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留學生留不住?留學生榜樣姚期智:放棄美終身教職回清華任教

2020-12-05 文人墨鶴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這個選擇有可能關乎你的未來;成功的人告訴你,只要一直向前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但是一直往前就意味著要一直做出選擇,只有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你才有可能會成功。

有這樣一個人,他選擇放棄已有的成功,轉而去追求未知的未來,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他還是圖靈獎創建以來首位獲獎的亞裔學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領域的佼佼者,姚期智。

敢做出改變,他是計算機領域「神一般的存在」。

姚期智出生在中國上海,雖然他在計算機領域的貢獻十分突出,但計算機卻不是他的第一追求。

在姚期智的小時候,楊振寧先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並且在他心裡埋下了科研的種子。在姚期智上中學的時候,有了更多接觸這門學科的機會,他常常主動地去詢問關於物理的更多知識。

為了滿足兒時的夢想,他報考了臺灣大學的物理學專業,又在哈佛大學進修了博士學位;當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人們都以為他會在物理學領域取得一番作為時,他卻放棄了物理學的博士學位,轉而去美國伊利諾大學,攻讀計算機領域博士學位。

人們對於這個轉變是不理解的,而且當時姚期智已經26歲了,這個做法無疑是突然且不太明智的,但姚期智卻不這樣認為,這個決定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他對自己擅長什麼更是知根知底。

其實在學習過程中,姚期智就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領域更有天賦,這個轉變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但也許就是因為對自己足夠了解,他才可以這樣自信的選擇自己更加擅長的領域;事實證明,姚期智的選擇是正確的,當然也是由於他的選擇,中國的計算機領域又擁有了一個人才。

運用自己所學,助力中國發展大潮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姚期智博士畢業後,相繼在美國很多大學都有教職,在美國的發展前途一片光明,但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他受中國文化影響頗深,他的做人,做事,行為習慣充斥著中國情懷。

在美國的他,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發展,並時刻準備著歸國。終於,合適的時機到來了,他放棄了美國的終身教職和榮譽,賣掉了美國的房子,毅然地回到了清華大學任教。

迄今為止,姚期智在清華大學任教已經十幾年了,他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並且只要提及他,就不免會提到他的「姚班」。

姚期智在如何培養人才方面,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為了打造一支優秀的科研隊伍,姚期智決定創立「姚班」,他挑選大一,大二的優秀學生,親自製定教學方案;為了讓自己的學生更好地融入國際,提高國際競爭力,他採取全英文教學。

為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他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特長和基礎培養,他以先進的教學模式,不僅為清華大學的授課帶來啟示,也為中國計算機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進入「姚班」對當時的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挑戰。「姚班」的教學速度很快,在外人看來會讓學生很有壓力,但姚期智確認為,在他們的能力接受範圍之內的壓力,是他們足以轉換成動力而促使他們進步的,這樣的「壓力」,會讓他們更加努力,從而變得更好。

儘管現在「姚班」的師資力量已經很豐富了,但是已經年過古稀的姚期智還是堅持親力親為,他給學生講課,詢問學生的不同看法和見解,為學生答疑解惑。

做科研時,他嚴謹認真,當導師時,他兢兢業業。

姚期智在做科研時,發表了百篇論文,貢獻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在清華大學任教的這十幾年,他也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在自己專屬領域遍地開花,這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褒獎,更是對姚期智教學能力的認可。

人生的每一個拐角都是一個選擇,只有選擇正確,才會促使成功。姚期智在物理學和計算機之間選擇了自己更加擅長的計算機技術。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也要基於自身,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獲得想要的成功。

相關焦點

  • 清華留學生為何80%留在美國工作?施一公:中國學生太知足常樂
    就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清華大學對外發了一個報告,上面寫的就是關於2018年的清華畢業生就業的情況,這個報告出來後,網友們就展開討論了,對於清華大學生留美的話題討論越來越熱烈,據說沒有證實的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在去美國留學的那些清華大學生,有百分之八十的都選擇留在美國繼續學習,但也有的去了其他發達國家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相信所有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家長和老師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而清華北大則是我們的目標,從小老師也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考入清華將來報效祖國,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的學生有81%將會留在發達國家繼續工作,而不會選擇回國,那麼每年有這麼多的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我國人才流失為何會如此嚴重呢
  • 姚期智辭去名校終身教授,改回中國國籍:我要回中國了,永遠的
    ,選擇留在那裡工作生活,而且也有不少國內高校畢業學子選擇"逃離國內"前往海外,或定居或創業。而在那些從國內走出去的人才中,能夠回來的屈指可數,但好在聊勝於無,如物理學家楊振寧就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中國工作生活。還有一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同樣放棄美籍,選擇回國,他是姚期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圖靈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清華大學"姚班"和"智班"的創立者。
  • 放棄美國一切,71歲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如今在清華培養人才
    這便是鄉愁,也是家鄉留在我們心裡的一份牽掛。我們今天要說的便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放棄美國的一切,71歲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如今在清華培養人才。回到國家後的姚期智在清華大學任教授教學,向一眾中國學子們傾儘自己的能力傳授給他們知識。放棄美國國籍,重新加入中國國籍的他,對於離開美國他沒有特別為難,甚至走得很決絕。將自己在美國的房子變賣,告別自己的學生說可能不會再相見。
  •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
    > 清華大學發布的2018年就業質量報告數據 以前的我們都有過清北夢,大家期待著能過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清華可現實是,等到自己真正進入清華之後,你會恍然大悟。原來,現實中的清華大學每年有眾多同學都會選擇出國留學啊!出國之後,竟然有81%的同學會繼續選擇留在美國或者其他的國家工作。為什麼我國每年都有如此多的人才選擇出國呢?人才流失為何如此嚴重?施一公就此指出了我國大部分留學生都普遍存在的一個原因?
  • 姚期智:71歲放棄美籍,辭去美國終身教授,毅然回國發展
    在美國生活得如魚得水的姚期智,為何在71歲時選擇放棄美國的國籍、辭去終身教授,告別學生,重入中國國籍、投身中國的科學事業呢? 當時選取這個專業也不是說對物理學有很深的了解,隨著姚期智學習物理,他接觸到了相對論和量子學等知識,慢慢地對物理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臺灣大學畢業以後,姚期智想要繼續讀物理專業,但就當時國內的科研水平來看,與國外的科研水平是存在較大的差距的。
  • 顏寧等留美學者的願望能實現嗎?美國人願意嗎?
    而現在中國有很多優秀的留學生到美國後,學成之後不回國,希望能在美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以期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比如大家熟知的天才少年尹希,也有回國任教十年後重返美國的顏寧,他們都希望能在科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全人類做出貢獻,成為楊振寧第二。但是在現今這種中美競爭的形勢下,他們的願望能實現嗎?
  • 姚期智辭去美國名校終身教職,變賣家產回國,到清華教書育人
    這位頂尖計算機人才,名叫姚期智,他也是中國的科學院院士。而這個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卻是在15年前。那一年,姚期智毅然辭去普林斯頓的終身教職,變賣家產歸國,前往清華大學全職任教。而這一舉動,震動了美國社會,同樣震動了整個中國。他的回歸,讓無數中國莘莘學子之心為之一動。
  • 留學生為什麼不願回國?清華北大教授的觀點卻不同,到底聽誰的?
    清華和北大是無數學生"夢想中"的學府。為什麼要說"夢想中"呢?因為對普通學生來說,這兩所高校真的只有"做夢"才能考上。清華和北大每年的錄取分數都在670分以上,也就是說每年只有極少數的學神、學霸才能考上,絕大部分學生無法在這兩所大學就讀。
  • 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定居國外,施一公:我們的學生都很「聰明」
    說正經的,國外的發達國家給我們清華留學生的待遇確實是比國內給的高出一大截,讀書奮鬥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功成名就嗎?與其回國內碌碌無為,鑽研人際關係,還不如在國外安心發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其實不管怎麼說,留學還是不留學,回國發展還是定居國外,都是個人的選擇。選擇留在國外的留學生,也不能說他做錯了,只能說成年人都比較現實,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偏向個人利益罷了。
  • 清華留學生散落海外,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但有一篇研究表明,以清華大學這種在中國頂尖的高級學府為例,每年都會送走大批的留學生,但這些留學生最後有81%都選擇留在了國外。要知道,國家鼓勵留學的目的是為中國自己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他國輸送人才的。81%不回國?
  • 81%清華留學生留在了美國,這是為什麼,聽聽施一公怎麼說的
    不過在清華大學的留學生裡面卻有81%都留在了美國,這是怎麼回事?人才流失為何如此嚴重?來聽一聽施一公先生是怎麼說的。施一公先生也是一個留學生,他早年曾在美國學習,掌握了很多先進的知識,並且在美國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那時候施一公先生已經在美國功成名就,如果他願意留在美國的話,可以過上非常富足而又輕鬆的生活。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辭去終身教授,賣掉美國房子,毅然回到祖國
    這麼說吧,各省理科前三甲,基本都會進入這個班,而能從這個班順利畢業的,十有八九都是國際尖端人才。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人物,便是站在「姚班」背後的男人,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清華姚班」,當年他毅然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職位,賣掉美國的房子,放棄千萬年薪,回到祖國,來到清華大學創辦了傳說中的「姚班」,今天,我們便來說說他傳奇的人生。
  • 錢學森當年要回貧窮落後的祖國,當下留學生為什麼不願意回來?
    據留學生的相關背景來看,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國留學生在國內都是名牌高校畢業的,其中不乏有北大,清華,復旦等。但中國留學生留學後的事實卻讓我們感到無奈,有很多留學生在完成國外學業後,他們不會選擇回國就業發展,而是留在了國外,其中不免有公費留學生,他們拿著祖國的錢財學習知識,學有所成後放棄回國,被國外高薪水誘惑住了。
  • 81%清華出國留學生不回來了?施一公:我們的學生很現實
    2020年年初,代表我國教育最高水平的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則關於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的報告,報告中顯示,從清華走出的留學生中,有81%的人在去往美國或者是其他發達國家之後,便選擇留在了那裡不再回來。而之後有人通過查閱相關數據發現,這並不是特例,早在很久以前,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就呈現出這樣的狀況了。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部分留學生所學的專業比較冷門,回國可能不太好找工作,留在國外更符合自身的職業願景。國外的科研環境相對於國內更加自由開放,尤其發達國家的科研平臺、科研資源等,一般都是要好於國內的,最關鍵的是國外的科研環境似乎更加「單純」,可以讓自己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科研和學術研究上。
  • 一名在美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
    可以說,近幾個月來,中國留學生及科研人員在美國屢遭針對的現象層出不窮,甚至一些中國籍科學家和美籍華裔科學家接連遭到美國高校解聘,以至於在學術界造成了一種恐懼不確定的氣氛。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下工作,對於誰而言都很痛苦。於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選擇了離開,選擇更適合科研的地方繼續做研究。
  • 在美華人之光,7個諾獎、300名院士,320名常春藤名校終身教授
    2007年,不滿30歲的顏寧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2016年,
  • 姚期智的一通電話,讓留學美國的物理天才辭職回國,成清華教授
    而在我國各事業的發展中,像錢學森一樣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遊學之子不計其數:天眼之父南仁東,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量子科學這一塊,有這樣一個科學家,在老友的一通電話後,立即放棄在美國優資厚待的教授工作,回到祖國,成為清華大學的教授。為國家量子信息事業奉獻力量。
  • 近八成清華留學生留在國外,施一公道破其中原因所在,值得反思
    就數據來看,留學生的數量每年都在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留外,學成之後返回國家的學生卻越來越少,舉一個經典的例子,國內頂級學府清華北大每年都會有不少學生選擇出國留學,但據數據顯示,其中僅有兩成人選擇回到國內繼續發展,大部分的學生都選擇留在國外,在其他國家定居、工作、打拼,甚至有不少人還選擇修改國籍。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昂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