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近年來,房山區針對汙染源頭加強監管,建成高密度PM2.5監測網絡,並新建多處汙水處理設施,不斷完善環境治理。記者今日(9月18日)從房山區獲悉,目前,房山區水質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空氣品質從北京全市倒數提升至中遊水平。
「房山空氣」APP實時追蹤PM2.5、TSP濃度及變化情況
在北京市房山區,不少路燈杆上都掛著一個白色小盒子。這是房山區配置的大氣顆粒汙染物監測設備,目前全區共有550個,覆蓋了全部的自然村和社區。
這些監測設備每10分鐘監測一次PM2.5數據,並實時回傳到房山區生態環境局。每天,每個監測設備都會向系統發送144個數據。這些大數據匯總分析後,就計算出了當日房山區的PM2.5平均濃度。
同時,還設計開發了大氣PM2.5自動監測平臺,通過「房山空氣」APP實時追蹤PM2.5、TSP(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和變化情況,根據監測數據分析汙染特點、精準追蹤汙染源點位,發揮大氣監測的指南針作用。
通過這些設備,工作人員可及時掌握區域內的大氣顆粒物汙染情況。如果發現某個站點的數據明顯高於周圍,工作人員就會立即通知相應街鄉鎮的環境辦工作人員前去調查。
此外,房山區還建立了92個覆蓋全區各街鄉鎮的TSP監測站點,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在北京市處於領先地位。
今年以來處罰尾氣不達標進京重型柴油車八千餘輛
針對域內工地較多的情況,房山區持續開展揚塵管控專項行動。同時加強移動源汙染治理力度,對進京車輛尾氣排放進行檢測。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房山琉璃河檢查站。執法人員對經過檢查站的重型柴油車進行逐一檢查。據檢查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使用的檢查儀器有煙度檢測儀、OBD檢測儀以及氮氧化物檢測儀等。
9月18日,房山區琉璃河檢查站,執法人員對來往車輛進行尾氣排放檢查。攝影/新京報記者 應悅
根據設備檢測結果,詢問車主車輛情況,分析超標原因,明確車輛是尾氣排放問題,還是尿素添加不合格等問題,根據超標情況開具相應處罰單據,並移交公安部門。
隨後,房山區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會告知車主車輛超標原因,督促車主儘快在十個工作日內進行維修復檢。如未按要求復檢維修車輛,將被處以3000元至5000元罰款。
據介紹,今年年初以來,房山區進京檢查站共檢查重型柴油車20.21萬輛,移送公安處罰8474輛,處罰金額172.28萬元。
全區汙水處理能力已達25萬噸/日
「大石河以前水質差,走到河邊就能聞到臭味,河裡一條魚都沒有。」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環境管理科科長梁新說。
大石河是房山區的母親河,但是2018年以前,河水水質較差,為劣五類水。河水泛腥臭味,周邊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
梁新介紹,導致水質較差的原因,主要是上遊汙水處理設施無法滿足汙水處理需求。對此,房山區加大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截至目前,汙水處理設施已達到20餘個,全區汙水處理能力已達25萬噸/日。
目前,大石河已經恢復生態環境,附近還有了釣魚的人。攝影/新京報記者 應悅
此外,房山區成立了水汙染協調治理領導小組,統籌水環境治理工作。每周通過監測數據,開展水質分析,形成周報報區領導和相關單位,由區領導統一調度,形成了「監測-分析-找問題-提對策」的治理體系。同時,加強重點河流沿線及支流的執法,在檢查中採取行刑銜接等手段,強化處罰,以罰促治、以罰促改。
目前,房山區完成了10個區級、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標識牌設立工作。同時完成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清理整治工作。建立「街鄉每月、村級每周」巡河通報機制。2019年全區綜合巡河率穩定達到100%。
今後,房山區將從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入手,堅持問題導向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目標導向,加快推動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役各項措施的落地、見效,加快推動全區生態文明建設。
新京報記者 應悅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