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開愛滋病毒關鍵蛋白的「真相」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愛滋病病毒表面有一些突起,這是它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美國科學家8日說,他們已經完全弄清楚了這些突起的結構以及其與人體細胞融合前後的動態變化。這一成果為設計有效的愛滋病疫苗奠定基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耶魯大學和韋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人員當天在美國《科學》和英國《自然》上發表兩篇相關論文。參與研究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愛滋病研究專家周同慶告訴新華社記者,以前設計疫苗「完全是盲目地在那做」,而現在相當於「知道了這個逃犯長什麼樣」,所以「抓獲」它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導致有效疫苗的誕生。

  據周同慶介紹,愛滋病病毒表面突起由gp120和gp41兩種蛋白構成,它們形成了一個三聚體,其中gp120主要是與人體細胞表面蛋白結合,而gp41則參與把病毒遺傳物質轉入人體細胞。

  他說,gp120和gp41形成的突起就像一個「變形金剛」,在不同環境下呈現為不同形狀,在與人體細胞融合前後以及融合過程中的形狀完全不同。「對於免疫系統來說,愛滋病病毒就是一個永遠在動的靶位」。這種動態變化是此前愛滋病疫苗失敗的原因之一。

  以前的研究已經解析出gp120的核心結構和gp41的「融合後」結構,但對疫苗設計至關重要的病毒突起的「融合前」結構和形狀一直未能獲得突破。最新研究從原子水平上成功解析了完整的gp41「融合前」結構,從而第一次解析出愛滋病病毒突起在與人體細胞融合前的結構形狀。

  研究人員還用一種叫「螢光能量共振轉移」的方法標記病毒表面的突起,進一步研究其感染人體細胞前後的變化。結果表明,這種突起需要處於一種「開放狀態」,才能感染人體細胞。不過,它多數時間都處於「閉合狀態」。由於只有少數有效抗體能將病毒「鎖」在「閉合狀態」,且「開放狀態」是短暫的,因而人體免疫細胞難以攻擊愛滋病病毒。

  去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也曾發表兩篇論文,描述愛滋病病毒表面突起的結構。但周同慶說,這兩篇論文得出的結構解析度還不夠高,僅大致能看出是什麼模樣,而gp41的結構完全沒有解析出來。

  他說,新成果為下一步疫苗開發提供了最基本的靶點,有了愛滋病病毒表面突起的結構,「可以在原子水平上設計一些化學修飾,把結構穩定在融合前的狀態,不讓它變化,這就會增加疫苗成功的機會」。

  自從愛滋病作為一種傳染病出現以來,全世界共有7500萬人感染。愛滋病病情目前可利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控制,但無法治癒,也沒有有效疫苗。許多專家認為,只有開發出有效疫苗才能終結愛滋病的流行。

相關焦點

  • 愛滋病毒關鍵蛋白「真相」被揭開
    原標題:愛滋病毒關鍵蛋白「真相」被揭開  據新華社華盛頓10月8日電(記者 林小春)愛滋病病毒表面有一些突起,這是它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美國科學家8日說,他們已經完全弄清楚了這些突起的結構以及其與人體細胞融合前後的動態變化。這一成果為設計有效的愛滋病疫苗奠定基礎。
  • 美揭開愛滋病毒關鍵蛋白的「真相」
    愛滋病病毒表面有一些突起,這是它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美國科學家近日說,他們已經完全弄清楚了這些突起的結構以及其與人體細胞融合前後的動態變化。這一成果為設計有效的愛滋病疫苗奠定基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耶魯大學和韋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人員當天在美國《科學》和英國《自然》上發表兩篇相關論文。
  • 科學家發現愛滋病毒最後一種未知結構
    研究人員最終確定了HIV的15個組成蛋白中最後一個蛋白片段,並完整地描述了HIV的完整圖片。新建模的細胞質尾部參與了HIV外殼的組裝,它附著在宿主細胞上,並開始了複製過程。如果病毒細胞的這部分能被阻止,HIV將無法在體內複製和傳播。
  • 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原標題: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利用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重要成果——冷凍電鏡技術,攻克了與基因表達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的結構難題。
  • 《細胞》:揭開35年未知真相,科學家首次揭示細菌反轉錄子的自然功能
    原創 代絲雨 奇點網 收錄於話題#基因編輯1個1984年,一群科學家在土壤中分離得到的細菌裡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短DNA單鏈[1],更奇怪的是,每條DNA都有可以鹼基互補的RNA存在。後來,科學家們搞清楚了它們的關係,賦予了這個過程名字——反轉錄。
  • 美國科學家稱痤瘡藥可阻止愛滋病毒擴散
    環球網實習記者李宗澤報導,據伊朗媒體FNA3月21日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種治療痤瘡的抗生素可有效阻止愛滋病毒擴散或複製。科學家們發現,二甲胺四環素配合雞尾酒療法(HAART)有望改善傳統治療愛滋病的方法,而且可降低病毒的耐藥性。因為二甲胺四環素攻擊的是細胞而不是病毒蛋白。
  • ...撕開新冠病毒的偽裝:表面裹著聚糖遮住病毒蛋白 逃過人體免疫系統
    科學家撕開新冠病毒的偽裝:表面裹著聚糖遮住病毒蛋白 逃過人體免疫系統  Emma Chou • 2020-04-09 09:39:52 來源:前瞻網 E29369G0
  • 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2019-10-30 03:48:1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一凡 責任編輯:張一凡
  • 愛滋病毒來源於喀麥隆黑猩猩,人類究竟對黑猩猩做了什麼?
    正是因為這名非洲男子的存在,科學家對愛滋病毒的溯源才有了新進展,那就是愛滋病毒起源於非洲,而Gaetan Dugas為愛滋病從非洲傳入北美洲的零號感染源。科學家很早就把目標鎖定在了非洲大猩猩身上,科學家很早就知道 HIV病毒與一種名叫SIV (猿免疫缺陷病毒)的動物病毒在基因大小和組成上基本相同,這種SIV病毒 就是動物體內的「愛滋病毒」,但是這種病毒只存在於西非地區人工養殖的黑猩猩身上,究竟是人傳染給黑猩猩,還是黑猩猩傳染給人類,就無法確定。
  • 又一治癒愛滋病候選藥物出現:喚醒沉睡的愛滋病毒 不引發過度免疫...
    喚醒沉睡中的愛滋病毒這項研究建立在科學家先前發現的Smac類似物的基礎上,這種藥物已經過了人體安全測試,目前正在進行針對某些癌症的臨床試驗,它可以重新激活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愛滋病患者細胞中的潛伏病毒。
  • 科學家發現金字塔手稿,真相被揭開!
    這些金字塔的規模是非常宏大的,以當時的人類所掌握的技術來看,人們是根本無法完成這麼艱巨的工程的,因此科學家對埃及金字塔也產生了猜測,認為金字塔或許並不是人類建造的,而是外星文明建造的。根據科學家對金字塔的研究,發現金字塔的塔高與塔基周長的比就是地球半徑於周長的比,用底邊的2倍來除塔高,即可求得圓周率。但是當時的社會條件比較落後,人們斷然是不知道圓周率的,因此有科學家認為這絕不是偶然。
  • 科學家發現金字塔手稿,真相被揭開
    這些金字塔的規模是非常宏大的,以當時的人類所掌握的技術來看,人們是根本無法完成這麼艱巨的工程的,因此科學家對埃及金字塔也產生了猜測,認為金字塔或許並不是人類建造的,而是外星文明建造的。根據科學家對金字塔的研究,發現金字塔的塔高與塔基周長的比就是地球半徑於周長的比,用底邊的2倍來除塔高,即可求得圓周率。
  • 為何來自猩猩的愛滋病毒會感染人類?首個感染的人做了什麼?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研究的方向也是越來越廣,像醫療科技這方面就是老生常談了,有的科學家就很納悶,為何來自猩猩的愛滋病毒會感染人類?為了揭開這個謎底,科學家特地前往愛滋病的起源地非洲去一探究竟。 於是乎,愛滋病毒
  • 科學家採用基因編碼方法,終於揭開真相?
    科學家採用基因編碼方法,終於揭開真相?有關於尼斯湖水怪的傳聞已經存在了一千五百年之久。雖然人類至今還沒有親眼看到尼斯湖水怪的真實面目。但是大多數人卻相信尼斯湖水怪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一直藏在湖底深處,不被人所發現而已。
  • 新型冠狀病毒包含愛滋病毒序列?是科學家蓄意改造的嗎?
    作者:Nekout編輯:Yuki太長不看版事件:印度某研究團隊提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帶有4個來自於愛滋病毒(HIV)的短肽序列。誤導輿論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自人為蓄意改造。闢謠:印度團隊的研究方法和邏輯存在根本性錯誤。
  • 科學家研究後,用科學揭開真相
    科學家研究後揭開真相在人類睡覺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進入了休息的狀態而對於太過真實的夢境,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或許是之前你做過的一件事已經忘記即便是科學家用科學證明了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反應,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對科學家的解釋是懷疑態度
  • 科學家無限放大:發現從未見過的畫面,愛滋病毒正在感染細胞!
    科學家也在持續研究愛滋病免疫藥物以及愛滋病患者的治療,到現在為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對於愛滋病徹底治癒這一難題,科學家表示無能為力,也就是患者一般情況下都將終身攜帶病毒!全球科學家都在追蹤愛滋病毒的起源,現在主要流行兩種病毒,一種是HIV-1,目前主流意見是源自非洲的黑猩猩,另一種是HIV-2,主要來自非洲黑白眉猴!種花家知道各位肯定會有個比較齷齪的想法,這種途徑確實不能排除,但要告訴各位的是,非洲朋友們都很猛,它們獵殺猴子和大猩猩作為肉食來源!
  • 新型冠狀病毒包含愛滋病毒序列?闢謠來了
    原創 Nekout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作者:Nekout編輯:Yuki太長不看版事件:印度某研究團隊提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帶有4個來自於愛滋病毒(HIV
  • 美籍華裔病毒學家黃以靜去世 她是世界首位破解愛滋病毒結構的科學家
    黃以靜是世界上第一位破解愛滋病HIV病毒DNA結構的科學家,通過幫助確定愛滋病的病因挽救了無數生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愛滋病的認識。她曾被美國科學資料中心評為「全美十大超級女科學家」之一,在2007年《每日電訊報》評選的「全球100位傑出天才」中排名第32位,2020年,Discover將她評為改變世界的十大女性科學家之一。
  • 科學家找出關鍵蛋白 有望治療乳腺癌
    加州大學(U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雌激素受體結合蛋白MED1是HER2驅動型乳腺癌的重要介質,並將其確定為潛在的治療靶點。MED1基因所在位置與HER2非常接近,常與HER2基因融合,MED1蛋白水平與HER2陽性乳腺癌高度相關。此外,我們還發現HER2可激活MED1,因此MED1可作為治療耐藥性HER2和雌激素受體雙陽性乳腺癌中的關鍵交界點,但MED1在HER2驅動型乳腺癌發生及發展中的作用和其分子功能仍需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