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大學生面臨一定壓力。學業有一定壓力,考研有一定壓力,就業也有不少壓力。一名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工作、收入、升職等方面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壓力。處理好這些事情,有效緩解壓力,是我們應該努力做到的。
靜是去躁的良方,靜是智慧的土壤。
我們面臨不少瑣碎繁雜的事情,面臨很多壓力。實際上,古人也同樣面臨很多事情,也要面對並處理好壓力。對此,曾國藩有自己的一番理解。他以每臨大事有靜氣這句話要求自己,在書信中經常提到。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在古老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則古訓,已經滲透到了中華民族和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不論已經參加工作的人,還是在校讀書的大學生,都可以好好體會這句話。遇事先靜下來,不慌不忙,抽絲剝繭,把事情一步步做好,把壓力一件件化解掉。
學業有一定壓力,請靜下心來一一分析。
有的同學掛科,學業面臨一定壓力。這時,請告訴自己每臨大事有靜氣。先靜下來,不要急,不要躁。搞清楚為什麼會出現多門掛科,搞清楚為什麼搞不好學習。課餘時間用在哪裡了?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多,還是花在娛樂上的時間多。是把心思用在了搞好學習上,還是把心思用在了吃喝玩樂上。
靜下心,找原因,徵求老師的建議,把真實情況告訴家長。請求老師、家長、同學給予幫助。找到原因後,立下志向,找對方法,把學習搞好。反之,一味地抱怨,感到痛苦,感覺壓力大,無助於事情解決。
考研有一定壓力,請靜下心,認真分析,再去備考。
面對疫情,今年研究生擴招,但是考研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請先靜心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考研?之前的基礎怎麼樣?學習基礎好,複習認真,考研成功率自然比較大。學習基礎差,更要認真複習,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才有可能拿到錄取通知書。
在考研前,十分焦急,非常煩躁,很難取得好成績。壓力增大,深感焦慮,無助於事情解決。面對初試、調劑、複試等壓力,仍然記住這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
就業有一定壓力,請靜心分析,坦然面對。
就業有壓力,也要就業。不可能因為存在壓力,我們就躲避就業。在就業面前,先靜下來,問問自己關於就業的一些問題。畢業於哪所大學?學的什麼專業?自己學得如何?能力怎麼樣?想去哪裡工作?想不想從事本專業?優缺點各自是什麼?
靜下心,就像曾國藩說的那樣,每臨大事有靜氣,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面對就業,先把自己認識透徹,分析清楚。再把行業、專業、地區、發展前景認識清楚,分析透徹。再把兩者結合起來,徵詢老師、家長的建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決定,問題基本就得到解決了。在實際操作層面,認真準備好求職簡歷,準備好自我介紹,學習求職禮儀,積極查找招聘信息,積極與用人單位取得聯繫。以一顆認真、擔當、謙虛的心投入到求職中去。這樣做,哪有找不到工作的道理。
靜是一門功夫,事愈迫而人愈靜。
大學階段,面臨學業、考研、就業等壓力,先靜下來,認真分析,充分準備,再解決問題。工作後,同樣如此。把靜的功夫練好了,事情雖然迫切但是我們的心很靜,事情就很好解決了,壓力也就容易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