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秘籍|教你如何解決延遲開學期間,對學業、就業感到焦慮的問題!

2021-01-07 天眼新聞

★立德樹人

自強奮進★

恐懼、害怕、焦慮……

延遲開學期間

長時間宅家的同學

可能會陷入以上情緒中

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

我們該如何調節呢?

這裡為大家提供了相應的疏導方法

開學時間一再延遲,大家長時間宅在家,是否出現了無聊、迷茫、易怒、壓抑等各種情緒?

別急,如果有這樣的狀況,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進行自我疏解:

01

減少信息帶來的焦慮

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面對無數撲面而來的信息,被迫接收大量資訊。疫情的爆發,隨之而來的還有謠言和不實消息。每天必刷的微博熱搜,無孔不入的微信推文,藥品口罩的脫銷,父母長輩的評頭論足,都讓你焦慮,身心疲憊。

對此,我們需要主動屏蔽,儘量減少對信息的過度接收,明確信息的優先級,果斷拉黑一些劣質的信息,了解官方報導的疫情,用冷靜犀利又不乏溫度的眼光去認識疫情,重視疫情,但也不過度緊張焦慮。

02

學會消化信息

疫情爆發到現在,我們知道了無數令人悲傷、激動、憤怒的故事。我們會為感染的醫護人員擔憂,會氣憤防疫中的不作為,會為各省的硬核援助感動,會悲傷每位患者的離開,甚至周圍人對待疫情的態度做法,都會引起情緒失控。

面對一些慘痛的新聞,誰都會感到無力,在這樣的衝擊下,出現壞情緒是正常的。我們要接受壞情緒,調節自我的接受能力。

03

疫情中的親情,要「避重就輕」

如此長的假期,每天與父母或家人朝夕相處,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很容易將彼此作為關注的焦點。再加上生活習慣及理念的不同,生活的壓力,這些都會成為矛盾的導火索。

父母的接受能力有限,我們可以換位思考,試著在父母的頻道上進行溝通和傾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學生時代應該是我們人生中與父母相處時間最長的一個階段。時間寶貴,我們要繼續拿出熱情和耐心對待家人,你會發現好好說話的人多可愛。特殊時期,我們要互相理解,不必要對一些小矛盾上綱上線,避免衝動說話行事,以免造成不該有的遺憾。

04

想辦法讓自己積極起來

如果我們的注意力僅僅集中在疫情上,容易產生負能量。「宅在家就是做貢獻」,足不能出戶,就不要去嚮往外面的世界,給自己一點時間慢品人間煙火,閒觀歲月萬事。

點亮生活技能,開通學習通道,培養發展興趣,能做的事有很多,總有一樣可以帶來快樂。

05

抱有必勝的決心和信心

我們要相信中國力量,院士醫護奔一線,標本兼治中醫藥;自豪中國速度,火神雷神拔地而起,方艙醫院迅速出擊;堅守中國精神,各省硬核馳援,各地嚴防死守。

要有中國自信,再過些日子,好消息一定會有,熱乾麵一定會贏,春天一定會來。

居家學習,不少同學出現了因課程密集、長時間面對電子設備導致的疲憊,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

針對大家在網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這裡給出以下5個建議:

01

創造適合學習的環境

每一位同學家庭情況不同,不一定都能滿足。但我們可以儘量給自己創造一個安靜、光線充足、沒有幹擾的環境。把身邊可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的雜物儘量清理出去。我們生活的環境就如同我們的內心,乾淨清爽的環境才會讓你更有動力和更加專注。

02

不強迫自己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一般來說,一堂課裡,大部分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這時候你可能感到疲憊,或被其它事物吸引,或者課程內容激發了你的某種想像聯想,這都是正常的,請允許這些情況發生!一定不要苛責自己!有些同學誤以為所謂認真學習,就要在課堂全程高度集中注意力,這其實是錯誤或不符合科學規律的。這樣只會使你的大腦非常疲憊,時間長了,甚至會有神經衰弱的情況發生。

03

了解並學習一些記憶術

一部分同學習慣了死記硬背,這樣學習不但效率低,學得辛苦,而且效果不好,很容易考完後就「還給老師」。心理學有很多記憶方面的方法,大家可以主動去學習,包括有意法、理解法、聯想法、多通道法、諧音法、口訣法等,在學習中我們要努力在相似的知識或不同的知識之間尋找聯繫。

網課學習同樣要發揮我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老師在課堂上只講授有限的知識,更多的需要我們在課後消化或者記憶。很多時候,學習的差距體現在記憶的效果和自主學習的方法上。

04

記筆記有竅門

在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中,記筆記平時都在做,但你真的會記筆記嗎?你是否發現有些同學用不同色彩的筆做不同的注釋,或做一些便籤,這些都體現了學習方法的差異。心理學將學習分為精細加工和粗略加工,如果我們上課時,只是聽,不願寫,或隨便記一記,都比不上精細加工的效果好。

如果在上網課的過程中,有跟不上的情況,我們在下課後要及時補充整理,或調整記筆記的方法,挑重點的內容去記。總之,付出和用心一定會有所收穫。

05

辦法總比問題多

第一次上網課,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不知所措、銜接不暢的時候,當信號不好、設備出故障等等情況出現時,我們要耐住性子,積極地去尋找方法解決,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某些時候,當你被消極情緒裹挾時,說明你還沒找到方法。個別知識點的遺漏,並不會對學習的最終結果產生質的影響,我們更應該注重在學習中努力培養獨立成熟的思維方式。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否打亂了你的春招求職計劃,讓你感到焦慮?

對於急於求職的大學生,建議先緩緩,求職前先做好以下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

01

保持良好心態

雖然疫情產生的負面影響很大,對應屆生畢業和就業都很不利,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所有畢業生面臨的情況都一樣,大家都各有各的焦慮,所以大家要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

02

認真完成論文

這段時間在家正好是安心寫論文的好機會,大四的同學們可以提前著手準備畢業論文。可以提前與老師或師兄師姐取得聯繫,掌握往年的要求和情況,通過線上的方式與自己的導師及時溝通修改。論文完成得早,答辯能順利通過,之後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工作上了。

03

完善簡歷

簡歷是求職中很重要的一環,寫簡歷也是有學問的。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儘可能地展現自己。可以從網上去搜索學習相關經驗,認真修改自己的簡歷。努力練習英語口語,提前演練準備面試的問題。利用閒暇提升自己的OFFICE技能,學學PS等工具。當你準備得足夠充分時,你就不會慌了,記住: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04

學習防控知識,做好自我保護

目前企業正忙於疫情的內外檢查及開工準備工作,同學們不妨多學習關於個人防控病毒的知識,極積配合關注招聘企業的工作。疫情時期的勞動保障法規略有變化,同學們應多了解疫情期間的勞動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時發現有違規行為的招聘企業,做好自我保護,以防被不法企業欺詐。

05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及時關注疫情下各行業的未來變化和調整,及時調整個人的求職方向。我們可以趁這段時間靜下心來,多了解各行各業的狀況,為自己未來發展做一個職業生涯規劃。

良好的心理素質很重要

讓我們調整好心態

意志堅定、平安健康地

渡過這段難熬的時光

一起期待重回校園的那天

來源:貴州教育發布

編輯:龍秀美

校對:石秀玉

編審:朱瑞

相關焦點

  • 如何擺平焦慮?要解決心態和生活方式問題
    有人說,這是一個「販賣焦慮」的時代,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如何才能不焦慮呢?電影《黑客帝國》裡夢神給主人公尼奧兩個選擇:1.吃下藍藥丸,天真無知地生活著。一切都是假的,但你永遠不會知道真相。2.吃下紅藥丸,發現真相。真相有時可能很難承受,但你至少不再生活在謊言中。
  • 「四字訣」助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就業市場加速「解凍」。連日來,為助力874萬大學畢業生精準擇業、順利就業,教育部、人社部等出臺了多項政策,強調要「千方百計把疫情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面對就業大考,畢業生有哪些焦慮?相關政策給出了哪些焦點難點問題的解決路徑?
  • 走出迷茫,面對學業與就業壓力,感悟每臨大事有靜氣
    學業有一定壓力,考研有一定壓力,就業也有不少壓力。一名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工作、收入、升職等方面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壓力。處理好這些事情,有效緩解壓力,是我們應該努力做到的。靜是去躁的良方,靜是智慧的土壤。我們面臨不少瑣碎繁雜的事情,面臨很多壓力。
  • 危機中的青春洗禮——疫情期間高校學生學習生活及思想認知調研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整體表現,從最初的緊張恐慌、到焦慮茫然、逐漸變得理智清醒。隨著對疫情認識不斷深入,大學生的心態也愈發呈現出理性平和的態勢。 關注中映射思考深度。大學生作為知識青年的代表,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其有關問題高度關注。調查顯示,在疫情期間最關注的問題中,85.3%的學生選擇了疫情發展形勢,71.5%的學生選擇了醫護人員健康安全,排名前兩位。
  • 學業壓力大?用典型案例告訴你 別讓失眠害了孩子
    該院睡眠門診副主任醫師莫煊告訴記者,「我們每天都會接診到有睡眠問題的兒童青少年,大部分是學業任務繁重的初高中學生,其中最小的也有7歲的小學生。」案例一: 學業壓力自我要求過高的高二學生已經自服2年安眠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亂吃安眠藥,現在白天總是擔心、緊張,有時會感到胸口發悶、透不過氣,我害怕自己身體出問題了。」阿華(化名)今年是一名高二的學生。
  • 疫情期間師生如何減緩心理壓力
    怎麼才能減輕心理壓力,恢復心態平衡?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及擔憂是多數人都會有的,可以說是非正常場景下的正常反應,但過度的心理壓力確實會帶來身心損耗,如何才能減輕心理壓力呢?不妨試試以下三步策略:接納自己的情緒不過度否認。當我們感到痛苦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下意識地就想否認,因為不願接受所以希望它沒有發生,這種否認在心理學上是一種防禦機制。
  • 教育部:學校延遲開學,網絡授課引發爭議,利弊如何權衡?
    武漢疫情的影響範圍還是挺大的,全國範圍內,各省份各學校分別推出了延遲開學的相關政策,以此來防止學生們被感染,保證學生們正常的生命安全。而教育部也下發了相關的通知,要求延期開學。那學生們在這段時間內,應該如何在家裡有效利用時間呢?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如何在家中充分利用時間進行學習,處理好長期居家可能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當前高校學生們面對的重要課題。隨著新冠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階段,全國各地加快復工復產復學。繼4月中下旬始,新疆、山西、青海等省符合校園疫情防控條件的高校學生開始分批次、分年級返校,但由於全國高校開學帶來的生源跨省流動大、校園學習生活集聚度高等原因,全國高校開學之路並不一帆風順。
  • 疫情期間,高校師生出現心理問題如何幹預?
    【疫情期間,高校師生出現心理問題如何幹預?】過度關注疫情報導、注意力沒法集中、情緒負面幹擾、不自覺地反覆洗手……你也遇到這些「煩心事」嗎?陸軍軍醫大學教授馮正直教給大家一些心理自助和疏導方法,一起學起來。
  • 那麼遠 那麼近 |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戰疫中「開學」
    每個學生都那麼彬彬有禮,學生們幫我解決了很多QQ群的技術問題。我感覺正在和學生們一起完成一次偉大的測試,我們雖然都被關在家裡,但卻感覺不到一絲的孤獨。為了準備在線授課,學院成立了專門的微信群,在微信群裡分享備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案。劉春老師在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後,主動撰寫了「在線授課建議方案」分享給大家。
  • 邪教快速發展的秘籍及其心理機制
    傳教癖"患者們不僅逢人就大講他信奉的邪教如何好,而且還四處出擊,竭力去尋找可以被他們說服的對象,一旦找到,就會如獲珍至寶,使盡一切交往手段,給你傳播邪教的歪理邪說,死纏硬拉地要你信邪教,在行動上都表現出了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在內心則有若不逢人就傳,見機會就講,就會有一種如鯁在喉的心理感受。  在讓信徒染上"傳教癖",把信徒變成 "傳教狂"這點上,境內境外的邪教並無二致。
  • 正視焦慮,掌握「深呼吸」!心理專家教你從容應對高考
    臨近高考,部分學生和家長開始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為此記者採訪了福州大學人文學院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趙陵波副教授,教大家用最簡單的方式緩解焦慮情緒。他說,考生這個時候經常會出現「粉紅色大象」的心理問題,越「不要做什麼」,越容易無法抑制地「做什麼」,假設考生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焦慮」,這時考生越容易緊張焦慮。趙陵波告記者,「『粉紅色大象』的解法很簡單,就是正視你自己,正視你的焦慮情緒,所有人都會焦慮,承認自己的不安,把『不要』換成『我要』,如『我要放輕鬆』,慢慢地就會忘記原先的情緒。」
  • 浙師「開學第一課」告訴你,什麼才是開學...
    同時,他也希望學子們在開學複課的重啟時刻,學習上按好快進鍵,生活上按好安全鍵,防控上按好升級鍵。——學習按下快進鍵,儘量把耽誤的學業彌補回來。朱堅希望學子們努力提高學習生活適應能力,樹立信心,減少焦慮,確立目標,制訂好學業規劃,唱好學習主旋律。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您是否時常感到焦慮不安、情緒不寧、抑鬱或者是失眠,更不喜歡出去社交?是否在職場上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幹些什麼?是否經常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您:如果您有上述的單一症狀,您可能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果您有上述的多個症狀,您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問題。
  • 給福州市未成年人的一封心理建議書
    國家工作人員、人民子弟兵、醫務工作者、心理諮詢師、海外華人等等,都已經行動起來,每天的好消息越來越多。  各位同學:我們想說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你的擔憂、煩躁、焦慮、恐慌或是無聊、無奈,都是當下正常的情緒反應。而我們能做的,是保護好自己,調整好心態,迎接春暖花開的時候!
  • 楊東平教育洞察: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如果家裡有一個處於中考或者高考階段的孩子,那麼家長呢,這個焦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知道,這個焦慮很早就開始了,小學生的家長也焦慮,幼兒園的家長也焦慮,甚至當一個母親懷孕了以後,她就開始焦慮了。甚至當一個青年結婚的時候,就開始焦慮了。 因為涉及到很多重大的教育布局,你到底戶口落到哪,以後打算在哪上學,有沒有學區房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包括上幼兒園。
  • 心理諮詢怎麼解決我的問題?
    心理諮詢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諮詢師的幫助下調整好自己,讓你在面對生活充滿信心,讓生活健康幸福,在國外,心理諮詢非常普遍,大多數人都接受過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心理諮詢是通過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對心理問題進行幫助和治療的過程,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自我發展同時解決人們一些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的恢復。
  • 情感諮詢師告訴你,如何解決挽回過程中的焦慮
    在挽回過程中,你必須明白的是,從分手的那一刻起,你們親密關係就已經不復存在了,此時你再也不是Ta心尖上的人。面對一個曾經給自己帶來情感創傷的人,憑什麼要秒回消息?憑什麼見了面還要笑臉相迎?當你不再把對方放在男朋友(女朋友)的位置,當你能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那Ta的冷漠和決絕將不再成為你焦慮的條件。
  • 焦慮或許也是腸道出了問題
    2020年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透露,近年來,我國居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加,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是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