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脊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人體各個部件得以運動和內臟器官發揮正常功能的傳導結構,因此常被喻為人體內的「電纜」。而脊髓腫瘤,則像電纜通路的破壞者,信號傳不過去,人體就會出現感覺和運動的異常。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賈文清提醒,脊髓腫瘤危害大,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關鍵。
賈文清介紹,從結構組成來看,脊髓就像生活中常見的電纜一樣,外面包有一層很厚的膜,神經就是裡面一根根的導線,支配頸以下身體各部。感覺信號從身體各種感受器匯聚過來,傳到中樞,運動信號再經過這些導線傳出去,我們才有感受和活動。
比如,冷了、熱了、痛了、接觸到什麼了,這時脊髓立即報告大腦,然後大腦決定怎麼辦。腦對四肢和周圍器官的命令,也要通過脊髓傳達給肌肉執行。
脊髓是乳白色的,很嬌嫩,所以被脊椎骨嚴密保護著。如果它受到外傷,輕者部分肢體不能活動,重者就要發生截癱,大小便不能控制。如果上段幾根脊神經損傷的話,就無法進行呼吸了。它可能受到創傷,也會受到細菌、腫瘤侵犯,從而導致功能損傷,產生各種與損傷部位相對應的症狀。
脊髓腫瘤恰恰如同人體電纜通路的破壞者,局部腫瘤會壓迫甚至損傷脊髓結構,導致上下傳導功能障礙,可相應產生無力、感覺麻木、冷熱溫度覺喪失、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腫瘤長在椎管內,患者可能因為神經被擠壓而感到疼痛;隨著腫瘤的生長發展,嚴重者可損傷神經,就像導線被切斷一樣,信號傳不過去,就會出現感覺和運動的異常。但這種異常有較大的個體差異,而且很多人沒能在早期察覺病情,給治療增加了難度。
目前,椎管內腫瘤主要依靠手術治療。大部分腫瘤為良性腫瘤,邊界清楚,術後不易復發。然而惡性腫瘤則不同,像滲透一樣地浸潤生長,是導線上的苔蘚。醫生既需要把腫瘤鏟掉,又擔心損傷神經,部分剔除又極易殘留。惡性腫瘤還會像蒲公英乘風一樣,順著腦脊液播散,非常容易復發,是非常棘手的疾病。
但不管是哪一種腫瘤,切除都有風險,如果長在了特殊的地方(比如高頸髓節段,靠近呼吸中樞),就更難處理了。即使切除了腫瘤,原來斷掉的導線也很難自己重新連起來,所以,手術的效果是和病情嚴重程度直接關聯的。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趙敬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