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科院期刊大類分區方法說明

2020-12-05 百家號

撰文 | 陳福佑 沈哲思朱曼曼 楊立英

不同學科期刊的影響因子得分存在量綱差異,歸一化這種差異是中科院期刊分區的基本思路。

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內容向精細化發展,二級學科的期刊影響因子差距日漸顯著。只基於一級學科進行歸一化處理已不能滿足期刊評價的要求。

2018年中科院期刊分區聚焦上述問題,首先在大類學科(一級學科)內生成二級學科;然後根據二級學科的得分對一級學科進行歸一化處理;最後計算一級學科的期刊分區。

從今年開始,中科院期刊分區以發布年份命名。往年數據也會據此規則調整。

生成二級學科,揭示學科內差異

2018年中科院期刊分區,除「綜合性期刊」外的16個大類,每個大類都會根據期刊的引用關係聚類,參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關於學科方向的說明,邀請領域專家對聚類結果判斷和調整,彌補期刊數據的不足,最終形成二級學科。

如大類「物理與天體物理學」形成10個二級學科:物理綜合、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雷射與等離子物理、光學、數學物理、統計物理、聲學、量子信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

二級學科主要是根據期刊引用關係生成,二級學科間研究內容不同、引用行為有別,期刊的影響因子存在數值差異。

計算二級學科分區,消除學科內差異

根據期刊引用關係確定期刊的學科歸屬後,在每個二級學科內計算期刊分區,合併大類中二級學科的分區數據,作為最終大類的期刊分區結果。

簡單來講,大類1區期刊就是各二級類1區期刊的集合,2區期刊就是各二級類2區期刊集合,以此類推。

在2018年中科院期刊分區中,每本期刊只屬於一個大類,且只屬於一個二級學科。

新的分區方法,消除了學科內影響因子的量綱差異,提高了學科內期刊顯示度。可參考「物理與天體物理學」分區測試結果:

https://chen198328.shinyapps.io/phy_dashboad/

延續

期刊分區指標不變,繼續採用最近3年期刊影響因子平均值,詳見連結。

期刊分區算法不變,top 5%為1區期刊,2區、3區和4區期刊的3年平均影響因子之和相等,詳見連結。

「綜合性期刊」分區方法不變,「綜合性期刊」不生成二級學科,直接在大類中計算分區。

review期刊與非review處理規則不變,分全部期刊和非review期刊計算分區,前者作為review期刊的分區結果,後者作為非review期刊分區結果,詳見連結1、連結2。

參考文獻

1. Shen Z., Chen, F., Yang L., Mapping science via graph embedd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interdisciplinarity analysis.

2. Leydesdorff L., Bornmann L., Wagner C., Generating clustered journal maps: an automated system for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Scientometrics, 110:1601-1614 (2017)

3.Ruben Miranda. EstherGarcia-Carpintero. Overcitation and overrepresentation of review papers in the most cited papers.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12(4):1015-1030 (2018)

4. Grover A., Leskovec J., node2vec: Scalable Feature Learning for networks. KDD 2016

5. Rosvall, Martin, The map equation,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special Topics 178.1: 13-23 (2009)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科院地學類期刊分區名單(完整版)!
    《測繪學報》  構建與學術的橋梁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   近日,《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數據計算方法與2017年相同,評價指標不變,繼續使用3年平均影響因子。
  • 期刊影響因子及中科院分區查詢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
  • 這些期刊或將變回一區!最新「期刊分區表」推出「改進版」
    中外學術情報後臺回博/碩,進群(點二維碼關注)近日,2018年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JCR分區發布!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2018年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大類分區方法說明」及其測試結果,曾在核物理領域引起軒然大波。
  • 核物理去哪兒了:一次期刊分區風波
    這場學術界的爭端源於該中心在11月9日發布的一篇文章名為「2018年中科院期刊大類分區方法說明」的文章,在「物理與天體物理學」大類劃分二級學科時,「核物理」蹤影全無,在物理學界引起軒然大波。「這樣的學科期刊分區的意義究竟何在?如何才能搭建起一個客觀、科學的學科評價體系?」爭議的背後,其牽涉到的科研評價體系更加值得思考。
  • 2016年版中科院期刊分區正式發布
    2016年版數據首發中科院期刊分區在線平臺,下周一同步更新微信公眾號查詢平臺。在線平臺網址:https://www.fenqubiao.com微信公眾號:fenqubiao2016年版新方法的期刊分區數據將後續發布,分區結果也將顯示在在線平臺和微信查詢平臺的期刊詳情頁,以供參考。中科院期刊分區是基於科學計量學方法的期刊評價數據,它為發現優秀期刊提供參考。
  • SCI核心期刊發表知識:SCI分區介紹
    期刊學科劃分中科院JCR分區表對所有期刊的學科劃分作出如下規定:大類學科:醫學、生物、農林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工程技術、數學、物理、地學、地學天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共13個大類。
  • 2017年版期刊範圍和大類設置||中科院期刊分區
    撰文 | 陳福佑 朱曼曼 沈哲思 楊立英2017年版中科院期刊分區將在期刊範圍和大類設置等方面有較大調整。也就是說,2017年版分區將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期刊。大類設置2017年版分區參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的學科設置,結合期刊反映出的學科結構,設置17個大類。
  • 「期刊介紹」Food Chemistry
    期刊名:Food ChemistryISO4標準縮寫:Food Chem.
  • 這本SCI期刊平均一個月即可接收,IF4分+
    近五年影響因子相對持平,從2015-2017年均為4分+,2018年降到3.56,2019重回4分+。在中科院大小類分區均為2區,大類生物學,小類遺傳學。期刊信息:主編信息主編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Mark Johnston審稿周期GENETICS官網表明35天內可以迅速決定接不接收;通過對已發表文章審稿速度的統計,投稿到接收一般為1個月左右,當然也有小部分因為修改等原因需要5-9個月左右;文章接收後,當月便可在網上發行,審稿期還是比較短的!
  • 2018年中科院期刊分區表發布,化學類一區二區三區四區期刊出爐!
    今天(12月11日),《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期刊分區表」從量化角度提供SCI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數據。該數據可為判斷學術期刊質量、提供學術評價的宏觀數據支撐提供參考。「期刊分區表」並不適用於對單個成果或者個人的研究水平的微觀評價。《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的計算方法與2017年相同。化學大類共計357本期刊,一區25本,二區54本,三區78本,四區200本。
  • 國內外學術期刊常識大科普
    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
  • 「期刊介紹」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期刊名:Food
  • 「期刊介紹」Glob Food Secur-AGR
    Global Food Security-Agriculture Policy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期刊名:Global Food Security-Agriculture Policy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ISO4標準縮寫:Glob Food Secur-AGRImpact Factor(2019):6.034中科院分區(2020年升級版):農林科學(1區)>食品科技(2區)
  • 這本SCI期刊影響因子一路穩步上升,接收快無版面費!
    1986年創刊,由Elsevier BV出版。近五年影響因子基本穩定,2015年影響因子為1.88,2016年開始突破2分,且穩中有進,2019年影響因子為2.914,即時影響因子為3.3。中科院大小類分區大類:醫學為3區;小類: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均為3區期 刊 信 息:主 編 信 息主編是法國馬賽魯米尼免疫學中心的 J.-P. Gorvel教授。
  • 中科院預警期刊預測名單出爐,這些期刊很危險!
    ,稱將推出《國際期刊預警名單》,具體名單將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而「定量」則明確指出根據期刊載文量、作者國際化程度、拒稿率、論文處理費、期刊超越指數、自引率和撤稿信息綜合評判。  既然有了明確的指標,自然就有了方向,於是本文依據上述指標進行了預測。  強調:本文僅僅是預測,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分區表官方最終將推出的《國際期刊預警名單》沒有任何直接聯繫。
  • 中科院情報中心被科研圈吐槽,2018年JCR分區表被任性地二次修改
    中科院的JCR分區表 2018年中科院的分區表引吐槽2018年12月11日,中國科學院期刊JCR分區數據證實出爐,然而新一期的JCR分區表引發中國科研圈的一片譁然,任性的中科院科研情報機構把世界科研圈大名鼎鼎的
  • 中科院發布《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裡的高分期刊,都有哪些硬傷?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2432天 中科院黑名單裡的高分期刊 今天中科院正式發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現在總計包括了65本期刊,
  • 這所雙一流大學新政:發表於OA期刊的學術成果不予認可
    圖片來源:知乎成都理工大學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印發的《成都理工大學科研項目、成果及社會服務分級認定方案(試行)》中,明確規定:2019 年 1 月 1 日後發表在 OA(Open Access,OA)期刊上的論文不再予以認可
  • 狼終於來了:中科院公布SCI期刊預警名單
    12月31日,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公布了10大學科、63種預警SCI期刊。從12月4日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分區表發布消息稱將推出《國際期刊預警名單》,到12月31日靴子落地,前後不到1個月。  瑞士MDPI出版社和希臘Spandidos出版社Wiley出版社、美國e-Century出版社的多本期刊名列此名單。
  • SCI期刊「黑名單」;2020年中科院分區表
    ,即對於某些質量不高的期刊,無法報銷版面費,無法用於晉升,不納入業績。近日,中科院正式發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現在總計包括了65本期刊,其中醫學類的有26本,數量最多,生物學領域也有7本。以下為名單,發供參考、收藏: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整理了45種警示期刊,警示期刊隨時可能被SCI資料庫剔除,論文也容易出現學術不端等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不予經費支持期刊目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