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茫,面對學業與就業壓力,感悟每臨大事有靜氣

2020-12-03 不住於相

現代社會,大學生面臨一定壓力。學業有一定壓力,考研有一定壓力,就業也有不少壓力。一名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工作、收入、升職等方面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壓力。處理好這些事情,有效緩解壓力,是我們應該努力做到的。

靜是去躁的良方,靜是智慧的土壤。

我們面臨不少瑣碎繁雜的事情,面臨很多壓力。實際上,古人也同樣面臨很多事情,也要面對並處理好壓力。對此,曾國藩有自己的一番理解。他以每臨大事有靜氣這句話要求自己,在書信中經常提到。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在古老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則古訓,已經滲透到了中華民族和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不論已經參加工作的人,還是在校讀書的大學生,都可以好好體會這句話。遇事先靜下來,不慌不忙,抽絲剝繭,把事情一步步做好,把壓力一件件化解掉。

學業有一定壓力,請靜下心來一一分析。

有的同學掛科,學業面臨一定壓力。這時,請告訴自己每臨大事有靜氣。先靜下來,不要急,不要躁。搞清楚為什麼會出現多門掛科,搞清楚為什麼搞不好學習。課餘時間用在哪裡了?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多,還是花在娛樂上的時間多。是把心思用在了搞好學習上,還是把心思用在了吃喝玩樂上。

靜下心,找原因,徵求老師的建議,把真實情況告訴家長。請求老師、家長、同學給予幫助。找到原因後,立下志向,找對方法,把學習搞好。反之,一味地抱怨,感到痛苦,感覺壓力大,無助於事情解決。

考研有一定壓力,請靜下心,認真分析,再去備考。

面對疫情,今年研究生擴招,但是考研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請先靜心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考研?之前的基礎怎麼樣?學習基礎好,複習認真,考研成功率自然比較大。學習基礎差,更要認真複習,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才有可能拿到錄取通知書。

在考研前,十分焦急,非常煩躁,很難取得好成績。壓力增大,深感焦慮,無助於事情解決。面對初試、調劑、複試等壓力,仍然記住這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

就業有一定壓力,請靜心分析,坦然面對。

就業有壓力,也要就業。不可能因為存在壓力,我們就躲避就業。在就業面前,先靜下來,問問自己關於就業的一些問題。畢業於哪所大學?學的什麼專業?自己學得如何?能力怎麼樣?想去哪裡工作?想不想從事本專業?優缺點各自是什麼?

靜下心,就像曾國藩說的那樣,每臨大事有靜氣,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面對就業,先把自己認識透徹,分析清楚。再把行業、專業、地區、發展前景認識清楚,分析透徹。再把兩者結合起來,徵詢老師、家長的建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決定,問題基本就得到解決了。在實際操作層面,認真準備好求職簡歷,準備好自我介紹,學習求職禮儀,積極查找招聘信息,積極與用人單位取得聯繫。以一顆認真、擔當、謙虛的心投入到求職中去。這樣做,哪有找不到工作的道理。

靜是一門功夫,事愈迫而人愈靜。

大學階段,面臨學業、考研、就業等壓力,先靜下來,認真分析,充分準備,再解決問題。工作後,同樣如此。把靜的功夫練好了,事情雖然迫切但是我們的心很靜,事情就很好解決了,壓力也就容易化解了。

相關焦點

  • 「每臨大事有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中國千百年來的這一古訓,早已沉澱為中華民族、中國人的文化和精神基因。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成就大事要有這樣的「靜氣」,應對危機同樣要有這樣的「靜氣」。現在,我們正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
  • 曾國藩:每臨大事有靜氣
    心有靜氣,則攻無不克、事無不成。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靜為處事第一法《大學》中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
  • 每臨大事有靜氣 權成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這是清朝三代帝師每當遇到大事都要沉著冷靜應對,不相信今日沒有古代的聖賢。意思是古今聖賢都具大氣度,遇重大事件時,沉著淡定,舉重若輕,心平氣和,應對裕如。靜為處事第一法《大學》中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 每臨大事有靜氣,請讓內心保持寧靜
    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心收靜裡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安靜的人會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能讓內心保持寧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
  • 每臨大事須有靜氣(深度好文)
    人生會遭遇許多事情,其中很多是難以解決的,這時心中被盤根錯結的煩惱糾纏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對,如果能靜下心來處理,往往會柳暗花明。2每臨大事須有靜氣古人說:「每臨大事須有靜氣。」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曾國藩在《主靜箴》中形容為「後有毒蛇,前有猛虎」。軍機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會吃敗仗,這關係到將士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作為湘軍最高統帥,曾國藩在戰事最艱難的時候,也免不了萬般焦慮,六神無主。
  •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面對難以預知的變化和有形無形的壓力,有的心煩意亂,神不守舍;有的著急上火,不知所措;有的馬不停蹄,疲於奔命;有的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有的孤注一擲,魚死網破。如此等等。這種心態謂之「浮躁」。治療浮躁病有良藥:那就是要點靜氣。
  • 曾國藩:耐煩之人每臨大事有靜氣
    2、耐煩之人每臨大事有靜氣 曾國藩曾經說過,「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穩住陣腳心不慌。要義就是「耐煩」。 遇到大事,危急時刻,怨天尤人不是辦法,只有靜下心來冷靜思考、慎重處理才是根本之道。 不然的話,心急如焚,莽撞行事,只會使事態的發展更混亂,更控制不住局面。
  •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反觀那些聖賢之人,越遇大事,反能心靜如水。靜不僅有平常的心性功夫,也有臨機的運用、發揮。。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靜」是一門學問,在紛擾的環境下,靜下來的力量往往超乎尋常。讓心靜下來,才能聆聽到諸多平時難以聽聞的,細微的,美麗的聲音,發現你不曾發現的美;才能更好思考人生,感悟人生,活出生活裡那種最好的精神狀態。曾國藩曾說:「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功夫也。」可見,「靜」充滿了力量,為他成功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東風日產中考:任憑風浪起,每臨大事有靜氣
    作者:牛莉「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是一次始料未及的下跌,以至於原本穩重沉著的汽車行業徹底慌了神,人們一邊祈禱市場早日走出泥潭,邁向下一個增長點;另一邊叫喊著要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但真正能做到的企業,鳳毛麟角。
  • 每臨大事有靜氣!曾國藩的人生經驗:靜中有真味
    每臨大事須有靜氣!這是《人生的贏家,曾國藩事業成功之道》專欄的最後一篇,我想以自己體悟最深的一個「靜」字來結尾。以後大概還會有曾國藩的文章,但像這麼每天連續寫可能是短時間不會有了。我寫任正非也是這樣,不是自己經歷過、體悟到的東西儘可能不碰,不然也寫不深入,我自己也覺得浪費時間精力,有那功夫不如寫篇流量文放鬆精神。「靜」這個字我幾乎是玩味了有二十多年了,年少時候心浮氣躁,經常靜坐修靜,結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心猿意馬更甚,說是「靜能生慧,慧能生智」,我卻是越來越糊塗了。
  • 國際金融報:每臨大事有靜氣
    因為,我們大家都剛剛經歷了上周股票市場的一個大震蕩,有必要進行思路的梳理、情緒的管控和預期的調整,以便尋找到我們這些市場參與者在市場上更恰當的位置、共同尋找到更科學有效的操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另外,之所以選擇「靜氣」這一哲學味道較濃的抽象話題,是由於我們認為在經過一周的上下漲跌數字剌激之後,有必要從更高或更深的角度來進行思考,正所謂「人生寧靜方致遠」。
  • 百度AI半年考:李彥宏如何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清代書法家、政治家翁同酥說過的一句話。李彥宏的「靜氣」,或許是因為其一直以來對「技術」的敬畏和信仰。畢竟網際網路行業再風雲詭譎、變化莫測,技術都永遠是最底層的引擎。網際網路行業,沒有比技術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技術更高遠的未來。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回顧過往才能面向未來。
  • 曾國藩:面臨再大事,只要做到一點,必將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晚清三代帝師、名臣翁同龢曾作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說:古今聖賢都有大氣度,遇到大事時,要用平心靜氣的態度去對待。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古今成大事者,泰山崩於前而不亂,談笑風生間應對自如,以靜字應萬變,這才是大將之風!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這樣勉勵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 《中華文摘》文章:葉帥 每臨大事有靜氣
    說起葉帥(1897~1986),毛澤東對葉劍英的兩句評價可能太有名了:「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網上很多軍迷都說葉帥風流,葉帥可是十大元帥裡最酷的帥哥啊。「葉劍英」這個名字也給人「英俊小生」的感覺。  一  葉劍英1897年生於廣東梅縣小商人之家,屬於客家人,因此,跟俺們北方人有緣分。
  • 李鴻章: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面對各種政敵及反對勢力,李鴻章從不退縮。雖飽受罵名,四方樹敵,但事情還是要做,與列強周旋不已,力挽狂瀾,為救清廷於絕境,不惜搭上老命一條。李鴻章背的最沉重的「鍋」是甲午戰爭議和之後的《馬關條約》,也因此兩國民間更流傳開一種說法:李鴻章挨了一槍,給大清省一億兩白銀。
  • 【夜讀】迷茫時,試試去做這三件事
    汲取知識的同時也讓他逐漸走出了迷茫,情緒越來越平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後來也找到了心儀的崗位,順利就業。  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中總會有迷茫,但迷茫的時候也不能停下進步的腳步,前行之中總會有轉機,生命就是這樣轉動起來的。」看來,努力的青春不怕迷茫,奮鬥的人生也不怕彷徨,就看我們怎樣及時止損,去積極突破。
  • 生活中的壓力都有哪些
    提起壓力,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管你是社會名流商界精英還是企業高管或是平民百姓,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壓力,而不同的是有些人會頂著壓力努力奮鬥和生活,把壓力化作自己前進的動力,而有些人則是被壓力所困擾,導致越來越迷茫!甚至會迷失自我!
  • 大學生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有很多,不要總是走在崩潰的邊緣
    「寒窗苦讀十餘載,金榜題名一朝時」經歷了中考,高考的洗禮,一腳邁進了大學的校園,面對突然間的自由,一時不知所措,有人選擇放縱,有人選擇自律最近都在說大學生的壓力,壓力導致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而他們也都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去解決壓力,關於怎麼解決壓力的問題
  • 考完研就業,二戰很迷茫,你如何看
    有朋友留言:考研已過去幾天了,但孩子情緒一直不好,說今年英語和專業課都很難,不能保證自己能考上。於是就有個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如果考不上,是再考一年還是乾脆準備就業。這幾天就這個問題我們展開了討論,我覺得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就業算了,我們這小縣城對211的大學生考事業編政策比較好,可以免筆試直接進面試。找個事業編一類的工作穩穩噹噹,旱澇保收的多好。但我老公不同意,他覺得就此放棄了,孩子的學業也就止步於此了,現在的社會本科文憑是遠遠不夠的。難道也讓孩子在這小縣城混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