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單層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顯著增強光響應

2020-12-05 科學網

 

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為一種新型高分子基半導體材料,具有廉價、不含金屬元素、可調控的能帶結構、優異的熱和化學穩定性等優點,在光電催化、有機光合成、有機汙染物的降解和光致發光等領域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直接熱聚合方法獲得的石墨相氮化碳往往表面積較小、催化反應活性位點較少、光響應性能較差,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石墨相氮化碳的規模化應用。理論與實驗研究表明,二維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由於具有更多的催化活性位點及更優異的光電響應性能,可以顯著提高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光響應及催化性能。作為一種類石墨烯材料,石墨相氮化碳雖然具有層狀結構,但其層間通過較強的氫鍵和範德華力結合在一起,如何實現單層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的製備是一個很棘手的難題。基於以上問題,目前大多數文獻報導採用環保廉價的超聲剝離法製備超薄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雖然剝離實驗中吡絡烷酮、異丙醇和甲醇等有機溶劑的插層作用可得到少數層或者單層的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但是這類溶劑具有較高價格、沸點和毒性而限制大規模使用。此外,一般超聲剝離法的效率較低,並且製備納米級尺寸的單層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也仍然存在挑戰。

最近,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楊全紅教授課題組採用純水為介質,結合水浴超聲與杆式超聲,通過減小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的尺寸,增加邊緣位點所佔比例,實現了單層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的高效剝離(~30%)。通過這種方法得到了橫向尺寸約為55 nm、厚度約為0.6 nm的單層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NMGCNs)。由於其納米級尺寸及單層片狀結構,NMGCNs表現出比大尺寸納米片和量子點更優異的光響應特性。NMGCNs的水分散溶液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能和優異的螢光性能,其螢光量子產率可達32%,所以可用於細胞螢光成像。此外,NMGCNs表現出比多層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更優異的可見光催化性能。獨特的小尺寸及單層超薄結構使得NMGCNs在傳感器和光電子等領域都具有潛在應用前景。

該工作不僅發展了小尺寸單層石墨相氮化碳納米片的製備方法,也為其他材料納米級超薄納米片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普適的方法。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Science China Materials(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Ms/doi/10.1007/s40843-016-5131-9)。上述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理化所可控合成氮缺陷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材料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種新型的非金屬光催化材料,在可見光範圍內具有一定的光吸收,同時還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被廣泛應用於光催化產氫、水氧化、有機物降解、光合成以及二氧化碳還原等。
  • 可控合成氮缺陷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材料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種新型的非金屬光催化材料,在可見光範圍內具有一定的光吸收,同時還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為一種典型的二維非金屬聚合物半導體光催化劑,因其具有元素來源豐富、可見光響應高、光,最終實現增強光催化固氮合成氨。  近年來,光催化氮還原反應(NRR)被認為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可持續合成氨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為一種典型的二維非金屬聚合物半導體光催化劑,因其具有元素來源豐富、可見光響應高、光/化學穩定性強、製備方法廉價等優勢,在合成氨光催化反應中展現出巨大潛力。
  • JACS:單相單層納米片原位構建超薄2D-2D緊密異質結
    Bi2WO6作為一種有前途的光催化劑,其帶隙相對較小,約為2.8 eV,具有可見光響應等特性,但其相對較低的導帶(CB)邊緣(主要由W 5d軌道組成)卻限制了其在光解水制氫等領域的應用。Bi2O2S雖然具有較小的帶隙(1.2–1.5 eV),但其光化學轉化性能幾乎沒有研究。
  • 大尺寸超薄α-Ga2S3納米片,實現高性能光電探測
    以往方法獲得的超薄納米片通常面臨尺寸小,材料質量差以及厚度和形態均勻性差等問題,因此,缺乏可控的大尺寸超薄α-Ga2S3納米片的合成是對其器件應用的主要挑戰。(a)使用CVD方法在SiO2/Si襯底上合成超薄α-Ga2S3納米片的示意圖。(b)層狀α-Ga2S3的晶體結構模型。(c)單層α-Ga2S3計算的能帶結構以及總態密度和分波態密度。(d)α-Ga2S3納米片的帶隙與層厚的關係。
  • 中國科學家提出光催化淨水新方案 基於石墨相氮化碳材料
    這套系統的關鍵,就是採用了一種被稱作石墨相氮化碳(graphitic carbon nitride)的材料片。研究配圖(via:Cell)當被紫外線照射時,其能夠產生活性氧分子(簡稱 ROS),從而有效殺滅細菌。科學家們已證明,這些物質足以在一小時內,對 2.5 加侖以上的水進行消毒。
  • 基於單層碳化鈦納米片的無核二維電子氣結構增強拉曼散射
    由於在原子尺度上的高均勻性、強的化學吸附性及出色的生物相容性,非金屬二維超薄納米片被認為是一類非常有前途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基底材料。但是,由於化學增強機制的限制,非貴金屬二維SERS基底的拉曼增強因子仍有待提高。 近日,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席廣成研究員和曲阜師範大學易文才副教授提出了無核二維電子氣(2DEG)單層SERS基底的概念,製備了高度結晶的Ti3C2單層納米片並將其組裝為大面積柔性SERS基底,實現了對雙酚A、多氯苯酚等多種有害物質的高靈敏檢測。
  •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作用機理
    其結果是,少量的額外的電子可引起石墨的電導率有明顯的變化。一個非常小的變化所引起的氣體吸附的石墨烯片的電阻甚至下降到了分子水平是可檢測的。而且,石墨烯片,也可用於製造四點式設備,以有效地消除接觸電阻的影響。化學轉化的石墨烯還可以在大規模的成本相對較低合成。實際上,石墨烯材料已廣泛用於檢測有毒和爆炸性氣體。 石墨烯的結構
  •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對二維材料的研究重點已經加強,它具有調節光線以獲得卓越性能的潛力,並實現了可以增強現有技術的應用。石墨烯是最著名的2-D材料,衍生自3-D石墨,構成單層碳原子,排列成二維六方晶格,表現出強大的超寬帶光物質相互作用,能夠在極寬的光譜下工作範圍,適用於下一代光子學和光電器件。石墨烯的獨特電子特性源自狄拉克錐,電子帶結構的特徵,其承載零有效質量的電荷載體,所謂的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以二維材料出現。
  • 胡學兵:氧化石墨烯粒徑尺寸的調控技術與測試方法淺析
    因此,獲得尺寸及形狀規則均一的氧化石墨烯納米材料對於拓寬其應用領域,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的製備技術一般獲得的氧化石墨烯材料其尺寸以及形狀均具有多分散性的特點。因而需要對產物進行處理,以獲得尺寸及形狀規則均一的氧化石墨烯納米材料。
  • 等離子納米顆粒增強紫外光檢測器性能及機理
    通過在探測器結構中加入不同種類等離子體納米顆粒來增強紫外線光響應。2. 通過時域有限差分(FDTD)仿真和強等離子體吸收詳細解釋了光電流增強機理。3.證明了均勻合金化的AgAu納米顆粒與單金屬納米顆粒相比具有更好的光響應。內容簡介極小的金屬納米結構,例如等離子體納米粒子(NPs),可以表現出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效應,這是一種強光吸收、散射和局域電磁場的特性,通過表面電子在入射光子激發下的集體振蕩來實現。
  • 氮化硼納米片是如何被「剝」出來的?
    由於石墨烯的崛起,層狀二維(2D)納米材料的優異性能逐漸受到重視。二維納米材料層數的減少能夠賦予它更獨特的結構和性能,比如說氮化硼,單層的h-BN能擁有近6倍於h-BN粉末的導熱係數。
  • 新型銀納米點增強非晶矽光伏薄膜的光吸收
    除了表面絨化和抗反射層外,金屬納米圖形對於增強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吸收已引起更多的注意。以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直徑的金屬納米點能在800nm處將光電子流提高數倍。為了研究金屬納米點對增強吸收的作用,納米點的尺寸和分布必須均勻。有幾種方法已用於製造金屬納米圖形,例如常規的光刻和自組裝技術。但是,這些方法有一些缺點,如產出低或設備成本高。
  • 納米石墨薄膜為新一代智慧型手機降溫
    石墨烯層數與多晶金屬箔表面鎳晶粒的取向、尺寸和邊界有關。據美國phys.org網站報導,KAUST的研究人員在《納米技術》雜誌中公布了一種製造碳材料的快速高效方法。這種被改良的功能材料不僅有望成為理想的電子設備散熱材料,還可以用於氣體傳感器和太陽能電池。石墨是碳的一種自然構造形式,通常只有高質量的微米級人造石墨薄膜才能滿足電子設備嚴苛的熱管理需求。
  • 合工大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
    合工大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記者日前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董曉平(中)與課題組成員討論相關內容  浙江在線11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吉 通訊員 仇旭 王楠)光催化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新型銀納米點增強非晶矽薄膜的光吸收
    除了表面絨化和抗反射層外,金屬納米圖形對於增強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吸收已引起更多的注意。以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直徑的金屬納米點能在800nm處將光電子流提高數倍。為了研究金屬納米點對增強吸收的作用,納米點的尺寸和分布必須均勻。有幾種方法已用於製造金屬納米圖形,例如常規的光刻和自組裝技術。但是,這些方法有一些缺點,如產出低或設備成本高。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較大的比表面積(g-C3N4)納米結構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中心。此外,納米結構不僅加速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有效分離和轉移,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光生載流子相互結合。 在輔助催化劑改性的同時,許多文獻表明,在犧牲劑和輔助催化劑的補充下,光催化制氫可以提高效率。原因是輔助催化劑可以作為制氫的活性點,光生電子會被注入到輔助催化劑中,從而重新分配光生載流子,從而使更多的活性載體參與光催化反應,提高光催化活性。
  • 納米銀修飾層狀超薄石墨相氮化碳:解廢產能兩不誤!
    2017,13, 1604240,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7,5, 16412,Small Methods,2019,3, 1800184),賴躍坤教授和林志群教授團隊設想能否構建具有可見光響應的薄層結構光催化劑搭載貴金屬納米顆粒
  • Carbon:簡單水熱法製備石墨氮化碳納米片,對木材表面紫外線防護
    石墨碳氮化物納米片作為塗料為了環保和可再生木材免受紫外(UV)光引起的光降解,通常應用不同種類的UV吸收劑以在木材表面上形成保護層。然而,最常見的UV吸收劑是金屬氧化物,由於重金屬的存在,其合成和使用對環境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