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浙江溫州黃先生的克隆貓「大蒜」出生。
2018年12月,上海張女士的克隆犬「妮妮」出生。
2018年8月,北京王先生的克隆犬「轉轉」出生。
寵物,正在中國家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18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08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20.5%,中國養寵人群多達5648萬人。
寵物克隆訂單激增,業務量2000萬
「2018年我們公司,寵物克隆的訂單全年不到20單。今年,2019年3月份到6月份,就已經有20單了。也就是說,一個季度已經趕上了去年全年的業務量。」北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趙建平向記者介紹。趙建平表示,公司去年一年在寵物克隆業務上的營收只有幾百萬,而今年能夠達到2000萬。
最近大火的「中國首隻克隆貓」大蒜,就誕生於這家生物科技公司,在克隆貓大蒜誕生之前,已經有三十多隻克隆犬在此出生。
這家生物科技公司,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開展此業務的公司,而在此之前,只有韓國、美國的兩家機構開展了寵物克隆業務,定價在10萬美元。成功率低,科研投入高,是寵物克隆價格高昂的原因。伴隨「天價」,克隆寵物是否能夠長壽健康,又能否真的「一模一樣」,則是寵物主普遍的擔心。
健康嗎?長得像嗎?寵物克隆客戶最關心的兩大問題
「多莉羊(早衰)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那我最擔心的就是,妮妮的細胞是在19歲的時候提取的,是否攜帶不健康的DNA會影響克隆犬的壽命?」這是來自上海的張女士最大的擔憂。
「從外觀上以及性格上就是一個一模一樣的大蒜,我最初期盼是這樣子。」拿到的克隆貓小大蒜,主人黃雨一開始是失望的,相比於母體大蒜,克隆貓大蒜缺少了最標誌性的蒜瓣花紋,為此主人黃雨甚至動過「退貨」的念頭。
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這樣解釋:由於斑點屬於多基因性狀,在表達上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因此像毛色、花紋這樣的屬性,科研人員也無法保證「Copy 不走樣」。
動物倫理?生物安全?克隆寵物商業化兩大爭議
而相比於技術層面上的擔心,社會對於克隆寵物商業化所帶來的倫理問題,安全監管問題,還有著不小的爭議。
「那再養一個不是一樣的嗎,花那麼多錢幹什麼呢?」上海阿姨牽著她和老伴的第6隻寵物狗,不解地反問到。
「科幻一點,靈魂什麼的,不是你原來那一隻了。」
「就像打法律擦邊球一樣的,還沒有寵物這一塊很完善的法律。」
「肯定會有很多實驗犬犧牲,你犧牲上千隻、上百隻犬,只是為了一個人想要得到一個一模一樣的寵物,對動物來說反而是傷害更大了。」一位在寵物醫院的工作人員說道。
不可否認,一個個體「重生」的背後,其實伴隨著其它個體巨大的犧牲。大蒜的誕生,不僅伴隨著色彩鮮豔的試劑,泛著金屬冷光的手術臺,還有12隻取卵母貓和4隻代孕母貓。培育成功的40枚胚胎,最終也只有「小大蒜」一隻存活。
而為了做克隆犬,這家生物科技公司圈養了上千隻比格犬作為取卵和代孕的實驗用犬。擔憂畫面引起爭議,公司拒絕了我們拍攝實驗用犬基地的要求。在拍攝間隙,就有實驗用犬從基地被運到公司,進行取卵手術,但這一環節,記者也被禁止拍攝。
只有在保育室內,我們見到了剛生完「孩子」不久,或者接近預產期的實驗比格犬。
「我們基本上可以做到三個代孕,能夠成功出生一隻代孕犬,包括克隆貓的水平也差不多。」
儘管公司承諾已經把傷害降到了最低,但不可否認,這項業務的開展讓更多貓犬,被用作實驗動物,遭受被牢牢限制的生活環境,和一次又一次手術帶來的痛苦。
而在歐洲,就是因為動物倫理問題,寵物克隆的商業化難以推進,美國公司也曾因此暫停該項業務。
「要減少,要替代,要優化。就是在做實驗的時候,能少用動物就少用動物,能優化實驗就優化實驗,能減少實驗就減少實驗,這都是動物福利倫理的一個內容。」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副理事趙德明介紹道。
「沒有哪個國家在法律上是禁止的,來做動物的克隆。」
雖然目前為止沒有國家明令禁止動物克隆,但法律上的不禁止,是否等於可以用金錢買斷其它動物享有良好生存環境的權利?是否等於可以為了滿足少數人的心裡安慰,損害其它動物的健康?動物倫理該如何適用於新興的寵物克隆?這些都需要深入的思考。
而想要開展類似的寵物克隆業務,門檻也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高。這家生物公司的總經理趙建平介紹說,只要工商註冊,再加上實驗動物的使用許可證就可以。
《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是目前唯一能夠對商業寵物克隆進行監管的依據,它涵蓋了動物福利、倫理審查、生物安全方面的監管,但它只認可公司開展動物實驗的資質,並不限定實驗用途,更沒有提及克隆在該領域的特殊性。對此趙德明表示擔憂,相較於動物倫理,安全性的界限一旦被打破,後果不堪設想。
「實驗動物是在密閉的環境當中,來做實驗的。而克隆寵物是作為人的伴侶,和人一起生活的,更應該注意安全問題。克隆後,克隆寵物是否攜帶其它東西,是不是能夠保證生物上的安全,這都需要組織專家進行討論,新的問題,要找出新的解決辦法。」
克隆寵物的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在交談中表示,公司希望在之後能夠對克隆寵物進行基因編輯,讓有先天性疾病的母體,也能有健康的克隆體。但基因編輯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克隆體會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倫理爭議、技術爭議、安全爭議,在這個新興行業的身上,從未間斷。
而主人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克隆寵物,也將會是一個嶄新的命題。
「我經常和它對話,到底是你嗎?但絕對不是女兒,也不是一隻嶄新的狗,應該是另一個妮妮。」克隆犬妮妮的主人,這樣定義她的克隆寵物。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盧梅 李響 李維瀟 劉寬漾 實習編輯:陸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