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縫雙縫的反光實驗

2020-12-06 淡淡dei世界

相信愛好物理的人對單縫雙縫實驗並不陌生,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不一樣的單縫雙縫實驗。

之前的單縫雙縫實驗,大家都是在關注透過單縫雙縫之後的光線,今天我要講的是沒有透過單縫雙縫的光線的狀態。

我在這裡先告訴大家用雷射筆的實驗結果:前兩個實驗,都和光線透過單縫或者雙縫一樣的結果,仍然可見多行光點

實驗一:光線經過單縫或者雙縫,由玻璃反射回來的結果較為明顯。

實驗二:光線未經過單縫或者雙縫,直接由單縫或者雙縫面反射回來的光線不是很明顯,但是仍然可見條紋光線。

為什麼我講條紋光線而不是說明暗相間呢?因為我並不支持光的波動說,這個更像是桌球的擦邊球效應,條紋分布是光子的概率分布。

注意事項:做這個實驗是不能將光線垂直雙縫的,必須要有一定的角度,雙縫兩面一定要擦乾淨。(將雙縫拆下來手持比較容易快速得到結果)

由於光線太淺手機攝像實在是沒有辦法將效果圖拍攝出來,所以只能貼一張光線透過雙縫的圖更多的只能在這裡口述。

實驗三:將單縫雙縫靠近眼睛,不管光源是什麼都能看到多條縫隙。(注意,不要用雷射筆,會刺激到眼睛)

實驗四:將一個雙縫和一個單縫十字樣壓在一起,透過中心點的光線會有比較密布八方的條紋;兩個單縫組合的結果要遜色很多主要在四面有可見光點。

綜合結果:我覺得狹小縫隙(符合單縫雙縫實驗的縫隙對光有類似引力透鏡的效果,這個效果的明顯程度和光源有直接的關係。比如說用蠟燭的結果就沒那麼多行。但是不管怎麼說,還是需要主流科學家的認可才行,不管結論受不受支持,實驗結果是真實的。

遺憾的是無法用純單縫或雙縫做這些實驗,因為買的雙縫實驗設備都是有玻璃的。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買個雙縫實驗設備做一做,設備網上都有賣也不貴,雷射筆要另配。如果不好區分單縫和雙縫可以拿個放大鏡看一下。

如果你也做成功了記得來回復我哦。

相關焦點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是1顆電子同時穿越2條縫
    著名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的實驗結果表明,電子可以被放在能夠找到的任意小的能量陷阱之內。目前的實驗精度為10的-22次方米。所以對於電子的性質,我們只能做如下描述:量子力學裡面需要一個體積是0的電子,而實驗結果表明,在人類的探測精度範圍內,電子的體積趨向於無窮小。
  • 物理選考複習系列——雙縫幹涉實驗
    1、雙縫幹涉實驗裝置圖(1)燈泡 (2)照明透鏡 (3)遮光板 (4)濾色片及片座 (5)單縫及縫座 (6)單縫管 (7)撥杆 (8)遮光管 (9)接長管,單縫、雙縫基本平行,最終觀察的條紋與縫也是平行的。
  • 環保工程師知識點:雙縫幹涉實驗
    ,導軌另端用長滑塊固定雙縫實驗觀察筒6,各光具的光軸要和導軌平行並大致共軸。光源燈泡是「12V 50W」滷鎢燈,為了延長它的壽命,開始先用6V點亮,避免很大的衝擊電流,然後根據實驗所需的亮度逐漸升高電壓,但不得超過12V.實驗前的調整:只裝上光源2,在導軌另端裝毛玻璃屏,轉動光源,使射出的光束在屏的中央形成光斑。
  • 雙縫幹涉實驗最新解釋
    有人把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被稱為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首,眾多物理學愛好者都對其做出了不同的解釋,但都沒有得到公認。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認為微觀粒子的粒子模型及微觀粒子與引力的作用是揭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之謎的正宗之法。本章全文約1.5萬字,認為三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慎入。(一)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
  • 跨越200多年的雙縫實驗
    在「弱光」(單光子)雙縫實驗過了50多年之後,物理學家費曼在1961年提出了用電子來做雙縫實驗。讓電子槍一個一個地發射電子,通過雙縫後,屏幕上會得到幹涉條紋。由於這個實驗需要縫隙和間距在納米量級(10-9m),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只能是一個思想實驗。
  • 量子力學中最神奇的實驗,雙縫實驗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不安?
    對於該實驗,首先量子力學認為,光是由一份一份的光量子組成,每份的能量大小為E=hυ,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υ為光子的頻率。一束單色光穿過狹窄的單縫後再次穿過雙縫,就會在雙縫後面的屏幕上產生幹涉條紋;該實驗的神秘之處在於,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地發射光子,也能得到幹涉條紋,甚至我們把光子換成電子,甚至是分子,也能得到幹涉條紋。
  • 環保工程師基礎知識輔導:雙縫幹涉實驗
    ①用J2508型光的幹涉、衍射、偏振演示器:  做本實驗用的全部裝置如圖1所示,在可旋轉式光具座導軌1的一端用滑塊固定光源2,光源燈泡由J1201型低壓電源的交流輸出供電,3是光源用單縫,縫寬0.11mm,光具架4裝在另一滑塊上,4中間安裝雙縫5,縫寬0.016~0.020mm,縫距0.080mm,導軌另端用長滑塊固定雙縫實驗觀察筒
  • 不要再假裝愛科學了,談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真實性問題
    最近又在某些網站的問答區看到類似的提問,有人質疑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真實性問題,更認為單電子自幹涉現象邏輯不通。實話實說,看了這個質疑之後,感覺無知真的很可怕。這個問題的提出,說明了提出該問題的人非但對量子力學一無所知,同時也缺乏最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
  • 詭異的電子雙縫實驗
    電子雙縫實驗,可以說是量子物理學中,最令人不解的一個實驗。以至於很多物理學家,都懷疑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完備的,還是不完備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談到電子雙縫實驗我們就不得不說說雙縫實驗如下圖:把一支蠟燭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點光源(從一個點發出的光源)。現在在紙後面再放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
  • 雙縫實驗中,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
    最近幾天,老郭正在動手DIY一個「乞丐版」的光學幹涉儀,準備錄製一些實驗視頻。在測量狹縫到接收屏的距離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現象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現象類似,但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電子究竟是粒子還是波?
  • 雙縫實驗中,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
    最近幾天,老郭正在動手DIY一個「乞丐版」的光學幹涉儀,準備錄製一些實驗視頻。在測量狹縫到接收屏的距離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現象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現象類似,但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
  • 雙縫實驗中,電子真的會同時經過兩條縫嗎?
    不管你信不信,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各種實驗都證明疊加態確實存在╮(╯_╰)╭微觀領域表現疊加態的不單是一個雙縫實驗,量子糾纏實驗本身也是疊加態的有力證明,還有前段時間很火的量子計算機。。。。量子糾纏而雙縫幹涉就是量子疊加態的基本表現,電子波函數同時存在於各處,自然也同時經過兩個縫
  • 物理學最詭異實驗—雙縫幹涉
    1 楊氏雙縫實驗:光的實在性  光的雙縫實驗是託馬斯·楊(Thomas Young)在1801設計的,初為雙孔,後改為雙縫
  • 用雙縫實驗來檢測電子的物理行為
    可是,假設實際進行這單縫實驗,探測屏會顯示出衍射圖樣,光束會被展開,狹縫越狹窄,則展開角度越大。在探測屏會顯示出,在中央區域有一塊比較明亮的光帶,旁邊襯託著兩塊比較暗淡的光帶。類似地,假若光束是由經典粒子組成,將光束照射於兩條相互平行的狹縫,則在探射屏應該會觀察到兩個單縫圖樣的總和。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在探射屏顯示出一系列明亮條紋與暗淡條紋相間的圖樣。
  • 雙縫幹涉實驗其實一點也不恐怖
    高中學過的雙縫幹涉實驗,N多年後,在知乎和頭條上經常翻到關於雙縫幹涉實驗特別恐怖的文章,大家都覺得這個實驗打破了因果律,我也蠻好奇的。具體內容我就不複製粘貼了,由於實驗者的觀察與否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實驗結果。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最新解釋
    ,科學家還是蠻拼的,他們在雙縫後加了一個觀測儀器以便觀測電子到底通過了哪一條縫,實驗成功地觀測到電子通過了左縫、右縫、左縫、右縫……,並且實驗中發現同一時刻電子只通過一條縫,沒有觀測到電子同時通過兩條縫的情況。
  • 雙縫實驗未解之謎
    但是我今天說的科學實驗不免有些詭異,那就是雙縫實驗。雙縫實驗最早是在1961年蒂賓根大學的克勞斯·約恩松突發奇想地進行了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是一種演示光子或電子等等微觀物體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要了解雙縫實驗,我們先要了解粒子性與波動性,假設一把彩彈槍通過一條豎縫掃射打到牆上,牆上上一定會留下一條豎著的彩蛋印,而通過兩條豎縫掃射打到牆上,牆上一定會留下兩條彩蛋印,這就是簡單的粒子性
  • 真分身術雙縫幹涉實驗
    其實我們在中學時候就已經接觸過量子理論了,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當時當時老師一般不會講太多,所以也沒覺得這個雙縫實驗有多神奇,所以也沒覺得這個雙縫實驗有多神奇。所以大家都很堅定這個想法,直到這個「雙縫實驗」的出現,直到這個「雙縫實驗」出現,「波動說」才拿到了發言權,我們拿一束光照向一個板子
  • 「雙縫幹涉」實驗,細思極恐
    這就涉及到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實驗」是什麼?當我們把一個個小球從一道縫噴射出去時,屏幕上會出現了一個個彈痕組成的柱形。當一道縫增加為兩道時,就是兩個柱形,這是小球的粒子性。換言之,如果我們把一道光波透過一道縫時,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光柱。
  • 科學小實驗:楊氏雙縫幹涉實驗
    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聽說這個實驗改變了整個世界呢。今天我們嘗試看看能不能也做一個這樣的實驗。第1步:準備一個光源。第3步,用鋒利的小刀在上面開兩條細長的縫,而且兩條縫間隔不要超過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