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這個選擇有可能關乎你的未來;成功的人告訴你,只要一直向前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但是一直往前就意味著要一直做出選擇,只有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你才有可能會成功。
有這樣一個人,他選擇放棄已有的成功,轉而去追求未知的未來,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他還是圖靈獎創建以來首位獲獎的亞裔學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領域的佼佼者,姚期智。
敢做出改變,他是計算機領域「神一般的存在」。
姚期智出生在中國上海,雖然他在計算機領域的貢獻十分突出,但計算機卻不是他的第一追求。
在姚期智的小時候,楊振寧先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並且在他心裡埋下了科研的種子。在姚期智上中學的時候,有了更多接觸這門學科的機會,他常常主動地去詢問關於物理的更多知識。
為了滿足兒時的夢想,他報考了臺灣大學的物理學專業,又在哈佛大學進修了博士學位;當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人們都以為他會在物理學領域取得一番作為時,他卻放棄了物理學的博士學位,轉而去美國伊利諾大學,攻讀計算機領域博士學位。
人們對於這個轉變是不理解的,而且當時姚期智已經26歲了,這個做法無疑是突然且不太明智的,但姚期智卻不這樣認為,這個決定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他對自己擅長什麼更是知根知底。
其實在學習過程中,姚期智就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領域更有天賦,這個轉變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但也許就是因為對自己足夠了解,他才可以這樣自信的選擇自己更加擅長的領域;事實證明,姚期智的選擇是正確的,當然也是由於他的選擇,中國的計算機領域又擁有了一個人才。
運用自己所學,助力中國發展大潮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姚期智博士畢業後,相繼在美國很多大學都有教職,在美國的發展前途一片光明,但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他受中國文化影響頗深,他的做人,做事,行為習慣充斥著中國情懷。
在美國的他,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發展,並時刻準備著歸國。終於,合適的時機到來了,他放棄了美國的終身教職和榮譽,賣掉了美國的房子,毅然地回到了清華大學任教。
迄今為止,姚期智在清華大學任教已經十幾年了,他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並且只要提及他,就不免會提到他的「姚班」。
姚期智在如何培養人才方面,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為了打造一支優秀的科研隊伍,姚期智決定創立「姚班」,他挑選大一,大二的優秀學生,親自製定教學方案;為了讓自己的學生更好地融入國際,提高國際競爭力,他採取全英文教學。
為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他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特長和基礎培養,他以先進的教學模式,不僅為清華大學的授課帶來啟示,也為中國計算機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進入「姚班」對當時的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挑戰。「姚班」的教學速度很快,在外人看來會讓學生很有壓力,但姚期智確認為,在他們的能力接受範圍之內的壓力,是他們足以轉換成動力而促使他們進步的,這樣的「壓力」,會讓他們更加努力,從而變得更好。
儘管現在「姚班」的師資力量已經很豐富了,但是已經年過古稀的姚期智還是堅持親力親為,他給學生講課,詢問學生的不同看法和見解,為學生答疑解惑。
做科研時,他嚴謹認真,當導師時,他兢兢業業。
姚期智在做科研時,發表了百篇論文,貢獻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在清華大學任教的這十幾年,他也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在自己專屬領域遍地開花,這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褒獎,更是對姚期智教學能力的認可。
人生的每一個拐角都是一個選擇,只有選擇正確,才會促使成功。姚期智在物理學和計算機之間選擇了自己更加擅長的計算機技術。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也要基於自身,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獲得想要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