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製眼中的《中國機長》:這是我從影36年來最難拍的電影

2020-12-05 中國民航雜誌

距離《中國機長》全國上映只有不到24小時啦!

準備登機的胖友們,快跟著我的節奏

揮舞起你們手中的電影票!~

本著全心全意給大家謀福利的宗旨,

小編請來亞洲著名監製——《中國機長》監製李錦文Peggy Lee

最權威的觀影指南小課堂馬上開講!~

採訪過程中,她多次感慨「真的太難了」

從2018年5月14日,

川航3U8633航班駕駛艙風擋玻璃破裂脫落備降成都,

到2019年9月30日,

根據事件改編的《中國機長》登陸全國各大院線,

這500個日日夜夜裡,

一部電影是如何誕生的?

Peggy姐究竟有多「難」?

是什麼讓她現在碰上飛機延誤都要挺身而出維持秩序?

戳小視頻一睹為快

視頻製作/ 王玉亭

對李錦文來說,《中國機長》這部電影一定是職業生涯中的「另類」。

今年是這位香港知名監製踏入影視圈的第36 個年頭,作為香港電影黃金年代培養出的精英電影人,李錦文的產量累計超過半百,參與製作過《功夫》《臥虎藏龍》等等名垂影史的大片。說起《中國機長》,她卻「叫苦不迭」。

電影《中國機長》監製 李錦文

2018 年8 月,國家電影局發布的7 月下旬全國電影劇本( 梗概) 備案、立項公示中,由北京博納影業集團有限公司備案的電影《中國機長》,已經「原則上同意拍攝」,這意味著川航英雄機組的故事將搬上大銀幕。

此時,一切還顯得有些混沌。團隊上下沒人能準確說出川航3U8633 備降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沒有一個人了解一架飛機從起飛到降落需要幾個步驟。對於一部定於2019 年1 月開機的電影來說,緊張和有序必須並行不悖。

選題是有了,劇本怎麼辦?對於這樣一個人盡皆知的熱點事件,完全戲劇化是行不通的,也絕不能顛三倒四,如果不挨個部門挨個環節了解透徹,怎麼呈現一個讓人信服的故事?

電影《中國機長》張涵予飾演英雄機長

很快,在中國民航宣傳教育中心的協助下,編劇獲得了與劉傳建、梁鵬等川航英雄機組成員面對面對話的機會,與西南空管局的成都塔臺、進近、區管和重慶塔臺、區管的所有事發當天當班人員座談,採訪民航空管局運行管理中心、華北空管局、重慶機場配載室,甚至去Ameco 接受空客飛機知識培訓、到華歐體驗空客模擬機。

集眾人之智,劇情輪廓逐漸清晰,第一稿應時而生。

與此同時,李錦文和團隊也在和時間賽跑。「我真的沒有嘗試過這麼複雜的項目,要跟那麼多從來沒聽說過、沒接觸過的部門和崗位打交道」,時隔一年,她描述起在各地奔波看景的情形,仍歷歷在目。知道了飛機駕駛艙的儀表、管制中心內的控制臺是什麼樣,呈現它們卻並非易事一樁。

「我們不可能去這些真實的部門拍攝,天上成千上萬架飛機的安全怎麼辦?好,那我們就在棚裡把每一個場景搭建出來。」

在總共八千多平方米的6 個《中國機長》攝影棚,逐漸出現了1 :1 還原的空客A319模擬機、仿真空管大廳,甚至電腦屏幕上的數據都力求真實。

電影《中國機長》歐豪飾演副駕駛

9 名機組成員的扮演者常年空降各地拍戲,各個都是空中飛人,但飛行員如何操縱飛機、乘務員有哪些幕後工作,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大大的問號。「就像張涵予演劉傳健,他所有的手勢都要像一名機長,不可能去蒙觀眾。」

在香港,李錦文有不少朋友做機師和乘務長,她知道,對於一線空勤而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真實地體驗和學習,一舉一動才能像模像樣。

於是,好不容易湊齊了主演們的時間,大隊人馬立即奔赴位於成都的四川航空培訓中心,接受專業培訓「速成班」。

34分鐘的事件, 110分鐘的電影

2018 年5 月14 日,四川航空公司從重慶飛往拉薩的3U8633 航班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意外破裂脫落,機組實施緊急備降,飛機於早上7 點46 分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從一次發生在34 分鐘內、驚心動魄的全手動備降,到一部110 分鐘的院線影片,用什麼去支撐?

「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因為片名就叫《中國機長》,人物一定要實,要好看。」在李錦文看來,幾位主角除了具備立體豐滿的人物性格,也與原型機長或乘務員的形象無限匹配。

「九位主演往自己的位置上一站,渾然天成,好像這些機組成員就是他們本身。」

採集劇本素材期間,編劇曾去拜訪薩利機長自傳小說《最高職責》的中文譯者楊元元—飛行員出身的原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局長。楊元元拋出一個問題:故事一般都要建立矛盾,推動電影《薩利機長》劇情發展的是薩利機長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這一航空事故調查機構之間的矛盾,那你們這部電影的矛盾是什麼?

受到這個問題的啟發,在《中國機長》的影片中,人與飛機遭遇的緊急特情和極其複雜的自然情況之間的衝突,順理成章成為推動故事的主線。

電影《中國機長》袁泉飾演乘務長

「難就難在這個事件大家都非常熟悉,改編它不能離開事實,又要把它變成好看的商業電影。把主旋律與商業元素結合是我們面對的最大困難。」李錦文說。

真實鮮活的人物成為打開這扇門的關鍵之匙,在影片設定的高空低壓、寒冷的極端環境中,在人面對大自然的殘酷考驗下,機組成員沉著處置、力保全機旅客安全所釋放出的人格魅力和專業精神,成為這部電影最特別的亮點。

回到那個清晨

縱觀整個拍攝過程,讓李錦文倍感艱難的戲,是在模擬機裡還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後,狂風灌入機艙的情節。

儘管主創團隊與英雄機組深入交流過事發當時的場景,但沒有準確數據顯示他們到底承受了多大的風力,客艙裡的119 名乘客當時真實的反應是怎樣,也無人知曉。

為了儘可能接近真實,劇組找來一臺鼓風機,用幾根風管接入駕駛艙,製造出八級大風的威力,以模擬飛機在航速800公裡/ 小時,人臉被風迎面直吹到快要變形的效果。

電影《中國機長》杜江飾演第二機長

《中國機長》的大部分劇情都發生在短短幾十分鐘的狹小空間裡,而拍攝這個過程卻要花上兩三個月。

飾演119 名旅客的演員們需要在模擬客艙裡坐上好些天,每天的狀態都必須具有連貫性,甚至狂風把每個人的頭髮吹亂的程度都需要在數月裡保持一致,這除了對演員和導演要求極高,對梳妝、化妝、服裝部門也是十分嚴峻的考驗。

想像一下這幅畫面:在一個航班正常運轉的機場調一架真飛機當道具,機坪上上百號演員和更多的工作人員在拍電影,不遠處的跑道上一架接一架飛機呼嘯著起飛或降落,起降間隙,擺渡車、客梯車、加油車、送餐車等特種車輛在自己的既定路線上穿梭,劃出一道道弧線。

這怎麼看都不像一件可以實現的事情,但《中國機長》做到了,而且一下就是幾座機場。

電影《中國機長》李沁飾演乘務員

「一部電影不能全在飛機機艙裡拍,影棚裡的戲份太多了,給人一種局限在有限環境裡的感覺,還是需要去外景地拍攝。」李錦文說。

川航「514」事件的飛機從重慶江北機場起飛,因故備降在成都雙流機場,劇組就一路在西南大地上追逐航跡。在重慶和成都拍攝期間還是寒冬臘月,為了還原5 月份的天氣,不論是專業演員還是充當群演的機場工作人員,一律穿著短袖上陣。

在一些大場面鏡頭,總有一兩個「羽絨服」不小心入鏡,導演不得不拍了一遍又一遍,避免穿幫。

電影《中國機長》張天愛飾演乘務員

劇組甚至冒著高反的風險去了拉薩。為了儘快適應高原環境,李錦文在進藏前半個月就開始早晚服用紅景天,最後還是因為血氧飽和度低於正常水平進了醫院。

「其實有很多工作人員都出現了缺氧,但大家都死扛。因為大家都認為電影應該在拉薩結尾。這趟航班出現意外備降去了成都,但旅程的終點是拉薩,有些旅客要去拉薩完成他們的願望。」

在李錦文眼裡,這個設定特別的溫馨和完美:「它雖然不是真實事件的終點,卻是一個充滿情懷和正能量的結尾,這也是我們電影想帶出的信息。」

跟螺絲較勁的「大總管」

相比於導演、美術指導、攝影指導這些大眾熟悉的頭銜,同樣出現在電影字幕上的「監製」一職,卻鮮有觀眾了解。

「在電影裡,監製是製片部的主管。監製的分工比較繁雜瑣碎,所有工作人員和演員的住宿餐飲,每一天的拍攝怎樣去溝通,所有的預算有沒有按時完成,妥當處理其他部門的各種事務,方方面面都跟製片部有關係。」談起自己的工作,李錦文滔滔不絕,又井井有條。

陳數在片中飾演機長的家屬

作為《中國機長》劇組的大管家,也是離這部電影從頭至尾的生產流程最近的人,李錦文時刻緊繃著安全神經。影棚裡需要放置1 :1 還原的空客A319 模擬機,這個大傢伙裡面還要坐上一百來號人,巨大的重量要求打兩米深的地基。把一個好好的攝影棚挖兩米,影棚方剛開始不同意,但架不住李錦文有商有量又求又拜,總算鬆了口。

「那麼多人在飛機上,還要模擬一號顛簸二號顛簸三號顛簸,是不是安全,萬一塌下來怎麼辦?」

拍攝時,當飛機在前前後後顛簸,李錦文會緊盯著支架上大個的六角螺絲,觀察它們的位置是否有鬆動,擰緊的螺絲是沒有縫的,有一點點鬆動就會出現縫隙。

影片的技術負責人發現了,喊她「操心的大管家」。其實,每一天拍攝結束,技術組的工程師們都會去做這項檢查,誰也沒想到一個電影的監製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焦俊豔在片中飾演民航氣象中心領班

在拍攝過程中,導演常常會有新的靈感與想法,身為監製的李錦文需要判斷和平衡它們是否是加分項。很多時候,這些在片場靈光一閃的東西都特別加分,例如整個拉薩的情節原本不在《中國機長》的劇本中。

每每這個時候,她就趕緊打開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各種盤算避免超支,甚至「拆東補西」來幫助導演讓想法落地。

「我認為一個好的監製,是應該除了能幫導演實現他想要的視覺,還要讓投資方、導演、觀眾都看到一個超值的製作質量。打個比方,一部電影成本說一個億,可是出來的效果是兩個億,那我就成功了。」

闞清子出演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終端管制室管制員

儘管《中國機長》在諸多方面都稱得上「艱難」,能參與到這部不平凡的電影,李錦文毫不掩飾自豪之情。「第一是安全,整個拍攝過程沒有出現意外,這是我的堅守。第二,在我的能力範圍以內,沒有超時,沒有超支,按時拍完,這是我的責任。」

無可替代的「中國機長」

剛開始籌備《中國機長》,劇組舉行過一次關於片名的投票,大家對《中國機長》這一立項名稱莫衷一是,導演劉偉強也犯了難,對這個名字是否過於「正」感到疑惑。李錦文對他說,如果拍完了你還感覺「中國機長」不合適,到時候我們再換。

往下拍著拍著,等到了殺青的時候,大家發現已經想不到一個比「中國機長」更好的名字了。

「我越來越覺得這四個字無可替代,非常有講究。素描,直白,大氣,直截了當。」在李錦文眼裡,不是每一部電影都可以冠上中國兩個字,除了滿滿的自豪感,離開了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無法成立。

馮文娟在電影中飾演西南空管局塔臺管制室帶班主任

「不是一個機長,是《中國機長》,也就是說,中國民航各個航空公司的所有機長,都能保障你的飛行安全,這是多宏大的氣魄,也是我們希望這部電影傳達出的正能量。」

還在拍攝階段,就時常有人把《中國機長》與美國的《薩利機長》作對比,面對這部口碑爆棚、題材相似的影片,李錦文在讚許的同時也分享了她的心願:「中國還沒有一部類似這樣的電影。我們希望《中國機長》不光是在中國、亞洲放映,還能衝出國際,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國的機長,中國的民航,中國的電影,絕對不比任何人差。」

文/ 馮霜晴 原文刊登於《中國民航》2019年9月刊

相關焦點

  • 《中國機長》主創陣容曝光 現實題材電影受關注
    11月16日,川航3U8883成都至北京的航班順利飛抵首都國際機場,這趟看似普通的航班其實有兩個特別之處——這是川航備降事件後,由劉傳健擔任機長的機組首次重返藍天,標誌著英雄機組的身體狀況、技術狀態已經完全恢復。
  • 劉偉強談《中國機長》幕後故事:每天都在拍動作戲
    一年半後,根據此次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上映了。電影細緻還原了事件的始末,重現了「民航史上的奇蹟」。截至昨日15時,票房已達6.87億元。近日,導演劉偉強,主演杜江、歐豪、雅玫、高戈等現身廣州宣傳電影。劉偉強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暢談電影幕後的故事。
  • 電影《中國機長》票房破10億 航空業內人士和機長原型這樣評價
    《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強勢來襲,呈現出今年春節檔以來的最高熱度。 其中,由張涵予、歐豪、杜江等主演的電影《中國機長》自上映以來,熱度和口碑持續上升。據貓眼數據統計,《中國機長》在上映第四天票房突破10億元,同時也成為中國影史上第70部破10億的影片。 電影火爆之後,有觀眾發出疑問:其中涉及的民航術語是否專業?
  • 《中國機長》與航空電影,空難改編難在創新與嘗試
    也就是說,整架飛機上的生命,幾乎就掌握在機長的手上。2018年5月14日的川航3U8633航班備降成都事件,在駕駛艙風擋玻璃破裂脫落,失壓,儀器多數失靈的情況下,機長劉傳健強行把飛機開回了成都雙流機場。這是一個奇蹟。
  • 萬米高空民航機組勇救128人 《中國機長》張涵予挑戰英雄...
    即將於9月30日上映的電影《中國機長》,近日曝光一組張涵予的劇照,張涵予身穿制服,完美還原英雄機長的風採。電影根據2018年5月14日的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張涵予在電影中飾演英雄機長劉長健,不少影迷在看過預告片後稱讚,「張涵予一出來就感覺這片子靠譜,他真的好適合這種角色」。
  • 《中國機長》沒看過癮?那就再看看這幾部史詩級迫降類電影吧!
    最近,電影《中國機長》後勁充足,票房已經突破22億元。影片飛機迫降的情節緊張,扣人心弦。看完之後如果還沒過癮,那就再來看看下面幾部吧,情節絕對絲毫不輸《中國機長》。電影劇情紮實有力,沒有刻意營造機長的英雄形象 ,而是不停地用事實說話,他在最危急的時刻做出了最艱難的決定。影片結尾花絮還有機長真人現身。
  • 《中國機長》票房逆襲
    共同攜手閃耀長假電影檔,三部電影佔據大盤,帶來的作品相當惹眼好評如潮但眾口難調,不少觀影人對三部電影提出質疑《中國機長》口碑下滑,《白晝流星》遭受質疑,《攀登者》上座率低,假期快要結束三部電影能否繼續衝擊票房?
  • ...是我公然對抗的一次,之後我跟世界格格不入,覺得不想拍電影了
    出生於電影世家,學成自中國影史最燦爛奪目的北電導演系78班,拍出過超越時代的《獵場札撒》《盜馬賊》《藍風箏》等名作,助力過第六代導演的橫空出世,作為導演、監製、演員、北電教授皆有矚目成就——他是功成名遂、令人尊敬的電影大師。 他總是把鏡頭對準那些虛無的、痛苦的、不被關注的領域,思考自由與約束、人性與神性、生和死之類的議題。
  • 中國機長票房15億 民航局特批多個機場實景拍攝 成就絕佳題材電影
    在片中飾演英雄機長的張涵予表示,雖然自己為了這部影片做了很多準備,但進組後還是被每個精益求精的細節深深打動:「看新聞的時候已經非常震撼了,在組裡拍攝的每一天,這種震撼的感覺都在時刻感染著我,《中國機長》絕對是一部讓所有中國人為之驕傲的電影,因為這就是我們中國民航人完成的奇蹟,他們的專業與付出值得我們為之喝彩!」
  • 《中國機長》火了,這3部經典空難電影也值得一刷!
    *防走失提示*今年祖國70周年的電影國慶檔,可謂三足鼎立,精彩紛呈。而其中一部根據一起2018年真實的川航遇險事件改編的《中國機長》至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高歌,口碑持續發酵,分分鐘有望實現逆襲成為國慶檔的黑馬。
  • 「最難拍」的電影,《大白鯊》是在什麼情況下拍出來的
    大家都還記得《大白鯊》這樣的一部非常刺激的電影,小編可以說看的是驚心動魄,但是大家知道《大白鯊》這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拍出來的,小編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史匹柏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曾被問道:你覺得做導演近四十年以來,最難拍的是哪部電影?
  • 「監製」寧浩專訪:快到出乎意料,壞猴子有4部電影在路上
    他指著酒店採訪間裡的一幅裝飾畫:「沒有人會問,這畫是誰畫的,因為誰都能畫,但我特別希望我們的電影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無論好與不好,觀眾都想要問,這片子到底是誰拍的。」被編劇王紅衛評價為「心重」的寧浩,每次思考要不要拍攝一部電影,都是時間耗費最長的,「至少要一年」。討論的結果是,寧浩覺得路陽擅長對浪漫主義的想像和刻畫,應該按照自己的路子去總結出更加成熟的電影語言和「路陽」化的手法,這才是路陽作為導演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拍繡春刀續集是很好的方式。
  • 劉德華暗示朱麗倩未懷二胎 搏命拍第146部電影
    劉德華暗示朱麗倩未懷二胎 搏命拍第146部電影 在電影《風暴》裡,她飾演小混混的家屬。回憶起拍攝過程,姚晨自曝戲裡戲外同時懷孕,不僅稱導演袁錦麟是預言家,還打趣說:「既然導演那麼準,以後拍戲誰不聽話就寫誰懷孕。」  或許是屢屢被傳妻子朱麗倩懷二胎,一旁的劉德華對「懷孕」二字頗為敏感,他先調侃導演:「每天都在說我有了孩子,你寫我了嗎?」當袁錦麟點頭承認寫了懷孕情節後,劉德華立馬大呼:「你這是亂寫!」默默否認二胎傳聞。
  • 《影》水墨風格驚豔四座,這是張藝謀迄今為止,最令人驚豔的電影
    張藝謀新片蹤跡正如它的名字一般鬼魅難測,充滿了神秘的期待。事實上《影》似乎可以說是張藝謀的一部回歸之作,一是從好萊塢團隊回歸華語班底;二是重回本世紀初《英雄》式古裝武俠巨製。而從《英雄》到《影》這漫長十六年,張藝謀的變與不變,似乎也就要在此交出一個階段性答卷。
  • 推個電影|薩利機長
    《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
  • 《中國機長》是抄襲美國的《薩利機長》嗎?不,這是中國機長
    我沒有看《中國機長》,我看網上朋友們傳得很熱。我是很多年前看了丹澤爾華盛頓的《迫降航班》,而更巧的是2016年美國又拍攝了另外一部類似題材的影片《薩利機長》,據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那麼《中國機長》這個在我腦子裡第一印象就是是不是抄襲了美國的電影。
  • 2020年最值得期待,最重磅的十部電影,都在這裡!
    您的2019年餘額不足!在新的一年裡,將會又更多更好的電影陪伴著我們~比如下面這十部電影,可能是2020年最重磅的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了!由丹尼斯·維倫紐瓦指導,導演曾經導演《降臨》和《銀翼殺手2049》等電影。一個《銀翼殺手》,一個《沙丘》,都號稱過「最難拍的科幻片」,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用《銀翼殺手2049》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不可能。所以潮汐相信丹尼斯·維倫紐瓦,而且準確來說《沙丘》還是影史最大擱淺科幻工程。所以現在維倫紐瓦在做的,是科幻界最具風險的兩個項目。
  • 約翰·庫薩克:成龍是魔術師 中國電影人更有激情
    電影中,人們雖然在打仗,但他們的心中卻嚮往著和平。《天將雄師》的故事裡包含著許許多多這樣充滿力量、意義深遠的主題,同時它還是一部相當有娛樂性的電影。當然,影片的製作規模也是非常龐大,算得上是我從影以來參與的最大製作的影片了。1905電影網:《天將雄師》中最令你滿意的部分是?
  • 國慶檔,這三部電影衝擊「中國高度」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29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國慶檔新片雲集,其中9月30日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主旋律電影最受關注。
  • 《中國機長》熱映,讓這部十九年前的國產空難電影又火了
    《中國機長》的故事,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而《緊急迫降》的故事,則根據1998年9月10日東方航空MU586迫降事件改編。兩部電影上映的時間雖然相差了十九年,但是對於觀眾來說,卻是一樣的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