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中考:任憑風浪起,每臨大事有靜氣

2020-12-03 大眾侃車

作者:牛莉

「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是一次始料未及的下跌,以至於原本穩重沉著的汽車行業徹底慌了神,人們一邊祈禱市場早日走出泥潭,邁向下一個增長點;另一邊叫喊著要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但真正能做到的企業,鳳毛麟角。

汽車行業習慣了高速增長,似乎忘記了「跬步之千裡」的純樸真理。連續4年高質量跨越百萬輛,2018年的總銷量定格在117萬輛;今年上半年,東風日產累計終端零售532105輛,同比增長0.3%;今年1-5月總體市場佔有率提升至5.9%。

在當下的車市大環境下,誰都知道這增長的0.3%有多可貴。

看了東風日產這一串數據,似乎忽然意識到一個事實:這家企業很少冒尖兒,卻一直保持著不快不慢的穩定增長速度,乍一看不足為奇,但從長期角度看,跨越百萬後,東風日產正在穩健地、一步一步朝著自己2022年的目標邁進,不激進不快進,但轉眼已到近120萬輛的體量。

01年少有為經風浪。

如果歲月真的有周期、規律可循,我們把時光撥回到7年前的2012年,一場意外的政治風波蔓延到了汽車行業,令整個汽車行業的日系品牌遭遇重創。這一危機一點也不亞於此時此刻整個行業正在承受的下滑。

那一年,合資公司成立僅僅9年,成就了行業發展神話的東風日產意欲跨越百萬輛,成為百年量俱樂部的少年派。但命運之神從來不會一直眷顧你。

東風日產的百萬輛夢想在那一年戛然而止。

事實上,在中國車市短短30多年的狂飆式發展中,可以列舉出許多在百萬輛上下徘徊的車企,他們曾經被寄予厚望,如今令人失望。

東風日產是個例外。

儘管還年輕、略稚嫩,但它第一時間對市場和用戶做出了反應,面向當時的400萬保有客戶以及未來的新購車客戶,推出了免費「安全保障承諾」,向整個市場傳遞了一個不卑不亢、勇擔責任的東風日產企業形象。

在外界看來,東風日產的百萬輛目標似乎終究成了黃粱美夢;但是在內部,這是一個「臥薪嘗膽」的故事,東風日產數萬員工從上到下,所有人都憋著一股勁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往事歷歷在目。歷時3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強基聚力,終於在2015年12月31日,驕傲地向外界宣布——東風日產高質量跨越百萬輛,躋身「年銷量百萬輛俱樂部」。

「100萬輛」這個簡單的數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努力與汗水,以及背負的巨大壓力,外界難以體會。這次跨越百萬輛後來被行業評價為「最來之不易的百萬輛」。

偶然一次跨越百萬輛,之後又跌入低谷的案例也不勝枚舉,但東風日產不屬於這個案例;在進入百萬輛俱樂部後,東風日產內部上上下下依舊如履薄冰,時任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副總部長陳昊總是告誡整個營銷系統的「一線將士們」:東風日產的百萬輛來之不易,一定要堅守住勝利的果實,並一步一步不斷鞏固它。

02 夢想,永不止步。

懷揣夢想的東風日產從不止步。

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車企,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通用早已是百萬輛俱樂部中的常客,甚至摘得兩百萬年銷量的桂冠。排位其後的東風日產無比羨慕。

兩年前,東風日產喊出了「2022年挑戰合資前三」的五年目標。行業譁然,「東風日產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狹路相逢勇者勝,領勢先行不是口號,而是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把握先機的制勝密碼。企業永遠是在不確定中發展的,而我們所處的時代,剛好是變化空前劇烈的階段,只有不斷奔跑,持續向前,在進攻中學習,才能讓自己和團隊立於不敗之地。」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陳昊看上去很溫柔,說話聊天永遠不疾不徐,但當他站上舞臺,面對東風日產的將士們闡述企業的長遠目標時,於溫柔中展現出極大的爆發力。

指揮東風日產這艘超級戰艦跨越並鞏固好百萬輛後,沒有一分鐘的停止和懈怠,2022目標已擺在眼前。

今年是東風日產合資第16個年頭。「對於16歲的東風日產來說,初中學習階段已經完成,今年是一個坎,一座山,必須越過山丘,才有可能挑戰更高的目標,看到更遠的未來。」

陳昊將2019年比喻為「中考」,這是關鍵一役,必須在銷量、市佔率、客戶滿意度、經銷商收益、品牌好感度等各個方面實現全面發展,不偏科;同時,內部一定要做好挑戰未來的準備,團結一致、內聚人心,才能一鼓作氣,迎戰中考。

面對2019年比預料中更低迷的市場。陳昊也早已有理性認知,早在今年3月,他便在東風日產內部發表了《領勢先行》的行動宣言:

「2019是不確定因素集中迸發的一年,遠超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但這也更加考驗企業競爭的真正能力。越過山丘,才能看見遠方,東風日產將繼續堅定信心,領勢向前。」

03 好產品永遠是王道。

「尊重市場,敬畏市場,才能真正引領趨勢,搶佔風口。並非是東風日產的意識有多前瞻,速度有多麼快;相反,這更多是一種求真和務實,是堅守內心,不驕不躁。在大浪淘沙的時代,東風日產更需要沉下心,關注市場、關注客戶、關注體系。」在東風日產內部,這樣的話語堪稱陳昊的「碎碎念」。這些碎碎念管用嗎?

來看看這個殘酷的市場——

「下滑」是主旋律,自主品牌是「重災區」,淘汰和洗牌都在加速;合資品牌出現「中部塌陷」,美系、法系、韓系集體勢衰,德系中大眾品牌銷量繼續下跌,唯靠奔馳、寶馬、奧迪三駕豪華馬車的拉動維持最後的體面。

唯有日系品牌「一枝獨秀」。局部的「短兵相接」已經發生,從市佔率來看,穩健增長的東風日產正在蠶食法系、美系和韓系的市場份額。

除了市場已經表現出來的這些趨勢之外,終端銷量似乎也從側面證明了陳昊碎碎念的作用。

擁有極其完善的產品線,東風日產內部將其產品按照品牌調性、產品特點劃分為三大陣營:分別為舒適陣營、SUV陣營,動感陣營。

——「舒適陣營」依舊是銷量主力軍,6月終端銷量48814輛,1-6月累計終端銷量252603輛。「家轎之王」軒逸在5月獲月度乘用車銷量冠軍後,6月終端銷量高達35761輛,1-6月累計終端銷量209557輛,同比增長4.6%。而7月16日,王者軒逸迎來全新換代,全面升級後的軒逸將更加勢不可擋。

日系中高級轎車「三劍客」之一,第七代天籟6月訂單破萬,達10923輛,終端銷量8002輛,環比勁增34.3%。

——SUV陣營,整個市場在下跌,東風日產依然在頑強地增長。

後百萬時代的奇駿6月終端銷量18572輛,同比增長8%,1-6月累計終端銷量105603輛,增幅9.3%,數月蟬聯日系SUV霸主。

全新逍客6月終端銷量14926輛,同比增長12.5%,1-6月累計終端銷量高達77472輛,同比增長10.5%。

「入門級SUV」勁客6月終端銷量4877輛,同比勁增73.4%。

——動感陣營成為東風日產新的增長點。

騏達6月終端銷量6505輛,同比增長13.1%;藍鳥6月終端銷量4773輛,同比勁增43.3%。

04 踐行14字箴言,越過2019這座山丘。

這座山丘如何越過?

「尊重市場、尊重客戶、尊重合作夥伴。」

如何帶領這艘戰艦翻過2019這座充滿不確定性的山丘,順利且優秀地通過這場嚴峻的中考,陳昊的答案非常簡單,就是這14個字。

「東風日產一直強調尊重客戶,這是16年以來的深厚文化沉澱,是深入全價值鏈體系,並且由內而外的體系意識和初心。客戶是我們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更是未來挑戰新中期事業計劃的關鍵一環。」

「離用戶越近,離失敗越遠。」

道理雖簡單,但要做好並不容易,不僅要有良好的大局觀,在細節上也不能掉以輕心。在這方面,東風日產其實也沒有更多的訣竅,只是在強大體系的賦能下,對市場和用戶的變化保持更敏銳的觸覺和行動力,做到「領勢先行」。

在廠商關係前所未有緊張的今天,擁有上千家經銷商體系的東風日產卻始終保持著廠商良性、良好的合作關係。

經歷多多次大風大浪,東風日產似乎比行業諸多企業更早明白一個道理:唯有和諧穩定的廠商關係,才能促進品牌和企業更加長遠的發展。

早在2010年,東風日產就建立了經銷商風險管理機制,從去年開始,經銷商發展部更是聯合財務總部從經銷商的收益情況、資金運作情況、資產健康情況等財務維度提前識別潛在風險經銷商,建立了11個維度的風險識別模型,對高風險經銷商進行實地訪談調研,讓經銷商意識到自身面臨的潛在問題和風險並及時改善糾正。

與此同時,通過大量的調研和走訪,編制了《東風日產經銷商風險控制手冊》以及《東風日產經銷商風險內控診斷基準表》,涉及專營店的全面預算、資金、財報、稅務、合同及印鑑、銷售、售後、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和信息系統等十個風險板塊,並從中提煉出100條管控基準,對專營店各項業務的內部風險進行全面診斷。

當下,東風日產的網絡渠道保持健康穩定運營,網絡風險率控制在7%的行業領先水平。

「尊重市場、尊重客戶、尊重合作夥伴。」這不是一句空話,是滲透在企業經營方方面面的指導方針。

今年以來,東風日產提前從容推進國六切換、快速響應增值稅下調政策、發布「7天品質無憂」、成立NISSAN FAMILY DAY等。表面看是客戶服務的升級,更深層次是16 年的企業文化積澱而成的自然結果。

侃車觀點:

大道至簡。

中國汽車市場早已過了高速增長的美好時代,在存量市場的殘酷競爭下,只有更早明白「循序漸進」道理,更早懂得「尊重市場、尊重客戶、尊重合作夥伴」樸素真理的企業才能行穩致遠,永遠屹立潮頭。

任憑風浪起,每臨大事有靜氣。

相關焦點

  • 「每臨大事有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中國千百年來的這一古訓,早已沉澱為中華民族、中國人的文化和精神基因。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成就大事要有這樣的「靜氣」,應對危機同樣要有這樣的「靜氣」。現在,我們正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
  • 每臨大事有靜氣 權成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這是清朝三代帝師每當遇到大事都要沉著冷靜應對,不相信今日沒有古代的聖賢。意思是古今聖賢都具大氣度,遇重大事件時,沉著淡定,舉重若輕,心平氣和,應對裕如。靜為處事第一法《大學》中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 走出迷茫,面對學業與就業壓力,感悟每臨大事有靜氣
    學業有一定壓力,考研有一定壓力,就業也有不少壓力。一名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工作、收入、升職等方面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壓力。處理好這些事情,有效緩解壓力,是我們應該努力做到的。靜是去躁的良方,靜是智慧的土壤。我們面臨不少瑣碎繁雜的事情,面臨很多壓力。
  • 每臨大事須有靜氣(深度好文)
    2每臨大事須有靜氣古人說:「每臨大事須有靜氣。」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曾國藩在《主靜箴》中形容為「後有毒蛇,前有猛虎」。曾國藩說:「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遇事就緊張,臨事就慌張的人,難成大事,就是因為缺了「靜」和「安詳」的智慧。
  •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治療浮躁病有良藥:那就是要點靜氣。靜氣,是一種氣質,修養,境界,靜下心來且聽古人怎麼說: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大學》云: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諸葛亮《誡子書》靜氣貴在「養」,即靠平時修煉。首先,靜靠正氣支撐。
  • 曾國藩:每臨大事有靜氣
    心有靜氣,則攻無不克、事無不成。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靜為處事第一法《大學》中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
  • 曾國藩:耐煩之人每臨大事有靜氣
    曾國藩捻著鬍鬚,微微一笑說:「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煩。這三人當中,只有一人耐得煩,必成大器。」 事實證明,曾國藩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被他看中的那個人,就是日後的淮軍名將、中法戰爭中的大功臣劉銘傳。
  • 每臨大事有靜氣,請讓內心保持寧靜
    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心收靜裡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安靜的人會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能讓內心保持寧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
  •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反觀那些聖賢之人,越遇大事,反能心靜如水。靜不僅有平常的心性功夫,也有臨機的運用、發揮。。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靜」是一門學問,在紛擾的環境下,靜下來的力量往往超乎尋常。正如:我們在花園裡看到許多美麗可愛的蝴蝶,總想捉幾隻,可我們追來追去還是撲空了,當我們追累了,做著休息時,反到偶有蝴蝶停在身邊的小花上,或是自己的肩上。
  • 每臨大事有靜氣!曾國藩的人生經驗:靜中有真味
    每臨大事須有靜氣!這是《人生的贏家,曾國藩事業成功之道》專欄的最後一篇,我想以自己體悟最深的一個「靜」字來結尾。以後大概還會有曾國藩的文章,但像這麼每天連續寫可能是短時間不會有了。我寫任正非也是這樣,不是自己經歷過、體悟到的東西儘可能不碰,不然也寫不深入,我自己也覺得浪費時間精力,有那功夫不如寫篇流量文放鬆精神。「靜」這個字我幾乎是玩味了有二十多年了,年少時候心浮氣躁,經常靜坐修靜,結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心猿意馬更甚,說是「靜能生慧,慧能生智」,我卻是越來越糊塗了。
  • 國際金融報:每臨大事有靜氣
    因為,我們大家都剛剛經歷了上周股票市場的一個大震蕩,有必要進行思路的梳理、情緒的管控和預期的調整,以便尋找到我們這些市場參與者在市場上更恰當的位置、共同尋找到更科學有效的操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另外,之所以選擇「靜氣」這一哲學味道較濃的抽象話題,是由於我們認為在經過一周的上下漲跌數字剌激之後,有必要從更高或更深的角度來進行思考,正所謂「人生寧靜方致遠」。
  • 百度AI半年考:李彥宏如何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清代書法家、政治家翁同酥說過的一句話。李彥宏的「靜氣」,或許是因為其一直以來對「技術」的敬畏和信仰。畢竟網際網路行業再風雲詭譎、變化莫測,技術都永遠是最底層的引擎。網際網路行業,沒有比技術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技術更高遠的未來。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回顧過往才能面向未來。
  • 曾國藩:面臨再大事,只要做到一點,必將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晚清三代帝師、名臣翁同龢曾作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說:古今聖賢都有大氣度,遇到大事時,要用平心靜氣的態度去對待。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古今成大事者,泰山崩於前而不亂,談笑風生間應對自如,以靜字應萬變,這才是大將之風!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這樣勉勵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 東風日產品牌煥新,五大技術是根本
    東風日產搞出這樣的「大手筆」,不光因為廣州車展是東風日產的主場,更因為在2020年,日產在中國實現了品牌煥新,包括全新的品牌形象、全新的品牌態度、全新的技術以及全新的產品四大維度。作為日產在中國的「代言人」,東風日產通過北京車展完成Ariya和GT-R50雙技術車型亮相,並發布五大技術品牌,擦亮「技術日產」標籤,加速日產智行在中國的落地;緊接著,廣州車展上,日產動力天團出道+全場唯一館內實車動態體驗,敢為出擊,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感。品牌煥新,意義重大,但這種轉變並不能一蹴而就,走好每一步,都很重要。
  • 東風日產-軒逸
    東風日產-軒逸 選擇品牌 Aspark東風富康Donkervoort道奇東風小康大發De Tomaso東風·瑞泰特DaciaDrako東風風行大迪汽車東風風度
  • 東風日產任勇 國民車是我們共同的夢
    任勇:對於東風日產來說,就是以「親和近人、至善踐行」這樣一個理念來匯聚全行業的資源,讓汽車行業的人有一個更大的平臺。同時,用我們的積累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一個國民車。這不是東風日產一家企業的事情,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行業跟著我們一起圓這個汽車夢。品牌是有DNA和傳承的。
  • 駱駝蓄電池獲東風日產年度表彰大獎
    近日,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2020年供應商年會在廣州番禺長隆酒店隆重召開。駱駝蓄電池榮獲「最佳技術貢獻獎」大獎,這也是東風日產歷史上首次頒獎給蓄電池供應商。  東風日產乘用車有限公司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重要的乘用車事業板塊,負責NISSAN品牌、東風英菲尼迪品牌、東風啟辰品牌乘用車的研發、採購、製造、銷售、服務業務,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全價值鏈的汽車企業。
  • 軟包電池的極致安全 東風日產電池生產線探秘
    帶著很多對電池技術的疑問,筆者探訪了東風日產位於廣州花都二工廠的電池生產線,通過參觀軒逸·純電動車型的電池生產,試著去了解電動汽車背後的安全保障。蔚來汽車、比亞迪選擇的就是硬殼電池結構電池,而特斯拉選擇的是圓柱電池結構,日產則一直選用的是鎳鈷錳三元材料的軟包電池。 這三種結構在市場上都存在,也就意味著這三種路線各有優劣。 據東風日產的技術人員介紹,軟包電池的優勢在於散熱和安全性能好,重量輕、容量大,內阻小循環性能好,同時設計也更靈活。
  • 定志礪行 乘風破浪 東風日產1-6月累計終端銷量45萬
    在線直播連接千萬車主家人,家宴承載萬千N愛,東風日產以更貼近家人的角色,將N愛傳遞給每一位車主。東風日產以品牌IP為核心,以更具趣味、更有溫度的方式,引領消費者樂享精彩品質生活。人生之音,2020款天籟為你奏響。
  • 《中華文摘》文章:葉帥 每臨大事有靜氣
    說起葉帥(1897~1986),毛澤東對葉劍英的兩句評價可能太有名了:「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網上很多軍迷都說葉帥風流,葉帥可是十大元帥裡最酷的帥哥啊。「葉劍英」這個名字也給人「英俊小生」的感覺。  一  葉劍英1897年生於廣東梅縣小商人之家,屬於客家人,因此,跟俺們北方人有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