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莉
「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是一次始料未及的下跌,以至於原本穩重沉著的汽車行業徹底慌了神,人們一邊祈禱市場早日走出泥潭,邁向下一個增長點;另一邊叫喊著要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但真正能做到的企業,鳳毛麟角。
汽車行業習慣了高速增長,似乎忘記了「跬步之千裡」的純樸真理。連續4年高質量跨越百萬輛,2018年的總銷量定格在117萬輛;今年上半年,東風日產累計終端零售532105輛,同比增長0.3%;今年1-5月總體市場佔有率提升至5.9%。
在當下的車市大環境下,誰都知道這增長的0.3%有多可貴。
看了東風日產這一串數據,似乎忽然意識到一個事實:這家企業很少冒尖兒,卻一直保持著不快不慢的穩定增長速度,乍一看不足為奇,但從長期角度看,跨越百萬後,東風日產正在穩健地、一步一步朝著自己2022年的目標邁進,不激進不快進,但轉眼已到近120萬輛的體量。
01年少有為經風浪。
如果歲月真的有周期、規律可循,我們把時光撥回到7年前的2012年,一場意外的政治風波蔓延到了汽車行業,令整個汽車行業的日系品牌遭遇重創。這一危機一點也不亞於此時此刻整個行業正在承受的下滑。
那一年,合資公司成立僅僅9年,成就了行業發展神話的東風日產意欲跨越百萬輛,成為百年量俱樂部的少年派。但命運之神從來不會一直眷顧你。
東風日產的百萬輛夢想在那一年戛然而止。
事實上,在中國車市短短30多年的狂飆式發展中,可以列舉出許多在百萬輛上下徘徊的車企,他們曾經被寄予厚望,如今令人失望。
東風日產是個例外。
儘管還年輕、略稚嫩,但它第一時間對市場和用戶做出了反應,面向當時的400萬保有客戶以及未來的新購車客戶,推出了免費「安全保障承諾」,向整個市場傳遞了一個不卑不亢、勇擔責任的東風日產企業形象。
在外界看來,東風日產的百萬輛目標似乎終究成了黃粱美夢;但是在內部,這是一個「臥薪嘗膽」的故事,東風日產數萬員工從上到下,所有人都憋著一股勁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往事歷歷在目。歷時3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強基聚力,終於在2015年12月31日,驕傲地向外界宣布——東風日產高質量跨越百萬輛,躋身「年銷量百萬輛俱樂部」。
「100萬輛」這個簡單的數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努力與汗水,以及背負的巨大壓力,外界難以體會。這次跨越百萬輛後來被行業評價為「最來之不易的百萬輛」。
偶然一次跨越百萬輛,之後又跌入低谷的案例也不勝枚舉,但東風日產不屬於這個案例;在進入百萬輛俱樂部後,東風日產內部上上下下依舊如履薄冰,時任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副總部長陳昊總是告誡整個營銷系統的「一線將士們」:東風日產的百萬輛來之不易,一定要堅守住勝利的果實,並一步一步不斷鞏固它。
02 夢想,永不止步。
懷揣夢想的東風日產從不止步。
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車企,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通用早已是百萬輛俱樂部中的常客,甚至摘得兩百萬年銷量的桂冠。排位其後的東風日產無比羨慕。
兩年前,東風日產喊出了「2022年挑戰合資前三」的五年目標。行業譁然,「東風日產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狹路相逢勇者勝,領勢先行不是口號,而是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把握先機的制勝密碼。企業永遠是在不確定中發展的,而我們所處的時代,剛好是變化空前劇烈的階段,只有不斷奔跑,持續向前,在進攻中學習,才能讓自己和團隊立於不敗之地。」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陳昊看上去很溫柔,說話聊天永遠不疾不徐,但當他站上舞臺,面對東風日產的將士們闡述企業的長遠目標時,於溫柔中展現出極大的爆發力。
指揮東風日產這艘超級戰艦跨越並鞏固好百萬輛後,沒有一分鐘的停止和懈怠,2022目標已擺在眼前。
今年是東風日產合資第16個年頭。「對於16歲的東風日產來說,初中學習階段已經完成,今年是一個坎,一座山,必須越過山丘,才有可能挑戰更高的目標,看到更遠的未來。」
陳昊將2019年比喻為「中考」,這是關鍵一役,必須在銷量、市佔率、客戶滿意度、經銷商收益、品牌好感度等各個方面實現全面發展,不偏科;同時,內部一定要做好挑戰未來的準備,團結一致、內聚人心,才能一鼓作氣,迎戰中考。
面對2019年比預料中更低迷的市場。陳昊也早已有理性認知,早在今年3月,他便在東風日產內部發表了《領勢先行》的行動宣言:
「2019是不確定因素集中迸發的一年,遠超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但這也更加考驗企業競爭的真正能力。越過山丘,才能看見遠方,東風日產將繼續堅定信心,領勢向前。」
03 好產品永遠是王道。
「尊重市場,敬畏市場,才能真正引領趨勢,搶佔風口。並非是東風日產的意識有多前瞻,速度有多麼快;相反,這更多是一種求真和務實,是堅守內心,不驕不躁。在大浪淘沙的時代,東風日產更需要沉下心,關注市場、關注客戶、關注體系。」在東風日產內部,這樣的話語堪稱陳昊的「碎碎念」。這些碎碎念管用嗎?
來看看這個殘酷的市場——
「下滑」是主旋律,自主品牌是「重災區」,淘汰和洗牌都在加速;合資品牌出現「中部塌陷」,美系、法系、韓系集體勢衰,德系中大眾品牌銷量繼續下跌,唯靠奔馳、寶馬、奧迪三駕豪華馬車的拉動維持最後的體面。
唯有日系品牌「一枝獨秀」。局部的「短兵相接」已經發生,從市佔率來看,穩健增長的東風日產正在蠶食法系、美系和韓系的市場份額。
除了市場已經表現出來的這些趨勢之外,終端銷量似乎也從側面證明了陳昊碎碎念的作用。
擁有極其完善的產品線,東風日產內部將其產品按照品牌調性、產品特點劃分為三大陣營:分別為舒適陣營、SUV陣營,動感陣營。
——「舒適陣營」依舊是銷量主力軍,6月終端銷量48814輛,1-6月累計終端銷量252603輛。「家轎之王」軒逸在5月獲月度乘用車銷量冠軍後,6月終端銷量高達35761輛,1-6月累計終端銷量209557輛,同比增長4.6%。而7月16日,王者軒逸迎來全新換代,全面升級後的軒逸將更加勢不可擋。
日系中高級轎車「三劍客」之一,第七代天籟6月訂單破萬,達10923輛,終端銷量8002輛,環比勁增34.3%。
——SUV陣營,整個市場在下跌,東風日產依然在頑強地增長。
後百萬時代的奇駿6月終端銷量18572輛,同比增長8%,1-6月累計終端銷量105603輛,增幅9.3%,數月蟬聯日系SUV霸主。
全新逍客6月終端銷量14926輛,同比增長12.5%,1-6月累計終端銷量高達77472輛,同比增長10.5%。
「入門級SUV」勁客6月終端銷量4877輛,同比勁增73.4%。
——動感陣營成為東風日產新的增長點。
騏達6月終端銷量6505輛,同比增長13.1%;藍鳥6月終端銷量4773輛,同比勁增43.3%。
04 踐行14字箴言,越過2019這座山丘。
這座山丘如何越過?
「尊重市場、尊重客戶、尊重合作夥伴。」
如何帶領這艘戰艦翻過2019這座充滿不確定性的山丘,順利且優秀地通過這場嚴峻的中考,陳昊的答案非常簡單,就是這14個字。
「東風日產一直強調尊重客戶,這是16年以來的深厚文化沉澱,是深入全價值鏈體系,並且由內而外的體系意識和初心。客戶是我們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更是未來挑戰新中期事業計劃的關鍵一環。」
「離用戶越近,離失敗越遠。」
道理雖簡單,但要做好並不容易,不僅要有良好的大局觀,在細節上也不能掉以輕心。在這方面,東風日產其實也沒有更多的訣竅,只是在強大體系的賦能下,對市場和用戶的變化保持更敏銳的觸覺和行動力,做到「領勢先行」。
在廠商關係前所未有緊張的今天,擁有上千家經銷商體系的東風日產卻始終保持著廠商良性、良好的合作關係。
經歷多多次大風大浪,東風日產似乎比行業諸多企業更早明白一個道理:唯有和諧穩定的廠商關係,才能促進品牌和企業更加長遠的發展。
早在2010年,東風日產就建立了經銷商風險管理機制,從去年開始,經銷商發展部更是聯合財務總部從經銷商的收益情況、資金運作情況、資產健康情況等財務維度提前識別潛在風險經銷商,建立了11個維度的風險識別模型,對高風險經銷商進行實地訪談調研,讓經銷商意識到自身面臨的潛在問題和風險並及時改善糾正。
與此同時,通過大量的調研和走訪,編制了《東風日產經銷商風險控制手冊》以及《東風日產經銷商風險內控診斷基準表》,涉及專營店的全面預算、資金、財報、稅務、合同及印鑑、銷售、售後、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和信息系統等十個風險板塊,並從中提煉出100條管控基準,對專營店各項業務的內部風險進行全面診斷。
當下,東風日產的網絡渠道保持健康穩定運營,網絡風險率控制在7%的行業領先水平。
「尊重市場、尊重客戶、尊重合作夥伴。」這不是一句空話,是滲透在企業經營方方面面的指導方針。
今年以來,東風日產提前從容推進國六切換、快速響應增值稅下調政策、發布「7天品質無憂」、成立NISSAN FAMILY DAY等。表面看是客戶服務的升級,更深層次是16 年的企業文化積澱而成的自然結果。
侃車觀點:
大道至簡。
中國汽車市場早已過了高速增長的美好時代,在存量市場的殘酷競爭下,只有更早明白「循序漸進」道理,更早懂得「尊重市場、尊重客戶、尊重合作夥伴」樸素真理的企業才能行穩致遠,永遠屹立潮頭。
任憑風浪起,每臨大事有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