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
近日,半島報導了市民小湯名下突然冒出銀行卡,裡邊還有7.9萬餘元存款的新聞。11月5日,小湯向銀保監會以及工商銀行青島營業網點查詢後得知,當時開戶預留的手機號以及住址,均與小湯不符。而查詢銀行流水,更是令小湯驚訝,從2016年9月份到2017年4月份帳號被管控為止,每天有幾十筆交易流水,每天的交易額達幾十萬元。這些錢在進入帳戶以後又迅速被轉走。帳戶裡邊的信息,小湯表示一個人也不認識。銀行工作人員也按照流程提交了相關資料,等待核實以後,可以幫小湯進行銷戶。
手機號、住址均不符 咋辦出的銀行卡?
11月5日上午,小湯撥通了中國銀保監會12378維權投訴熱線反映。小湯說,自己名下突然多出一張銀行卡,裡邊不但有錢,帳戶還被鎖定了。他希望銀行能提供當時的開戶信息以及交易帳單信息,確定當時到底是誰開的帳戶。另外,他也希望銀行在查清楚的情況下,幫自己銷戶。
交易帳單
客服工作人員表示,具體的問題他們會轉交給銀行系統內部的監管部門,並提供了工商銀行北京地區的電話。小湯隨後又撥打了電話,工作人員回覆說,作為客戶,他是可以得到這些信息,他們會跟具體的開戶行進行聯繫,並讓其儘快查清楚給予回復,具體流程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小湯又諮詢開戶行,工作人員表示這些信息可以在當地就近的網點進行查詢。
隨後,小湯又來到了附近的寶龍廣場營業網點諮詢。因為之前來辦理過業務,工作人員很熱情地詢問有什麼訴求。銀行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可以通過內部系統,聯繫北京的開戶行查詢並提供這些信息。
經過查詢小湯了解到,當時辦理銀行卡預留的手機號是一個1718268開頭的福州號碼。小湯說,這個號碼自己從來沒有用過。而且,他查詢了通訊錄,也並沒有這兩個號碼。這個電話打過去已經停機了。不僅如此,開戶時預留的地址屬於深圳市,小湯更是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地方。
銀行工作人員回覆說,經過跟開戶行的溝通,當時銀行卡辦理是在機器上自助辦理的。2016年的時候,當時應該是人工核驗,沒有留下辦理人的照片。所以,無法核實當時辦理人的身份。
日交易流水幾十萬 一筆錢到帳兩三分鐘就轉走
同時,小湯也表示希望查詢這張銀行卡裡的錢,到底是誰匯入的,然後又被誰轉走了。工作人員一查,結果真讓小湯嚇了一大跳。
工作人員說,從2016年9月29日開戶算起,這張銀行卡的交易額非常多。經過20多分鐘的查詢,就查到有260多頁,而且這還不是全部。以2019年12月30日這一天為例,帳戶收入跟支出交易超過50筆,單日收入跟支出都是35萬元左右。每一筆的金額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而且,往往是一筆錢進入以後,很快就被轉走。這些錢有些轉到了其他銀行卡有些進了支付寶帳戶。
帳單
交易比較頻繁的時間持續到2017年4月份,之後只有利息的收入,再也沒有大筆金額的轉入,同時也沒有錢被取走。應該是從這個時間開始,帳戶就已經被監管了。
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數量實在太大,如果要查詢交易的總額,需要開戶行方面進行協助進行後臺數據分析,已經幫小湯提交了申請。交易額出來以後,會儘快通知小湯。同時,在現場工作人員也列印了部分交易流水帳單。
記者查看帳單上的信息,往卡裡邊存錢的人員數量比較多,而取錢的人相對集中,有四五個人。面對帳單上的信息,小湯表示這些人自己均不認識。而且,自己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業務量,肯定是被人利用了。
銀行:查實後可將帳戶剝離 不影響徵信
「這不會是被人用來進行違法交易了吧,這麼大的流水,」小湯說,這些錢肯定不是自己的,還是希望銀行在查清楚以後,能幫自己註銷這個帳戶。
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像這樣的帳號交易太過頻繁,而且時間多集中在晚上。一筆錢進入以後又快速轉出。根據相關規定,銀行一般會對這樣的異常帳號進行「管控」。當事人發現異常以後,銀行會對當事人進行核實。如果沒有問題,會重新開放帳戶。湯先生名下的這張銀行卡就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聲明書
經過核實,湯先生2014年暑假期間去北京打過工,期間遺失本人身份證,至今從未在北京任意一家工商銀行網點開立銀行帳戶。同時,銀行卡預留的信息包括手機以及地址,均非本人預留且不知情。
工作人員表示,湯先生提供相關資料,並填寫一份聲明書。聲明帳戶內的資金活動與本人無關,銀行按照有關規定對帳戶進行處理本人無異議。這些資料提交給開戶行,經過審核以後,該帳戶上的信息就會剝離湯先生的名下。這個帳戶上的相關信息,也與湯先生沒有關係,也不會影響個人徵信。
將這筆錢剝離湯先生的名下以後,他們會根據相關規定處理裡面的存款。
民警提醒:有遺失身份證經歷的 及時查詢相關信息
小湯擔心,自己的身份證丟失以後,會不會還被人拿去到其他銀行辦理了銀行卡。詢問銀行工作人員得知,各銀行的系統並沒有辦法相互查詢,小湯如果擔心自己還有被辦理的其他銀行卡,可以去其他銀行詢問。
很多人都遇到過身份證不小心丟失的情況,然而被冒名辦銀行卡並不是個例。網上購買身份證冒名辦理銀行卡,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通過媒體公開報導,很多人的身份證丟失以後,大量丟失、被盜的二代身份證通過網絡黑市被公開售賣,價格較低的,幾十元就能買到一張真實身份證。很多犯罪分子通過收購來的身份證照片,選擇容貌、年齡相似的辦卡人員進行操作,往往容易辦理出來銀行卡。而這些冒名辦出的銀行卡,又在網上被賣給了用於電信詐騙、洗錢等違法犯罪。
目前,全國各地公安機關也在進行「斷卡」行動。民警也提醒有身份證有遺失經歷以及前期電話卡或者銀行卡有異常情況的市民,一定要抽空去查詢一下,看看自己的名下是否有不知情的電話卡或者銀行卡,並及時處理。一旦「斷卡」行動完全實施,按照現在的規定,一張卡涉案,名下所有卡或者業務都可能被暫停,將會對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另外,民警也特別提醒廣大群眾尤其是大中專學生,一定要重視自己的信息安全,絕對不能出租、出售、出借或者購買銀行卡或支付帳戶(微信、支付寶等),否則,不僅5年內暫停銀行帳戶非櫃面業務、支付帳戶所有業務,也會在個人徵信上留有汙點,影響貸款等,還可能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並被追究刑事責任。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