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二號丙火箭「順風車」搭載7顆小衛星順利升空 同步運送多個...

2020-11-23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胡喆、張泉)29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中法海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了解到,此次發射的長二丙火箭除了搭載中法海洋衛星外,還利用剩餘運載能力,以「順風車」的形式搭載了7顆小衛星。長二丙火箭副總設計師徐勤介紹,以往長二丙火箭除了主星任務外,最多搭載1到2顆小衛星,這次搭載的小衛星數量創下了長二丙火箭之最。

為了適應「一箭多星」發射任務,研製隊伍在箭體結構上進行了改造,設置了衛星搭載環形安裝平臺,便於小衛星的搭載安裝,並增加了搭載控制器,目的是接收到主星實際分離信號後,依照時序發送給搭載的小衛星,由小衛星自行完成分離動作。

由於中法海洋衛星在發射完成後,還要進行一系列的變軌動作,再加上本次搭載的小衛星數量多,每顆小衛星的分離方向、速度以及先後順序等,都有可能影響到任務的安全性。為此,型號隊伍開展了分離近遠場分析、力學特性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確保任務安全可靠。

長二丙火箭執行任務期間,還運送了人類基因樣本至太空。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宇航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為技術演示驗證暨公益發射項目,基因樣本由《三體》作者、科幻作家劉慈欣,物理學家、科普作家李淼,項目發起者陳實,項目投資人李冰等人捐獻,運送的基因樣本裝在太空基因容器內,安裝於本次任務中搭載的天儀研究院研製的立方星內。這些基因樣本隨衛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後,將在太空長期保存。

基因樣本在發射過程和軌道保存期間的環境監測數據將被記錄並回傳,充分驗證地球物種基因樣本在太空保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索與宣傳地球物種基因資源保護。

相關焦點

  • 又一次航天任務成功,長徵四號丙一箭雙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也就是這樣的條件下我國航天事業還是穩步發展向前,就在27日晚上23時44分,我國用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第一顆衛星是遙感三十三號,第二顆是微納技術試驗衛星,2020年我國最後一次航天火箭發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同時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 又一顆遙感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且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執行此次衛星發射任務的火箭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是一枚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兩級常規液體運載火箭,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CZ-2C)於1982年9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該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箭體全長43m、箭體直徑3.35m、起飛質量242.5噸。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點火發射升空!
    運送衛星「巨無霸」:能力創新高度此次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送上太空的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顆衛星——實踐十八號新技術驗證衛星,它同時也是我國下一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平臺的技術驗證衛星長徵二號:送航天員上太空1990年,一枚外形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新型中國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將1顆新技術試驗衛星和4顆實驗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圓滿成功。長徵八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它是怎樣誕生的?與其他現役型號相比有哪些特別之處?記者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近距離了解了這位長徵家族的新成員。
  •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專訪長徵八號火箭總...
    本文轉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網站 葉源昊 尹雪諾製作)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葉源昊自海南文昌報導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一箭五星,首飛告捷。這是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 2019-2023年中國衛星發射動態規模狀況
    2018年1月1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將吉林一號視頻07星、08星和四顆小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2018年1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4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次發射同時搭載「微納——1A」衛星。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它是在加長的長徵二號丙火箭周圍捆綁4枚2.25米直徑助推器的火箭,全箭長49.7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4.2米,起飛質量46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9.2噸。上世紀80年代,長徵系列火箭進入國際發射市場,我國把研製大推力捆綁式火箭提上日程。
  •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2020-11-06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快舟十一號B站星——規範小衛星搭載,高清對地遙感威脅國家安全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快舟11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
  • 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虹雲工程」首星
    據了解,本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295次發射。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首次將衛星送入1000公裡以上的太陽同步軌道,且履約周期只有短短半年時間,表明了長徵十一號火箭的任務適應性大大提高,火箭的市場響應能力大大增強。   自首飛以來,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已連續取得五次圓滿成功,體現了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高性能與高可靠性。
  • 中國遙感30號07組衛星發射成功,長徵二號再立功
    在10月26日晚上的23時19分,長徵二號丙火箭將遙感30號07組衛星發射升空,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火箭的第350次發射,衛星將在軌道進行高清觀測,每天大約都有30顆左右的遙感系列衛星飛過祖國大地,拍攝中國的各種變化。
  • 長二丙火箭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三顆衛星和一顆微納衛星
    10月26日23時19分,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遙感三十號07組三顆衛星和一顆微納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二丙火箭點火升空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是目前我國服役時間最長的運載火箭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將第二次發射,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將第二次發射,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 伍鯤鵬、白國龍/新華社 2017-06-22 16:25
  • 3小時2連發,快舟和長徵火箭搭載多顆衛星順利升空
    2019年11月13日11:40,命名為「快舟·我們的太空號」的快舟一號甲遙十一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A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接著11月13日14:35,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將5顆寧夏一號衛星(又稱鍾子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長徵二號丙「長徵二號丙」(CZ-2C)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兩級液體運載火箭,火箭長43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起飛重量約242.5噸,主要用於發射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徵二號丙火箭於1982年9月首次成功發射,以它為基礎,我國又研製了長徵二號丙/SMA、長徵二號丙/SM火箭。
  •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火箭的第三次發射,也是時隔兩年多後再次執行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中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運載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由於體型龐大,長徵五號火箭也被民眾親切地稱呼為「胖五」。
  • 長徵火箭家族再添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二號E(長二捆)長徵二號E(CZ-2E)(以下簡稱「長二捆」)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第一型捆綁式運載火箭。它是在加長的長徵二號丙火箭周圍捆綁4枚2.25米直徑助推器的火箭,全箭長49.7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4.2米,起飛質量46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9.2噸。
  •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 07 組衛星:長徵火箭第 350 次飛行
    IT之家10月27日消息 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10 月 26 日 23 時 19 分,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遙感三十號 07 組三顆衛星和一顆微納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法合作首顆衛星升空成功,外國專家:法國是想加入中國的空間站
    25日6時57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將「海洋二號B」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成為7年前成功發射海洋二號A星之後的又一個可靠的「海二兄弟」,開啟了世界上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新徵程。
  • 事故後的第三次成功發射:聯盟號火箭搭載歐洲氣象衛星升空
    事故後的第三次成功發射:聯盟號火箭搭載歐洲氣象衛星升空  Connor Feng • 2018-11-08 19: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