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寵物之爭④:犧牲試驗動物?威脅人類安全?

2020-12-03 看看新聞Knews

2019年7月,浙江溫州黃先生的克隆貓「大蒜」出生。

2018年12月,上海張女士的克隆犬「妮妮」出生。

2018年8月,北京王先生的克隆犬「轉轉」出生。

寵物,正在中國家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18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08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20.5%,中國養寵人群多達5648萬人。

寵物克隆訂單激增,業務量2000萬

「2018年我們公司,寵物克隆的訂單全年不到20單。今年,2019年3月份到6月份,就已經有20單了。也就是說,一個季度已經趕上了去年全年的業務量。」北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趙建平向記者介紹。趙建平表示,公司去年一年在寵物克隆業務上的營收只有幾百萬,而今年能夠達到2000萬。

最近大火的「中國首隻克隆貓」大蒜,就誕生於這家生物科技公司,在克隆貓大蒜誕生之前,已經有三十多隻克隆犬在此出生。

這家生物科技公司,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開展此業務的公司,而在此之前,只有韓國、美國的兩家機構開展了寵物克隆業務,定價在10萬美元。成功率低,科研投入高,是寵物克隆價格高昂的原因。伴隨「天價」,克隆寵物是否能夠長壽健康,又能否真的「一模一樣」,則是寵物主普遍的擔心。

健康嗎?長得像嗎?寵物克隆客戶最關心的兩大問題

「多莉羊(早衰)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那我最擔心的就是,妮妮的細胞是在19歲的時候提取的,是否攜帶不健康的DNA會影響克隆犬的壽命?」這是來自上海的張女士最大的擔憂。

「從外觀上以及性格上就是一個一模一樣的大蒜,我最初期盼是這樣子。」拿到的克隆貓小大蒜,主人黃雨一開始是失望的,相比於母體大蒜,克隆貓大蒜缺少了最標誌性的蒜瓣花紋,為此主人黃雨甚至動過「退貨」的念頭。

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這樣解釋:由於斑點屬於多基因性狀,在表達上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因此像毛色、花紋這樣的屬性,科研人員也無法保證「Copy 不走樣」。

動物倫理?生物安全?克隆寵物商業化兩大爭議

而相比於技術層面上的擔心,社會對於克隆寵物商業化所帶來的倫理問題,安全監管問題,還有著不小的爭議。

「那再養一個不是一樣的嗎,花那麼多錢幹什麼呢?」上海阿姨牽著她和老伴的第6隻寵物狗,不解地反問到。

「科幻一點,靈魂什麼的,不是你原來那一隻了。」

「就像打法律擦邊球一樣的,還沒有寵物這一塊很完善的法律。」

「肯定會有很多實驗犬犧牲,你犧牲上千隻、上百隻犬,只是為了一個人想要得到一個一模一樣的寵物,對動物來說反而是傷害更大了。」一位在寵物醫院的工作人員說道。

不可否認,一個個體「重生」的背後,其實伴隨著其它個體巨大的犧牲。大蒜的誕生,不僅伴隨著色彩鮮豔的試劑,泛著金屬冷光的手術臺,還有12隻取卵母貓和4隻代孕母貓。培育成功的40枚胚胎,最終也只有「小大蒜」一隻存活。

而為了做克隆犬,這家生物科技公司圈養了上千隻比格犬作為取卵和代孕的實驗用犬。擔憂畫面引起爭議,公司拒絕了我們拍攝實驗用犬基地的要求。在拍攝間隙,就有實驗用犬從基地被運到公司,進行取卵手術,但這一環節,記者也被禁止拍攝。

只有在保育室內,我們見到了剛生完「孩子」不久,或者接近預產期的實驗比格犬。

「我們基本上可以做到三個代孕,能夠成功出生一隻代孕犬,包括克隆貓的水平也差不多。」

儘管公司承諾已經把傷害降到了最低,但不可否認,這項業務的開展讓更多貓犬,被用作實驗動物,遭受被牢牢限制的生活環境,和一次又一次手術帶來的痛苦。

而在歐洲,就是因為動物倫理問題,寵物克隆的商業化難以推進,美國公司也曾因此暫停該項業務。

「要減少,要替代,要優化。就是在做實驗的時候,能少用動物就少用動物,能優化實驗就優化實驗,能減少實驗就減少實驗,這都是動物福利倫理的一個內容。」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副理事趙德明介紹道。

「沒有哪個國家在法律上是禁止的,來做動物的克隆。」

雖然目前為止沒有國家明令禁止動物克隆,但法律上的不禁止,是否等於可以用金錢買斷其它動物享有良好生存環境的權利?是否等於可以為了滿足少數人的心裡安慰,損害其它動物的健康?動物倫理該如何適用於新興的寵物克隆?這些都需要深入的思考。

而想要開展類似的寵物克隆業務,門檻也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高。這家生物公司的總經理趙建平介紹說,只要工商註冊,再加上實驗動物的使用許可證就可以。

《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是目前唯一能夠對商業寵物克隆進行監管的依據,它涵蓋了動物福利、倫理審查、生物安全方面的監管,但它只認可公司開展動物實驗的資質,並不限定實驗用途,更沒有提及克隆在該領域的特殊性。對此趙德明表示擔憂,相較於動物倫理,安全性的界限一旦被打破,後果不堪設想。

「實驗動物是在密閉的環境當中,來做實驗的。而克隆寵物是作為人的伴侶,和人一起生活的,更應該注意安全問題。克隆後,克隆寵物是否攜帶其它東西,是不是能夠保證生物上的安全,這都需要組織專家進行討論,新的問題,要找出新的解決辦法。」

克隆寵物的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在交談中表示,公司希望在之後能夠對克隆寵物進行基因編輯,讓有先天性疾病的母體,也能有健康的克隆體。但基因編輯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克隆體會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倫理爭議、技術爭議、安全爭議,在這個新興行業的身上,從未間斷。

而主人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克隆寵物,也將會是一個嶄新的命題。

「我經常和它對話,到底是你嗎?但絕對不是女兒,也不是一隻嶄新的狗,應該是另一個妮妮。」克隆犬妮妮的主人,這樣定義她的克隆寵物。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盧梅 李響 李維瀟 劉寬漾 實習編輯:陸熠)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一隻克隆狗重燃了科學與倫理之爭(組圖)
    據悉,幾乎所有的動物在成熟階段排卵受精,只有狗在未成熟階段排卵,並且體外培養和體細胞的克隆過程難度非常大。另外,狗1年只有兩次左右發情,具有非常特殊的繁殖生理學特徵,科學界普遍認為,狗是最難克隆的動物之一。  許多科學家都曾經嘗試克隆狗,但都沒有成功。
  • 38萬,克隆一隻寵物
    試驗人類用藥。首例基因編輯疾病模型比格犬「蘋果」2018年3月,希諾谷還研發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自閉症模型犬。希諾谷和六七百家寵物醫療機構合作,推廣基因檢測、細胞保存。基因檢測主要檢測寵物遺傳病、血統分析、性狀檢測等,根據檢測項目,價格從幾百到兩千不等。 半年時間,希諾谷稱檢測量從一開始的個位數,增加到每個月有幾百例。
  • 無邊界的寵物克隆
    關於寵物克隆服務的流程,希諾谷公司官網顯示為,預約服務、籤訂服務協議、樣本採集、克隆服務、克隆交付。工作人員舉例介紹,先為寵物進行細胞取樣,取貓大腿內側兩塊小指甲蓋大的皮膚,無需打麻醉也不會出血。如表層皮膚試驗證實有細胞繼續長出,則說明細胞可克隆。公司會在一個月內通知是否適合克隆,是否需要二次取樣,以及籤訂合同,從啟動克隆到交付給顧客時長為10個月,交付的貓年齡為2個月左右。
  • 中國科學家準備複製人類?!
    中國科學家負責的世界上第一個位於北方港口城市天津的克隆設備,宣稱已為複製人類做好了準備!世界上最大的克隆工廠將在七個月後敞開大門,到2020年將克隆一百萬頭奶牛!警犬、賽馬和其他動物也排隊等著克隆。Boyalife集團與韓國公司Sooam生物技術研究院合作推動克隆設施,目前開發了對心愛的已故寵物和猛瑪象的克隆。
  • 專家:克隆動物商業化舉步維艱 倫理爭議不斷費用高昂
    迄今,研究人員已經能克隆牛、羊、鼠、豬等,還能克隆大熊貓、獼猴的胚胎等,但是,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尚未成形。原因在於,如果是克隆動物,需要保證產品對人和對動物自身的安全。當然,儘管克隆寵物有市場,但由於花費昂貴和這一過程對動物的傷害,容易引發倫理爭論。因此,迄今克隆動物只是有零星的產品成交和市場運作。
  • 「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
    許曉椿表示,「克隆工廠」未來的主要項目之一就是大量克隆生產優質肉牛和奶牛,目前計劃一期將實現每年生產10萬頭牛,二期將實現每年生產100萬頭牛,以滿足市場對優質牛肉、牛奶的需求。「未來,老百姓將會在超市中看到我們提供的牛肉。」   除了讓老百姓吃上優質的食物外,克隆動物還可以用於保障社會安全、醫藥實驗研究以及保護瀕危動物等。
  • 克隆警犬光榮入警,寵物克隆卻遭質疑,同是克隆為何不同
    動物克隆之父——漢斯·斯佩曼 對於動物克隆的最初嘗試發生在1928年,正在弗萊堡大學執教的德國胚胎學家漢斯 但這次試驗的影響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深遠,美洲豹蛙的克隆的確開啟了動物克隆的序曲,可蛙類的繁育實在太過特殊: 體外受精的蛙卵個頭很大(方便取核和移植新核),而且在水中就可以完成發育。
  • 新的寵物——克隆女
    性是人類最古老的話題,是人類生命活動的起源。科學研究和發明、繪畫、雕塑、音樂等,總是離不開人體的研究,今天這項技術雖然是我設想,但是我相信隨著人類的需求,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普及。這些克隆女是根據個人需要,從一些自願從事複製人試驗的女子身上提取,被提取人必須身體健康、長相俊美、心態較好,只要提取一些薄皮或髮絲什麼的,就可以克隆出一個和母體相似的女孩來,還可以根據需要更改基因,比如有的文靜,有的漂亮,有的靦腆,有的愛笑,還有一些保持鎮定的基因,保證領養的美女寵物的基因的可控制性
  • 38萬克隆寵物狗,且慢流行
    網絡配圖為復原愛寵而花重金克隆,看似不可思議,但有人卻義無反顧。據紅星新聞報導,近日,家住杭州的薈薈花費38萬元克隆已故寵物狗,引發不少質疑。有人認為,「克隆了肉體,能克隆靈魂嗎?」「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去幫助貧困兒童」。
  • 學者:克隆動物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不僅如此,雖然中國的肉類產量增長速度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國的肉類貿易中長期處於入超地位,淨肉類進口量在過去15年間增長了十倍之多。而與此同時,美國在牲畜飼養量增長不大的情況下肉類淨出口量卻增長了20倍。畜牧產業升級離不開優質的畜種,而中國在這方面目前還主要依賴國外進口。傳統的雜交技術受制於動物本身的生育能力而進展緩慢,利用克隆技術可以「批量」生產基因幾乎一模一樣的動物,從而大大提升育種效率。
  • 克隆就能讓逝去的寵物回家?
    作者:張田勘  克隆寵物已經是今天部分人的生活需求。據新京報報導,某克隆公司,克隆狗的價格為38萬元,克隆貓25萬元,上門取樣5000元,樣本保管費一年4000元。從2017年起,一家提供克隆動物服務的公司已為40多位客戶用克隆技術「迎回」了他們的寵物。
  • 歐洲食品安全局宣布克隆動物食品對人體無害
    歐洲食品安全局1月11日宣布,並無證據表明克隆動物食品對人類有危害。  歐洲食品安全局在公告中宣稱,經過長時間科學研究證明,並無證據顯示克隆動物食品會對人類帶來傷害,克隆動物及其後代的肉製品可以放心食用。
  • 無邊界的寵物克隆:尚不清楚會產生哪些累積危害
    對此,有專家指出,鑑於動物克隆本身是整體複製,理論上講無「新種」產生危害,因此國內甚至很多國家都沒有相關法規就此進行禁止,甚至在科學技術上鼓勵創新。但一名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目前沒有動物商業克隆的相關行業規範標準,此外,由於商業寵物克隆不屬於實驗動物領域,因此還涉及是否存在動物倫理問題。因此有必要進行相應的市場監管。
  • 對話中國首隻克隆貓背後的廣州科學家:寵物克隆技術成熟可商業化
    克隆寵物不違法,不會以犧牲其他動物為代價 南都:克隆動物的壽命和健康程度,會不會跟原版有一些差距呢? 賴良學:一個克隆出來的個體是否健康,這個就不好說了。
  • 克隆寵物嗎?一隻貓25萬元,或有基因缺陷,被批沒道德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城鎮養貓人群已經達到2258萬人、共養貓4064萬隻——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養貓人選擇克隆寵物貓,克隆貓的市場規模也還是有十億元之巨。養狗的人數,更是多達3390萬人。看起來,寵物克隆真是一門剛起步的大生意。
  • 人類道德倫理面臨挑戰 複製人類胚胎起爭議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此間《人民日報》29日刊登了該報駐美國記者王如君寫的題為《複製人類胚胎起爭議》的文章,全文如下:  自從美國先進細胞技術公司25日宣布克隆出人類早期胚胎以後,一直將焦點對準阿富汗戰爭、生物恐怖的美國新聞界突然關注起了克隆問題。
  • 科學生活:食用克隆動物食品安全嗎?
    歐盟食品安全局11日公布一份初步研究報告稱,克隆動物的肉和奶對人類很可能是安全的。據美國physorg科技網站報導,對於歐盟是否會允許將克隆動物列入食物鏈的問題,這份報告的出臺無疑將引發新一輪的爭議。    這份初期研究報告稱,基於我們目前的了解,克隆動物以及他們的後代與傳統方法養殖的動物相比而言,並不會帶來新的食品風險。
  • 克隆技術所克隆出來的動物,和原來的是一模一樣的嗎?
    那麼通過克隆技術克隆出來的動物真的和原來的一模一樣嗎?性格脾氣什麼的也都和原來一樣嗎?20世紀90年代,克隆羊多莉誕生,多莉是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動物。但是由於克隆技術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多莉克隆出來的時候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沒過多久就去世了。而正常的羊的壽命都有十年之久,除非是得病,否則不會那麼早死去。
  • 我國從第一代克隆動物到現在,到底克隆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早在20世紀30年代漢斯物的細胞核植入卵細胞的方法克隆哺乳動物,50年代美國人克隆蝌蚪成功。6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朱洗通過對蟾蜍卵進行物理刺激使之激活,發育成幼蟾,長大後具有繁殖能力,並培育出沒有外祖父的蟾蜍。1965年我國科學家童第周進行金魚核移植試驗獲得成功。哺乳動物的克隆早期是用胚胎幹細胞和卵細胞進行的,1981年克隆出鼠,1984年克隆出羊。
  • 美國批准克隆動物奶製品和肉製品上市銷售(圖)
    人類培育的克隆牛  中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 據外電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宣布,批准克隆動物的奶製品和肉製品上市銷售,並宣稱這些有爭議的食品可以像來自正常動物製品那樣安全食用。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稱「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克隆動物,比如克隆牛、豬和山羊的肉和奶,可以安全食用。」  此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耗時6年研究是否允許以克隆動物為原料製成的食品上市銷售。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2006年宣布克隆動物製品與正常飼養的牛的製品沒有任何區別,但FDA通告生產商在確定的指導政策出臺前不要上市銷售克隆動物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