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

2021-01-10 雷鋒網

雷鋒網按:9月10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交通專場上,騰訊從頭到尾其實只講了一件事:就是全面布局智慧交通。

一直以來,騰訊在交通層面的觸手不算少,包括騰訊乘車碼、自動駕駛、5G車路協同、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等,但如果說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系統的布局,可能又會說不出個所以然。

所以,今天騰訊在大會上呈現的就是一個完整的城市智慧交通解決方案「We Transport」,具體而言是從交通建設、管理、營運和服務四個環節發力,助力建設「以人為中心」的未來交通。

簡而言之,就是分享騰訊對未來交通的謀篇布局,包括對智慧交通的願景、落地場景、技術能力、以及生態落地的規劃。

「We Transport」業務版圖包含哪些方面?

可以理解為,「We Transport」是騰訊在新基建背景下,關於智慧交通領域的技術能力、規劃與願景的集大成方案,同時也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表示,交通領域一直都面臨著需求跟供給之間的矛盾,路不夠,車多,運力不夠,人多,而這些痛點的解決本質上還是要「以人為中心」。所以他認為,未來交通將是以人為中心的,將車、路、雲、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交通生命體。

為此,騰訊提出了平臺即孿生、數據即治理、智聯即服務、生態即共創等未來交通四大理念。

平臺即孿生——通過實時的局部熱點微觀仿真、重點區域中觀仿真、城市級網路宏觀仿真,為決策者提供城市交通管理駕駛艙,提升對整體運行態勢的感知、決策和指揮調度能力,更好地開展城市交通規劃。數據即治理——對海量的政府交通數據和企業數據進行多源匯聚分析,可以幫助交通管理部分解決擁堵、物流效率低和道路安全三大難題,讓交通治理從被動到主動,從信息化到智慧化。智聯即服務——通過手機APP、車聯網、車路協同等載體,基於雲、邊、端的技術架構,可以實現人車路的泛在連接和智慧協同,同時對外輸出數據引擎、平臺等能力,為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普遍服務。生態即共創——以開放協同的理念攜手合作夥伴,共同形成本地的交通新基建生態,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基於這樣的未來交通理念,騰訊推出了「We Transport」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

所以在「We Transport」業務版圖中,可以看到,騰訊在人、車、路、網、雲的業務架構之上,將在交通建設、交通管理、交通營運和交通出行服務四個具體場景進行落地。

具體包括:

創新交通建設:將在智慧道路、交通大數據中心、智能網聯先導區建設等主要場景,以交通新基建為核心,通過數位化手段,助力打造更好的交通軟硬體基礎設施。數字交通管理:將在交通綜合監控和指揮、交通安全管理與應急、綜合智能緩堵整治等場景中持續發力,基於騰訊豐富的交通大數據生態,讓用戶出行更安全、更便捷;讓貨物運輸更高效更經濟。城市交通營運:將在智慧園區,城市交通樞紐,公交、地鐵等城市公共運輸,航空、港口等城際交通,智慧停車等重要場景,輸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助力交通運營企業降本增效。交通出行服務:基於MaaS等綜合出行服務,讓用戶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這是一個貫穿智慧交通建設、管理、營運和服務的全鏈條應用場景落地。那麼支撐騰訊在這些場景落地,需要哪些業務能力?

騰訊的答案是:一個動態的數據底座和一個「5+5+3+3架構」。

施雪松認為,一個完整的交通解決方案必須要由數據驅動,面向未來城市級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本身要有可進化、可學習的能力。

所以動態的數據底座裡面既包含了騰訊自有的數據,例如地理數據、出行數據、車聯網數據、眾包數據等;同時也包含了交通運輸數據,比如信控數據、事故數據、視頻數據、服務商數據等。

而在數據之上,更要有使用數據或者管理數據的能力,否則大數據的價值也無從發揮。

因此在數據底座和業務架構之間,騰訊提出了「5+5+3+3戰略架構」,即五大基礎設施、五大核心引擎,三大能力平臺和三大生態。其中:

五大基礎設施包含:大數據、AI、騰訊雲、5G和GIS(空間位置信息系統);五大核心引擎包含:V2X數據服務引擎、高精差分服務引擎、信息安全引擎、交通大數據引擎及城市級仿真引擎;三大能力平臺包含:車路協同邊緣計算平臺,自動駕駛雲平臺及交通雲控平臺;三大泛在生態包含:內容生態、社交生態、服務生態;施雪松表示,通過這個「5+5+3+3戰略架構」,可以將整個數據底座上的信息充分的運用起來,提供給各個城市或者地區使用。

總地來看,We Transport 可以基於動態數據底座所提供的大數據,和「5+5+3+3」的核心能力矩陣,針對政府建、管、營、服這幾個應用場景,提供智慧交通層面的服務能力。

「We Transport」可落地性有多高?

以上的宏大布局,不難看出騰訊對智慧交通的野心。

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這次We transport戰略的發布,一方面可以看成騰訊從出行向交通領域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騰訊對過去交通不同板塊的產出的有機的規劃,使其成為有機聯繫的交通版圖。

但在智慧交通升級的過程中,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之間的道路交通水平並不一致,其智能化水平也高低不一,不同城市地區的差異比較大。

施雪松也告訴雷鋒網新智駕,因為交通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多,加上地區差異大,所以每個城市在決實際問題的輕重緩急上是存在差異的。

比如一些走得快的城市如長沙已經進入城市級的全局解決方案階段,但與此同時,一些城市還面臨著區域性的交通優化問題,如公交路線的優化、特殊車輛的管理等。但從總體進度來看,「當下全國基本上都還處於「試點」的狀態。」

這種地區的差異也給城市智慧交通的解決方案帶來了挑戰。

對此,施雪松表示,「We Transport」方案中「5+5+3+3戰略架構」可以看作一個引擎,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涵蓋了未來智慧交通所需要的基礎能力。

但同時,底層的動態數據底座也決定了「We Transport」方案具備了可擴展的能力,可以根據不同城市提供的數據進行不同的服務輸出。「這個框架基本上能應對目前各個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不同管理層次的需求。」施雪松如此說道。

「有的地方可能以智能網聯為主,有的地方可能以交通雲控為主,有的地方可能以自動駕駛為主,都有所側重。但「5+5+3+3戰略架構」基本上把面向未來交通智慧化升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都把統一規整起來了。」

那麼在商業模式上,騰訊的智慧交通方案將由誰來買單?

施雪松在採訪中表示,智慧交通本質上是to B、to G以及to C的業務,只是三者的比例不完全一樣。

比如建設、管理層都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國家或地方的投入為主,屬於to G業務;但在運營側比如高速公路、園區、交通設施運維的運營,基本是政府在引導,企業在主導,屬於to B業務;而服務側主要是面向C端,商業模式上就可以有非常多樣化的選擇。

在C端的服務中,騰訊會充分利用自身的C端觸達能力,如乘車碼、小程序、騰訊車聯等能力來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將這種體驗的提升充分融入到已有的生態裡,而不是單獨再建一個獨立的智慧交通APP。

騰訊全面布局智慧交通的優勢是什麼?

事實上,在智慧交通領域耕耘的玩家不在少數,包括百度、阿里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參與到這個賽道。那麼騰訊作為一個剛剛提出全局解決方案的玩家,優勢何在?

在新智駕看來,騰訊在智慧交通上的優勢有兩方面:一是其過去在智慧交通領域的積累;二是其「智慧交通共建者」策略的提出。

首先來看第一點,騰訊過去在智慧交通領域的積累。

施雪松告訴新智駕:事實上,騰訊的智慧交通基礎能力已經構建了很多年,只不過這些能力原來分散在不同的實驗室、事業部和產品部門。

比如在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領域,目前騰訊在北京首鋼冬奧園區已經做了5G邊緣計算的車路協同場景驗證;同時自動駕駛三大基礎平臺之一的虛擬仿真技術,也已經落地了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

在城市公共運輸領域,騰訊乘車碼已覆蓋北上廣深等150多個城市,用戶數已超過1.5億;騰訊實時公交則是落地全國近70座城市。

此前,騰訊與廣州地鐵聯合推出全國首個軌道交通智慧大腦「穗騰OS」,就助力地鐵企業在數位化軌道交通、無人化運營管理、智能化運維控制、場景化應用服務等多個方面的智慧升級。

今年6月,騰訊還與西安交通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構建西安公共運輸領域的智慧大腦。

7月,騰訊與交通部公路院聯合發布「公共運輸出行大數據平臺」,推動交通大數據在交通產業發展中融合應用。

這些項目的落地,都為騰訊的智慧交通方案的提出,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

但同時新智駕認為,也是在這些落地中,騰訊看到了一個更加重要的能力,就是合作夥伴之間1+1>2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騰訊在這次的專場論壇中,特地強調了自身「智慧交通共建者」的身份,並啟動了智慧交通生態合作夥伴計劃和發布《騰訊未來交通白皮書》的原因。

施雪松在採訪中表示,未來在智慧交通的具體落地中,將會充分利用本地的開發資源,將騰訊的通用能力和標準能力輸出給當地的生態夥伴。

因為生態合作夥伴往往已經在當地的交通行業深耕多年,非常了解當地交通的需求。通過生態本地化的方式,可以解決各個地區交通差異大、服務和需求不一的問題。

「而騰訊一定是只做我們有優勢和擅長做的,可能更偏向雲、數據、基於數據的基礎設施、感知方面的一些核心算法等....在服務的提供這些方面我們是有優勢的。」施雪松如此表示。

所以,在本次智慧交通論壇中,騰訊聯合廣州地鐵、中國信科集團、上海公共運輸卡公司、高新興、海信、天安智聯、金溢科技、世紀高通、鐳神智能、海梁科技等交通產業合作夥伴,共同開啟了智慧交通生態合作夥伴計劃,共同打造未來交通生態圈,實現交通產業的生態協同。

正如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表示的那樣:「出行產業需要擁抱信息產業,而信息產業也需要擁抱出行、交通這些行業,大家是互相擁抱的一個過程。」只有相互擁抱,最終的智慧交通才能指日可待。

(雷鋒網)

相關焦點

  • 構建乘客大服務平臺 騰訊布局軌道交通助力智慧交通建設
    騰訊智慧軌道交通首席專家劉新宇在信息化分論壇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騰訊希望通過構建和開放乘客大服務平臺,與合作夥伴共建智慧軌道交通行業服務生態,實現為乘客提供一個入口式服務,同時提升軌道交通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2020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騰訊劉新宇發表主題演講)自 2017年起,騰訊以乘車碼為新起點服務軌道交通領域。
  • 首屆中國智慧交通大會在京舉行
    出門前可通過手機查看出行路線是否擁堵,哪種交通工具更便捷;乘車時不再需要排隊買票,更不需要帶現金……每當這時,我們會深深讚嘆時代的進步,科技帶來的便利。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這些時髦的熱詞越來越多融入我們的生活,智慧交通的不斷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 騰訊聯合廣州地鐵發布全國首個軌道交通智慧大腦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刷臉乘車、車票安檢一體通行、客服機器人在線指路、燈光氛圍根據節假日自動調節,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可在後臺對地鐵運力和車站設施進行全場景調度……這樣的智慧地鐵體驗即將成為現實。9月9日,智慧地鐵示範車站在廣州地鐵三號線、APM線廣州塔站和二十一號線天河智慧城站正式上線。同時,廣州地鐵與騰訊公司聯合推出全國首個軌道交通智慧大腦——穗騰OS。
  • 智慧上海 交通先行
    在智慧交通中,特別提及「當前,智慧交通已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可以說,智慧城市,交通先行。   從上海的智慧交通建設,頗能看出上海在智慧城市領域到底做到了什麼樣的程度。通過對道路網絡「分層分區」,建設車道級的高精度地圖,構建「可計算路網」;分析重點區域交通出行需求與路網承載量的關係,掌握長寧區和普陀區歷史及實時交通運行狀況,對管控效果進行推演,為對比分析不同交通管控措施實施效果提供可視化及量化支撐
  • 阿里騰訊在海南智慧城市之爭
    此後騰訊眾創空間、騰訊互娛基地、騰訊QQ創意產業園、騰訊雲基地開始進入海南。2015年,海南省與騰訊攜手打造全國首個騰訊「網際網路+生態」村。2016年8月23日,騰訊一年一度的動漫遊戲嘉年華落地在海南海口。
  • 智能網聯汽車、毫米波雷達 攜手打造——「智慧交通」
    智能網聯汽車、毫米波雷達 攜手打造——「智慧交通」 智能網聯汽車、毫米波雷達 攜手打造——「智慧交通」 2020-01-02 17:32:08  來源:儀器網搶沙發 2020-01-02 17:32:08  來源:儀器網 摘要:智能網聯汽車是指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並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後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並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 智慧交通的宣城實驗
    除了坐擁眾多文學作品、文化名人,這坐落於安徽省東南部的江南小城,在如今的大數據與智能製造時代,又打造出自己另一張名片——智慧交通。地處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交匯區域,宣城人民向來出行四通八達。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更為歷史上那些以胡雪巖為代表的徽商們走向全國提供了便捷。而在全國範圍內智慧城市交通大腦推廣之際,宣城市良好的實驗室樣本引起研究團隊的注意,得到智慧交通實踐的機會。
  • 智慧交通邁出5G時代「第一步」
    有了5G、人工智慧(AI)、雲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集中應用,智慧交通走到「風口」成為共識。就在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對5G協同應用作了專門部署,提出打造智慧公路、智慧鐵路、智慧港口等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 交通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貴陽中心落地
    12月20日,「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貴陽研發中心(下稱研發中心)正式在貴陽貨車幫智慧物流示範園揭牌,美國西北大學終身正教授聶宇加盟研發中心。「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由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立,是全國13個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中交通領域的唯一實驗室。
  • 交通運輸局(本級)2017年部門預算公開
    交通運輸局(本級)2017年部門預算公開 來源: 南通市交通局 發布時間:2017-03-09 字體:[ 大 中 小 ]     採購活動開始前,在採購文件中公開項目採購預算,採購尚未確定項目預算金額的,可不公開具體預算金額;採購活動完成後,公開中標、成交結果和政府採購合同;公開部門決算時,一併公開本部門政府採購貨物、工程、服務的總體情況,以及支持中小企業等政府採購政策的落實情況。
  • 第三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即將在杭州開幕,「地上、天上...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任忠,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軍,蕭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吳煒煒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次設置線上展 互動還可兌換禮品   博覽會現場共設置軌道交通館、航空航天館、智能裝備館、智慧交通館、物流與應急安全館、技能大賽館等6個線下展館,總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
  • RT FORUM 2021第六屆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將於蘇州舉辦
    深耕行業16載,實力鑄就行業領跑者 RT FORUM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由【RT軌道交通】策劃團隊全力打造,該團隊以雜誌、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等多媒體渠道,深耕軌道交通行業16年,積累了大量行業縱深領域人脈的同時,亦具備多年市場公關及品牌傳播經驗。
  • 2015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十大事件
    據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長李江平介紹,公安部已設立了公安交通管理數據中心、雲計算和大數據應用聯合實驗室,研發建設了交通管理大數據分析研判平臺,加快推進大數據技術和交通管理業務深度融合,打造跨界融合、數據共享、責任共擔的道路安全新格局。  2016年,公安部交管局將下發全面建設交通管理大數據分析研判平臺的指導意見和標準,建立並完成面向總隊用戶的大數據分析研判平臺。
  • F5G開啟智慧交通新「基」遇
    F5G的出現,正在重新定義智慧交通,智慧交通的未來也迫切需要更智能的聯接。在智慧交通時代,信息數據就像是出行的車流、人流,是社會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F5G全光網,與城市的街道、城市地鐵和城際的高速路、鐵路作用是類似的,它是信息數據的高速通道,保障了交通場景數據流動的暢通無阻。在這場智慧交通的搶灘戰中,深圳市走在了前列。
  • 雙語閱讀:盧森堡成為全球首個公共運輸免費國家
    盧森堡有60.2萬人口,是歐洲最小的國家之一,但也面臨嚴重的交通堵塞。But that could be about to change. As of March 1, 2020 all public transport -- trains, trams and buses -- in the country is now free.
  • 遠東電纜助推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升級
    目前,遠東已開發了城市軌道交通用低煙、無滷、高阻燃的5大類電纜,包括35kV中壓環網電纜、額定電壓1500V及以下直流牽引電纜、低壓電力電纜、控制和信號電纜、布電線,這些產品類別涵蓋95%以上城市軌道交通用電纜產品。同時,在這5大類產品的基礎上,遠東技術研發團隊不斷創新,研發了智能監控電纜、B1級新型阻燃電纜等高端產品,助力智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 城市公共運輸常用名詞術語
    1.3 城市公共運輸系統   urban public tranlport system   由多種城市公共運輸方式組成的有機總體。1.4 大運量客運系統   mass transit system   城市公共運輸中,運送大量乘客的有機總體。
  • 雷鋒網​AIoT+智慧城市峰會將於深圳召開;百度騰訊智慧城市項目...
    如今在鎮江,人們在出行方面就能夠感覺到智慧城市帶來的便捷。只要擁有一張建行「惠生活卡」就能輕鬆實現。據了解,「惠生活卡」是建行鎮江分行與鎮江交通產業集團發行的聯名卡,具有公交一卡通功能,可在全國120多個互聯互通城市使用。兩年前,鎮江曾試點發行過互聯互通交通卡,但當地的公交卡充值點較少。而今,建行鎮江分行有60個網點,涵蓋縣、市、鄉鎮等區域,市民們可隨時、隨地進行充值。
  • 智慧交通,RFID來幫忙!
    在城市交通面臨道路擁堵日益嚴重,車輛管理手段單一等嚴峻挑戰下,以RFID為基本信息採集方式的交通管理集成平臺,為交通管理帶來了新的變革。實現交管數位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服務,大大提高了交管水平和監控水平。
  • 構建智慧交通交互式服務網絡
    進入5月,複雜天氣對交通的影響加大,其中,京滬高速江蘇境內就監測到5次濃霧過程,尤其是5月3日過程影響最大,導致部分路段封閉。  創新引領發展,加強交通氣象服務技術創新,以「智慧交通氣象2.0」為代表的交通氣象成為江蘇氣象部門的新技術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