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帽子一說從何而來?這一切都是因為這個想成為李白、杜甫的男人

2021-01-11 看鑑

我們經常說,男性的伴侶要是出軌了,那麼這個男的就是被綠了,被戴了綠帽子。

綠色是中國男性的禁忌色,沒有男人願意自己和綠色扯上關係,人人可謂是談綠色變。

其實綠帽子一開始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詞眼,與後世那些汙名並沒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關羽要戴綠帽子?

最開始以綠色出道的,當屬我們過五關、斬六將,千裡尋兄的關羽關雲長。

說到這裡,不得不恭喜關羽,成為了幸運錦鯉,因為出生的早,完美避免了一系列誤會。

關羽的綠帽,在當時僅僅是綠色,純天然無添加別的含義,關於關羽搭配喜好,正史裡面並沒有記載,那綠衣形象又是如何而來的呢?

這裡有兩個來源,一是民間傳聞,關羽流浪那幾年靠著賣棗為生,自個兒沒什麼錢進貨,就跑去別人家院子裡偷,於是穿上了一身綠配上自己的紅臉,在棗樹上就是一顆最新鮮棗子。

二是在三國演義裡面,一身綠衣服是劉備送給關羽,關羽一直非常珍惜,後來曹操送關羽紅袍,關羽心中不忘劉備,於是把紅袍穿在裡面,外面依舊套著劉備送的綠衣,在安撫曹操的同時,表示劉備才是自己的唯一摯愛。

所以關羽代言的綠色,象徵的可是純潔和堅貞!

歷史上的綠帽第一人

民間把「綠帽子」和女性紅杏出牆直接掛上鉤,據傳是源自這麼一個故事:

唐宋時期,有個名叫李緣銘的文人,極其喜歡詩詞歌賦,他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一舉成名,像別的大V一樣寫出必背古詩文。

當時文風盛行,志同道合的好友非常多,所以常常約了好友秉燭夜談,推敲詩詞。你說這要是個「單身狗」,成宿成宿不回家也就算了,偏偏這人還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妻子。

妻子被冷落的時間長了,獨守空閨難免空虛寂寞冷,這時再遇上一個獻殷勤的男子,思想不由自主地就「開小差」了。

但李緣銘一心撲在詩詞歌賦上,絲毫沒有察覺妻子思想上的變化,照樣天天早出晚歸。最後,美嬌妻和那個嘴甜又殷勤的「隔壁老王」日久生情。

就像偷看電視的你,不曾想過老媽會突然回來,沉迷感情交流的美嬌妻也沒想到,出門學習的小李,會有忘了拿學習資料的時候。

那是平平無奇的一天,老王又按照往常的時間來找美嬌妻,誰料李緣銘當天還沒走,本來就做賊心虛,正主一出現可把他嚇得夠嗆,趕忙藏了起來。

後來為了避免再出現這種事,妻子便和「老王」約定,以後如果李緣銘出門了,她就拿著他的綠帽子在門外走走,看見了綠帽子再來。這「綠帽子」就成了偷情的暗號。

偷情哪有天長地久的,最後還是被李緣銘發現了,他沒有哭著選擇原諒她,而是一怒之下休了妻子。

但他妻子用綠帽子當暗號偷情的事情還是傳開了,所以後來這種女性出軌的事情就被人稱作是「戴綠帽子」,那之後男人們對綠帽子也就更忌諱了起來。

綠色自古以來就不是高貴的顏色

在古代,顏色也有高低貴賤之分,綠色就屬於比較普通或許說檔次比較低的顏色。

我國古代把紅、黃、藍、黑、白五「原色」稱為「正色」,具有極高的地位。比如《禮記》中就講:「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之後還有一些朝代「尚黃」。

而綠色根據《廣韻》中解釋為「青黃色」、「蒼黃之間色」,是為低賤的顏色。《詩經·邶風·綠衣》中就寫到「綠衣黃裳,心之憂矣」,就是原本按照顏色的貴賤,應該「黃在上作衣,綠在下為裳」,結果現在「綠衣黃裳」了,就表示上下異位了,令人「心之憂矣」!

儒家成為正統後,建立了服飾的尚色制度,用顏色區分貴賤、尊卑,《漢書東方朔傳》中也提到,綠衣是身份卑微之人與朝堂上的無名小官才會穿的服飾配色。

尤其是到了隋唐之後,服飾的顏色正式成為一種區分高低貴賤的方式,不同身份的人,是不能越過自己的身份地位去選擇衣著顏色的。

白居易的《憶微之》詩云:「折腰俱老綠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於低微的「綠衫」行列之中。

就連大V李白都公開嘲諷「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所以在當時,如果罵一個人「綠」,其實是罵那個人低賤的意思,總之就是看不起綠色。

不僅如此,綠色的頭巾更是演變成一種變相懲罰犯人的方式,比打屁股還屈辱。

唐朝有個叫李封的縣令,就用這個觀念玩起了精神羞辱,他把戴綠頭巾作為對手下人辦事不利的懲罰,誰要是被勒令戴綠頭巾,估計得羞憤欲死。

「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封氏見聞錄》」

綠帽子是男性地位的特有標誌

在衣服顏色嚴格的規定下,底層的工作者服飾顏色的選擇本來就很有限。在不衝撞上層階級的前提下,想穿得顏色豐富一些,可選擇的顏色就更少了。所以古時的風塵女子多穿紫衫,而在妓院裡工作的男性則會戴綠色的帽子。

到元代時,風塵場所工作者的服裝更是被直接做了規定,樂人和妓女必須穿綠服,飾綠頭巾。《元典章》中還規定,娼妓的家長和兄弟也都必須裹上青色的頭巾。

所以這「綠帽子」除了低賤之外還和「風塵」攀上了親。

朱元璋是農民起家,期間還當過一陣子的和尚,崇尚勤儉節約,對於商人以及花天酒地這類一直很排斥,所以自打朱元璋稱帝後,就開始正大光明的施行報復規定,對服飾都進行了詳盡的規定,農民可以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而商人卻只能穿絹、布。

對於花天酒地的紅燈區,更是直接規定「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從事特殊職業的女性,只能穿皂色衣服,不能和普通婦女穿成一樣。

而身為娼妓的親屬,更是全身上下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他們被明令規定,頭上必須戴著綠色頭巾,腰間繫上紅帶子,腳上要穿著帶毛的豬皮鞋。

光是穿著限制還不夠,他們甚至還被規定,不許在街道中間行走,只能在道路兩邊「靠邊走」。

從此,綠帽子就被賦予了「靈魂含義」,一看綠帽子就知道,家裡有人從事特殊職業,久而久之,綠帽子也就被默認為了「外面有人」的含義。

綠色不僅在儒家文化中不受歡迎,就算是到了清朝,綠色也同樣遭到歧視,您看八旗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別是鑲黃、正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這些顏色都是正色,只有漢人是綠營。

不過,綠帽子的特殊含義只是中國文化裡特有的梗,其他國家還是很喜歡綠色的。

比如,在寒冷地區生活的人們認為,充滿生機的綠色有著抵抗嚴寒的魔力,聖誕老人也穿上綠色的衣服,寓意帶來生機,所以最原本的聖誕帽其實是綠色的。

到了今天,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尊重他人,綠色也成為了很經典的時尚元素,廣受很多小姑娘的好評。

但是如果一個男人戴上綠帽子,還是要莫大的勇氣,我們心疼「寶寶」,可是誰也不想做「寶寶」。

相關焦點

  • 唐詩裡的鳥,李白是大鵬,杜甫是沙鷗
    如崔顥只一首《黃鶴樓》,就寫出了神話傳說中黃鶴的神奇景象,連大詩人李白都自愧不如。再比如鷓鴣、燕子、大雁等這些普通的鳥,寫入唐詩的那就更多了。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意象。我們今天只說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大鵬,那麼杜甫就是沙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李白總想成功一番事業,心中的形象就是搏擊的大鵬。而杜甫四處漂泊,無家可歸,就像沙鷗那樣飄蕩。
  • 杜甫送別李白,寫下人生第一首七絕,讀之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
    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杜甫和李白就是如此。對此,「五四」時期著名詩人聞一多曾說:「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就像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走到了一起,我們應該敲三通鑼,打三通鼓,來慶祝他們的相逢」。聞一多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在唐代文壇,杜甫和李白堪稱真正的天才。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誠然,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詩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白居易等。那麼,這些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他們的名字又分別有何來歷和含義呢?以下,筆者將一一為大家揭曉。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古人名、字、號的區別。
  • 真實歷史上的李白和杜甫,原來不過君子之交淡如水
    自從魯地一別後,李白就寫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加以前聚一起的兩首詩,李白就給杜甫寫了三首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答案有很多。有人說李白朋友太多,記不得杜甫。有人說,杜甫重情義,非常在乎與李白的友情。就像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些答案都正確,但是都不全面。其實呢,這都是因為李白和杜甫並不是朋友。無論是思想還是性格,巨大的差異,都註定兩個人成不了朋友。
  • 「白雲蒼狗」這麼文藝,但你可知杜甫原詩有多現實嗎?男人不容易
    於是一系列古風古韻的詩句,便開始風靡網絡了。這本是好事,但就怕很多人並不能真正理解這些古風句的意思。先說經常被用作表白的「春風十裡不如你」,這個話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但卻不知其實並不是很適合表達愛意。這話是從杜牧的《贈別》中化用而來,原句是「春風十裡揚州路」,當年杜牧這是送給一個風塵姑娘的。
  • 在重慶夔州,李白杜甫名句多出於此
    02「詩仙」走了,「詩聖」來了,而且一住就是兩年多,寫了430多首詩,佔其現存詩歌的三分之一。他叫杜甫,河南人——李白惺惺相惜的「好基友」。李白從白帝城東去7年後,55歲的杜甫也攜家人來到夔州。李白是流放,杜甫是流亡。安史之亂後,大唐由盛轉衰,大時代的悲劇中,李、杜的命運與時代一起浮沉。
  • 唐詩天空的日和月:李白與杜甫真正意義上地會面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李白當時絲毫不加掩飾的心情寫照。玄宗對李白的迎接,場面格外隆重,並且不經過科舉考試,直接供奉翰林,為皇帝起草詔誥。玄宗皇帝的禮遇,讓李白人生的榮耀到達了頂點。但是放浪不羈而散漫慣了的李白,當人生最為重要的機遇到來之際,他卻放縱了一下,這機遇便一滑而過。一次玄宗讓李白陪宴,李白呼喊皇帝的寵臣高力士為他脫靴。宴會一結束,玄宗指著李白對高力士說:「此人固窮相。」
  • 愛爾蘭,一個男人不討厭原諒色,反而喜歡戴綠帽子的神奇國度!
    說實在話,綠色本是一個清新自然的顏色,是優雅而脫俗的顏色,是愛情玷汙了它。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綠色可是一種非常優美的顏色,代表的是生機勃勃,常看綠色還能保護眼睛,只不過綠色在我們國家不是特別受歡迎,尤其是它作為帽子的主色調的時候。
  • 李白的名字從何而來,你知道嗎?
    太白金星是天上的神仙,而李白號稱詩仙,或許李白這兩個字這樣解釋,讓人每當想起李白的時候,就想到其詩歌想像力豐富,氣勢之磅礴,很多奇思妙想都像來自天上,人間沒有的東西。所以讀李白的詩,如果能學李白好好喝幾碗酒,大醉一場,或許醉了,我們能暫時擺脫每天面對的家長裡短,油鹽醬醋,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過一過神仙才有的生活,如此,讀李白的詩或許能有更多感受。
  • 負能量的人有多可怕:我是李白,我也不和杜甫做朋友
    公元744年,李白、杜甫相見洛城。詩仙、詩聖志趣相投、一見鍾情,那句粘膩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不僅讓人腦補出二人床前踢被子,舉頭望明月的浪漫畫面,從此讓「李杜情」成為中國文化圈的一段佳話。不過很多人在說到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時,多半會為杜甫鳴不平,感覺是兩個人一生在上演一個虐、一個追的劇情。證據就是杜甫一生不斷地給李白寫詩,可考證的就有15首。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考證的只有4首。當然還有人說是在李白被流放後戰亂不斷,可能是李白寫了,但是被遺失了。其實算起來,自杜甫《夢李白二首》後,確實李杜之間互動就少了,可是原因真的就是車馬很慢、世道很亂嗎?
  • 女人願意接觸這三種男人,多半是要被扣綠帽子,男人需謹慎
    為了家庭美滿,生活富足,希望每一個男人都能夠成為女人的一個航行燈,指引自己的女人去結交更多良性的男性朋友避免被帶上綠帽子,所以一個好的男人,一定要讓自己的女人遠離這三種男人一、沾花惹草用錢滿足女人慾望的花心男男人一定要謹防自己的女人接觸這種男人,這種男人就是經常在外邊沾花惹草,然後又可以用金錢去滿足女人慾望的花心男人,因為本身他們都有錢,所以呢,就更願意在女人身上花錢用一些花言巧語用一些物質上來彌補女人在生活上的滿足感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我們都知道李白這人比較狂傲,整天牛氣哄哄,覺得天下沒有自己搞不定的事,一生都渴望功業,匡時濟世。實際上,李白在政治上非常幼稚。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在現實的鬥爭中,經常搞不清狀況。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逃出長安,並派他的四個兒子領兵四處平叛。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李璘擅自率兵東巡,順長江而下,軍勢浩大。
  • 李白生的傳奇死的浪漫,杜甫對李白之死的評價卻催人淚下
    縱觀李白的三種死法,《舊唐書》之說最為可信。理由有三:其一,《舊唐書》是後人修的正史,史料選擇相當慎重。如果說李白「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投筆從戎,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那麼,如此重要的事件,《舊唐書》不可能絲毫未記。
  • 李白在天上飛,杜甫在地上追——同一個時代,不同的詩意人生
    我們都知道杜甫和李白是忘年交,尤其是杜甫,曾經給李白寫過很多詩。李白的姿態要高一些,但還是有許多頗具真情的詩作贈答杜甫。兩位雖是詩史上有名的摯友,但詩風卻大不相同,浪漫恢弘恣肆的李白都像在天上飛,而樸實真切的杜甫則在地上苦苦奔跑。
  • 讀詩像是講段子,網紅教授戴建業魔性解讀李白杜甫,帶你重返盛唐
    如果你看過戴建業教授的解讀,你會知道盛唐時代的詩人們,是狂的可愛,都是非常爺們的。一起來看看戴教授是怎樣用幽默的語言魔性解讀李白和杜甫的。先說杜甫的偶像——李白盛唐時代的詩人,個個自我感覺良好,都覺得自己是最牛的,李白的自戀遠在他們之上——不僅覺得是天下第一,還覺得自帶仙氣。
  • 用100天研究李白,我發現了他成為天才的四點秘密
    李白,人稱詩仙,一個穩穩站在唐詩頂峰的男人,天才絕頂,舉世無雙。但天才,其實都是有套路的……我用了100天時間研究李白,發現了他成為天才最大的四點秘密!第一點:肯熬。雖然作品都燒了,但是《文選》裡的語句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李白的腦海裡,抹不掉,也擦不去。不知道老婆婆的針磨到了那一步,但是如今的李白已然變成了一把絕世的刀,無論什麼題材,體裁,都擋不住他的鋒芒。但是,光有鋒芒,是不夠的,再鋒利的刀,也有生鏽的一天。還差一點,就差一點,這把刀就可以鋒利千年,不腐不鏽。
  • 學生課本塗鴉,杜甫被李白「開飛機」,法拉第秒變「美少女」!
    學生課本塗鴉,杜甫被李白「開飛機」,法拉第秒變「美少女」!廣大的網友當中有和小編一樣喜歡畫畫的嗎?小編喜歡畫畫,但是可不是喜歡正兒八經的畫畫,小編更喜歡對課本上的插圖進行塗鴉創作。這李白杜甫倆基友玩的不過癮,還找來白居易玩三人的,這有點重口了噢。這日天日地日空氣的,李白的居心何在?是不是杜甫不行,想和白居易耍朋友?那也不能這麼對可愛的杜甫吧。這位蘇聯的紅軍同志,你這樣做真的好嗎?小朋友都頭冒火光了,你怕是要完了?網友們這麼少兒不宜的事情千萬不要模仿噢,不然要出大事的呀。
  • 李白:凡爾賽文學?你們起開讓我來!五首詩歌封神鼻祖之位
    好吧,這個其實還不算是太過分,畢竟逛個超市還是逛得起的。 「話說沒男人,還真不敢買帝王蟹」,ok,帝王蟹出來了,裝逼的意味不言而喻,但是連有男人都拿出來說事,是不是還有狂虐單身狗之嫌?不不,太膚淺了,她的言下之意,其實是想表達這帝王蟹真TM的大,沒有一個男人你根本就拎不動。
  • 清朝才子,李白和杜甫的合體,為躲債客死他鄉,留下一千古名句!
    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句,很多人都聽過,那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可是一句千古名句,今天依然很多人在使用。但你們知道這是誰寫的嗎?估計沒幾個人答得出來。因為這個詩人一點都不出名,他就是清朝才子黃景仁。黃景仁是典型的「歌紅人不紅」,知道「百無一用是書生」的人很多,但知道黃景仁的是寥寥無幾。實際上,黃景仁是清朝著名才子,他號稱是李白和杜甫的合體。
  • 中國史上最愛寫詩的人,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高高在上的他
    說起中國詩歌的代表,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確實,這三個人的詩歌成就以及知名度確實高,只要是中國人應該都知道。那麼,寫詩寫得好,是不是就是最愛寫詩呢?那可不一定!如果說愛寫詩,最基礎的評判標準就是詩得寫得多,因為愛寫才會詩多嘛!那麼,李白、杜甫、白居易肯定不是最愛的,因為他們的詩歌數量不算多,雖然詩歌質量高,但由於寫得少所以不能說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愛寫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