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人!放棄國外終身教職,他毅然歸國,兩個月內拿下2項國際級大獎!

2020-09-23 蘭州大學招生辦公室

他是丹麥&34;華人教授。2019年4月,他獲得弗拉基米爾·馬耶爾勳章,成為國際上第7位獲此勳章的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同年5月,他又榮獲國際放射分析與核化學領域最高獎——赫維西獎,成為國際上獲得該獎項的第43位學者,獲得該獎的第2位中國人……他就是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侯小琳。

&34;

1984年,侯小琳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北大學物理化學專業。1988年大學畢業後考取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讀研。1995年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師從中科院院士柴之芳,並於1997年獲核分析技術專業博士學位,從此邁入核研究的大門。1998年,侯小琳選擇出國求學,去丹麥做博士後。為了延續自己鍾愛的事業,為了堅守核專業的發展,侯小琳選擇進入丹麥裡瑟國家實驗室,師從實驗室主任,也是名望甚高的國際放射性生態聯合會主席Asker Aarkrog。

先進的科研設備、寬鬆的科研環境、高端科研人才的交流互助,再加上自己多年的學術訓練和積澱,侯小琳在該領域內做出了許多開創性工作,取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也成為這一研究領域裡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裡瑟國家實驗室和丹麥技術大學於2007年合併後,侯小琳被聘為該校核技術中心終身教授,成為全丹麥第一位華人教授,也是丹麥唯一的放射化學教授,身兼科研和教學雙重重任。

2018年6月9日,侯小琳正式加盟蘭州大學。他表示將在蘭州大學組織搭建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方向的特色研究平臺,進一步推動核燃料循環與材料學科發展,使其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學科方向。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推動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合作機制建立,助力蘭州大學 &34;建設。

談及回國並選擇蘭大的原因,侯小琳說自己早就有回國工作的想法,蘭州大學正好遂了他的願。&34;吸引侯小琳的首要因素不在於&34;,而更在於&34;,是蘭大核學院的這支通力合作的研究團隊,是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真誠和踏實。蘭州大學校園坊間傳聞:為了請侯小琳來蘭州大學工作,學校、學院兩級領導不下10次赴丹麥去請!對此,侯小琳笑著澄清:&34;

如今加盟蘭大,雖是回歸祖國,可與遠在丹麥的妻子與兒女便是異國分離。&34;

兩個月內收穫兩大世界級榮譽

侯小琳長期從事放射分析及放射性同位素在環境和地球科學中應用研究,建立了一系列難分析放射性性核素的痕量分析方法。他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主持了多項國際合作項目,受到了國際同行的普遍認可;提出的一些放射性核素分析方法已被世界其它同類實驗室廣泛應用。

侯小琳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SCI引用3200多次。出版英文專著1部,參編英文專著6部,為百科全書撰寫6個章節。目前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特聘專家、國際核化學學會主席團成員、歐洲化學會放射化學分會常務理事,J. Environ. Radioact. 期刊副主編,JRNC, Sci. Reports等多個國際期刊的編委以及二十幾種國際期刊的評審專家。曾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榮獲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截至2019年6月)

2019年,弗拉基米爾·馬耶爾勳章於當地時間4月26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頒發,侯小琳因在痕量放射性核素的質譜分析、大尺度環境放射性示蹤等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以及同捷克同行在核化學與放射化學領域開展的長期廣泛並富有成效的合作,榮獲2019年度弗拉基米爾·馬耶爾勳章,成為國際上第7位獲此勳章的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弗拉基米爾·馬耶爾勳章由捷克化學學會的&34;工作組組織授予,旨在獎勵對核化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及在相關領域積極推進核化學工作的本國或外國科學家。獲獎者姓名將被記錄在弗拉基米爾·馬耶爾勳章持有人名錄中。

2019年,赫維西獎頒獎典禮於當地時間5月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侯小琳又榮獲本年度國際放射分析與核化學領域最高獎——赫維西獎,成為國際上獲得該獎項的第43位學者,也是繼柴之芳院士之後,獲得該獎的第2位中國人。這個類似於&34;的國際大獎,是對侯小琳二十餘年來在放射分析與核化學領域所做貢獻的褒獎。

赫維西獎是以已故諾貝爾獎獲得者George von Hevesy命名的一項於1968年設立的國際獎項,是國際放射分析和核化學領域的最高獎,一般每年頒發給一位科學家,用於表彰獎勵在理論與應用核化學和放射化學領域,特別是核分析化學應用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從事科研工作30餘年,侯小琳對學術研究的熱愛從未消減。&34;這是侯小琳加盟蘭州大學後的5年規劃和目標。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34;&34;&34;建設A類高校——蘭州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每日甘肅、蘭州大學本科招生等

相關焦點

  • 他放棄國外終身教授回國,2個月獲2項國際大獎
    然而放棄國外終生職務的侯小琳教授卻用實際成就打臉了這一群人!2007年被聘為丹麥技術大學裡瑟國家實驗室核技術中心終身教授,成為全丹麥第一位華人教授,也是丹麥唯一的放射化學教授,身兼科研和教學雙重重任,同時還擔任國際核化學學會主席團成員,歐洲化學與分子科學學會放射化學分會理事,十幾種國際期刊的評審專家,發表SCI論文60餘篇,被引用近500次。
  • 「美國院士」鄧興旺:放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歸國籌建北大農學院
    他曾經獲得美國總統柯林頓頒發的總統青年教師獎,而且在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各種榮譽加身,卻回到了中國。他就是從事植物分子遺傳及生理學、植物光形態建成和農業生物技術等方面研究,2014年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國籌建北大現代農學院的鄧興旺。
  • 譚鐵牛放棄英國雷丁大學終身教職回國已20年(附簡歷)
    英國學習工作近13年,96年申請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併入選,隨後放棄英國雷丁大學終身教職,98年初與妻子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回國,20年來為我國教科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時他這樣說服妻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鐵牛跟著走。」接下來的1997年,是譚鐵牛夫婦最繁忙的一年。7月1日,33歲的譚鐵牛放棄英國雷丁大學終身教職,他們雙雙向雷丁大學遞交了放棄終身職位的辭職書,並賣掉了房子、汽車和其他家當。當時,曾有朋友建議他們為自己留條後路,但譚鐵牛沒有猶豫,還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要革命就要徹底革命!」
  • 他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將清華計算機帶至世界之巔
    他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毅然地賣掉了美國的房子,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  臨行前,他對自己在普林斯頓的學生張勝譽說:「我要回去了,permanently(永遠地)。」然後,一個人,一張機票,孤身踏上了回國之路。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辭去終身教授,賣掉美國房子,毅然回到祖國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人物,便是站在「姚班」背後的男人,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清華姚班」,當年他毅然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職位,賣掉美國的房子,放棄千萬年薪,回到祖國,來到清華大學創辦了傳說中的「姚班」,今天,我們便來說說他傳奇的人生。
  • 姚期智辭去美國名校終身教職,變賣家產回國,到清華教書育人
    這位頂尖計算機人才,名叫姚期智,他也是中國的科學院院士。而這個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卻是在15年前。那一年,姚期智毅然辭去普林斯頓的終身教職,變賣家產歸國,前往清華大學全職任教。而這一舉動,震動了美國社會,同樣震動了整個中國。他的回歸,讓無數中國莘莘學子之心為之一動。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兩人在歸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前,已經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重點培養的學者,擁有了優厚的待遇。但是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都是帶有濃重故土情懷的科學家,並不想安於現狀。於是在2007年9月的時候,饒毅辭去了美國西北大學的終身教職,全職回國任教,直接擔任北大的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
  • 饒毅拒絕國外高薪、終身教職,從美國回到中國,又放棄了院士夢
    「其學術水平不僅遠在同領域的第二輪候選人之上,也高於部分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也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稱,饒毅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而國內的院士也紛紛表示,饒毅的學術水平沒有問題,國內科學家也都認可。但是饒毅卻在2011年12月評選院士中落選。
  • 國寶級科學家姚期智:賣掉家產放棄美國籍,回中國培養大批人才
    ——辛棄疾他,首位獲得「圖靈獎」亞裔學者,也是至今為止獲此殊榮的唯一華裔計算機科學家。從小崇拜楊振寧的他,原本立志要成為一位物理學家,在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竟轉學計算機,又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博士。2004年,身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的他,毅然辭職歸國,投身於祖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
  • 武大校長舒紅兵:曾光腳丫上學,艱難留學後放棄高薪回國
    他1967年1月出生在重慶山區,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他也經常光腳丫上學;獲得成功之後,他卻毅然放棄國外高薪教職,高額科研費用,回歸報效祖國,他就是現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堅韌,樸實,勤奮常常是舒紅兵的代名詞。儘管家境貧困,但是他絲毫沒有放棄自己追求夢想的權利。
  • 美國最不想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婉拒高薪毅然回國
    在許多老一輩人的思維裡,總是認為,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更適合學理科,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用實際行動證明,女生學起數理化,並不比男生差,當年她謝絕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擁有15項專利,部分成果更是應用到國內外微電子公司的器件製作中,她便是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林媛。
  • 中國夢激蕩歸國潮
    中國夢激蕩歸國潮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8-25 王萌 彭訓文「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今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不幸因病去世。9年前,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 同為中國科學家,他留在斯坦福當主任,她毅然歸國,創新機器人
    而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掌握核心技術根基的科學家無疑是中國現今最為寶貴的人才。特別是一些從中國成長起來後,出國留學接觸到最前沿技術的科學家,更是現在我們最為需要的。比如最近剛剛接任斯坦福能源中心主任的崔屹,作為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終身教授,曾被評為路透社評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材料科學家。崔屹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後,出國留學在哈佛大學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一直留在國外參與材料科學研究工作,直到如今才44歲就接任史丹福大學能源中心主任。
  • 川普「助力」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或將引爆頂級人才歸國潮
    ,並限制他們1個月內必須離開美國。而朱教授歸國的緣由,或許從他過往作品和訪談中查出端倪。30年後,選擇回國也是基於同一夢想,回歸初心——將人工智慧大一統理論框架在中國「圓夢」。 以前,中國技術很落後,與國外科研差距太大,如果想要了解世界上最先進的科研水平,只能走出去,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 中國美女科學家獲德國千萬大獎,高達165萬歐元,卻毅然回國
    >兩者兼得的更是鳳毛麟角,但能打破此定律的人也比比皆是,比如在科學界被人廣為公認的科學之花,憑藉自身過硬專業本領,一舉成為首位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頒發的165萬歐元得主的中國女性科學,莊曉瑩,也是首個放棄國外優渥待遇,毅然決然投身於祖國母親懷抱
  • 科學家「歸國潮」開啟,當年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會回來嗎?
    科學家「歸國潮」開啟,當年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會回來嗎?近日,國內學術界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回國了!他就是朱松純,AI視覺領域當之無愧的泰鬥級人物,是最知名的華人AI教授之一。據了解,朱松純教授此前已經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終身教職職位,但他毅然決定棄美回國,為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科學家「歸國潮」開啟,當年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會回來嗎?
    科學家「歸國潮」開啟,當年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會回來嗎? 近日,國內學術界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回國了!他就是朱松純,AI視覺領域當之無愧的泰鬥級人物,是最知名的華人AI教授之一。
  • 他放棄福利歸國,讓美科學界炸鍋,直言:不回國就像欠了很多債
    而在這樣的選擇中有的人在接受完教育後,選擇了國外更為優厚的福利待遇而留了下來,而沒有選擇歸來建設自己的祖國發展。而在他青年時期也曾出國留學到了當時一流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並且在科學研究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當得新中國成立需要他們這群高精尖人才的時候,哪怕是面對美國的各種封鎖和限制依然反抗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也造就中國後來的國防硬實力。
  • 一名在美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
    ,並限制他們1個月內必須離開美國。而朱教授歸國的緣由,或許從他過往作品和訪談中查出端倪。30年後,選擇回國也是基於同一夢想,回歸初心——將人工智慧大一統理論框架在中國「圓夢」。以前,中國技術很落後,與國外科研差距太大,如果想要了解世界上最先進的科研水平,只能走出去,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 留學生榜樣姚期智:放棄美終身教職回清華任教
    有這樣一個人,他選擇放棄已有的成功,轉而去追求未知的未來,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他還是圖靈獎創建以來首位獲獎的亞裔學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領域的佼佼者,姚期智。敢做出改變,他是計算機領域「神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