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合成氮缺陷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材料

2020-12-05 科學網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種新型的非金屬光催化材料,在可見光範圍內具有一定的光吸收,同時還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被廣泛應用於光催化產氫、水氧化、有機物降解、光合成以及二氧化碳還原等。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鐵銳團隊多年來集中納米材料的可控設計以及光電催化性能的研究,前期通過gg-C3N4作為模板劑成功設計製備了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片,在電催化氧還原方面展現了優異的性能(Adv. Mater. 2016, 28, 5080)。然而在光催化過程中,g-C3N4仍存在禁帶寬度較寬難以充分利用可見光、光生電子-空穴複合嚴重等問題。近期研究表明,在g-C3N4的框架中直接引入氮缺陷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已報導的引入氮缺陷的方法通常需要苛刻的反應條件並涉及多步操作過程,缺陷程度難以調控而且多為不均勻的表面缺陷,使光催化活性的提升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通過更簡便的途徑製備氮缺陷程度可控的g-C3N4,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具有重大研究意義。

近日,該課題組在前期關於g-C3N4工作的基礎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鹼輔助合成方法成功製備了富含氮缺陷的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其良好的可見光吸收特性以及光生電子-空穴分離能力使得其光催化產氫速率得到大幅提升。通過控制合成中鹼的加入量,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氮缺陷濃度的g-C3Nx,其禁帶寬度可隨缺陷濃度升高逐漸變窄,並可以通過原料比的變化而實現精確調控。與不含氮缺陷的樣品相比,g-C3Nx的禁帶寬度可減小約0.3 eV,因而具有更好的可見光吸收能力。其吸收光譜表現出整體紅移的趨勢,證明這種一步鹼輔助合成方法可以形成均勻的體相氮缺陷,與其他多步處理方法形成的表面缺陷相比具有更突出的吸光性能。此外,引入的氮缺陷有助於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表面氮空位還可以捕獲光生電子並作為光催化反應的活性位點,最終使得可見光催化產氫速率大幅提升。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 2017, DOI: 10.1002/adma.201605148),並被選為期刊封面向讀者重點介紹。隨後國際科學媒體Advanced Science News 以Nitrogen Defects in 2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for Water Splitting 為題對該研究進行了亮點點評(highlight)。報導認為,這種在合成時原位引入氮缺陷的方法具有良好普適性,不僅為g-C3N4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還為深入研究缺陷位在2D半導體催化材料中扮演的角色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相關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的大力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理化所可控合成氮缺陷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材料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種新型的非金屬光催化材料,在可見光範圍內具有一定的光吸收,同時還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被廣泛應用於光催化產氫、水氧化、有機物降解、光合成以及二氧化碳還原等。
  • 小尺寸單層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顯著增強光響應
    (g-C3N4)作為一種新型高分子基半導體材料,具有廉價、不含金屬元素、可調控的能帶結構、優異的熱和化學穩定性等優點,在光電催化、有機光合成、有機汙染物的降解和光致發光等領域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直接熱聚合方法獲得的石墨相氮化碳往往表面積較小、催化反應活性位點較少、光響應性能較差,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石墨相氮化碳的規模化應用。理論與實驗研究表明,二維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由於具有更多的催化活性位點及更優異的光電響應性能,可以顯著提高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光響應及催化性能。
  • 中國科學家提出光催化淨水新方案 基於石墨相氮化碳材料
    這套系統的關鍵,就是採用了一種被稱作石墨相氮化碳(graphitic carbon nitride)的材料片。研究配圖(via:Cell)當被紫外線照射時,其能夠產生活性氧分子(簡稱 ROS),從而有效殺滅細菌。科學家們已證明,這些物質足以在一小時內,對 2.5 加侖以上的水進行消毒。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Angew:g-C3N4光催化新進展
    通過選擇性催化還原(SCR)還原NO要求高溫環境和還原劑NH3,這是複雜且耗時的。對於低濃度NO,光催化氧化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去除措施。半導體催化劑,例如石墨相氮化碳(g-C3N4)、Bi基材料和金屬氧化物,由於其合適的帶隙而被廣泛用於光催化領域。但是,半導體內部的光激發電荷容易複合,導致低的催化活性。
  • 神奇的光催化來幫忙
    二維超薄結構的硫摻雜光催化材料製備過程示意圖粉末狀及固載後的光催化材料為解決光催化劑在應用中存在的光生電荷複合嚴重、可見光利用率及光催化效率低的問題,在苑明哲研究員的帶領下,廣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分所環境與能源光催化實驗室提出將硫元素原位摻雜於g-C3N4分子結構中,並通過高溫氧化刻蝕的方法成功製備了超薄的二維結構硫摻雜光催化材料
  • 非晶態Ni-P合金助劑增強g-C3N4光催化產氫活性
    開發高效、穩定且低成本的新型助催化劑對於光催化制氫反應至關重要。
  • 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第一作者:馮程洋;通訊作者:湯琳通訊單位: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論文DOI:10.1002/adfm.202001922全文速覽近日,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湯琳教授課題組開發一種具有葉脈狀形貌結構和能帶及電荷傳遞能力可調的氮化碳光催化材料
  • 南科大黃立民課題組:光催化活性低怎麼辦?加點鹽試試-具有缺電子界面的鹼金屬離子修飾鉑助催化劑用於光催化析氫
    來源丨AdvancedScienceNews作為一種有前途的實現太陽能轉化為氫燃料的方法,太陽光碟機動的水分解在科學研究中已引起廣泛關注。光
  • :可見光低含量犧牲試劑下Au/TiO2-g-C3N4 光催化制氫性能...
    【引言】   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於其廉價、易得的優點,廣泛應用於光催化領域,但由於其光生載流子易於複合,限制了其光催化活性進一步提升。研究人員已提出部分策略以期提升其光催化活性,如與其他半導體形成進行異質結,即以g-C3N4對其進行敏化獲得可見光吸收或提升載流子分離性能。此外,在g-C3N4上負載各種金屬也是可行策略之一,可誘發積極的肖特基勢壘效應,有效地捕獲光生電子,從而提高載流子分離。光催化制氫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犧牲試劑捕獲空穴,以提升載流子分離。
  • 合工大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
    合工大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記者日前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 石墨二炔@Janus磁鐵礦用於光催化固氮
    石墨二炔@Janus磁鐵礦用於光催化固氮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3:28:45 石墨二炔@Janus磁鐵礦用於光催化固氮,這一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Yuliang
  • 廈門大學發展了可控光催化生物質選擇轉化方法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野教授課題組與程俊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生物質光催化選擇轉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調控TiO2表面結構以控制生物質轉化途徑的新方法,率先實現多種木質纖維素平臺分子的光催化還原選擇性調控,獲得高產率的加氫產物(精細化學品)或偶聯產物(燃料前驅體)。
  • 科學家提出太陽光催化活化臭氧技術
    基於電子還原活化臭氧的研究思路,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開發出太陽光催化活化臭氧深度降解有機物新技術,該項新技術可大大提高廢水汙染物降解速率,達到傳統光催化和臭氧氧化降解過程之和的95.8倍。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可持續的能源,將有望深度參與廢水處理過程。這種耦合技術具有緩解能源壓力、降低環境汙染雙重意義。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此外,納米結構不僅加速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有效分離和轉移,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光生載流子相互結合。 在輔助催化劑改性的同時,許多文獻表明,在犧牲劑和輔助催化劑的補充下,光催化制氫可以提高效率。原因是輔助催化劑可以作為制氫的活性點,光生電子會被注入到輔助催化劑中,從而重新分配光生載流子,從而使更多的活性載體參與光催化反應,提高光催化活性。目前,磷摻雜是控制(g-C3N4)電子結構的一種理想策略。
  • 「測試狗」光催化研究少不了: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研究成果精選
    主要從事功能納米材料和納米器件研發及其在清潔能源轉換領域的應用研究,包括納米光催化材料,新一代太陽能電池及新型充電電池等。在諸多國際期刊包括Chem Rev. Chem. Soc. Rev.,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等發表論文220餘篇,專著章節9部,申請專利12項。
  • 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梁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洪曉東鋰硫電池綜述:鋰硫電池中化學吸附和催化轉化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
    這篇評述中,作者詳細總結了具有化學吸附和電催化活性的硫載體材料的理論設計和可控制備研究進展。此外,作者對當前這兩類材料設計過程中存在的挑戰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根據電催化機理,電催化材料可分成三大類:第一類為極性硫載體,包括石墨相氮化碳、磷烯納米片、金屬納米粒子(如Au、Pt,Ni和Co)、金屬氧化物(如MoO2/MoO3、Nb2O5、CeO2、VO2和RuO2)、鎳鐵層狀氫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和其他金屬化合物(如FeP、CoPC、Ag-POM)。
  • 中科大研發出低能耗低成本光催化材料
    日前,中科大熊宇傑教授課題組與該校多位教授合作,設計出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這類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廣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有氧偶聯催化性能,有望實現低能耗和低成本的化工生產。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重要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
  • 科普丨環保新材料「石墨烯光催化網膜」,是什麼來頭?
    經過研發人員的反覆研究和推演,迄今為止已打造出以下明星產品:石墨烯基光催化網膜、石墨烯基轉鼓式精密過濾器、石墨烯基一體化裝備及石墨烯口罩等。  這些產品從前期研發到後期產業化,不僅突破了石墨烯環境材料關鍵技術瓶頸,並建立了鏈條完整、運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進一步實現石墨烯新材料與技術在環保領域的廣泛應用。  由於每款技術或產品展開闡釋信息較多,所以會在保證閱讀體驗的基礎上對以上提到的核心產品分期闡述,有意向的夥伴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