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陽光宜人的上午,我見到了菲莉絲·阿爾貝(Félicie Albert),地點是在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簡稱NIF),這裡安放著世界上最強大的雷射器。當你用如此強大的設備來研究見於行星熔融核心以及恆星 「核熔爐」的極端物質形態時,門口那些荷槍實彈的警衛也就只能用來嚇唬嚇唬外人罷了。
「它是一種炙熱的緻密物質,那是一種非常難以捉摸的形態。」阿爾貝說,「它不會冷卻,也不會凝固,也算不上是等離子體……那真的很難形容。」
在建築內部,她帶我參觀了那臺巨大的雷射器。NIF的內部猶如巨大的洞穴,有三個橄欖球場那麼大。它由各種看似混亂實則井然有序的放大器、光學器件和管道組成,可以生成、校準和聚焦192束雷射,並將之聚焦到一個只有胡椒粒大小的燃料球上。這部雷射器於2009年啟用,它可以在五千萬分之一秒內產生並釋放500萬億瓦(你沒看錯,確實是500萬億)的雷射脈衝,從而創造出超過1億攝氏度的高溫和超過1,000億個大氣壓的高壓。
燃料球中含有氫同位素,它被放置在一個球形的靶室中(如下圖所示)。
NIF的主靶室。
這種充滿科幻感的外觀甚至為其贏得了一個銀幕角色:在電影《星際迷航:黑暗無界》中,它「扮演」了聯邦星艦「進取號」的曲速引擎核心。阿爾貝說,當雷射器發射時,整棟建築都會發出轟隆隆的迴響。雷射與燃料球的碰撞會產生大量的輻射——大部分是X射線——任何站在靶室附近的人都會受到傷害。「到不至於被瞬間蒸發,但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健康問題。」阿爾貝說。
發射雷射時,現場需要有一位負責監督的物理學家,此人要診斷問題,並在必要時終止發射——阿爾貝就曾多次擔任過這一任務。到目前為止,NIF還沒有做到名副其實的「點火」,這裡的意思是指引發核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聚變反應能夠自我維持。如果實現這點,那將成為開發清潔、可持續核能的關鍵一步。
當阿爾貝不在NIF時,她往往會在「木星雷射裝置」那裡。與NIF一樣,它也位於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園區內。我們也去了那裡,參觀了一臺名為「泰坦」(Titan)的雷射器。通過一臺鞋履自動除塵機之後——雷射光學器件討厭灰塵——我們進入了「泰坦」雷射器的控制室。房間內的桌上擺放著各種「健腦食品」,比如橡皮糖、芝士餅乾和激浪飲料,科學家就坐在一旁對雷射器進行校準,為發射做準備。
阿爾貝的專長是利用高能輻射,對極端物質形態中,原子層面所發生的事進行拍照。眼下,她正忙著讓「泰坦」擔綱這一任務。NIF雷射器每發射一次,需要近24小時進行重新調試,而「泰坦」則不同,它在一天中可以執行多次任務,包括快速連續的發射。
阿爾貝正在使用一項名為「雷射尾波場加速」的技術,試圖讓「泰坦」生成電子迴旋X射線。為此,研究人員需要把雷射脈衝發射到一股氦氣之上,使其轉化為等離子態,然後電子會在很短的距離內,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在這樣的速度下,它們會發出超短X射線脈衝。
然而,儘管「泰坦」只需要1萬億分之一秒來做到這一切,但它還是太慢了:生成電子迴旋X射線的理想時間應該少於一萬億分之一秒的二十分之一。「我正在研究能否利用間隔稍長的雷射脈衝,來讓「泰坦」產生電子迴旋X射線。」阿爾貝說。
「泰坦」雷射器的氣嘴。
如果能做到這點,她將可以開展「泵浦-探測」實驗。在這項實驗中,兩束雷射脈衝中的第一束負責生成特殊的X射線,當第二束脈衝生成高能的奇異物質時,那些X射線就會用來給它們拍照。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高速攝影的終極形態。「這種時間尺度的現象發生在了原子層面上。」阿爾貝說。此外,雷射尾波場加速技術還擁有另一種潛力:通過它,龐大的粒子加速器也許可以縮小成一臺電腦大小。
雷射光學器件。
就在我們交談期間,擴音系統響起了自動提示音。「『泰坦』靶區正在進行雷射發射前的蓄能,請撤離雷射間及『泰坦』靶區……發射倒計時3,2,1。」我們稍稍等了一會兒,然後穿上防塵服,我終於有機會一睹「泰坦」的真容。與NIF不同,「泰坦」只佔據了一個普通大小的房間。而且,利用它做研究的科學家可以自己進行調試,不需要依靠一支機械師團隊。「這項工作可能很辛苦,但我更喜歡自己動手。」阿爾貝說。為了能在分配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用好這些雷射器,她有時每天工作18個小時,而且一幹就是好幾個星期,還要經常在機器內部或底下爬來爬去。不過話說回來,當你同世界上最強大的雷射器打交道時,保持高度專注是必不可少的。
翻譯:何無魚
來源:New Scientist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更多精彩內容及免費演講門票,敬請關注: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