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建成高密度PM2.5監測網絡,空氣品質升至北京中遊水平

2021-01-17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近年來,房山區針對汙染源頭加強監管,建成高密度PM2.5監測網絡,並新建多處汙水處理設施,不斷完善環境治理。記者今日(9月18日)從房山區獲悉,目前,房山區水質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空氣品質從北京全市倒數提升至中遊水平。

「房山空氣」APP實時追蹤PM2.5、TSP濃度及變化情況

在北京市房山區,不少路燈杆上都掛著一個白色小盒子。這是房山區配置的大氣顆粒汙染物監測設備,目前全區共有550個,覆蓋了全部的自然村和社區。

這些監測設備每10分鐘監測一次PM2.5數據,並實時回傳到房山區生態環境局。每天,每個監測設備都會向系統發送144個數據。這些大數據匯總分析後,就計算出了當日房山區的PM2.5平均濃度。

同時,還設計開發了大氣PM2.5自動監測平臺,通過「房山空氣」APP實時追蹤PM2.5、TSP(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和變化情況,根據監測數據分析汙染特點、精準追蹤汙染源點位,發揮大氣監測的指南針作用。

通過這些設備,工作人員可及時掌握區域內的大氣顆粒物汙染情況。如果發現某個站點的數據明顯高於周圍,工作人員就會立即通知相應街鄉鎮的環境辦工作人員前去調查。

此外,房山區還建立了92個覆蓋全區各街鄉鎮的TSP監測站點,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在北京市處於領先地位。

今年以來處罰尾氣不達標進京重型柴油車八千餘輛

針對域內工地較多的情況,房山區持續開展揚塵管控專項行動。同時加強移動源汙染治理力度,對進京車輛尾氣排放進行檢測。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房山琉璃河檢查站。執法人員對經過檢查站的重型柴油車進行逐一檢查。據檢查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使用的檢查儀器有煙度檢測儀、OBD檢測儀以及氮氧化物檢測儀等。

9月18日,房山區琉璃河檢查站,執法人員對來往車輛進行尾氣排放檢查。攝影/新京報記者 應悅

根據設備檢測結果,詢問車主車輛情況,分析超標原因,明確車輛是尾氣排放問題,還是尿素添加不合格等問題,根據超標情況開具相應處罰單據,並移交公安部門。

隨後,房山區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會告知車主車輛超標原因,督促車主儘快在十個工作日內進行維修復檢。如未按要求復檢維修車輛,將被處以3000元至5000元罰款。

據介紹,今年年初以來,房山區進京檢查站共檢查重型柴油車20.21萬輛,移送公安處罰8474輛,處罰金額172.28萬元。

全區汙水處理能力已達25萬噸/日

「大石河以前水質差,走到河邊就能聞到臭味,河裡一條魚都沒有。」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環境管理科科長梁新說。

大石河是房山區的母親河,但是2018年以前,河水水質較差,為劣五類水。河水泛腥臭味,周邊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

梁新介紹,導致水質較差的原因,主要是上遊汙水處理設施無法滿足汙水處理需求。對此,房山區加大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截至目前,汙水處理設施已達到20餘個,全區汙水處理能力已達25萬噸/日。

目前,大石河已經恢復生態環境,附近還有了釣魚的人。攝影/新京報記者 應悅

此外,房山區成立了水汙染協調治理領導小組,統籌水環境治理工作。每周通過監測數據,開展水質分析,形成周報報區領導和相關單位,由區領導統一調度,形成了「監測-分析-找問題-提對策」的治理體系。同時,加強重點河流沿線及支流的執法,在檢查中採取行刑銜接等手段,強化處罰,以罰促治、以罰促改。

目前,房山區完成了10個區級、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標識牌設立工作。同時完成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清理整治工作。建立「街鄉每月、村級每周」巡河通報機制。2019年全區綜合巡河率穩定達到100%。

今後,房山區將從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入手,堅持問題導向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目標導向,加快推動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役各項措施的落地、見效,加快推動全區生態文明建設。

新京報記者 應悅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2020年房山區PM2.5濃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 創歷史新低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十三五」期間,房山區PM2.5年均濃度由2015年的9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3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63.5%,每立方米濃度創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全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力度空前,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面啟動,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房山加速呈現。
  • 北京1300餘個空氣監測點,組成高密度監測網絡
    記者今天(5月9日)上午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前4個月,全市PM2.5累計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達標84天,同比增加6天,重汙染3天,同比減少5天。目前,本市已經建設了1300多個空氣品質小微監測點,組成了高密度監測網絡。這在全國都屬於先進水平。
  • 北京市PM2.5數據實時監測發布
    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六條東城區環保局的pm2.5監測點是北京市環保檢測中心35個pm2.5監測站點中的一個。監測點內有一臺監測pm2.5的檢測設備,一臺數據傳輸設備。pm2.5監測數據通過樓頂的空氣採集管道進入監測設備得出,檢測設備將數據傳輸到傳輸設備裡,傳輸設備通過3G網絡將數據回傳至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
  • 北京35個監測站實時公布PM2.5—新聞—科學網
    繼9月28日北京市實時發布首批20個空氣品質監測站的PM2.5試運行監測數據後,今天(10月6日)上午記者從市環保監測中心了解到,包括5個道路交通站點在內的剩餘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早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的人就因為覺得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而帶口罩,雖然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城市綠色環保做得很不錯,但是這也逐漸帶動起了人們對空氣汙染物的好奇,這裡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空氣汙染物質pm2.5。
  • 北京去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六成 pm2.5仍是大氣主要汙染物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記者3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19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改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六成。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40天,全年重汙染天數降到4天。
  • 科學網—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增設PM2.5限值
    本報北京3月2日訊(記者張巧玲)「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實施後,我國將有2/3的城市達不到空氣品質的要求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pm2.5是什麼意思。PM其實是顆粒物的意思,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簡稱,2.5表示的是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一般這種顆粒的數值太高的話,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pm產生的主要來源就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在燃燒過程中排放的殘留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
  • 北京空氣重汙染PM2.5濃度處於4至5級
    中新網客戶端5月1日電(郎朗) 北京的五月在高溫中開場,一次汙染過程也隨之到來。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實時監測顯示,近期北京及周邊地區受大風天氣轉乾熱氣團影響,天氣形勢短期震蕩、突變,汙染擴散條件總體明顯趨於不利,疊加周邊區域傳輸影響,北京當前大部分地區PM2.5濃度處於4-5級,中-重度汙染水平,其中城區汙染較重,北部地區汙染偏輕,東部區域傳輸和高溫二次轉化是本次汙染過程的主因。
  • 探訪城陽區空氣品質監測點 目睹PM2.5值出爐
    那麼說到PM2.5,究竟是用什麼樣的儀器才能檢測到空氣中這麼小的顆粒的?7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城陽夏莊街道的城陽區2號空氣品質監測點進行探訪。    進入監測點房間內,記者就看到裡面有3個約2米高的白色儀器,其中最左邊的白色方盒子就是用來檢測PM2.5的檢測設備。城陽區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打開檢測儀器,記者看到有4個小的軸承帶動一條純白色紙帶曲折迴轉,在紙卷已經鋪展開的中央位置,均勻排列著圓形的透明標記,「落在這上面的就是PM2.5了,不過由於現在空氣品質比較良好,所以人的肉眼看不出來。」
  • 空氣品質標準未列PM2.5監測 因實際大範圍超標
    根據今年年初徵求公開意見的該標準修訂版,將增加臭氧8小時監測值;PM2.5可吸入顆粒物尚未列入新標準,但開始作為各地指標的參考值。這是目前國內空氣品質指標最具爭議的兩個指標。  據了解,修訂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新標準最終有可能在年底出臺。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2018年北京的空氣品質正式出爐!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市空氣品質狀況和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完成情況。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汙染天數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有時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
  • 北京2013空氣狀況:PM2.5超標1.5倍 好天氣不到一半
    剛剛過去的2013年,PM2.5全年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89.5微克。昨天,市環保局首次發布2013年全年空氣品質狀況及首個PM2.5年均濃度值,相比每立方米35微克的國家標準,去年北京的PM2.5濃度超標約1.5倍。
  • 上海PM2.5十年監測路
    然而根據上海環境監測中心發布的分時段預報,2011年11月13日上海空氣品質為「輕度汙染」,並預計當天夜間為良。  從北京到上海乃至其他城市,增加PM2.5等指標預報,使空氣品質預報更科學客觀,變得迫切。  「即使從零起點開始,從設備引進到人員培訓,國內一所城市只需約1個月就能開展PM2.5的監測」,莊國順說。
  • 環保部:496個空氣監測網點實時查PM2.5
    由國家和地方共計投入約9.5億元打造的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將開始投入運行。環保部表示,2013年1月1日起,公眾可通過網絡實時查詢PM2.5、臭氧等的監測信息;同時,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各站點的監測數據,除了在各城市發布外,還將在國家層次統一發布。
  • PM2.5入空氣品質評價指標
    在12月21日舉行的2012年中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明年起,北京、天津、河北和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將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中新社發 韋亮 攝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30日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nbsp&nbsp&nbsp&nbsp2019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正式出爐。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報說,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專家解讀北京空氣品質標準 稱中國監測PM10更科學
    中美專家解讀北京空氣品質  我國監測PM10更科學 美國國標PM2.5是日均值而非一小時數據  10月份以來,濃霧接連襲京,北京的空氣能見度變差,空氣品質也受到影響。  王躍思:作為第三方監測機構,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自2003年以來一直在從事獨立的空氣品質監測,我們的空氣品質監測結果與北京市環保局監測的數據基本一致。  根據我們的監測數據,從2003年以來,京津冀區域PM10的汙染指數在下降,年均下降2%至3%,目前的年均值在120微克/立方米至130微克/立方米之間。
  • 教室「國標」呼籲增加PM2.5檢測 空氣品質讓家長憂心
    2015年11月30日訊,幼兒園、中小學教室是孩子們在住宅之外的主要活動空間,這幾天,霧霾橫行北方多地,教室空氣品質也讓家長們揪起了心。然而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小學校設計規範》、《學校衛生綜合評價》等標準中,對室內PM2.5沒有要求,教室空氣汙染面臨著監管無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