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華北平原地區不會出臺禁止開採地下水的政策。因為華北平原是我國糧食的主產區,是我國的主要糧倉。多數地方是靠地下水灌溉,沒有了地下水開採,農業生產恢復到望天收時代,飯碗子就沒有保障。畢竟吃飯時人生第一大事。在沒有糧食足夠保障的條件下不會出臺全面禁採措施。
二:缺水的華北平原,發展糧食生產要依靠節水和域外調水。華北平原缺水這是不爭的事實,地下水過量開採造成了多個地下「漏鬥」,危害很大。解決這個問題一要依靠科學技術,科學菅理搞節水農業。發展滴灌等灌溉模式,發展節水作物品種。儘量節約用水。再就是域外調水,目前南水北調中東線已經供水,部分地區地下水有所恢復。將來調水量會更大。
三:回顧過去的旱作時代農業作物。華北農村大量開採地下水,是六七十年代以後的事情。因為六七十年代以後有了機器,有了電,才具備了大量開採地下水的條件。在這之前,僅靠人畜力提水,只能滿足少量農田灌溉需求。大部分農田只能靠天下雨,因此那時作物只能一年一收。春天播種,春雨貴如雨。
只要穀雨前後有降雨就抓緊搶墒種瓜點豆。如果當年風調雨順,就能是個豐收年。如果遇到天災,就要減產甚至絕產。但在當時人口基數少,全國才四五億人口。吃飯壓力小一些,但還是滿足不了需要。那時候華北平原主要農作物是穀子,高粱,玉米(本地品種)。需水量少一些的作物。冬小麥很少,產量也不高,人們只能在過年過節才能吃上幾天白面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