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道德倫理面臨挑戰 複製人類胚胎起爭議

2020-11-27 搜狐網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此間《人民日報》29日刊登了該報駐美國記者王如君寫的題為《複製人類胚胎起爭議》的文章,全文如下:

  自從美國先進細胞技術公司25日宣布克隆出人類早期胚胎以後,一直將焦點對準阿富汗戰爭、生物恐怖的美國新聞界突然關注起了克隆問題。在輪番「烘炒」之下,本是一次克隆技術的新進展,一下子變成為波及美國學術界、政界、倫理界、企業界的多重爭議,而且大有從美國擴散到全世界的勢頭。

  學術界爭議激烈

  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經過多次失敗之後,利用細胞和卵子終於克隆出三個早期人類胚胎,其中兩個生長到了四個細胞的階段,一個生長到了六個細胞的階段。該公司執行長麥可·威斯特稱,他們不是要複製人,而是為了克隆出人類胚胎,抽取幹細胞,開創可治療糖尿病、癌症、愛滋病、老年痴呆症等多種疑難病症的「濟世療法」。

  儘管威斯特說得冠冕堂皇,但不少科學家仍提出了很多疑問。他們認為,細胞分離幾次不是難事,幹細胞只有在胚胎生長5天後才會出現。卵細胞分離並不意味著完成了給卵子加入新功能性基因的實驗。先進細胞技術公司宣布的「突破性成果」只是培育胚胎「至少需要的階段」,甚至算不上是克隆。持贊成態度的科學家則說,克隆試驗的多次失敗很可能一下子變為成功,現已公認的克隆技術突破中就有這樣的先例,先進細胞技術公司將來克隆出人類胚胎也「不是沒有可能」。

  社會倫理界反響大

  克隆出人類胚胎的消息一經傳出,美國宗教界、環保、婦女權利、反墮胎等組織的知名人士紛紛指出,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的行為是對「人類道德倫理的挑戰」,能克隆出人類胚胎,也就會克隆出人,這種行為必須制止。

  但是,病人組織和部分生物技術專家則說,複製人類胚胎為治療許多疑難病症帶來了希望。生物技術工業組織主席卡爾·菲爾德鮑姆表示,複製性克隆應當禁止,但用於獲得幹細胞的治療性克隆應在監管的情況下允許進行。

  政治層面開始「鬥法」

  由於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的成果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政界人士不得不出來表態。26日,布希總統明確指出,這種行為「利用胚胎克隆是錯誤的」,「我們的社會不應當為了毀滅生命而培育生命」。他呼籲國會參院迅速行動,通過禁止複製人的法案。今年7月,美國眾議院曾通過了禁止複製人的法案;對於曾經也引起爭議的幹細胞研究,布希政府8月份採取中庸做法:聯邦資金只能用於有限制的研究項目。

  國會共和、民主兩黨一些有影響力的議員也表示反對複製人的行為。但對布希的呼籲,參院多數黨領袖達施勒並不買帳。他通過發言人表示,今年年底休會之前,禁止複製人的法案沒有列入參院的議程,最早也只能按照原計劃,在明年2、3月份討論表決。

  企業為爭利而戰

  近年來,克隆技術突飛猛進,克隆出的羊、鼠、牛、豬、猴紛至沓來,火熱的技術競爭背後潛藏的是爭專利、爭投資、爭未來的商業之戰。先進技術公司公布成果後,一些競爭對手立刻嗤之以鼻,認為該公司並未真正拔得頭籌。這些公司都主要是依賴私人投資,瞄準的目標是未來生物醫學技術的巨大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複製人類胚胎的行為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重視。梵蒂岡、德國、義大利、巴西等都進行了公開批評。業內分析家認為,複製人、複製人類胚胎的第一步還沒有真正邁出,就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隨著有關技術的發展,「克隆競賽」將會更為火熱,引起的爭議也會更大。

相關焦點

  • 複製人為什麼倍受爭議?事關傳統人文倫理道德
    為此,人們開始幻想著是否能克隆出人來,可是,卻受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爭議和反對,主要是事關傳統人文倫理道德。那麼,當年的克隆羊多莉後來怎麼樣了?我們又要如何正確看待克隆技術呢?所謂克隆,就是利用生物生命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出,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織後代的操作過程。
  • 20年前的今天人類成功克隆猴,複製人引發倫理擔憂
    文丨張育(網絡配文)#克隆#2000年1月14日(農曆1999年12月8日),一隻克隆獼猴在美國呱呱墜地。這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地克隆靈長類動物———在基因上與人類最接近的動物。研究小組領頭人沙烏科萊特·米塔利波夫稱成功打破這項障礙,將使複製人類胚胎成為可能。眼下的道德倫理問題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PETA)強烈譴責克隆猴的試驗。該協會資深副主席凱西·圭勒莫發表聲明說,『克隆是一種恐怖表演,是浪費生命和資金』,而且這種試驗造成的痛苦無法想像。」
  • 複製人你到底是誰?倫理尷尬面對科技挑戰(圖)
    當我們站在公元2003年的歷史坐標上,面對著複製人、人造子宮、晶片植入等生物醫學技術成果的衝擊,人類的社會倫理、道德、法律卻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尷尬與困惑。  ——複製人:我到底是誰?  1997年2月22日世界上第一頭用體細胞克隆的綿羊「多利」在英國誕生。這一事件令全世界矚目。此後,科學家們又先後克隆出牛、老鼠、山羊、豬、兔子和貓等6種動物。
  • 複製人:人類與複製人的禁忌在哪?
    《複製人》是討論複製人倫理界限的題材電影,雖然帶點科幻,但時間設定不是遙遠的未來,而可能是不遠的未來,或是有可能暗地發生的現在。由於複製人的科技,完全打破人類道德倫理的禁忌,無性生殖也改變了人類繁衍方式,至今不少國家都有制定禁止複製人的法律規範。單一點道德邊際,是人類在不斷發展基因科學時,無法克服,也必須嚴守的倫理,否則所有人類的行為基準都將面臨改變。不過《複製人》以一個面臨喪親處境的難題做思考,如果你有能力可以讓所愛的人復活,你不會想去做嗎?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飽受倫理爭議
    請您談一談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道德難題。   張新慶:對於諸如基因編輯技術這樣有可能影響到人類基因庫多樣性的「攻擊性」強的嶄新形態,有兩個倫理問題需要深入思考:該不該做?應該如何做?前者是實質倫理問題,後者是程序倫理問題。
  • 【生活中的民法典】「複製人」可成為人類繁衍的一種合法方式嗎?
    >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科學界和社會上引起較大爭議,有人認為對人類有益,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人認為嚴重違背科學研究規律和倫理道德伴隨著與人類生物最為相近的靈長類動物陸續被克隆成功,有人相信總有一天,科學家會用人類的一個細胞複製出與提供細胞者一模一樣的人來。
  • 「生活中的民法典」「複製人」可成為人類繁衍的一種合法方式嗎?
    近年來,複製人已經不是科幻小說裡的夢想。1996年,體細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後,克隆技術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科學界和社會上引起較大爭議,有人認為對人類有益,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人認為嚴重違背科學研究規律和倫理道德。
  • 【生活中的民法典·e問e答】「複製人」可成為人類繁衍的一種合法...
    【生活中的民法典·e問e答】「複製人」可成為人類繁衍的一種合法方式嗎?1996年,體細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後,克隆技術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科學界和社會上引起較大爭議,有人認為對人類有益,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人認為嚴重違背科學研究規律和倫理道德。伴隨著與人類生物最為相近的靈長類動物陸續被克隆成功,有人相信總有一天,科學家會用人類的一個細胞複製出與提供細胞者一模一樣的人來。
  • 天津將建克隆工廠 克隆器官可以在醫學上給人類帶來希望
    天津將建克隆工廠 克隆器官可以在醫學上給人類帶來希望時間:2015-11-23 20:19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津將建克隆工廠 克隆寵物犬各類動物加速克隆技術發展----來源:光明網 克隆技術在短期內會造福人類,但是終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 基因、倫理與人類命運
    《基因傳:眾生之源》■陳華文  近年來基因技術的諸多發現和創新,已直接牽涉到倫理道德層面此外,該書還從社會的視角,講述了基因理論被歪曲利用導致的歷史災難和教訓,以及基因技術與制度、倫理、道德的衝撞和博弈。  基因技術是「雙刃劍」  基因既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礎,破解了基因的運行機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奧秘。
  • 克隆技術的發展及倫理討論
    摘 要 第一隻人工克隆羊「多莉「的誕生意味著同樣作為哺乳類動物的人類是可以被克隆的,至此整個世界開始對於未來克隆技術的社會倫理問題等猜想產生了激烈的爭議
  • 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有複製人類呢?這不僅僅是道德問題
    克隆羊多莉人類已掌握複製人類胚胎的技術從技術上講,我們已經能夠複製人類了。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年我們還沒有去做呢?答案更多是關於科學而不是倫理。克隆是危險的,而且沒有足夠的理由以這種方式製造人類。使用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並不需要複製人。我們大約7年前就能夠複製人類胚胎,但是據我們所知,沒有科學家克隆整個人。事實證明,道德並不是唯一阻止科學家複製人類的原因。我們沒有充分的理由這樣做,因此您永遠不必擔心與邪惡的「另一個你」作鬥爭。克隆羊多莉的克隆過程多莉,第一隻克隆綿羊。
  • 可辨別性取向的人工智慧引發爭議,專家稱應用需符合倫理道德
    可辨別性取向的人工智慧引發爭議,專家稱應用需符合倫理道德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劉樂凱 2017-09-14 17:54 來源:澎湃新聞
  • 新技術引發倫理爭議 專家呼籲強化全球治理
    正如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所言,「挑戰已經近在眼前」。基因編輯、人工智慧等倫理爭議最受關注根據中國社科院組織的相關調查,在科技倫理領域最受關注的問題中,基因技術排在首位,機器人、人類增強、人工智慧等分列其後。作為生殖醫學科學家,北大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身處技術和倫理衝突的「第一線」。
  • 克隆技術24年後,能複製人類了嗎?
    還是因為克隆技術早已進入複製人類的階段,亦或複製人早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只不過由於項目的敏感性從而不為大眾所知?,克隆其實是一項很艱難的科學挑戰。另外,端粒比母體還要長的克隆體的壽命並不比母體更長,其壽命最多只有母體的95%(這些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端粒控制壽命的理論)。
  • 克隆技術24年後,能複製人類了嗎?
    既然屬於靈長類的獼猴(中中和華華屬於獼猴)已經成功被克隆出來了,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同樣屬於靈長類的人類是下一個即將被克隆的物種?壽命正常與否,全看運氣然而,人類可沒那麼容易被克隆出來,克隆其實是一項很艱難的科學挑戰。相信我們已經看到過不少成功克隆的新聞,但是科學家們克隆失敗的案例比成功的要多得多。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科學家對克隆技術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息。  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失敗的嘗試之後,美國科學家終於通過使用與1996年製造克隆羊多利相同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這項重大突破發表在15日的美國科學期刊《細胞》網絡版上。
  • 為何不敢用克隆技術「複製人類」?看看克隆羊多莉的下場就知道了
    此後,克隆技術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並且還引起了諸多克隆愛好者的關注。然而,有不少人提出疑問,既然可以克隆動物,那麼是不是也能用克隆技術來複製人類?其實,科學家們不是不想複製人類,而是不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 克隆羊多利早早問世,為何人類遲遲沒有被克隆?多重困境制約發展
    於是"複製人"的想法也隨之被提出。實際上,"利用克隆技術,創造複製人"的想法不止一次被提出,但是"複製人"的每一次提出都伴隨著支持和反對兩種聲音,而且反對的聲音更大,這從而導致在第一隻克隆羊誕生的23年之後,依舊沒有複製人誕生。反對者的理由很多,大致可以歸為以下三種:科技能力的不足、對倫理道德的挑戰以及複製人的生命價值無法界定。
  • 克隆技術已經存在20多年,為什麼卻不複製人?看看多莉的下場
    ,也是世界生物史上第一隻用克隆技術產生的動物。反對的一方認為這大大違反倫理道德,對生命的過程不尊重,而且極易出現爭議甚至災難。而且還是在良好的設施中,眾多科學家的嚴格監護下,真值壯年就被安樂死去,可見其下場的悲慘,同時也說明克隆技術存在很多弊端和問題。如果這樣的技術應用於人類,克隆出來的人都在壯年死去,那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