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容貌焦慮| 我和你一樣普通,為什麼不能自信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白鹿 張昕 Dr昕理學

後臺有讀者留言:「叨叨昕,可不可以談一談最近很火的一個話題:反容貌焦慮。」

這就涉及到我的知識盲區了。我問鹿sama:「什麼是容貌焦慮?」

一、鹿昕夜談

1你竟然不知道什麼是容貌焦慮?

我,我真不知道……容貌有什麼好焦慮的?

就是對自己的容貌各種不滿意啊,甚至不惜犧牲健康去改變外表:古有裹腳,現有削骨、過度減肥。即便是沒到傷害身體的程度,心理上的困擾也是存在的,比如我就曾因不滿自己的外表而哭過……

納尼?你挺好看的為什麼要容貌焦慮?我就完全沒想過這個問題……

納尼?你為什麼不容貌焦慮?你這一路高開低走的……

對呀……你看,我明明這麼普通,可我就是這麼自信!

2可能因為從來沒人對你說:男孩子的容貌真的太重要了!

但所有的女孩——不只是醜陋的女孩、平凡的女孩,也包括漂亮的女孩——從小就處於別人對容貌的評頭論足之中。

我從小媽媽對我的外表要求就很高,常常讓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她常會對我說,你看你的嘴形不太好看,要是男孩長這樣還不要緊,但是女孩這樣就不行了。

其實你的容貌焦慮也不是你的父母灌輸的,而是社會塑造的結果。父母之愛子女,必為其計深遠,他們知道女性容貌的社會期望值在那裡,知道大眾審美一向對男性寬容而對女性嚴苛。

所以,不只是你在「容貌焦慮」,而是父母也在為你的容貌而焦慮。容貌的評判甚至不會放過世界上最有權有勢的女人。我小時候在雜誌上看到過一則『笑話』說:希拉蕊·柯林頓永遠也不可能當上美國總統,因為如果她漂亮,則女人不會選她;如果她不漂亮,則男人不會選她。

是的。當人們評價一個男人,首先看的是他的人品、能力;而評價一個女性,還是停留在以貌取人的階段……

啊,我好像突然理解了,為什麼明明不胖的女孩也總說自己要減肥,明明相貌周正的女孩都覺得自己五官、身材、皮膚到處是缺點。

因為當整個社會都在用這套評價體系去衡量你的一切時,你只有將自己不斷修正去迎合這個體系,才能獲得本該屬於你的社會認可。而男性則不需要去迎合這個評價體系,因為對男人而言不存在這樣的評價體系。3不過我相信,隨著女生越來越能掙錢,「物化男性」和「男性容貌焦慮」這樣的事情也一定會越來越多地發生的。《大明宮詞》裡有句臺詞我深以為然,是武則天面對男寵們描眉畫眼、爭風吃醋時說的:「一個人,你只要把他置於女人的處境裡,他就會變成一個女人。」

那就是波伏娃說的: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女性是通過接受並按照社會對其角色適應性的定義,而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符合(男權)社會期望的、「合格」的女人。

所以想明白這些之後,我就不再「容貌焦慮」了,我決定先做一個人,做一個符合我自己期望值的人,然後再按照我自己願意的樣子去做一個女人。

你願意做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呢?一個漂亮的女人。

……4你可能會認為我在玩文字遊戲。但是按照別人意願和按照自己意願去改變自我,那是截然不同的。

在容貌焦慮之下修飾容貌,你會想方設法掩蓋缺點,你內心是痛苦的,外顯出來就是侷促的、緊鎖的;

在灑脫自我的心態下裝扮自己,你內心感受到的是快樂,綻放出來的是自信和向上,整個人都是舒展的、充滿力量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反容貌焦慮,不是叫所有人都以「不修邊幅、邋裡邋遢」為榮;也不是叫人失去自知之明,逼著別人承認自己美若天仙。

而是——我知道我自己不完美,但我仍然愛自己、全然地接納自己。

二、鹿sama的不焦慮史

其實我從容貌焦慮走向不焦慮,是經歷過一個很長的歷程的。

1

我上高中的時候。

那時我留著短髮,女生男相,常被錯認成男孩。你也知道中學生的嘴巴有時候很賤的,老有人叫我「陰陽人」「變性人」。有一次被一群男生圍著說「你長得也太像男人了吧」,我很不爭氣地哭了。

然後我的好姐妹安慰我說:「長得像男人又怎麼樣呢?那你肯定也是個俊俏的美男子,一樣招人喜歡。好看的人是不分性別的,你要真是男人我就真的嫁給你。」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治癒」。

叨叨昕:「這就是我常說的『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啊!不管你是男人女人還是陰陽人,你始終是被愛,被喜歡的。這樣的姐妹是真的鋼鐵姐妹花呀!」

2

見到了變老的媽媽後。

媽媽年輕時是個很美麗的女人,現在即便是老了,也依然優雅高貴。出門時,她會化精緻的妝容,穿很摩登的大衣和很考究的高跟皮鞋。我老跟她開玩笑,說她整天倒飭得好像電影裡的豪門太太要手撕小妖精似的。

但我發覺我很愛她的時刻,是有一天看到她對著鏡子卸妝——她摘了假髮,那麼蒼老、憔悴、單薄,讓我感到特別心疼。我在心裡想,我一定要努力賺錢,好好孝順她。那一刻我明白了:「人人都愛你年輕時的容顏,但我更愛你備受歲月摧殘的臉。」

以前我不懂,怎麼會有人愛一張備受摧殘的臉呢?現在我懂了,原來是這種體會。

叨叨昕:「這還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啊!就算你的臉備受歲月摧殘,但我還是愛你。」

愛你的人,她對你的愛並不會因為容貌的衰敗而改變。既然如此,就更無需在乎那些不愛你的人如何評價你的外表。今後你的生活,只需要取悅自己就好。

3

放下了女性身份下的所有焦慮之後。

可能有人會以為,是不是叨叨昕經常誇你美,所以幫助你建立了自信。

確實,有時候我會抱怨:「我好胖」「我汗毛好重」。

他會說:「你是不瘦,但你是個好看的健康的胖子。」「你是汗毛重,但與此同時你頭髮像瀑布一樣,你是我見過的發量最多的頭髮富豪。」

他不會否認這些「缺點」的存在,而是很肯定地告訴你,這是優點……

叨叨昕:「對啊,從進化心理學上來講,身強力壯、毛髮濃密,這種生命力旺盛的體貌特徵,確實就是美的象徵啊!」

但其實這不是我擺脫「容貌焦慮」的主因。因為在生活中,恰恰相反,他很少誇我美,或者說,他很少評價我的身材、皮膚、相貌。他一直無視傳統價值觀中對女性的定義,也從來不說女孩子「應該」怎樣(只會說你「可以」怎樣)。在外界對女生傳遞各種惡意的時候(在男同事陰陽怪氣地說「我要是已婚婦女我就老老實實在家做飯帶孩子」的時候;在女上司說「我肯定不會讓有孩子的女下屬升職」的時候;在客戶說「這麼年輕啊會不會喝酒」的時候),他鼓勵我成為了我想成為的樣子。

當我跳出了「女人」被框定的定義和期望,自然也就不會再為自己不符合「白幼瘦」的直男審美而焦慮。或者說,我擺脫的是女性身份下的所有焦慮,容貌焦慮只是順帶擺脫的。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也為身材皮膚臉蛋而焦慮,為別人貶低你的外表而苦惱,那就支稜起來,告訴他們:「我很喜歡我的樣子。我和你一樣普通,憑什麼不能和你一樣自信?」

好了!我要繼續滾回去寫那些拖延了很久的Papers了!

張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副教授

解鎖科學姿勢

原標題:《反容貌焦慮| 我和你一樣普通,為什麼不能自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創新工場陶寧:創業者有兩個焦慮 分別是方向感和自信
    她談到,創業者有兩個焦慮,首先最大的焦慮是方向性,對於創業者而言,你的每一個決定意味著意你的錢就要花出去了,你的下屬就要做出去了,那麼結果會是什麼?失敗,或者成功。第二個焦慮就是自信,信心不是別人能給你的,不管是你的投資人給了你多少錢,給了你多少人的融資,也不論你的客戶多麼的表揚你給了你多少點讚,給了你多少營業額,也不是你的員工天天誇你是個好老闆。
  • 與嬰兒和狗一樣,貓也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他們的研究表明,就像兒童和犬科動物一樣,貓與人類之間形成了既安全又不安全的紐帶。在大多數人看來,貓以冷漠和獨立著稱。但是一項關於家貓對其主人反應方式的研究表明,它們的社會認知能力和對人類依戀的程度被低估了。(一)大多數貓都與人類關係緊密和狗一樣,貓在與人類的依戀上也表現出社交靈活性,大多數貓都安全地依附在主人身上,並將其作為一種新環境中的安全依靠。
  • 女方曬清純照:我對長相很自信!
    在這段時間裡,雙方你來我往展開激烈的拉鋸戰。 弦子在筆錄中說:朱軍的猥褻過程從開始到結束持續了整整40-50分鐘。 涉事化妝間 就在近日,朱軍的支持者又拋出言論,稱弦子長得太醜,顏值有些對不住觀眾,言外之意,就是這麼普通的顏值,怎麼能被朱軍看得上?足以證明弦子是撒謊。
  • 自信就好像太陽一樣,能讓每個人感受到溫暖的星座男
    白羊男白羊男的自信與生俱來。優秀的白羊男散發出來的自信就好像太陽一樣,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溫暖的能量,普通的白羊男散發出來的自信更是令人很難忽略,也不知道究竟是在自信什麼,屬於那種「每天坐地鐵,兜裡沒有50塊,卻覺得自己未來一定會出人頭地」的迷之自信男。
  • 「東東是個膽小鬼,怕風怕雨怕打雷」,孩子的焦慮從哪兒來?
    這也是為什麼在自然界越是力量弱小的動物越是容易受驚,比如羚羊、比如兔子。適度的恐懼能讓人對危險保持警覺,但如果「警報系統」過於敏感,就很容易陷入焦慮。相比於成人,孩子的力量要弱小得多,「警報系統」自然也會敏銳得多,再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更容易產生各種擔憂和焦慮。
  • 趙薇齊溪談容貌焦慮說了什麼?容貌焦慮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容貌焦慮
    近日,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幕後紀錄片上線,監製、導演趙薇和主演齊溪首次在鏡頭前公開談論"容貌焦慮"問題。幕後紀錄片當中,趙薇對一些片段產生共情,流下了眼淚。她坦言自己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對自己不自信,覺得自己滿臉都是缺點。但是,趙薇作為過來人也告訴各位女性:"有時候缺點你認可它,它也是可愛的。"
  • 致25歲-35歲的你:別再焦慮了!3步教你減輕危機感,重建生活自信
    的確,時間把我們推到了「三十而立」的關口,可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卻總是折磨著我們,於是開始覺得迷茫、寂寞、孤獨、鬱悶、彷徨,有種說不出來的焦慮和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壓力。為什麼我們會有人生危機感?我們應當如何處理職場、感情、生活上的焦慮?
  • 楊東平教育洞察: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我是楊東平,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些教育的主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中國式焦慮的特點和類型 如果我們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教育的現狀,我想那就是焦慮了。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對教育非常焦慮。學生焦慮、家長焦慮、老師焦慮、校長焦慮,這種焦慮是整體性的。
  •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如何緩解焦慮?
    何為焦慮?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分為現實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而今天討論的是現實性焦慮。焦慮是一種情緒體驗,具有短暫性和主觀性。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緩解或者解除。焦慮因何產生?
  • 越想擺脫焦慮越焦慮?是猴子思維在作怪,教你快速識別並改變它
    我們想讓它停止,但是往往越想擺脫,反而越焦慮。遺憾地告訴你:你陷入猴子思維了。不過,你也別擔心,你並不是孤身一人。全球有超過3億人和你一樣,也經常受到猴子思維的困擾。要想改變,其實也很簡單。過度負責:我對所有人的幸福和安全都負有責任不放心下屬,凡事親力親為;擔心孩子做不好事情,總是事無巨細地為他做好一切。二、找到猴子思維生存的根基試想一下,如果你帶三歲的孩子去超市,他突然大吵大鬧,你會怎麼辦?
  • 同樣是核聚變,為什麼氫彈不能像太陽一樣持續發光和熱?
    與可以永遠存在的太陽不同,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而太陽仍然可以繼續發光和熱50億年。那麼,既然氫彈是一個小太陽,人類為什麼不能實現氫彈爆炸?然後它可以繼續存在。這些材料的來源需要由科學家提供,但是太陽的質量和體積很大,因此完全不用擔心原子消耗後,沒有其他原子可以連續提供核聚變的原因。
  • 你的焦慮和抑鬱真的是由咖啡引起的嗎?
    很多老一輩的人心裡就會想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青少年會患上抑鬱症或者焦慮症呢?他們生活環境已經比我們那時候好太多了,有什麼可抑鬱或者焦慮的呢?這一般都是長輩對於我們這一代的想法,他們只是看到了他們看到的東西,並且用看到的表象來與他們那個年代來對比。因此他們會質問我們為什麼還不找對象,為什麼還不結婚,為什麼還不要寶寶?
  • 如何擺平焦慮?要解決心態和生活方式問題
    和尼奧一樣,卡爾·弗農選擇紅藥丸。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經驗幫助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克服焦慮症。他所著的《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榮登英國亞馬遜心理自助類銷量榜首。但卡爾·弗農經歷並了解過這種感覺,「它用小小的、髒兮兮的爪子緊緊抓住你,讓你難以擺脫。這也是為什麼從一開始我就希望你記住,你想要的生活早已存在,儘管你可能需要認真回憶,追溯到好幾年前,但它確實存在。」這點很重要。要建立「你是回到你以前的生活」這個意識。焦慮症和抑鬱症不希望你知道這點,它們會盡力把你封鎖在它們所謂的「舒適區」內,讓你以為自己是安全的。
  • 你,請保持勇氣和自信
    2、每一次經歷都會讓你獲得力量、勇氣和自信,而你也會因此不再害怕。你必須去做你認為你做不到的事。 5、不要讓你對可能發生的事情的恐懼使你一事無成。 Don't let your fear of what could happen,make nothing happen. 6、你能做的最強大的事情之一就是停止基於恐懼而做決定。
  • 別一焦慮就以為是焦慮症,焦慮和焦慮症不一樣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慢性焦慮症和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或者「如果我緊張,人們一定會認為我不稱職嗎?」通過對這些消極思想的邏輯評估,你可以逐漸用更現實和積極的方式來看待引發焦慮的社交環境。 儘管這種試圖分析感受背後原因的行為是很瘋狂的,但是理解導致焦慮的原因能減輕它們給你帶來的負面影響。
  • 為什麼我說不能當一輩子全職媽媽?|熱點心理學
    而從心理學層面,我也想站在全職媽媽本人的主觀角度來談談,為什麼全職媽媽是一個難度係數非常大、心理風險非常高的角色。 心理學上全職媽媽有什麼風險?因為當你孤注一擲,將所有的情感需要,壓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切斷了所有其他的支持系統,那這一段關係的承載量就過大了,也完全不扛任何風險。 這段關係本身就會變得搖搖欲墜。 所以為什麼我們看到那麼多全職媽媽,狀態都談不上特別好。很焦慮、有抑鬱風險,終日悶悶不樂。 就是她們失去了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
  • 跳出猴子思維:如何停止餵養你那顆焦慮的心?
    很多時候我們像猴子一樣,試圖逃避任何自己害怕的事情,但逃避往往會導致更多的焦慮。為什麼越想擺脫焦慮,反而會更焦慮?如何識別內心那隻小猴子,停止餵養那顆焦慮的心?珍妮弗·香農為此提供了一套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有效方法。是時候結束焦慮了。以下內容節選自珍妮弗·香農所著的《跳出猴子思維》,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 「自發性焦慮」與「預期性焦慮」有何不同,你了解嗎?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這是《平凡的世界》,展現給我們的不平凡的人生意義。這種意義,改變了千萬青年的命運,激勵億萬讀者重新燃起奮鬥的勇氣。
  • 【投資悅讀】投資為什麼很難進步——越不懂 越自信
    說,不對啊,我已經在臉上抹了檸檬汁啊!也許他聽人說過檸檬汁可以隱形這個知識。但他顯然誤解了「隱形」的意思。這個強盜之所以如此愚蠢,就是因為越不懂,越自信,這個叫麥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子,並沒有真正理解檸檬汁隱形的這個知識,所以他才如此自信,敢用這個方法去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