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平焦慮?要解決心態和生活方式問題

2020-12-04 廣州日報

《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 (英)卡爾·弗農 著 張曉寧 譯 江西人民出版社

@視覺中國

孩子上學,職場競爭,家庭關係……生活處處都有壓力,人難免焦慮。而刷屏的「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安逸自在的生活、別人事業上的成功……無一不在提醒著你的相形見絀,於是,愈發焦慮。有人說,這是一個「販賣焦慮」的時代,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如何才能不焦慮呢?

電影《黑客帝國》裡夢神給主人公尼奧兩個選擇:1.吃下藍藥丸,天真無知地生活著。一切都是假的,但你永遠不會知道真相。2.吃下紅藥丸,發現真相。真相有時可能很

難承受,但你至少不再生活在謊言中。

和尼奧一樣,卡爾·弗農選擇紅藥丸。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經驗幫助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克服焦慮症。他所著的《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榮登英國亞馬遜心理自助類銷量榜首。

文、圖(除署名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珺

表面穩心裡慌,摸索適合自己的方法

卡爾·弗農,早期也是一個焦慮的人。他有很多焦慮的原因:父親去世、母親患病、早早輟學、經濟危機……過於強烈的自尊心迫使他一度獨自忍受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折磨,他擔心自己生病,擔心自己會死,不敢與人接觸,甚至沒法出門。還好他最終能解開封閉的內心,信任並接受別人的愛。

和很多人一樣,他表面上穩得很,心裡慌得不行。他嘗試了市面上的各種療法,包括轉移注意力法、催眠、藥物療法、心理諮詢……卻沒好起來,但他不放棄,通過不斷學習、分析病情,他融合各種療法的優勢,創造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提出了「DP規律」「焦慮再平衡理論」「代表療法」等獨家內容,最終給折磨了自己15年的焦慮症與抑鬱症畫上了句號。

他說:「許多人談及克服焦慮症和抑鬱症時會用『痊癒』一詞,但我喜歡用『新生』——仿佛鳳凰從灰燼中涅槃。『恢復』也不錯,因為這確實只是將早已擁有的東西拿回來罷了。」

獨創「焦慮再平衡」理念

高度焦慮和抑鬱當然會使人產生自我懷疑,認為新生是不可能的。但卡爾·弗農經歷並了解過這種感覺,「它用小小的、髒兮兮的爪子緊緊抓住你,讓你難以擺脫。這也是為什麼從一開始我就希望你記住,你想要的生活早已存在,儘管你可能需要認真回憶,追溯到好幾年前,但它確實存在。」這點很重要。要建立「你是回到你以前的生活」這個意識。焦慮症和抑鬱症不希望你知道這點,它們會盡力把你封鎖在它們所謂的「舒適區」內,讓你以為自己是安全的。

在本書中,卡爾·弗農分享了市面上的各種療法為什麼無法見效,中間到底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以及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讓生活重回正軌的。他獨創了「焦慮再平衡」理念,並且提供了一系列簡單可行的方法,幫助我們從科學的角度看待焦慮和抑鬱,輕輕鬆鬆地做到與焦慮和抑鬱和解。

本書榮登英國亞馬遜心理自助類銷量榜首。與語言繁冗、堆砌理論的「專家式」作品不同,本書文風口語化,力求幽默好懂,杜絕囉唆、絮叨和無意義的心靈雞湯,不羅列術語、不搞長篇大論,乾淨清爽、直擊要害。

卡爾·弗農幫助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克服焦慮症,影響力覆蓋全球。他的方法接地氣,或許,對你也有幫助呢。

精彩書摘:

什麼辦法能夠真正擺平焦慮?

我希望焦慮再平衡與其他方法迥然不同,因為長期以來其他方法都對我沒有幫助。我覺得需要在此檢視我曾用過的數種方法,講講在我看來什麼是好的——以及什麼不那麼好。

分散注意力法

分散注意力法建議:打開音樂或做些其他活動,讓你的腦子忘掉焦慮。

我:好的,我照做了,有片刻我的確不再焦慮了——非常感謝!但是等一下……我又開始感到焦慮了。我現在該做什麼?我該繼續分散注意力嗎?我還要這樣做多久?一天?一周?一輩子?

此刻,你或許可以看出,我並不太贊成這種療法。我只是表現得有禮貌罷了——事實上,我認為,這是我聽過的最糟糕的解決方法之一。如果任何人聲稱這是焦慮的長期療法,他要麼是想通過誤導他人來撈筆快錢,要麼就是在隨大流,沒意識到這種療法毫無效果。

當我的女兒摔倒並弄傷膝蓋時,分散注意力是很好的方法。為幫助她克服短暫的疼痛,我把她扶起來,假裝在找一隻貓(她喜歡貓),好讓她分心。這通常有效。短暫的疼痛一過去,她就全部忘記了——這就是我要表達的意思:短暫的疼痛會過去,但焦慮會一直停留。

焦慮深深根植於每個患者心中,無論我們怎樣試圖使自己分心,焦慮都一直在那兒。「分散注意力」這一說法本身就有誤導性——它隱含的意思是你將一直受到高度焦慮的折磨,你用盡全力也只能讓自己分心罷了。這不僅毫無鼓舞作用,也毫不正確。

……

多數方法都不能解決焦慮的根本原因,因此它們是無效的。你可以繼續不停地實施它們,期待產生不同結果,但最後結果都將一樣。所以我非常推崇心理諮詢等談話療法——它能幫你觸及問題根源並予以解決。如不這樣,你將很難前進。

心理諮詢/治療

我完全尊重心理醫生的工作,並向每個人推薦心理諮詢——但要遵照一條約定:找個好醫生!每一行業都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差,多年來我在心理諮詢這方面尋求了許多專業幫助,既遇到過好醫生,也遇到過壞醫生。

如果想要解決焦慮症和抑鬱症等問題,絕對關鍵的一點是要會溝通和分享。當你需要與某人進行一場不帶偏見的談話時,一個有經驗的心理醫生就很不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家人或密友可以傾訴,有時心理諮詢是唯一的選擇。有時,你也可能不想與關係最親密的人分享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心理諮詢就是一個理想的選項——對方不帶偏見,不會隨意評價你。

我非常幸運,能夠找到一個好的心理醫生,幫助我理清思路,給我必要的安慰。我還從一些朋友和家人那裡獲得了支持,他們給了我堅韌的愛,陪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但是,這一切都還不能解決我內心深處的問題,對此我認為有兩個根本原因:

1.你不僅要解決心態問題,還要解決生活方式問題。

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問題需要在兩個層面上解決:心態和生活方式。心理諮詢可能對轉變心態有效,但對生活方式的作用不大。只有真正經歷著、呼吸著、感覺著、觸碰著某種生活的人,才能理解該做出何種改變。

2.缺乏真正的理解。

我想你肯定會同意,除非是親身經歷過嚴重焦慮症和抑鬱症,否則人很難真正對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產生同理心。在解決問題時,沒有什麼可以真正取代個人體驗。如果你想走上新生之路,真正有用的信息只會來自早已實現新生的人。

如果你可以找到一個親身經歷過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心理醫生,你就很有希望好起來。這樣的人更可能理解,要實現改變,除了調整心態外,還必須調整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心理秘籍|教你如何解決延遲開學期間,對學業、就業感到焦慮的問題!
    ★立德樹人自強奮進★恐懼、害怕、焦慮……延遲開學期間長時間宅家的同學可能會陷入以上情緒中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我們該如何調節呢?這裡為大家提供了相應的疏導方法開學時間一再延遲,大家長時間宅在家,是否出現了無聊、迷茫、易怒、壓抑等各種情緒?
  • 生活在城市,我們如何面對焦慮
    更早之前,「佛系」一詞走紅,不少人以此作為對抗焦慮的「靈丹妙藥」,號稱最好的生活方式是「看淡一切」。  在壓力越來越大的城市裡生活,焦慮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逃避」「佛系」,是對抗焦慮的好方式嗎?該如何學會和焦慮共處?光明智庫本期關注心靈成長,邀請智庫專家分析焦慮的成因與表現,為化解焦慮支招。
  •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心大事就小,心小事就大,心態,往往能解決人生80%的煩惱。心態決定生活的質量有人說:「世界就像一面鏡子,你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世間的事,紛紛擾擾,看開了就是幸福,看不開就是煩惱。
  • 夜讀丨心態,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問題
    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牆上種菜是高種,你穿著蓑衣打雨傘,那更是有備無患,說不定最後還能高棺(官)懸掛呢!」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數月之後,果然金榜題名,榮歸故裡。保持健全樂觀的心態,往往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因素。
  • 如何讓自己不那麼焦慮?(附六種緩解方法)
    下班了,但是手頭還有那麼多工作,焦慮;工資上漲的速度趕不上消費的速度,入不敷出,焦慮;孩子、工作不能兼顧,焦慮……似乎焦慮已經成為的我們生活中的附屬品了,與我們的生活分不開了。那我們到底要怎樣擺脫焦慮的情緒呢?我試著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了幾個方法。
  • 情感諮詢師告訴你,如何解決挽回過程中的焦慮
    而這些未被滿足的期待,很快就會被無盡的焦慮填滿,讓你對挽回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情緒化面對挽回對象的行為表現對待分手這件事情,挽回方一般會缺乏清醒和正確的認知,這導致他們無法以一種客觀、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被挽回者的消極情緒,換句話說就是自我情緒容易被對方行為所左右。在以往的諮詢者中,他們大多都會出現同一個問題:玻璃心。
  • 抑鬱、焦慮和煩躁的當代高中生背後,問題出在哪裡?
    同學之間激烈的競爭、老師的高期望和來自父母的壓力,讓Tiffany不知如何處理。她被焦慮、煩燥和抑鬱的心情籠罩著,學習態度也慢慢變得消極。然而Tiffany不是特例,心理健康問題早已成為困擾高中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原因。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四國高中生比較研究課題組2018年發布了《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報告》。
  • 好內容,本質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應該是幫用戶解決問題!而現在這個信息井噴的時代,焦慮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超級大問題了,誰能解決,誰也就能獲得用戶的青睞!比如新媒體要做什麼內容?什麼樣的內容是大夥需要的?比如 「如何快速拿到意向公司offer」、「寫出爆文標題的6個套路」、「輕鬆教你解決電腦無法開機問題」……2)所有人都需要有內容能提供慰藉、緩解壓力或者幫助表達,甚至發洩情緒。因為現代人的社會和家庭壓力都非常巨大,而且越來越大。所有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情感、情緒或心態上的問題,都積累在心裡需要消化。
  • 如何幫娃擺脫焦慮?避開3個誤區,用上這5種方法,效果事半功倍
    和父母分開的焦慮持續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時間,瑞瑞這才逐漸適應了校園生活。但這並不算結束,瑞瑞父母又發現了問題,他們發現瑞瑞不論是在學習、興趣課還是玩遊戲等,他對自己的表現都很在意。不過,他一旦遇到自己無法解決或可能沒辦法完成的事項,就會因為各種的擔心而陷入緊張不安,以致表現不佳,結果又使他心理上更加焦慮。
  • 這對生活方式截然相反的夫妻,是如何解決衝突的
    我和鹿sama在生活習慣上有一個小衝突,就是我喜歡「囤囤囤」,而她喜歡「扔扔扔」。 我會把我所有曾經擁有過的東西都保留著,喜歡把家裡塞得滿滿登登的;而一想到要扔掉它們就會覺得心疼甚至恐慌:「萬一以後還能用得上呢?」
  • 不做人生囚徒:過了30歲一定要學會這個原則,避免焦慮
    事實上在此之前我已經連續一個星期睡眠不超過5小時了,那段時間工作變化,一大堆問題等著我處理,人也很焦慮。但是,我處理焦慮的方式就是玩手機,看娛樂視頻解壓。這樣真的能緩解我的焦慮嗎?並不能,我只是暫時忘記了那些令人焦慮的事情,事實上它還是存在,一天不解決,它就存在一天,拖著不解決只會越滾越大,到最後不得不處理的時候,已經讓我焦慮到不行。你有沒有這樣經歷?
  • 如何解決初一新生環境易適應,學習難適應問題?
    專家解讀:  杜文平: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學習環境的變換,約一半左右的學生對作業突然變多、新教師和學習任務增多感到不適應或不習慣,這也提醒廣大教師和家長,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小升初」工作,要幫助孩子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銜接。  對於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變化,多數學生比較適應。
  • 焦慮或許也是腸道出了問題
    2020年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透露,近年來,我國居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加,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是4.98%。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病態焦慮」?你需要學會識別和感知
    它可能是缺乏目標、能力不夠,或者是太累了要放鬆下等等。當現實中的威脅解除,焦慮也會隨之消失,甚至一身輕鬆。但如果問題解決之後,你還焦慮,或者焦慮的情緒遠遠超過問題的嚴重程度,進而出現一些生理反應(心悸氣短什麼的),導致我們無法應對。這就是病態焦慮,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了。
  • 下周開始,雙子座火星進入合作宮,職場有好消息,但要防止焦慮
    進入下周,雙子座火星進入合作宮,在職場上會遇到貴人的幫忙,有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經過貴人的指點,變得也沒有那麼困難。2019年的雙子座一度進入經濟危機,在債務保險、貸款方面脫不出身來,他們深切地知道,缺錢有多麼可怕,所以在2020年一定會抓住財運,讓財富翻番。
  • 你被論文格式搞崩過幾次心態,解決目錄和頁碼,其它都是小問題
    心態應該不止崩了5次,但每一次又笑著奔跑。調整論文格式的方法有很多種,快速的方法可能一兩分鐘就解決了,慢的方法可能一兩個小時也搞不定,而且越弄越亂,心態非常容易爆炸。對於一些字體、字號、段落縮進、行間距等比較好操作的格式就不一一贅述了。如果個別問題搞不定,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使用搜尋引擎尋找答案。下文主要給大家介紹特別容易搞崩心態的兩個關鍵點,一個是目錄,一個是頁碼。
  • 調查稱現實壓力與盲從效應致焦慮情緒泛濫
    另外,在網上活躍的部分人跟現實社會存在距離,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很難出人頭地,網絡是他們表達焦慮的一個方式。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孫時進教授認為,「焦慮帖」泛濫,是因為現實中確實存在壓力和焦慮,青年人內心存在不安全感。一些青年心裡的焦慮不一定來自現實,而可能是由於父輩的不安全感給他們的童年帶來了陰影,留在了他們的人格中。這些不安全感一旦被激發,焦慮就會自動產生。
  •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如何緩解焦慮?
    焦慮的人焦慮是目前社會性的話題,無論是事業有成的經理,還是背著書包上學的學生都被焦慮纏繞著,如何正確看待焦慮問題,緩解焦慮是大部分「社會人」最大的困擾。根據《當代青年焦慮報告》顯示,不確定性是焦慮最大的來源,不確定明天公司的季度考核會是優秀還是不合格,不確定對心愛的姑娘表白會成功還是失敗,不確定是否要跳槽......所有的不確定都基於你希期望得到的結果和現實給你的結果之間的差異,本質上就是需求和現實之間的差異導致你的焦慮。
  • 遇事逃避原來是鴕鳥效應,教你如何改掉鴕鳥心態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卻會做出比這更不能理解的反應,他們遇到危機或困難時會把自己埋藏起來,當這件事沒發生。而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疫情快速蔓延,情況愈發難以控制,無數人的生命因為這樣的鴕鳥心態而逝去,他們本有機會可以「早發現早治療」的。以上舉得兩個例子,都可以看出來,鴕鳥心態只是一種掩耳盜鈴,它不會讓你的處境變得更好,相反如果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來應對,那只會使問題更複雜、更難處理。
  • 心理抗「疫」手冊①丨中高考學生如何穩定心態 這「光流法」了解下
    在了解疫情進展的同時,與日俱增的確診人數、疑似病例人數和死亡人數,以及口罩全國告急、武漢封城等信息讓備考學生的緊張和恐慌情緒也隨之不斷高漲。同時,面對疫情,學生無法按期回校,各學校採取「停課不停學」和網上授課等方式,學生要通過手機來聽課和接收複習資料,導致不少自控能力偏差的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看小說和玩遊戲的時間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