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國國家點火裝置,領略太陽核熔爐的獨有風景

2021-01-09 造就

一個陽光宜人的上午,我見到了菲莉絲·阿爾貝(Félicie Albert),地點是在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簡稱NIF),這裡安放著世界上最強大的雷射器。當你用如此強大的設備來研究見於行星熔融核心以及恆星 「核熔爐」的極端物質形態時,門口那些荷槍實彈的警衛也就只能用來嚇唬嚇唬外人罷了。

「它是一種炙熱的緻密物質,那是一種非常難以捉摸的形態。」阿爾貝說,「它不會冷卻,也不會凝固,也算不上是等離子體……那真的很難形容。」

在建築內部,她帶我參觀了那臺巨大的雷射器。NIF的內部猶如巨大的洞穴,有三個橄欖球場那麼大。它由各種看似混亂實則井然有序的放大器、光學器件和管道組成,可以生成、校準和聚焦192束雷射,並將之聚焦到一個只有胡椒粒大小的燃料球上。這部雷射器於2009年啟用,它可以在五千萬分之一秒內產生並釋放500萬億瓦(你沒看錯,確實是500萬億)的雷射脈衝,從而創造出超過1億攝氏度的高溫和超過1,000億個大氣壓的高壓。

燃料球中含有氫同位素,它被放置在一個球形的靶室中(如下圖所示)。

NIF的主靶室。 

這種充滿科幻感的外觀甚至為其贏得了一個銀幕角色:在電影《星際迷航:黑暗無界》中,它「扮演」了聯邦星艦「進取號」的曲速引擎核心。阿爾貝說,當雷射器發射時,整棟建築都會發出轟隆隆的迴響。雷射與燃料球的碰撞會產生大量的輻射——大部分是X射線——任何站在靶室附近的人都會受到傷害。「到不至於被瞬間蒸發,但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健康問題。」阿爾貝說。

發射雷射時,現場需要有一位負責監督的物理學家,此人要診斷問題,並在必要時終止發射——阿爾貝就曾多次擔任過這一任務。到目前為止,NIF還沒有做到名副其實的「點火」,這裡的意思是指引發核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聚變反應能夠自我維持。如果實現這點,那將成為開發清潔、可持續核能的關鍵一步。

當阿爾貝不在NIF時,她往往會在「木星雷射裝置」那裡。與NIF一樣,它也位於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園區內。我們也去了那裡,參觀了一臺名為「泰坦」(Titan)的雷射器。通過一臺鞋履自動除塵機之後——雷射光學器件討厭灰塵——我們進入了「泰坦」雷射器的控制室。房間內的桌上擺放著各種「健腦食品」,比如橡皮糖、芝士餅乾和激浪飲料,科學家就坐在一旁對雷射器進行校準,為發射做準備。

阿爾貝的專長是利用高能輻射,對極端物質形態中,原子層面所發生的事進行拍照。眼下,她正忙著讓「泰坦」擔綱這一任務。NIF雷射器每發射一次,需要近24小時進行重新調試,而「泰坦」則不同,它在一天中可以執行多次任務,包括快速連續的發射。

阿爾貝正在使用一項名為「雷射尾波場加速」的技術,試圖讓「泰坦」生成電子迴旋X射線。為此,研究人員需要把雷射脈衝發射到一股氦氣之上,使其轉化為等離子態,然後電子會在很短的距離內,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在這樣的速度下,它們會發出超短X射線脈衝。

然而,儘管「泰坦」只需要1萬億分之一秒來做到這一切,但它還是太慢了:生成電子迴旋X射線的理想時間應該少於一萬億分之一秒的二十分之一。「我正在研究能否利用間隔稍長的雷射脈衝,來讓「泰坦」產生電子迴旋X射線。」阿爾貝說。

「泰坦」雷射器的氣嘴。 

如果能做到這點,她將可以開展「泵浦-探測」實驗。在這項實驗中,兩束雷射脈衝中的第一束負責生成特殊的X射線,當第二束脈衝生成高能的奇異物質時,那些X射線就會用來給它們拍照。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高速攝影的終極形態。「這種時間尺度的現象發生在了原子層面上。」阿爾貝說。此外,雷射尾波場加速技術還擁有另一種潛力:通過它,龐大的粒子加速器也許可以縮小成一臺電腦大小。

雷射光學器件。

就在我們交談期間,擴音系統響起了自動提示音。「『泰坦』靶區正在進行雷射發射前的蓄能,請撤離雷射間及『泰坦』靶區……發射倒計時3,2,1。」我們稍稍等了一會兒,然後穿上防塵服,我終於有機會一睹「泰坦」的真容。與NIF不同,「泰坦」只佔據了一個普通大小的房間。而且,利用它做研究的科學家可以自己進行調試,不需要依靠一支機械師團隊。「這項工作可能很辛苦,但我更喜歡自己動手。」阿爾貝說。為了能在分配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用好這些雷射器,她有時每天工作18個小時,而且一幹就是好幾個星期,還要經常在機器內部或底下爬來爬去。不過話說回來,當你同世界上最強大的雷射器打交道時,保持高度專注是必不可少的。

翻譯:何無魚

來源:New Scientist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更多精彩內容及免費演講門票,敬請關注:造就

相關焦點

  • 託卡馬克」是世界最大、最複雜的磁約束核聚變裝置
    播種一個太陽,讓能源從此用之不竭,這是人類的一大夢想。   如今,在法國南部海港城市馬賽以北約80公裡處的聖保羅-萊迪朗斯小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組織的數千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正在埋頭「築夢」。
  • 美國235億造「太陽」:192束雷射造恆星溫度
    目標靶室由厚達10釐米的鋁板製成  日前,被譽為「人造太陽」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完成了首次綜合點火實驗192束雷射系統發射的能量打造出600萬華氏度高溫,這相當於恆星或大行星核心的溫度。
  • 世界上最大的雷射聚變裝置在美國加州落成
    世界上最大的雷射聚變裝置5月29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利弗莫爾勞倫斯國家實驗所舉行落成典禮。這一裝置能產生類似恆星內核的溫度和壓力,並使美國在無需核試驗的情況下保持核威懾力。
  • 「人造太陽」離我們有多遠?中國核聚變裝置環流器二號明年運行
    太陽養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沒有太陽給予的能量,也就沒有地球這些絢爛的生物。太陽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環保無汙染,人們一直探索怎麼利用太陽能,比如我們生活中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發電。太陽的能源是怎麼來的呢?太陽靠著內部不間斷的核聚變,源源不斷的向外輻射著能量。如果我們能模擬太陽,利用核聚變的原理在地球人造太陽,是不是就解決了困擾人類的能源問題?
  • 中國核聚變再獲重大突破!國產人造太陽正式上線,溫度可達1.5億
    我國的核聚變發展最近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國國產的人造太陽正式上線了。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這也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與建造,並且順利的將它投入運營,這同時也為我國的核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和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核聚變再獲重大突破!國產人造太陽正式上線,溫度可達1.5億
    我國的核聚變發展最近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國國產的人造太陽正式上線了。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這也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與建造,並且順利的將它投入運營,這同時也為我國的核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和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十年3000次發射,美國雷射核聚變反應堆,率先實現能量淨產出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簡稱LLNL,是由美國國家能源部資助並管理的研究機構,雷射慣性聚變能是以轉換在國家點火裝置中正在開發的雷射驅動慣性約束聚變
  • 美國「人造太陽」建成瞬間達1億度 核戰力飆升
    「人造太陽」建成 美核戰力飆升  □本版文字 王裳  在朝鮮核試引發全球核陰霾之際,美國科學家也毫不示弱。據美國媒體日前報導,世界最大的雷射核聚變裝置——「國家點火裝置」(簡稱NIF)5月29日在美國加州北部舉行落成典禮。
  • 央視曝光核聚變裝置進展,看誰還敢對中國動手?美:這下真麻煩了
    眾所周知,核聚變技術是滿足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技術,當前,世界各主要國家圍繞該領域持續開展相關研究,立足搶佔戰略發展制高點。日前,據央視網報導,我國在開展可控核聚變技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通過採取「東方超環」科學裝置成功實現了在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情形下安全運行近10秒的科研成果。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看看誰還敢挑戰我們。在美方看來,這項技術讓中國再度成為世界矚目焦點。所謂核聚變,是指原子核由輕變重過程中釋放的巨大能量,是原子核層面的活動,而不是某種化學變化。
  • 同為核聚變反應,為什麼中國「人造太陽」成不了另一個太陽?
    人造太陽是俗稱:沒錯,人造太陽不是真正的名字,而是一個俗稱,就好比一個人的小名,而人造太陽本來的名字叫做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簡單點說,大家很關心的這個人造太陽其實就是一個ITER裝置,而這個超導託卡馬克最大的本事就是可以產生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太陽便是通過核聚變的方式向周圍宇宙空間釋放光和熱。
  • 組圖:實拍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
    10月23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訪問安徽,首站便是來到位於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參觀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到底真容如何?讓我們跟隨媒體的鏡頭一探究竟。
  • 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 燃燒溫度比太陽都要高
    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環球網軍事12月10日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12月8日報導,在合肥董鋪水庫一座伸向水中的安靜和風景秀麗的半島上,物理學家最近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他們製造出比太陽中心溫度還要高的氫等離子體,並且穩定燃燒了1分多鐘。
  • 人造太陽 新一代「四川造」核聚變裝置在川放電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郝飛攝關於核聚變神秘的HL-2M裝置●立項時間:2009年11月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覆立項,核西物院負責建造,批覆總投資近4億元●參數最高:先進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攝氏度●重大意義: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
  • 永不限電,美國能源部計劃20餘年後建成核聚變原型發電廠
    目前的核電站、核動力航母、核潛艇等,都是使用的核裂變技術。而核聚變技術的實際運用,在目前,則只有氫彈,氫彈的核聚變反應是不受控的。我們的太陽就是靠核聚變驅動的,如果沒有核聚變,就沒有太陽,也不會有其他恆星。
  • 史上最具野心的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中國作為主要成員國,參與核心...
    如能實現,一個菠蘿大小的罐子中所盛的核聚變燃料,在發電量上就能匹敵 1 萬噸煤。而且,用於聚變的燃料和有助於控制反應的鋰都能從海水中提取,其儲量足以供應人類數百萬年。ITER 項目的成員國共有 35 個,其中,中國、歐盟國家(包括英國和瑞士)、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為項目建設的主要力量。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點火!能源與衛國之光:神光工程比起刷屏不斷,更廣為人知的磁約束聚變,核聚變實現的另一條路徑——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一直是各國低調但熱衷的研究方向。人造太陽需要採用雷射點火,雷射的功率越高,可以點燃的反應堆就越大。
  •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2日 0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一日下午向媒體發布信息稱,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俗稱「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的「EAST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當天在其所在地安徽合肥成功運行並順利通過國家峻工驗收。
  • 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將有效模擬太陽內部環境
    (原標題: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將有效模擬太陽內部環境)
  • 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安裝:人造太陽要來了?人類終於要開掛?
    文/三飯2020年7月28日,法國,35位國家領導人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祝賀。什麼是ITER?也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
  • 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安裝:人造太陽要來了?人類終於要開掛?
    文/三飯2020年7月28日,法國,35位國家領導人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祝賀。什麼是ITER?也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在2006年,我國正式籤署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除此之外,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多個國家也參與了這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