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流浪地球》,NASA更關心中國這頂「綠帽子」

2021-01-07 鐵血網官方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這兩天又盯上了中國。

他們的關注點不是火爆的《流浪地球》,而是中國的綠化速度……

中印在地球綠化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近20年來,地球的植被面積新增了約5.2億公頃,相當於多出一塊亞馬遜雨林,其中三分之一要歸功於中國與印度。

這不是老鐵說的,這是NASA說的。

得出這一結論時,美國的專家些一個個驚訝得下巴都要掉了。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站

一般來講,人口過多的國家一般存在對土地的過度利用(圍湖造田,燒山開荒等)。

中國和印度國土面積僅佔全球陸地的9%,卻要養活世界上37%的人口。

然而,近20年來中印兩國對世界綠化的貢獻卻超過33%。中國的綠化速度更是將歐美一眾發達國家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綠色表示植被增加,黃色表示植被減少

印度本身就是溼潤地帶,沒有沙化風險,雨水和光照更為充足,植物自然生長也能綠化;中國南方也是同理。

但是,中國乾旱半乾旱的華北和西北怎麼綠得這麼猛?

更慘的是,想找個發達國家或者跟班誇一下都不行。

說經濟與綠化水平成正比吧,美國和歐洲卻沒什麼新增植被!

說綠化和人口密度成反比吧,地廣人稀的加拿大新增植被少得可憐,澳大利亞中北部的植被還消失了一大片!

說植被生長完全取決於自然條件吧;光熱充足的巴西,東非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卻消亡得最厲害。

全世界近200個國家,除掉那些打醬油,教育中,爛泥扶不上牆的;少說也有幾十個張口環境閉口保護的發達國家吧,結果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中國力量,令世界咋舌

顯然,與西方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近二十餘年的綠化成績,可謂「閃耀」。

但是,又有多少人明白,一切成績的背後,卻是血淚教訓!

1998年,中國長江發生了繼1954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

僅僅在洪峰最高值的30天,宜昌、漢口多地的洪水通過量,就達到了平均1500億立方米的通過量!

1500億立方米什麼概念?

大約相當於2個青海湖、5個半的鄱陽湖、或者,黃河3年的流量!

2.23億受災人口、685間房屋倒塌、1660億直接經濟損失...

是什麼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除了異常降雨的自然因素外,恐怕長江流域人類活動只關注經濟發展,忽視自然和諧的「濫砍濫伐」,難辭其咎!

數據說明一切。

1954年植被覆蓋率摸底調查時,長江上遊森林覆蓋面積還一度高達22%,但是由於農地開墾、廠礦建設、城市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到1987年時,長江兩岸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殆盡!

以四川為例:193個行政縣中,森林覆蓋率超過30%的不足12個縣,其中高達30餘縣,不僅森林覆蓋率不到3%,且多為經濟次生林....

為此,在「異常降水」到來之前,長江全流域1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中,每年僅地表土的喪失總量,就高達24億噸!

24億噸什麼概念?抵的上17座三峽大壩的土石方工程量。

當年,就是在這樣的巨額水土流失中,長江的「渾黃」程度已經可以與黃河相媲美,在經年累月的泥沙沉澱中,不僅擔負著「自然分洪」重責的數百個中小湖泊永久消失,在40年不到的時間裡,中國第一淡水湖—鄱陽湖,更是縮小了五分之一....

所以,1998年的那場洪水到底是什麼?

如果說那是夢魘與惡果的話,那麼萌芽的種子,其實早在第一棵被濫伐的大樹倒下的一刻,便已經種下。

慘痛的經歷,改變了一個國家。

1999年,四川、陝西、甘肅3省,率先開展了退耕還林試點,到2002年1月10日,國務院正式確認了中國「全面執行退耕還林」的基本國策。

顯然,2002年的那一個決議,即使是站在人類文明史的高度來看,都是值得紀念的:中國成為現代國家形成以來,第一個將「種樹」提升到基本國策高度的國家。

但是,無論國際社會如何看待,在「基本國策」確立已經17年的今天,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什麼叫「中國執行力」。

還是以長江上遊省份四川為例:

2018年,四川全省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高達38.03%,僅僅四川一地,去年便新增植樹1.38億株,綠化面積高達1294.31萬畝!

當然,四川只是一個縮影。

2018年的植樹節裡,螞蟻森林公開表示在未來5年中,將造林600萬畝,植樹5億棵!

1億畝新增營造林,相當於兩個臺灣省陸地面積,是2019年的中國綠化指標。

以舉國之力,17年堅持不懈不計投入幹一件大事,對於當下世界除中國以外的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難以想像的!

但是,就是這樣一件世界皆望而卻步的「挑戰」,中國不僅做成功了,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在中國尚未達到「人均」世界水平之前,我們依然將堅持不懈....

這是中國優勢,同樣也是中國力量!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搜尋流浪行星
    因為流浪行星很難被發現!流浪行星對我們來說幾乎完全看不見,因為它們不能像恆星同樣本身發出耀眼的光芒,而且宇宙也漆黑一片。這就像是在沒有手電筒的情況下,在一間暗房裡尋找一隻黑貓。天文學家尋找行星時,一般都是通過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來進行尋找的,觀測圍繞軌道運行的行星可能對母恆星產生的微小影響。但這對流浪行星卻不起作用,因為它們沒有圍繞恆星運轉。
  • 搜尋流浪行星
    這類行星被稱為流浪行星( rogue planets)。此外,流浪行星通常溫度很低,所以也無法利用紅外線望遠鏡的熱視覺找到它們。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找到流浪行星呢?天文學家利用一種奇妙的宇宙現象,通過流浪行星對星光的影響來探測它們。當地球、流浪行星和遙遠的背景恆星排成一列時,流浪行星會扭曲增強背景恆星的星光。
  • 美總統被送「綠帽子」,還公開炫耀:中國人民很喜歡我
    川普被中國人民熟知是因為川普對中國發起的種種不友善行為,一開始川普對中國企業中興和華為進行了制裁,導致中興交出了22億美金的罰款,華為現在也沒有晶片可以用了,後來川普更加過分還扣押的任正非的女兒華為的副總裁孟晚舟,這些事情已經讓中國人民恨透川普了,可是川普這邊卻依然把謊言傳遍全世界表示
  • 同樣是拯救人類,《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個更靠譜?
    今年的《流浪地球》開啟了我們國產科幻片的新篇章,長期以來不看好國產科幻片的國人終於拋棄了固有的偏見,誰能夠想到中國的科幻電影可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功。>一樣,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在思考:《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兩者之間哪一個拯救方式最靠譜?
  • 《流浪地球》彩蛋有哪些?《流浪地球》原著電影50個彩蛋介紹
    《流浪地球》排片率逐步上升,電影太火爆了,星爺的招牌也沒能扛住打擊。成龍大哥的電影更慘,沒幹過一群豬。吳京現在看來是個高人,眼光毒辣,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一個票房神話,一個科幻的開山之作,吳京都成功了。聽說《流浪地球》有好多彩蛋?  網友總結的這份流浪地球彩蛋,真的超級用心了,看完這50條知識點,原本就覺得厲害的電影,發現更厲害了!
  • 有人說《星際穿越》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漏洞百出,你怎麼看?
    實話說,我不是槓精,雖然我承認《流浪地球》比起《星際穿越》是有一些不足,比如說特效、情節設置啥的,但是《流浪地球》也沒有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漏洞百出啊。如果說非要抱著找漏洞的心情去看《流浪地球》,那我就覺得太沒有必要了,因為畢竟《流浪地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視覺上的震撼以及關於未來中國科幻電影該走向何方的一種思考。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標杆毫不為過,畢竟比起以往的一些電影,《流浪地球》的進步的確是很大的。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導演郭帆在電影上映前接受新華網採訪,直言拍攝《流浪地球》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信任,「他們都在懷疑,憑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你有什麼能力?你需要去證明自己,獲得信任,那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其實被質疑的不僅僅是導演郭帆,還有中國科幻電影。在電影工業裡,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著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
  • 綠帽子的由來:古人戴和現代人戴,意義一樣嗎?
    那麼,「綠帽子」為什麼會成為妻子出軌的代稱呢?這要從一個傳說開始說起。古時候,有一對小夫妻。妻子貌美如花,平時就在家裡做點針線活,丈夫常年在外做生意,枕冷襟寒,嬌豔的妻子耐不住寂寞,跟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常常趁丈夫外出做生意時跟賣布的一起廝混。一天,丈夫到城外打獵,賣布的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迫不及待地和相好幽會。
  • 綠帽子一說從何而來?這一切都是因為這個想成為李白、杜甫的男人
    我們經常說,男性的伴侶要是出軌了,那麼這個男的就是被綠了,被戴了綠帽子。綠色是中國男性的禁忌色,沒有男人願意自己和綠色扯上關係,人人可謂是談綠色變。其實綠帽子一開始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詞眼,與後世那些汙名並沒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關羽要戴綠帽子?最開始以綠色出道的,當屬我們過五關、斬六將,千裡尋兄的關羽關雲長。
  • 《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
    「The Wandering Earth」bold,big-budge blockbuster,could be the dawn of a new ear for science fiction in the Chinese film industry .意思是說「流浪地球」一部大膽的大預算的大片,可能是中國電影業科幻小說新時代的曙光。流浪地球的票房相當矚目。
  • 中國造:帶「流浪地球」回家!
    《流浪地球》——有人說它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也有人說它是部沒有失望的中國科幻片。隨著影片的走紅,這句臺詞也跟著火了。影片上映前,劉慈欣曾在採訪中表示,雖然「不可能要求第一部就拍的跟《星際穿越》一樣,但中國應該要有自己的科幻大片,兼具文學品質與市場潛力」,他更套用姜文的名句稱,科幻電影要飛著把錢掙了。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因為多一份支持,我們才能看到更多像《流浪地球》一樣的國產科幻電影,才能看到更類型化的國產電影工業水準的影片(在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自己的觀點而已)。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開始流浪開始遠離曾經慈祥的太陽逃往危機重重的宇宙遠方轉眼之間,地球就變成了冰雪之淵>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在苦苦跋涉的星際旅途上是誰,因為絕望而發動了叛亂流浪地球聯合政府
  • 流浪地球 觀後感
    除夕夜早早睡覺,就為大年初一大早去看流浪地球,沒看過原著的人一定為好萊塢大片般的特效和緊張刺激的劇情叫好,但看過原著的我要挑幾個毛病:1,影片沒利用原著老師給飛船派學生講小生態系統和地球流浪的五個步驟,不容易看懂。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流浪地球》避開了劉慈欣原著中那些容易冒犯普通觀眾的冷酷理性,這讓電影看上去更加樂觀,更加穩妥,同時更套路化,成為一部非劉慈欣書粉、非科幻迷都能更輕鬆接受的娛樂大片。一方面,它所呈現的恢弘的視覺奇觀令人震撼,另一方面,人物塑造扁平化、功能化、臺詞生硬、剪輯失控、表演水準等問題導致不少觀眾難以代入劇情。
  • 盤點《流浪地球》中的邏輯漏洞,這難道是劉慈欣的浪漫主義科幻?
    目前為止《流浪地球》票房勢如破竹,輕而易舉的拿下春節檔魁首。這樣一部科幻作品給國人帶來的衝擊與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但在我們自豪的同時更要直視《流浪地球》作為科幻電影的諸多不足。下面,我們來列舉一下《流浪地球》中的邏輯漏洞。1、 太陽真的會氦閃麼?答案是:會的,只不過需要在五十億年後。作為二代甚至三代恆星,太陽的質量比起前輩小的可憐,也僅僅才燃燒了45億年,如今的太陽可謂正值壯年。因為質量太小,太陽死亡時甚至連黑洞也無法形成。
  • 戰國版鳩佔鵲巢,楚考烈王的綠帽子是如何戴上的?
    春申君之於楚國跟呂不韋之於秦國大致相當。楚王熊完在當太子時曾作為質子質秦,這跟秦莊襄王異人的境遇非常相似。 當年,楚頃襄王病重,急於讓太子熊完歸楚即位,但秦國並不打算放人。於是,楚王派左徒黃歇出使秦國完成這個任務。 黃歇了解到熊完質秦期間與秦相交好,於是決定先說服秦相,讓秦相說服秦王。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象徵著人類自身,即將爆炸的太陽是人類被毀壞的家園以及正面臨的危機。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流浪之旅,展現了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的命運。地球變成了一架巨大的機器,以保證在危險降臨之前,能夠帶著人類逃出生天。此時,大氣層已經失去了它的保護作用,人類無法再在地面上生活。他們只能依靠深厚的土壤和巖層的庇護,龜縮在地底下。2地球流浪分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以及「流浪時代」。「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 活下去——《流浪地球》觀後感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小說:太陽在不斷膨脹,火山噴發、旱災肆虐、物種滅絕,城市消失......直至吞沒整個地球。面對這次滅頂之災,聯合政府決定: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4. 2光年外的新家園。人類傾盡全部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多座行星發動機,為地球飛離太陽系提供動力,並且集結全球的航空力量,耗時三十年,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為地球提供預警、領航及通訊保障。這一恢宏而漫長的人類計劃,被命名為「流浪地球」計劃,渺小的人類自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然而宇宙之行危險重重:地下城巖漿滲入,沿海地區海嘯,地表溫度降至零下7 0 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