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孩子們這麼累!教育悖論:用不美好的手段追逐美好的結果

2021-01-09 劍客談教育

臨近下課,我給學生們發了三套講義。

這是我精心梳理出來的期末複習資料,對應的都是真正的考點,這可比市面上賣的那些輔導資料質量好多了!

第一份是整個學期各單元重點字詞,含注音、字形辨析、詞語釋義、成語運用和病句類型;

第二份是全冊的課內文言文譯註、古詩文背默和名句賞析,還附了一些與課文程度相當的課外文言文段和古詩;

第三份是文學常識、語文活動和名著導讀。

說真的,這些材料都是我這些年一直精心整理不斷迭代更新的,期末考試試卷上基礎知識這一部分的內容基本都涵蓋在裡面了。

這些可都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傾情推薦的乾貨啊!

但是,不出意外,與往屆一樣,這一屆學生拿到這幾份講義時,不約而同地發出了痛苦的呻吟:「老師,怎麼又發這麼多講義?看完要累死了!」

我知道,我的一腔心血又要打水漂了。

年年如是。

但是,這事不做又不成。臨近期末,你不幫學生複習,家長要罵你不負責的。期末考試的成績,是要拿來考核老師業績,作為績效工資發放重要標準的。

明知道,幫孩子們梳理考點,把內容一一列舉出來,送到他們嘴邊,他們都有大概率不會去吃,還是不得不去做。盡人事聽天命吧,倘若有幾個學生竟然看了呢?期末統考均分也能漲一點。

真是搞不懂,現在的教育怎麼變得這麼索然無味了?

大家都累。

家長、孩子、老師,沒有一個是輕鬆的。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喚醒個體對一切美好事物、情感、感受的追求。可現在,無論是施教者還是受教育者,大家似乎離美好越來越遠了。

單說孩子吧,他們越來越累,基本上成為共識了。

作為家長、教師關注的重心,孩子們確實壓力山大。除了在學校接受教育之外,還有一個接一個輔導班要去,包括文化課的補習和各種興趣課的素養提升。

在校學習中,上課已經變了味兒,一切都以成績為中心,所有其他的教育都在為考試分數讓路。

為了獲取更高的應試分數,各門副科基本處於可有可無的狀態。試問,如此一家獨大的教育又怎麼能不讓孩子們感到乏味呢?

而主科的教學也基本犧牲了應有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變得特別功利和僵化,不斷地總結模板和答題套路,重複地刷題再刷題。

孩子們的靈性和活力被壓制到最低值,哪有什麼快樂可言啊?

都在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都知道不能一條腿走路,但想的是一回事,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一回事。

其實,究其原因是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不知不覺忘記了教育孩子的初心。本來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結果卻是把孩子作為實現自己願望的籌碼了。

於是,不管不顧地給孩子們層層加碼,最終讓孩子不堪重負。我給孩子們發迎考講義,讓他們回去好好看,不也是如此麼?

當然,家長和老師本意也不想這樣。

只不過,生活並不會按照個人的意願往下發展。大多數時候,你不得不做出違心的舉動來。

用不美好的手段去追逐美好的結果,這事能成麼?

關於這個教育悖論,你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交流(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悖論
    教育悖論一:培養孩子的懷疑精神,他還會安心學習嗎我不喜歡孩子被教育成盲從的學習機器,我一直想努力引導孩子的探索精神,培養她對眼前的新鮮事物的興趣,甚至我給她講懷疑精神,希望她能突破書本和老師的框架。然後孩子用懷疑的眼神問我,我應該是學還是不學書本的知識呢?老師的話她是聽還是不聽呢?
  • 【案例集錦】希沃以科技創新讓教育更美好
    【幼兒園篇】瀋陽楓葉國際優體幼兒園「每節課都這麼有意思,孩子們在幼兒園待不夠」幼兒對世界的認知主要來源於感官,因此幼兒園的教學以讓孩子在玩中學為主。走進瀋陽楓葉國際幼兒園,隨心走近一間教室,看到的都是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
  • 生命,請盡情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可這人生漫長,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養家努力帶孩子……真的有一個時間,是你認為終於可以休息的時候嗎?即使有,恐怕那個時候,離你到另一個世界,也不遠了。所以人啊,向未來看,永遠都是看不清的,我特別不喜歡定太長遠太長遠的計劃,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完不成給折騰煩了,你制定的五年計劃再詳細,也不如一個未知來的措手不及。所以為什麼我們還要這麼拼命與著急呢?
  • 《窗邊的小豆豆》——請許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人生
    ,她不好好上課,卻熱衷在教室窗邊看過路的巡演藝人,還招呼全班同學去看;她因為好奇,在上課的時候不停地掀開課桌蓋子又蓋上……後來她被這所拿她毫無辦法的學校開除了。正是因為在這本書中,所有人無一例外,會覺得自己就是書中的那個孩子——小豆豆,而在生命之中,曾經遇到過像小林校長那樣的老師和長輩。小豆豆的故事才讓我們人人都感同身受。也是最近讀了吳茗老師寫的文章《故人不曾入夢來》,講了自己小學畢業後,被父母送到了老家附近的一所質量很好的農村初中。第一次寄宿,帶著新奇和憧憬,踏進了中學的大門,在那裡,她度過了美好的初中三年。
  • 教育時評:教育改革何時走出「悖論」?
    最近,一家智庫總結出中國教育改革的十大悖論,包括一方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推動學生學習減負,另一方面依舊高舉高考指揮棒不動搖;一方面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卻用唯一答案和統一思想禁錮學生的獨立性思考和審辯式思維。
  • 人生感悟 美好不只是未來 過去也同樣美好
    生活中的經歷,總是在警醒著我們,我們自當懷著感激的心情,謝謝走過的人生路,看過的悲歡離合,嘗過的酸甜苦辣,還有那滄桑歲月幫助我們不再絕望,不再對那些不正經的事和不靠譜的人,抱有任何的幻想。其實,每一段過去,都有值得回憶的過往,不論是好壞美醜,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 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這麼累?逃不開這7個原因,看你中了幾個
    要想進入好的育嬰院,那麼就得排期,要算好孩子的出生月份,因此就有了這句「贏在射精前」。一切為了孩子考慮,因此就連哪個月份要孩子都得精細計劃。你說這麼為孩子計劃能不累嗎?這麼累的根源其實還是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了,既包括對孩子自己發展的期望,也包括對孩子回報父母的期望。試想一下,這麼高的期望下,累的不僅是父母,還有孩子。
  • 以「美好教育」強校 包頭中學豐富拓展課提升學生素養
    圖說:包頭中學課堂 來源/何思哲 攝  一段古韻樂語,傳唱千年典雅音韻;一場漢字趣談,訴說文脈演變歷程……日前,「弘揚民族文化,延續中華文脈」,一場妙趣橫生的「上海博物館非遺進校園暨拓展課展示活動」在上海市包頭中學進行,這也是包頭中學在「初中強校工程」的契機下,提出「美好教育
  • 光遇8月3日每日任務全攻略 在霞谷追逐星光重溫美好回憶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光遇最新資訊 > 正文 光遇8月3日每日任務全攻略 在霞谷追逐星光重溫美好回憶
  • 《你好,渡渡鳥》:世間所有美好,都需有人用愛與智慧精心守護
    我之前也常常這樣教育女兒,看了這本繪本,我覺得女兒對「有些時候」的理解應該會更具體一些。若不說謊,美好的事物就會被摧毀,這種時候,說謊才是最大的「善」。瑪莎用「善」的謊言驅散了獵奇的眾人,她和渡渡鳥的「危機」暫時解除。
  • 蟲洞教育:「+網際網路」模式打造超級學前機構,為孩子創造美好未來
    市面上學前教育機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並沒有一個相對強勢的品牌能建立行業標準,讓家長信賴。  蟲洞教育試圖解決這一難題,搭建學前機構與家長之間選擇與信任的橋梁。蟲洞教育推出的企業級服務,可幫助國內外學前機構實現數位化管理、運營、招生、教學能力。
  • 好用的餐廚用具 享受廚房的美好時光
    很多人一提廚房,也許就眉頭緊鎖,平時在廚房做飯,不僅要處理各種食材,吃完之後還要洗碗,的確是很累人,沒關係,好用的餐廚用具可以幫你減輕負擔,可以讓你享受廚房的美好時光。熱水清洗之後無孔不滋生細菌,可以說是很省心了。這套餐具相當時尚小清新了,表面的藍色印花健康有機,清洗不掉色,可以放心使用。
  • 世間的美好
    世間的美好有許多種,各個領域都有,而且千姿百態,各有千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沒有可比性,但如果細細總結起來,卻可以找到共同點,在這裡,我先不說共同點是什麼,不是為了賣關子,主要是因為的確也不容易形容,因為,不是同一類事物,很難用一種類型的詞語去描述。我先列舉一些現象,大家通過對比來直觀地感受下,看看有沒有共同點。
  • 張信予:相信幸福,給予美好
    我是來自嘉興市實驗小學的張信予,我的名字中有「相信美好,給予幸福」的含義,也許這就註定了我與教師這份職業的緣分,也促使我立下了幫助更多孩子成為幸福而美好一代的目標。「作為家長,我只能用簡單的文字表達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也為孩子能遇到這樣的好老師而感到自豪!」這是一封寫給王一菲和屠林峰老師的感謝信,來自嘉實科技城校區302班沈殊文的媽媽。這個冬天,新冠疫情使孩子們只能在家進行線上學習,而很多家長卻需要奔赴抗疫一線。沈殊文的媽媽就是其中的一員。她是一位社區幹部,每天基本24小時都要進行排查和防控工作,根本沒有時間照顧殊文。
  • 來極客晨星學習少兒編程,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人工智慧離我們很近,離孩子更近。要想不被新時代所拋棄,就要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新鮮事物,打開固有的思維模式。學習少兒編程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說,近幾年,少兒編程教育的普及帶動了人工智慧的發展,邁向了一個新的領域。作為未來的主導,孩子才是真正掌握和享受人工智慧的人。
  • 溫暖陽光的句子,精緻美好,一秒傾心!
    二、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遺憾,隨風散去,美好,留在心底。給心靈一米陽光,溫暖安放,心若向陽,無畏悲傷。三、有些錯過是為了更好的相逢,有些錯過是避免互相折磨。此刻你別為失去難過,有緣下個路口見,無緣從此不相欠。四、生活中本就充滿了失望,不是所有的等待都能如願以償。
  • 國際不打小孩日:優優兔日記—真正的教育,是愛
    #國際不打小孩日#打孩子不是家庭教育的方式,真正的教育,是愛。記得在某個親子娛樂節目中,父母在評價自己孩子的表現時總是會把目光放在他們的一些小缺點上,打出的分數普遍不高。雖然父母們也並不完美,有時是陪伴不夠,有時還很兇,但孩子們給父母的卻都是滿分,孩子雖然小還不懂如何表達情感,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愛著爸爸媽媽,他們的愛是那麼純潔那麼溫暖。時至今日,我想起兒子的那些暖心的畫面,都會忍不住感動。1記得兒子第一次叫「媽媽」,那一刻我激動得熱淚盈眶。
  • 《鬼滅之刃》的走馬燈,鱷魚老師的殺手鐧,悲傷而又美好
    這個詞本身是美好的,但是在《鬼滅之刃》中,「走馬燈」代表了死亡的徵兆。在走馬燈中,可以看到主角們不同的一面。關於人在死前,會看到走馬燈的原因,觀點之一是將死之人正在自己的經驗與記憶之中,尋找能夠迴避死亡的方法。
  • 摩米baby:從小培養孩子感知愛與美好的能力
    生命是如此美好,而成長的軌跡和生命的歷程各有不同。童年對人生有怎樣的影響?怎樣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心靈的關愛與身體的呵護,培養孩子感知愛與美好的能力,使其在童年時期擁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品格,從而掌握幸福的人生。
  • 美好生活要靠美好服務來保障,何為「美好服務」?請看——「河東...
    「全心全意為家人服務」;「小事立即辦,大事不過夜」;「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不怕麻煩、不怕受氣、不怕吃虧』的『六不怕』精神,把業主當家人,用心服務家人,用行動回報家人」;……河東物管的服務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