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學生家長普遍認為:
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是小學生涯中任務最少和最輕鬆的時候,孩子們應該有自由的空間,在關鍵時刻再抓住一個也不晚。
但真的是這樣嗎?
俗話說:「人誤地一季,地誤人一年。」
小學一、二年級對孩子們很重要。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加注意,就會毀了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孩子的整個生活。因此,家長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一、二年級階段的學習和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既然一二年級那麼關鍵,那麼在一二年級階段,家長該幫孩子狠抓什麼呢?
第一、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國的教育家陳鶴琴就說過: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時候最核心的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曾經有記者採訪了諾貝爾得主:你任務大學中你學習到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說:「在幼兒園。」
記者接著問:「你在幼兒園學了什麼?」
諾貝爾獲得者說:
「學會把自己的東西一半給朋友;不是自己的東西堅決不要;把東西整理好;飯前洗手;誠實,不說謊;為打擾別人道歉;糾正錯誤的事情;因大自然的美而謹慎觀察自然。我一直在做幼兒園老師教我的事。
第二、培養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諾貝爾獎的數量已接近總數的一半。換言之,8200萬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世界上60多億人中的其他人獲得了其餘的。
其實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德國出色的教育水平,在德國孩子在幼兒園要帶夠將近4000多個小時,在這段時間內,孩子們學習到了許多東西?
在德國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要去幼兒園了,並在其中度過3年。
在這三年裡面,他們要去參觀警察局,去學習如果報警,還會去消防站學習如何滅火和避貨的基本知識。
三年後,孩子們學會了自己修理玩具,管理自己的時間,自己去約會,自己制定計劃,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東西,自己找警察。
我們的許多孩子都缺少它。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上了中學,還不會自己安排時間。他們總是遲到,需要父母催促。就連上學的時候還需要父母的幫助。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缺乏獨立生存的基本能力,這令人擔憂。
第三、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3歲是直覺思維的階段,只有5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們開始有邏輯地思考。8-12歲是記憶最好的時期。
其實讓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學習漢字,加減法,雖然他們不明白什麼意思,但是他們也能夠做到,這樣是有害的,會讓他們想像的空間充滿了固定的知識
那在孩子的成長期父母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大腦呢?
國外的家長們在孩子小時候就專門為孩子準備了打造的思維訓練書籍《瘋狂大腦訓練營》,注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想像力等等,旨在全面開發孩子的大腦。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圖書的編寫團隊也是一支非常專業的全腦開發團隊。此外,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白雪特別受邀對該書進行了審定。根據3-7歲兒童腦發育特點,內容十分嚴謹。
一、近30種題型,400多到題目
整本書有400多個問題,近30種題型,題型多,能全面開發孩子的大腦。如推理題:小老鼠會掉進哪個水箱? 根據傳送帶的方向逐步觀察並進行推理。
書中的每一道題,既鍛鍊了一定的能力,又注重孩子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四隻來自魔方不同部位的螞蟻,誰先吃麵包?孩子們不僅要觀察四隻螞蟻的位置,計算出最短路徑,還要考慮立方體的空間。
即使是數字計算遊戲也能鍛鍊到觀察力、辨別力、專注力。
二、融入豐富的課外知識
另外,這套《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還融入了豐富的課外知識:機械、建築、動植物、生活常識等等都融入其中,在提升思維力的同時,也擴充孩子的知識儲備。
例如,尋找不同的遊戲涉及許多世界地標和世界文化,如復活節島上的石雕、美國自由女神像、馬裡的多貢人、金字塔等等。
還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垃圾分類、錢幣面值認知,也可以一邊練習題目,一邊學習起來。
3、 左右腦同時開發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左腦管理理性思維,右腦管理感性思維。與其他思維訓練書籍不同的是,這套書籍著眼於兒童全腦的發展,培養影響兒童生活的12種能力。
在皮亞傑的理論中,幼兒發展的過程就是「圖式→同化→順應→平衡」。也就是孩子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識網絡上不斷調整的。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會發現方向不是只有左右之分,還有東西南北之分,比如這種箭頭。
這套書就從多角度幫孩子認識、理解方向。例如,在這個傳送帶推理問題中,孩子需要觀察小刺蝟奔跑的方向以推理傳送帶的方向。
數學老師反覆強調:「數學沒有捷徑,只有多練習,多練習!」 思維訓練是一樣的,《瘋狂的大腦》它擁有高達400多道的題目類型,孩子只需要每天訓練10分鐘,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思維能力將會大大的提高起來。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對有遠見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