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機所《魅力有化學》科普預約課程開講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所《魅力有化學》科普預約課程開講

2014-12-15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12月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魅力有化學》科普預約課程第三講在君謀樓第二教室開講,此次科普活動的預約團隊來自世界外國語中學的初一學生。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普志願者王磊、肖潔擔任授課老師,他們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同學們全方位地呈現了「生活中的『鐵哥們』」,即鐵元素的功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課程伊始,王磊為同學們秀起了「化學魔術」,一下子引起了在座學生的濃厚興趣。只見他在蒸發皿中加入了一種黃色粉末狀固體,並將塞有棉花的漏鬥倒扣在蒸發皿上,隨後對其進行加熱。「究竟會出現什麼神奇的現象呢?一會兒我會揭曉謎底。」王磊賣起了關子。 

  接著,他逐一介紹了這個無處不在的「鐵哥們」在國民經濟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生產生活中,從菜刀、電扇、火車到摩天大樓,它是「生活基石」;生命體內,以它為核心的血紅素,終日忙著固定、輸送氧氣,它是「生命引擎」;整個地球生態循環中,豆科植物根瘤菌中的鐵鉬蛋白挑起了為大地施肥的重擔,它是「生態口糧」;工業合成氨中,催化劑為鐵觸媒,它是「生產媒介」。王磊向同學們著重介紹鐵鉬蛋白的化學組成及其關鍵作用,從中引出了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交叉融合的新學科,即金屬有機化學。讓同學們領略了有機化學領域的前沿和挑戰:人工創造像鐵鉬蛋白那樣高效、無汙染的金屬有機催化劑,在溫和條件下實現小分子的活化!  

  在王磊的帶領下,同學們細細品味著「鐵」的精彩世界,不知不覺中迎來了揭曉謎底的時刻。當王磊將那個倒扣的漏鬥翻轉過來時,大家驚奇地看到漏鬥裡面長滿了一顆顆漂亮的黃色針狀晶體。原來先前的黃色固體是掀開金屬有機化學研究新帷幕的二茂鐵,其在100攝氏度以上發生升華,從而呈現了二茂鐵的「奇幻漂流」。  

  在實驗互動環節中,王磊取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張宣紙,只是在表面噴灑上一種橙黃色溶液,原來空無一物的白紙上瞬間出現了藍色的竹子和彩色的「同學們好」四個大字。從無到有、從虛幻到真實的戲法引得全場一片驚嘆!隨後,王磊和肖潔開始指導同學們用毛筆分別蘸取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鐵氰化鈉濃溶液、苯酚濃溶液在白紙上隨意書寫或繪畫。待紙晾乾後,用噴霧器在繪有字畫的白紙上噴上FeCl3溶液,剎那間,原來看不見的字畫再也無處躲藏,乖乖現出了原形,分別呈現出紅色、藍色、綠色、紫色的圖案。此時同學們早已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揮毫潑墨、筆走千軍!一名男同學留下了「海納百川」的筆墨,引得了一片讚賞!一位女同學的國畫艾菲爾鐵塔、套色山水畫也是靈動、逼真,躍然紙上。鈴聲過後,不少同學將墨寶贈送給了志願者,以留作紀念。  

  此次拓展課程,結合了世界外國語中學的「夢田計劃」,從身邊的生活實例和充滿藝術氛圍的趣味實驗出發,讓同學們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體會了神奇的化學世界。 

科普課程現場

科普課程現場

  12月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魅力有化學》科普預約課程第三講在君謀樓第二教室開講,此次科普活動的預約團隊來自世界外國語中學的初一學生。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普志願者王磊、肖潔擔任授課老師,他們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同學們全方位地呈現了「生活中的『鐵哥們』」,即鐵元素的功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課程伊始,王磊為同學們秀起了「化學魔術」,一下子引起了在座學生的濃厚興趣。只見他在蒸發皿中加入了一種黃色粉末狀固體,並將塞有棉花的漏鬥倒扣在蒸發皿上,隨後對其進行加熱。「究竟會出現什麼神奇的現象呢?一會兒我會揭曉謎底。」王磊賣起了關子。 
  接著,他逐一介紹了這個無處不在的「鐵哥們」在國民經濟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生產生活中,從菜刀、電扇、火車到摩天大樓,它是「生活基石」;生命體內,以它為核心的血紅素,終日忙著固定、輸送氧氣,它是「生命引擎」;整個地球生態循環中,豆科植物根瘤菌中的鐵鉬蛋白挑起了為大地施肥的重擔,它是「生態口糧」;工業合成氨中,催化劑為鐵觸媒,它是「生產媒介」。王磊向同學們著重介紹鐵鉬蛋白的化學組成及其關鍵作用,從中引出了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交叉融合的新學科,即金屬有機化學。讓同學們領略了有機化學領域的前沿和挑戰:人工創造像鐵鉬蛋白那樣高效、無汙染的金屬有機催化劑,在溫和條件下實現小分子的活化!  
  在王磊的帶領下,同學們細細品味著「鐵」的精彩世界,不知不覺中迎來了揭曉謎底的時刻。當王磊將那個倒扣的漏鬥翻轉過來時,大家驚奇地看到漏鬥裡面長滿了一顆顆漂亮的黃色針狀晶體。原來先前的黃色固體是掀開金屬有機化學研究新帷幕的二茂鐵,其在100攝氏度以上發生升華,從而呈現了二茂鐵的「奇幻漂流」。  
  在實驗互動環節中,王磊取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張宣紙,只是在表面噴灑上一種橙黃色溶液,原來空無一物的白紙上瞬間出現了藍色的竹子和彩色的「同學們好」四個大字。從無到有、從虛幻到真實的戲法引得全場一片驚嘆!隨後,王磊和肖潔開始指導同學們用毛筆分別蘸取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鐵氰化鈉濃溶液、苯酚濃溶液在白紙上隨意書寫或繪畫。待紙晾乾後,用噴霧器在繪有字畫的白紙上噴上FeCl3溶液,剎那間,原來看不見的字畫再也無處躲藏,乖乖現出了原形,分別呈現出紅色、藍色、綠色、紫色的圖案。此時同學們早已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揮毫潑墨、筆走千軍!一名男同學留下了「海納百川」的筆墨,引得了一片讚賞!一位女同學的國畫艾菲爾鐵塔、套色山水畫也是靈動、逼真,躍然紙上。鈴聲過後,不少同學將墨寶贈送給了志願者,以留作紀念。  
  此次拓展課程,結合了世界外國語中學的「夢田計劃」,從身邊的生活實例和充滿藝術氛圍的趣味實驗出發,讓同學們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體會了神奇的化學世界。 

科普課程現場

科普課程現場

列印 責任編輯:程博

相關焦點

  • 上海有機所等打造科普舞臺劇《化學世界歷險記》
    11月15日,由上海市徐匯區建襄小學師生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攜手打造的科普舞臺劇《化學世界歷險記》首演,劇中演員由徐匯區建襄小學師生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師生擔任。上海有機所、徐匯區教育局、中科院上海分院、天湖學區兄弟學校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建襄小學家長與學生等,觀看了科普舞臺劇。開幕式上,建襄小學校長陳靜介紹,原創科普舞臺劇《化學世界歷險記》將有趣的化學知識通過舞臺劇寓於通俗易懂的場景中。
  • 上海有機所舉辦第九屆「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科普公開日活動...
    上海有機所舉辦第九屆「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科普公開日活動 2020-05-25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酷炫化學科普小分隊與研究生會擔任活動的志願者,帶領線上觀眾「雲遊」上海有機所,奉獻了一場視聽盛宴。  活動中,主持人帶領大家來到上海有機所陳列室,介紹了上海有機所的發展歷史。上海有機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今年是上海有機所成立70周年,在七十載的歲月裡,湧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與科研成果,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出科技力量。
  • 他是上海科技大有機所聯培研究生,將赴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讀博
    三年的碩士生涯中,我受到了上海科技大學國際化與人文化的教育滋養,也在國內有機化學最頂尖的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受到最嚴格和系統的有機化學訓練,這些為我打開了有機化學研究的大門。我在本部呆的時間不到一年,但是對本部的印象非常深刻。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各種課程,只要你感興趣的領域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課程。同時學校也鼓勵我們多去學習一些交叉領域的東西。
  • 廣州動物園公布150個科普課程 全年可公眾號預約
    廣州動物園公布150個科普課程 全年可公眾號預約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黎秋玲  2019-01-01   全年開放公眾號預約,1月的內容是探秘動物園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梁毅飈報導 2018年12月30日,動物課堂「小小宣講員」項目總結暨2019年課程計劃發布大會在廣州動物園科普長廊動物大學館舉行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mos Smith教授訪問上海有機所
    應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丁奎嶺邀請,11月17日,Organic Letters主編、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Amos B.有機所的科研人員也都積極與Amos B. Smith教授互動,整個現場提問踴躍,氣氛活躍。訪問期間,Amos B. Smith教授還走訪了多個有機所教授的課題組,跟他們進行了深層次的交流,並探討了合作的可能。Amos B. Smith教授一直致力於天然產物合成、生命有機化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他的實驗室已經合成了超過75種結構複雜的天然產物。
  • ...疫苗有多少種?國內何時能用上?上海科普大講壇開講「疫苗VS病毒」
    【學會動態】新冠疫苗有多少種?國內何時能用上?上海科普大講壇開講「疫苗VS病毒」 2020-11-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科普大講壇開講《北極熊和企鵝的對話》—新聞—科學網
    3月17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上海科技館、上海科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上海科普大講壇第92講在上海科技館開講。
  • 綠色螢光蛋白來到上海世外中學~
    上海有機所的周佳海研究員帶著課題組成員蔡毓娟和陳金鳳同學,來到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向同學們展示了綠色螢光蛋白的前世今生。同時,這兩位同學,而是酷炫化學科普小分隊中的志願者。在課程的前半部分,周佳海研究員從螢火蟲和水母的生物發光現象引入,娓娓道來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故事以及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綠色螢光蛋白有貢獻的三人的故事。
  • 上海有機所俞飈課題組完成最長線性聚糖—128聚糖的全合成
    上海有機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俞飈課題組開展了對該擬桿菌脂多糖O-抗原糖鏈的化學合成研究。其中的128糖也是迄今為止採用化學方法所合成出的線性最長的聚糖分子。該工作的化學全合成部分由俞飈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朱乾(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沈錚男(上海科技大學)完成,結構確證部分由Alba Silipo教授、Antonio Molinaro教授和Simone Nicolardi博士完成,凝集素結合測定由Fabrizio Chiodo博士完成。
  • 中國科大院系介紹|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來啦
    在開設的本科課程中,「高聚物結構與性能」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無機化學」等7門課程為安徽省精品課程。獲得21項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其中「全面提升高分子物理重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與成效」先後獲2005年和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 麗珠集團(000513.SZ):聯手上海有機所共設創新蛋白降解藥物研究中心
    麗珠集團(000513.SZ):聯手上海有機所共設創新蛋白降解藥物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園區在北侖開工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研究員瞿榮輝,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所長、中科院院士唐勇,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梁群,市政府副秘書長胡望榮,市科技局局長黃志明,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黨委書記、研究員胡金波,區委副書記、區長孫旭東出席開工儀式。區委常委潘群威主持開工儀式。
  • 2020上海科學之夜迎年度收官 玩轉科學飛行夢
    .....10月16日—18日,2020科學之夜迎來年度收官,在全新改造升級的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航空科普館),開啟了「翱翔藍天 玩轉科學」第二季親子科技嘉年華。,通過上海科技節官方小程序線上公益免費票預約,並同步做好現場疫情防控與觀眾核驗工作。
  • 寧波北侖 |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園區開建
    8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園區項目開工。建成後,該園區將聚焦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高新技術成果,為寧波打造「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提供科技支撐。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新材料創製中心立足寧波市,輻射長三角,圍繞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研究與中試,開展成套製備技術與工藝的開發以及技術轉移、轉化和項目孵化。
  • 2018年化學反應和製藥工藝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有機所成功舉行
    點擊以上小程序非蘋果手機可保存到手機桌面 導讀 2018年化學反應和製藥工藝國際高峰論壇(2018 International Forum of Reactions and Processes for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於11月5日-8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成功召開
  • 中科院科普講師團南海開講,揭開航天科技神秘面紗
    佛山日報訊見習記者劉浩斌報導:昨日,「2020年大手拉小手——中科院科普講師團科普報告希望行」南海站啟動。即日起至16日,由8位中科院科學家組成的科普講師團,連同3位南海講師團講師,一同走進區內多間中小學,合計將舉辦25場科普課堂活動,課程包括航空航天、AI智能、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知識。昨日上午9時半,丹灶中心小學的階梯室座無虛席。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原站長、我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地面系統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教授潘習哲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普課堂。
  • 【地方動態】「解讀科學類諾貝爾獎系列講壇」在滬開講
    【地方動態】「解讀科學類諾貝爾獎系列講壇」在滬開講 2020-11-1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化學擔當——記著名有機化學家戴立信院士—新聞—科學網
    1953年進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現任有機所研究員、有機所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顧問、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化學化工學會名譽理事長。曾任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曾兩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2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化學獎。
  • 2020上海科普大講壇「未來科學+」科學營開營 感受科學樂趣
    在這期間,營員們將在專家講座、互動討論、科普影視、科學實驗、文物修復、成果展示等活動環節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感受科學的奇妙與樂趣,在科學大咖與專業導師的引導下體驗科研創新的魅力。除了科普講座,科學營繼續引入社會優質科普資源,給營員帶來全新的科普教育體驗。主辦方聯手南京博物院、上海陶瓷科技藝術館推出文物修復體驗課程:「古代文物」生病了怎麼辦?「現在科技」對症下藥,一鍵修復。在活動中,營員們可以化身文物「修復師」,發揮聰明才智,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讓文物煥然新生。
  • 20多家科普場館館藏匯聚上海中心 在「上海之巔」領略科學魅力
    滬上科普場館有些什麼「寶貝」?大腦藏著什麼奧秘?8月23日晚上,2020上海科技節「科學之夜上海中心」專場啟動,推出7天7夜系列特色科普活動,讓公眾在上海之巔領略科學的魅力。1888年巴塞隆納世博會上的手電筒、長徵四號運載火箭三級發動機、全球第一塊大田種植的首個商業化轉基因抗蟲玉米種子……一件件有故事的代表性展品在現場一一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