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8-2019年最受歡迎脊髓損傷研究文章介紹

2021-01-21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將與您共同分享2018-2019年出版的脊髓損傷與修復的高被引文章:

1.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rutin for spinal cord injury through anti-oxidation and anti-inflammation and inhibition of 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作者: Song, Hong-liang; Zhang, Xiang; Wang, Wen-zhao; 等.

出版年: JAN 2018

被引頻次: 14


蘆丁何以修復脊髓損傷?

中國山東大學附屬濟南中心醫院寧斌等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蘆丁可促進脊髓損傷修復,其機制與抗氧化,抗炎和抑制p38 MAPK通路有關。

蘆丁是一種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但是,蘆丁對脊髓損傷的神經保護作用目前尚無研究報導。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APK)通路是MAPK家族控制炎症反應最重要的成員。

寧斌等採用Allen打擊法建立脊髓挫傷大鼠模型,給予其腹腔注射蘆丁(30 mg/kg) 3 d,發現大鼠BBB評分增加,脊髓組織含水量,炎性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6水平,脊髓T8-9段的p38MAPK蛋白表達和半胱天冬酶3,9活性均降低,而外周血氧化應激相關標記物超氧化物歧酶及穀胱甘肽過氧物酶水平升高。從而闡釋了蘆丁對損傷脊髓的神經保護作用及作用途徑。


2. Deferoxamine promotes recovery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

作者: Yao, Xue; Zhang, Yan; Hao, Jian; 等.

出版年: MAR 2019

DOI: 10.4103/1673-5374.245480

被引頻次: 9


抑制鐵死亡可作為治療脊髓損傷的一個新方法?

鐵死亡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由鐵依賴的脂質過氧化損傷引起的細胞死亡模式,在腫瘤、腦出血、腎損傷中已發現鐵死亡,目前在脊髓損傷中尚無報導。去鐵胺是一種臨床上治療鐵離子過載疾病的藥物,有報導稱其在大鼠體內可用於修復脊髓損傷,而且在鐵死亡研究中被認為是一種鐵死亡抑制劑。
  中國天津醫科大學的姚雪等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去鐵胺可通過上調Xc-/GPX4通路抑制鐵死亡修復脊髓損傷。
  姚雪等將購買自軍事醫學科學院的90隻大鼠,採用Allen法建立胸10(T10)節段脊髓損傷大鼠模型,損傷前半小時腹腔注射去鐵胺(100 mg/kg),設為實驗組,同時設假手術組和SCI組作對照,連續給藥7 d。① 電鏡結果顯示,與假手術組相比,脊髓損傷後SCI組出現了溶血現象,可導致鐵過載,同時在SCI組損傷後1 h和24 h均觀察到了鐵死亡的顯著特徵性變化,即線粒體皺縮;② BBB評分顯示,實驗組大鼠後肢功能恢復明顯優於SCI組;③ 鐵離子濃度檢測顯示,實驗組在損傷後1,4,24 h鐵離子濃度明顯低於SCI組;④ Western blot結果顯示,與SCI組相比,實驗組GPX4、xCT及穀胱甘肽(GSH)蛋白表達在脊髓損傷後2,7 d顯著升高;⑤ RT-qPCR結果顯示,相比於SCI組,實驗組鐵死亡相關基因乙醯輔酶A合成酶2(Acsf2)、鐵反應元件結合蛋白(Ireb2)的mRNA水平在脊髓損傷後明顯升高;⑥蘇木精-伊紅染色顯示與SCI組相比,實驗組局部損傷組織存活神經元增多,同時去鐵胺對膠質增生具有抑制作用。

 

3. Stem cells for spinal cord injuries bearing translational potential

作者: Dalamagkas, Kyriakos; Tsintou, Magdalini; Seifalian, Alexander M.

出版年: JAN 2018

被引頻次: 9

DOI: 10.4103/1673-5374.224360


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前景

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策略,這個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痛苦。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Alexander M. Seifalian團隊對幹細胞療法在脊髓損傷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綜述。細胞療法被認為是促進脊髓損傷神經功能恢復的關鍵,目前正在進行臨床II期試驗對其其臨床療效進行驗證。誘導多能幹細胞、胎兒幹細胞、人胚胎幹細胞和嗅鞘細胞等幹細胞雖不是促進神經修復的靈丹妙藥,但其可與其他治療方法結合,用於幫助解決有關神經修複目前存在的問題。

 

4. Does combined therapy of curcumin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have a synergistic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spinal cord injury?

作者: Ruzicka, Jiri; Urdzikova, Lucia Machova; Svobodova, Barbora; 等.

出版年: JAN 2018

被引頻次: 8

DOI: 10.4103/1673-5374.224379


薑黃素聯合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對損傷脊髓的神經保護作用是否有協同性?

薑黃素是一種從薑黃中分離出來的抗炎劑,其也具備神經保護特徵,並且已經作為脊髓損傷實驗動物模型中證實有效。脊髓損傷後,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的應用可降低脊髓損傷後炎症反應,且有抗細胞凋亡的作用。

捷克共和國科學院的Jiri Ruzicka等在以往研究中報導了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減少NFκB二聚體的亞單位p65(RelA)的核轉移,從而抑制經典的NFκB通路。還有一些研究已經顯示了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對脊髓損傷後水腫,組織保護和功能恢復的影響。薑黃素和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幹預後,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1水平的降低是促進脊髓損傷後再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兩者聯合應用是否對損傷脊髓有協同性神經保護作用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Ruzicka等開展實驗評估了薑黃素與聯合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單獨及聯合應用治療大鼠脊髓損傷後,損傷脊髓軸突發芽、膠質瘢痕形成與再生過程相關的基因表達、免疫調節和行為學表現的變化。

實驗給予脊髓壓迫傷大鼠每日腹腔注射6 mg/kg薑黃素,17 mg/kg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共28d;或分別於脊髓損傷後1,7,14,21,28d,每周於損傷區周圍肌肉注射60 mg/kg薑黃素和17mg/kg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實驗發現,薑黃素與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單獨和聯合應用支持損傷脊髓組織軸突發芽,膠質瘢痕形成減少,促進行為恢復,但薑黃素和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聯合治療作用並不比兩者單獨應用更為明顯。此外,薑黃素與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單獨和聯合應用還影響細胞因子巨噬細胞炎性蛋白1α,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4和白細胞介素6表達,使除了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外的組織再生相關基因表達上調或不改變,部分指標在聯合治療時作用更為明顯。說明薑黃素和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聯合治療的協同作用不十分明顯,但其在脊髓損傷後的組織再生以及調節免疫應答方面有一定優勢。

 

5.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 neuronal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area of spinal cord injury

作者: Mukhamedshina, Yana O.; Gracheva, Olga A.; Mukhutdinova, Dina M.; 等.

出版年: FEB 2019

被引頻次: 7

DOI: 10.4103/1673-5374.244778


基於脊髓損傷臨床前實驗的數據評價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的潛力

以細胞為基礎的策略常被用作治療脊髓損傷。間充質幹細胞能夠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和細胞因子,具有免疫調節、抗細胞凋亡、抗炎、調節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的反應/表型的作用,似乎有助於促進神經再生。由於間充質幹細胞的作用基於其旁分泌機制,因而間充質幹細胞存活及其分泌表型顯得十分重要。然而,這些內容在既往的研究中少有關注。
來自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的Yana O. Mukhamedshina團隊對於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動物模型效果的臨床前實驗數據進行綜述。基於既往研究,嘗試脊髓損傷評估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的行為、存活、遷移潛力、在受損和完整組織區域的分布以及可能的分化,並確定間充質幹細胞對神經元微環境的影響,並將其與脊髓損傷功能恢復的效果相關聯,確定間充質幹細胞最佳生存率和最佳療效的條件。

相關焦點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最受歡迎的視神經損傷與再生研究的文章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的視神經損傷與再生研究的文章1. 出版年: DEC 2014被引頻次: 223. Neuroinflammation as a target for glaucoma therapy作者: Adornetto, Annagrazia; Russo, Rossella; Parisi, Vincenzo出版年: MAR 2019被引頻次: 196.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8-2019年最受歡迎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文章介紹(1)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將與您共同分享2018-2019年出版的阿爾茨海默病的高被引文章:1.出版年: APR 2018被引頻次: 28DOI: 10.4103/1673-5374.230303 薑黃素在阿爾茨海默病診治及預防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廣州工業大學的張焜等發表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8年4月第4期的一篇綜述闡述了薑黃素在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2018-2019年高影響力文章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www.nrronline.org)專注神經再生領域研究的國際性、經同行評議、開放獲取期刊,月刊出版,主要發表創新性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文章,以及高質量的綜述和觀點文章。
  • NRR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周圍神經損傷與修復研究論文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www.nrronline.org)專注神經再生領域研究的國際性、經同行評議、開放獲取期刊,月刊出版,主要發表創新性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文章,以及高質量的綜述和觀點文章。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論文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www.nrronline.org)專注神經再生領域研究的國際性、經同行評議、開放獲取期刊,月刊出版,主要發表創新性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文章,以及高質量的綜述和觀點文章。2019年期刊影響因子3.171,神經科學領域Q2區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項目。
  • NRR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神經退行性病研究論文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www.nrronline.org)專注神經再生領域研究的國際性、經同行評議、開放獲取期刊,月刊出版,主要發表創新性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文章,以及高質量的綜述和觀點文章。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Faculty of 1000入選文章推薦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歷年發表入選F1000文章推薦文章1推薦理由:基於細胞的療法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SCI)的再生醫學快速發展領域。這項研究表明,從鼻黏膜或嗅球收穫的OEC可以增強軸突再生和髓鞘再生,並顯著改善動物模型的行為結果。
  • NRR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阿爾茲海默病研究論文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www.nrronline.org)專注神經再生領域研究的國際性、經同行評議、開放獲取期刊,月刊出版,主要發表創新性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文章,以及高質量的綜述和觀點文章。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組織特邀稿件條件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RR)雜誌創刊於2006年4月,ISSN1673-5374,是專注國際神經再生領域研究的國際性、經同行評議、開放獲取期刊,官方網站為www.nrronline.org,月刊出版,雜誌旨在發表神經再生領域創新性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文章,以及高質量的綜述和觀點文章。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目前,全球範圍內數百萬人遭受著脊髓損傷帶來的痛苦。脊髓損傷後神經的自我修復能力有限,多種應用於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的治療方法如神經保護及神經再生治療等,其療效均難以令人滿意。本文對脊髓損傷後神經自我修復過程及相關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的脊髓損傷與再生研究的文章
    出版年:FEB 2019被引頻次: 16 3. 出版年:MAR 2019被引頻次: 11 4. 出版年:AUG 2019被引頻次: 9 5. 出版年:MAY 2019被引頻次: 68. 出版年:APR 2019被引頻次: 6 9.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再生的問題,近年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神經幹細胞(NSCs)成為研究的焦點,有望為SCI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現就NSCs移植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恢復神經元能量可促進脊髓損傷後軸突再生
    最新研究認為在突觸區,線粒體調節鈣和三磷酸腺苷水平,從而維持突觸的傳遞和結構。線粒體動力學的缺陷會導致神經元運輸、傳遞和代謝的缺陷。 來自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Xiao-Ming Xu團隊的研究證實,損傷引起的能量危機是中樞神經系統再生失敗的原因之一。
  • 基因修飾白細胞濃縮液有望用於脊髓損傷的治療
    Rizvanov等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1年第2期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首次提出將外周血基因修飾的白細胞濃縮液用於自體移植,以允許臨時生產重組生物活性分子來糾正某些病理狀況。作者既往研究同時使用攜帶神經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神經細胞粘附分子編碼基因的臍帶血單個核細胞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再生。
  • 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組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創傷等各種原因導致脊髓結構破壞、神經傳導通路中斷,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固有再生能力有限且損傷局部環境不利於再生,常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陷。背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固有再生能力有限,脊髓損傷常導致患者出現永久性的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改善神經功能恢復的方法。現研究認為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組由於介導了細胞移植的主要治療作用且避免了細胞排異等問題,因此將成為治療脊髓損傷的有力工具。
  •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促進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的恢復
    來自中國溫州醫科大學的張宏宇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夠通過調節自噬流來促進內皮細胞的修復,改善血脊髓屏障的功能,減輕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的障礙。在脊髓損傷後,自噬流被阻斷,內皮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在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給藥後的早期,自噬流部分恢復通暢,屏障蛋白損傷減少,進而促進了血脊髓屏障的修復,揭示了自噬流在損傷修復中的關鍵作用,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減輕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障礙的後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 脊髓損傷後大腦運動皮質的重塑在何處發生?
    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的張科學團隊使用磨薄小鼠顱骨結合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究發現,脊髓損傷小鼠的上遊神經中樞大腦運動皮質在突觸水平發生重塑,且重塑主要發生在突觸的後組成部分而非前組成部分
  • miR-132/甲基CpG結合蛋白2基因修飾的神經幹細胞具有修復脊髓損傷的潛力
    miR-132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高度特異的microRNA之一,可通過調節甲基CpG結合蛋白2的表達,影響神經幹細胞分化選擇,促進星形膠質細胞分化。李少華等提出miR-132/甲基CpG結合蛋白2基因修飾的神經幹細胞具有潛在的移植修復脊髓損傷的作用。
  • 建立利於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重建的脊髓電刺激定位
    來自中國南通大學的沈曉燕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脊髓損傷後,控制大鼠下肢運動的運動功能核心區域會發生遷移,並繪製出了適用於椎管內微刺激的運動功能圖譜,這將為運動功能重建研究中的電極精確定位提供指導,以更接近生理狀況的方式、以有限的刺激電極數目更有效地進行運動功能的重建,從電子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2020年有效被引超過10次的綜述文章
    > 英文文題: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nd intraneural revascularization中文文題:周圍神經再生和神經內血運重建作者:Billet, Fabrice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