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垃圾?」--上海大媽。
開個玩笑,這是前段時間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後出現在網絡上的流行語,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國內大城市開始了比較細緻的垃圾分類,為了保護環境也是想盡了辦法。

但是把垃圾扔向太陽只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
把垃圾帶到太陽的難度非常大
首先,把垃圾帶到太陽周圍本來就不太現實。太陽離地球大約為1.5億千米,如果按照旅行者1號的速度大概要好幾十年的時間,而且每次火箭打包帶的垃圾量實在太少,據估計,全球每年大約產生2億噸垃圾,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每次只能帶載120多噸的重量,粗略算一下就可知道一年要多少運載火箭,這消耗的能源也太大。

就算火箭帶上垃圾深入太空,還要大量的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因為人類目前飛行最遠的探測活動就是火星(不包括遨遊太空的探測器)。垃圾在進入太空中很可能失去控制,被其他星球的引力所捕獲,不會奔向太陽。
垃圾處理的方式
上面了解了將垃圾帶到太陽這種想法的不現實,我們應該積極地想辦法在地球上消滅垃圾。這其中就有深埋、焚燒等措施。

垃圾深埋就是將垃圾進行深度填埋,把地表的垃圾填埋到地下,但是這種方式必須要做好防止垃圾滲漏,汙染水源,所以對於有特殊物質的垃圾,比如說含有重金屬的,必須要進行隔離填埋。日本曾經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過汞中毒事件,所以要引以為戒,持此之外,這種方式的劣勢是佔地面積較大,

第二種方式是焚燒處理,之前的焚燒處理沒有處理尾氣的技術,導致焚燒產生的煙霧產生二次汙染,汙染大氣。現階段一般會有特殊的設備進行密閉焚燒,尾氣也是密閉儲藏,進行無害化處理後再排到大氣裡。另外,焚燒產生的熱量可以用來發電,是一種變廢為寶的有效做法。
垃圾分類的必要性
垃圾的種類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有機垃圾、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其中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可以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既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又可減少垃圾處置量。它是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對於有機垃圾可以進行堆肥發酵處理,變成農家肥,進行農田施肥和城市綠化施肥。
總之,人們要在目前的技術上逐步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垃圾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