的弱點,即如果他不能很好地解釋變異產生的起源,那麼他又怎麼能說,他已經清楚了變異基礎上的物種進化呢?

  時至今日,關於達爾文的各種爭論都對傳統達爾文學說提出了挑戰。儘管大多數對達爾文提出批評的科學家大多是在進化論的大框架下尋找更完美的解釋,但是更激進的科學家正在試圖拋棄達爾文的教導,比如大膽的弗朗西斯·克裡克和弗雷德·霍依爾就宣稱人類可能是從外太空來的,這顯然是個瘋狂的念頭。

  比較富有建設性的意見也不少,科學家克魯伊扎特希望大家能重視板塊漂移學說對生物進化的影響,他認為,進化論必須考慮原來一體的大陸分成若干大洲之後生物的各自生活狀態,這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沒有來得及考慮的問題。這一理論在板塊漂移學說被廣泛接受的今天極富啟發意義。但是奇怪的是,這種啟發意義不是在完善達爾文的進化論,反而似乎在解構這位先驅的論斷,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自然選擇」絕不是唯一的進化驅動力,有更多更複雜的因素和機制在調控著生物的變異、滅絕或壯大。 

  撰稿·何映宇(記者)

相關焦點

  • 真理:達爾文的進化論又被推翻了?(上)
    科學結論不等於真理,科學中也不存在真理。世界上的事物,人類能用科學進行解釋的很少,其中解釋水準最好的,也只是尚未被證明存在錯誤而已。進化論被普遍誤讀大多數人第一次學進化論是在初中的生物課和政治課上。還有遺傳學家史蒂夫瓊斯說,進化論是一張政治沙發,誰的屁股坐上面,它上面就會變成什麼形狀。我想,這兩個評價最好地形容了支持進化論的人中對進化論的誤讀。而反對進化論的一派的觀點,有時候聽上去就特別玄,好像很了解細節似的,煞有介事地跟你說,進化論解釋不了人類的出現,因為它缺了一環。更有一些人甚至覺得進化論隨時都要被推翻了。
  • 雄性主導進化假說
    雄性主導進化假說DNA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基本材料。在哺乳動物中評估雄性主導進化假說人的精母細胞每代所經歷的平均細胞分裂次數估計是401,而對於卵母細胞約31次。因此,如果雄性主導進化假說正確,可以預測X染色體進化速率較低,Y染色體進化速率較高,常染色體的進化速率居中。
  • 真理:達爾文的進化論又被推翻了?(中)
    科學結論不等於真理,科學中也不存在真理。 ·比如說1996年,教皇約翰 保羅二世說,時至今日,很多新發現讓我們認識到,進化論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假說了。你看,之前宗教系統不認可某些科學內容的時候,它的態度就是把這些東西當作是一種假說,允許它存在,但是現在已經認為它不僅僅是一種假說了。
  • 「農場主假說」和「射手假說」,牛頓研究神學可能就是因為它
    農場主假說你有一個農場,你養了一群火雞,你每天早上8點來給它們餵食,如果火雞中有科學家,它就會得出結論,食物會在每天早上8點降臨,就像我們祖先發現太陽每天早上升起來一樣。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生病了,那麼可能今天你就不會餵食,如果你要出售他們,你可能會宰殺了他們。
  • 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別:探究真理的第一步從何而起?
    非科學,即科學之外的一些理論或知識體系是極其龐雜的,諸如數學、哲學、宗教、邏輯學、語言學、人文學、社會學以及政治、法律、宗教、文學、藝術等等。它們都相當程度的受到時代、文化、信仰、種族、民族和地域的影響。
  • 達爾文進化論中的部分假說被首次證實
    然而,在達爾文去世近140年後,科學家才首次證實了這部分的進化假說。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生物人類學博士生Laura van Holstein發現,哺乳動物亞種在進化中的作用比以前認為的更重要,亞種對物種的長期進化動力學以及未來的進化起到關鍵作用。這項研究已於近日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發表。一個動物物種指的是一群可以在群體內自由雜交的動物。
  • 進化論中的部分假說首次得到證實
    然而,在達爾文去世近140年後,科學家才首次證實了這部分的進化假說。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生物人類學博士生Laura van Holstein發現,哺乳動物亞種在進化中的作用比以前認為的更重要,亞種對物種的長期進化動力學以及未來的進化起到關鍵作用。這項研究已於近日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發表。
  • 創造與進化 | 達爾文的進化論到底講些什麼?
    第三方面的內容是他在前兩方面基礎上,作出大膽的推論,他提出了物種可以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由一「種」變化到其他「種」的假說,這就是所謂的宏觀進化論。根據宏觀進化論,著名的「天擇說」、「自然淘汰」、「適者生存」等觀點就產生了。他認為進化的動力是自然的規律、食物的得失、交配繁衍的能力等。他認為適應外界環境的生物就生存下來,不適應的就消失,被淘汰。
  • 論真理
    大量的人都在大談「真理」,於是對「真理」這個概念出現了千奇百怪的多種認識,有從文字上去認識的,有從自己的認識上去理解的,最多的是從各種理論認識上去理解的,目前對於真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明確而有效的定義,因此出現了「絕對真理」、「相對真理」、「沒有真理」就是真理等等似是而非的「真理」。最滑稽的是「不確定」、「不穩定」也在不少人的認識中變成了「真理」。
  • 黑洞假說成立嗎?《物道理論》提倡假說但不提倡用假說去推論假說
    他發現這個半徑是一個球狀對稱、不自轉的物體重力場的精確解。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承認史瓦西半徑的存在。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中,尤其在萬有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史瓦西半徑」雖然被現在的科學界所承認,但它的真實存在性無法得到有效的驗證,因為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實驗能把物體壓縮到史瓦西半徑以內。所謂的「發現」其實是建立在假說的基礎上。
  • 一部地球進化簡史,科學假說宇宙、地球成因
    牛頓對蘋果砸頭,產生疑問,結果發現了三大定律,瓦特對燒開水的壺由於蒸汽的問題最終發明了蒸汽機,將物質的能量轉化為人類可以利用的動能。由於人類對空間的渴望,飛行器造出來了。人類就是對現象的好奇產生疑問,進而研究規律,掌握規律,從而利用規律,達到科技進步的。
  • 關於意識物質論的假說
    但要知道我們這種生命就是這種平常的物質進化來的,而生命的一切可能都蘊含於其中,這就是事情的可疑之處,當然可以認為人類就是物質進化來的,本身就是更複雜高級一些的物質體,量子力學已經有了意識其實是量子力學現象的假說,該假說認為人的大腦中有海量電子,它們處於複雜的糾纏狀態。意識就是大腦中這些處於糾纏狀態的電子在周期性的坍縮中產生出來的。這些電子不斷坍縮又不斷被大腦以某種方式使之重新處於糾纏態。
  • 《理性的思辨》⑥第三章 規律和真理
    物理定律是如此之嚴格,如此之普遍適用,如此之統一,充分反映出大宇宙規律之普遍性、統一性和嚴格性。當然,大宇宙的規律是遠比物理規律複雜和高級的。舉一個例子就可以對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同一性和嚴格性有一個概念。我們不舉近代物理學的更深的規律,我們只舉一個早已被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修改了的,認為是不太符合實際的定律——牛頓第二定律(F=ma)。
  • 物種選擇說後又一流行觀點 「紅皇后假說」再被闡釋
    物種選擇說後又一流行觀點——生物演化「紅皇后假說」再被闡釋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紅皇后假說」和達爾文的物種選擇說一樣,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演化生物學觀點之一。據英國《自然》雜誌日前發表的一篇演化學報告,一項最新模擬研究對該假說提供了一種解釋,其認為要理解不同演化驅動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得看一個種群在其演化過程中所處的階段。目前,有兩種假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遺傳結構的進化——物種選擇說和「紅皇后假說」(The Red Queen Hypothesis)。
  • 地球文明能否進化成宇宙文明社會,摩爾定律說了算
    冰果今日話題:摩爾定律的命運卡死了人類的未來,摩爾定律關係著人類社會能否進化到超級宇宙文明社會。就這樣反覆循環,每循環一次,性能就會增一倍,但是成本卻降低了一倍,摩爾定律就是這樣產生的。於是有人提出摩爾定律奇點假說,預言幾十年後,摩爾定律會達到極限,將無法再突破,再突破的話,電子元件就要比原子還要小了。而且,就算擁有強大的技術,暫時也找不到合適的製作材料。 但是結局不應該是這樣的。要知道,如果說摩爾定律達到了頂點沒有辦法突破,那麼人類文明也將一起停滯。
  • 從假說到科學
    #光明人才微調查#  【從假說到科學】  由於長期處在科研「無人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宋保亮領銜的膽固醇與脂代謝研究團隊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練成了看家本領。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很多不可思議的科學知識最初都是由假說衍變而來。你還知道哪些從假說變為科學的例子?
  • 100多年過去了,為何達爾文的進化論仍是假說?
    18世紀初,達爾文乘坐著「小獵犬」號出海航行了5年的時間,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在採集動植物樣本、地質勘測的過程中,達爾文意識到,地球上的生物是不斷進化而來的,所有的物種,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它們或許都來自少數的共同祖先,在漫長的時間裡經過不斷地演化,最終變成了今天的模樣,人類也不例外。
  • [趣味生物]關於生命起源的幾個假說
    這一假說認為,現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是由神創造出來的,生命是上帝或神按照一定的目的,一次性地創造出來的。這一假說極為簡單地把生命的起源推到了一個不可知、也無法證明的上帝和神的身上,這是在有科學之前,由於人類的愚昧無知而提出的。這一假說把生命起源的問題,劃歸神學的範圍,因而是極不科學的。  2.自生論(或自然發生說)。
  • 有「真理」嗎?何為真理?
    所謂真理,就是在某個階段或者某個過程中,必須遵守,不能違背的定理。比如,在我們的生存的三維空間,勾股定理無法違背,它就是真理。同樣,在地球上,牛頓定律也無法違背,那麼,這這一空間,它就是真理。比如,血壓,血脂,碳水化合物,紅血球,白血球等等,一個健康的正常人,一定符合這些指標,那麼,它就是真理。社會學也有真理。比如,父母必須愛護自己的孩子,兒童必須接受學校的教育,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必須遵守法律和社會義務,同時也享有公民權力。正常社會必須遵守,正常的社會民眾也必須遵守,這也是真理。如果,非要說走絕對真理,那是愚蠢的。
  • 紅皇后假說之謎:生物進化竟一直存在從未停止?不努力就該被淘汰
    在這個國度中,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愛麗絲鏡中奇遇記》看過《愛麗絲鏡中奇遇記》的朋友,相信一定對上面這句話不陌生,它作為劇中女二紅心皇后的一句名言,恰如其分地描繪了自然界中激烈的生存競爭法則:不進即是倒退,停滯等於滅亡。用中國話說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