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縫實驗中,電子真的會同時經過兩條縫嗎?

2020-12-06 星宇飄零

不管你信不信,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各種實驗都證明疊加態確實存在╮(╯_╰)╭

微觀領域表現疊加態的不單是一個雙縫實驗,量子糾纏實驗本身也是疊加態的有力證明,還有前段時間很火的量子計算機。。。。可以說,疊加態是微觀領域的最基本原理之一。

量子糾纏

而雙縫幹涉就是量子疊加態的基本表現,電子波函數同時存在於各處,自然也同時經過兩個縫,並產生「波」所特有的幹涉現象。如果質疑疊加態,就相當於質疑整個量子力學,那麼你得找出一套別人都聽得懂並符合實驗結果的理論來解釋量子力學的一切現象。很顯然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單單去理解實驗結果本身已經夠你喝一壺的了╮(╯_╰)╭

有時候我們需要取捨,有些理論即使不可理喻,只要它符合觀測結果,我們就先接受。因為你如果不能給出更合理的解釋而又不接受現有解釋,那咋整?疊加原理的解釋能很合理的解釋雙縫幹涉的實驗結果,雖然它本身是不可理喻的,但我們也得接受,因為它是實驗結果,你用經典理論已經解釋不了了。如果能解釋,愛因斯坦早就解釋清楚了,幾十年過去,愛因斯坦的隱變量已經被各種貝爾實驗否定了,經典解釋已經無能為力了。。。。

貝爾

現在量子力學本身是沒有解釋的,疊加態只是陳述一個客觀事實,但無法解釋為什麼微觀粒子行為是這樣的,所以潘建偉曾說過,假如哪一天能搞清楚為什麼會產生量子糾纏,他馬上可以死╮(╯_╰)╭

潘建偉

相關焦點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是1顆電子同時穿越2條縫
    不僅如此,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微觀粒子,電子和所有的微觀粒子一樣,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其波動性可以通過雙縫幹涉實驗來進行驗證。 電子的雙縫實驗,通常被認為很詭異,尤其是單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 我們朝雙縫一顆一顆的發射電子,積累足夠長的時間。仍然會在後面的屏幕上得到幹涉條紋。
  • 雙縫實驗中,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
    目前,物理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中完成了很多微觀粒子的雙縫實驗,如光子、電子、中子、質子、原子和分子等等。這些實驗充分說明微觀粒子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兩種矛盾的特性。物理學家們稱它為波粒二象性。但是,這真的可能嗎?
  • 雙縫實驗中,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
    在雙縫實驗中讓電子一個一個出發,然後通過兩條狹縫到達接收屏,就可以在接收屏的某個位置上發現電子,這意味著電子是一種局域性的粒子。但當大量入射速度相同的電子到達屏幕的時候,就會形成雙縫幹涉條紋,這些條紋就與光一樣。到達的電子數目多的地方形成波峰,很少或者幾乎沒有電子達到的地方形成波谷。電子雙縫幹涉條紋的存在意味著電子並非是之前的局域性粒子,而是具有某種波動性。
  • 當代物理學對雙縫實驗反覆詳盡的考察表明:觀察真的會改變結果
    電子發射通過雙縫一次,一旦發射了足夠多的電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幹涉圖像。每個電子都必須以某種方式幹擾自身,其基本行為就像波。100多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困惑並爭論著這到底意味著什麼。電子會一次穿過兩條縫,以某種方式幹擾自身嗎?這違反了我們的直覺,從物理上講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判斷這是否正確:對其進行度量。
  • 電子雙縫幹涉與延遲選擇實驗的可能原因分析
    波動理論認為電子雙縫幹涉條紋是電子間相互幹涉的結果(即通過左縫的電子與同時通過右縫的電子間產生了幹涉),如果是成對的電子同時通過雙縫還好理解,但問題是電子發射源每次只發射一個電子屏幕上依然產生了幹涉條紋。那麼單一電子在跟誰幹涉呢?它到底通過哪條縫呢?
  • 「雙縫幹涉實驗」到底發現了什麼?真的讓科學家感到恐怖嗎?
    他認為光又能反射,還折射,運動軌跡會改變,就像桌球扔牆上會反彈回來,因此它最小的單位應該是粒子。十九世紀,託馬斯·楊反擊牛頓,他只幹了一件事,讓一束光通過了兩條小縫,後面有塊感應屏。「按照牛頓的說法」這個實驗的結果應該是兩條條紋,如下面:
  • 驅散量子迷霧,電子雙縫衍射實驗,看「民科」的正確解讀
    形象地說,是電子在自身的電磁場以及周圍的其它場中漂浮,運動;2.在單個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單個的電子只需通過一條縫,同時,該電子在其周圍產生的電磁場通過了另外一條縫,經過兩條縫的電磁場具有同樣的頻率,於是在屏幕上產生幹涉條紋。 所以電子雙縫衍射實驗,根本就不需要兩個電子同時經過雙縫!
  • 詭異的電子雙縫實驗
    電子雙縫實驗,可以說是量子物理學中,最令人不解的一個實驗。以至於很多物理學家,都懷疑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完備的,還是不完備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這就是雙縫幹涉條紋。那麼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呢當電子通過一條縫隙時候,後牆上只有一條線(如上圖),通過兩條縫隙時候,後牆上出現幹涉條紋。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最新解釋
    根據波動理論:電子雙縫幹涉條紋是多個電子間相互幹涉的結果(即通過左縫的電子與同時通過右縫的電子間產生了幹涉),如果有大量電子同時通過雙縫還好理解--可以認為是通過左縫的電子與同時通過右縫的電子間發生了幹涉。但現在的難點在於電子發射源每次只發射一個電子,屏幕上依然產生了幹涉條紋。事實表明單一電子發生了幹涉(產生了明暗相間的條紋),它能跟誰幹涉呢?它在同一時刻到底通過哪條縫呢?
  • 量子力學的精髓問題和回答,都集中在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
    量子力學的精髓問題和回答,都集中在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那麼該如何理解,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好了,回到我們的題目,電子雙縫實驗該如何理解和解釋?就是說,我如果認為世界是確定的,就必須給出一個確定性的解釋。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電子雙縫衍射實驗。
  • 雙縫幹涉實驗最新解釋
    有人把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被稱為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首,眾多物理學愛好者都對其做出了不同的解釋,但都沒有得到公認。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認為微觀粒子的粒子模型及微觀粒子與引力的作用是揭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之謎的正宗之法。本章全文約1.5萬字,認為三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慎入。(一)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
  • 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約恩松首先用電子流朝著並列的雙縫轟擊,按照設想,電子流通過雙縫後應該在後面的屏幕上留下兩條與雙縫對應的亮紋。然而,神奇的是,在屏幕上出現的並不是兩條亮紋,而是多條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約恩松很好奇,他設想是否是因為電子在電子流中互相擁擠碰撞,進而造成了多條幹涉條紋。
  • 最神奇的物理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學過高中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完美的揭示了波與粒子的統一性。
  • 量子力學中最神奇的實驗,雙縫實驗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不安?
    對於該實驗,首先量子力學認為,光是由一份一份的光量子組成,每份的能量大小為E=hυ,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υ為光子的頻率。一束單色光穿過狹窄的單縫後再次穿過雙縫,就會在雙縫後面的屏幕上產生幹涉條紋;該實驗的神秘之處在於,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地發射光子,也能得到幹涉條紋,甚至我們把光子換成電子,甚至是分子,也能得到幹涉條紋。
  • 單縫雙縫的反光實驗
    相信愛好物理的人對單縫雙縫實驗並不陌生,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不一樣的單縫雙縫實驗。之前的單縫雙縫實驗,大家都是在關注透過單縫雙縫之後的光線,今天我要講的是沒有透過單縫雙縫的光線的狀態。我在這裡先告訴大家用雷射筆的實驗結果:前兩個實驗,都和光線透過單縫或者雙縫一樣的結果,仍然可見多行光點。實驗一:光線經過單縫或者雙縫,由玻璃反射回來的結果較為明顯。
  • 用雙縫實驗來檢測電子的物理行為
    假若光束是由經典粒子組成,將光束照射於一條狹縫,通過狹縫後,衝擊於探測屏,則在探射屏應該會觀察到對應於狹縫尺寸與形狀的圖樣。可是,假設實際進行這單縫實驗,探測屏會顯示出衍射圖樣,光束會被展開,狹縫越狹窄,則展開角度越大。在探測屏會顯示出,在中央區域有一塊比較明亮的光帶,旁邊襯託著兩塊比較暗淡的光帶。
  • 雙縫實驗未解之謎
    但是我今天說的科學實驗不免有些詭異,那就是雙縫實驗。雙縫實驗最早是在1961年蒂賓根大學的克勞斯·約恩松突發奇想地進行了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是一種演示光子或電子等等微觀物體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要了解雙縫實驗,我們先要了解粒子性與波動性,假設一把彩彈槍通過一條豎縫掃射打到牆上,牆上上一定會留下一條豎著的彩蛋印,而通過兩條豎縫掃射打到牆上,牆上一定會留下兩條彩蛋印,這就是簡單的粒子性
  • 張祥前對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的解釋
    光的著名實驗是光的雙縫實驗。光的雙縫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你會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這個原因是光從兩條縫穿過之後,像水波一樣互相干涉影響。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光具有波動性。
  • 顛覆世界的電子雙縫試驗,是否真的存在造物主,在幹涉我們的人生
    我們在前面一篇文章裡聊到過託馬斯.楊著名的雙縫實驗,這個實驗可以排的進科學史最經典實驗前十了。就是把一個手電筒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邊,然後在紙後面再放上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
  • 雙縫實驗的哲學思考:看似簡單兩條縫,實質深藏一道謎
    在上面兩篇文章裡,我們從宏觀經典力學與微觀量子力學的角度簡單討論了雙縫實驗。在這裡,我們從哲學的角度來討論一下這個實驗。費曼在其《物理學講義》裡認為,雙縫實驗所展示出的量子現象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以任何經典方式來解釋,它包含了量子力學的核心思想。事實上,它包含了量子力學唯一的奧秘。透過雙縫實驗,可以觀察到量子世界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