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傳導通路(motor pathway):從大腦皮質至軀體效應器(及內臟活動的效應器)的神經聯繫(見下圖)。它包括錐體系和錐體外系。
錐體系(pyramidal system):由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兩級神經元組成。可以理解為運動傳導通路的主體。
上運動神經元(upper motor neuron)位於大腦皮質的傳出神經元,其胞體主要位於大腦皮質軀體運動中樞的巨型錐體細胞(或稱Betz細胞),這些細胞的軸突組成下行的錐體束(pyramidal tract),下行至脊髓的稱皮質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至腦幹運動神經核的纖維為皮質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 ),如下圖以此為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
下運動神經元(lower motor neuron),運動傳導通路的最後公路(final common pathway),其胞體位於腦幹腦神經運動核和脊髓前角運動細胞,它們的軸突分別組成腦神經和脊神經,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隨意運動。
上下運動神經元的區分見下圖
錐體外系(pyramidal system):是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軀體運動的一切傳導路徑,其結構十分複雜,包括大腦皮質、紋狀體、背側丘腦、紅核、黑質、前庭神經核、小腦和腦幹網狀結構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纖維聯繫。
其功能可能有:調節肌張力;自動維持和調節整體姿勢,完成無意識習慣性動作(如走路時雙臂自然協調擺動);配合錐體系,協調肌群運動,糾正隨意運動的誤差,確保精細動作的完成。
延伸:錐體束病變 一般即上運動神經元損傷,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或腦幹運動神經核以上的錐體系損傷,是錐體細胞(如TBI等)或其軸突(如內囊出血,脊髓損傷等)組成的錐體束的損傷。
大腦皮質神經元對下位運動神經元的抑制作用消失
前腦(Prosencephalon即端腦和間腦)和網狀結構抑制區的效應減弱
腦幹網狀結構易化區的作用相對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