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天風策略:劉晨明/李如娟/許向真
摘要
七大區域發展國家戰略:
本文借長三角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相關板塊的發酵,盤點十八大以來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具有標籤意義的7個區域主題,包括上海自貿區、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以及最近的長三角一體化。
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主題行情特點:
第一,區域經濟發展主題的β屬性並不突出(相比於科技類概念)。
第二,行情出現多伴有政策信號。
第三,七項戰略的比較上,京津冀一體化和上海自貿區漲幅最為可觀,行情持續性較好。
當前時點推薦一帶一路和長三角一體化:
一帶一路主題:過去一段時間的路演中,我們發現市場對一帶一路的看法存在巨大預期差。大部分人認為,在中美貿易戰的談判過程中,一帶一路會被淡化。但剛好相反,一帶一路是談判的重要籌碼,從近期領導訪歐和新聞聯播對一帶一路的大篇幅報導中,也能看到同樣的邏輯。建議重視4月26日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
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提出的國家戰略。一方面,參考此前戰略確定之後(最有效政策信號),第一波行情基本都在2個月以上。另一方面,當前正處於科創板推出的重要窗口,長三角區域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科技稟賦也將受益於本輪資本市場改革。
去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除了備受關注的科創板以外,總書記還宣布了一項重磅消息: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3月初兩會召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也首次以國家戰略的身份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相關主題概念股也在近期表現活躍。
年初以來,久跌的A股市場借估值修復邏輯走出了相當亮眼的行情,主要指數都有不俗的漲幅;與此同時,沉寂多時的主題投資也再度雀躍,彰顯高β屬性。借長三角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相關板塊的發酵,本文從主題投資架構出發,聚焦區域經濟主題;以政策為軸,盤點十八大以來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具有標籤意義的區域主題。
1、概述:為什麼今年要重拾主題投資
16至18年,市場整體風格以大為美、以龍為首、以業績估值為準繩;加上金融去槓桿加速,市場風險偏好降低,具備高彈性、高β主題投資多被冷落一旁,或只是脈衝式行情。如,17年後高送轉開始遇冷,雄安新區、半導體和區塊鏈的持續性均不高。這種情況的出現,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場風格偏「大」,主題標的一般小票為主、估值偏高;二是監管引導、抑制炒作;三是IPO常態化、主題小票的供給增加。
而在過去一年「熊冠全球」之後,19年開年,市場借估值修復邏輯迎來普漲行情。截止3月22日,滬深300、上證綜指、中證500、中小板指、創業板指漲幅分別為27.34%、24.47%、34.89%、35.39%、35.45%。與此同時,沉寂已久的主題投資也開始復甦。工業大麻、豬產業鏈、國產化替代、創投、雲計算等主題都獲得超過50%以上的漲幅(其中工業大麻指數截止3月22日漲幅136.21%),大幅跑贏指數。往後看,我們認為在市場情緒不低(表現為天量成交、槓桿資金開始躁動)的情況下,主題投資機會依然值得挖掘。
與行業投資不同在於,主題投資將驅動經濟體發展趨勢的某個因素作為「主題」,來選擇地域、行業、板塊或個股,可能跨行業,也會落實到個股。通過對概念主題的梳理,我們將主題投資分為宏觀主題、政策主題、產業主體、事件主題四類。本文借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契機,集中討論十八大以來上升為國家戰略、打上新屆領導班子標籤的區域經濟發展主題,看政策的推動如何映射到主題投資上。
2、大盤點:區域經濟發展七大國家戰略
如果從過去幾年政策對市場的映射來看,一旦涉及「國家戰略」的提法,往往都能引起極高的關注度。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還缺少對於政策主題的系統性比較。一方面,不同領域的國家戰略對應到A股的可參與性不同;另一方面,「國家戰略」也並不都是平行的,比如「一帶一路」不僅是國家戰略,而且是頂層戰略;再比如雄安新區有「千年大計」的提法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務院至少提出了以下國家戰略概念:
本文僅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相關的重要戰略做分析,回溯戰略提出之後主題概念的表現。按提出的時間順序,我們簡單回顧十八大以來最重要的區域經濟發展國家戰略。
2.1. 自由貿易區(以上海自貿區為典型)
習語錄: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2016年,重要指示)
自由貿易區早在黨的十七大(2007)就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十八大提出加速實施自貿區建設,進一步確立了自貿區戰略在我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從2013年上海自貿區成立,截止2018年末,國務院已經批覆了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3年9月18日,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明確了上海自貿區的地域範圍;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上海自貿區面積28.78平方公裡,2014年12月28日擴展到120.72平方公裡;範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七個區域。截至2018年11月底,已有56家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直接接入自由貿易帳戶監測管理信息系統,開立自由貿易帳戶71506萬個,通過自由貿易帳戶獲得本外幣境外融資總額折合人民幣1.3萬億元。
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投資層面,可以說,上海自貿區一直是自貿區概念標杆性的存在。
2.2. 一帶一路(三大戰略之一、國家頂層戰略)
習語錄:「一帶一路」建設植根於歷史,但面向未來;源自中國,但屬於世界。(2017年,一帶一路峰會)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分別由總書記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一帶一路」上升為國家戰略。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共同列為國家三大戰略。
根據去年8月27日「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後的新聞發布會數據,過去五年,合作夥伴方面,已有10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籤署118份「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協議。經貿合作方面,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共82個,累計投資289億美元,入區企業3995家。對外投資方面,截至2018年6月,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金融開放方面,目前已與17個國家核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並有11家中資銀行設立71家一級機構。
一帶一路是十八大以來,由總書記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戰略意義上,一帶一路不僅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更是肩負著推動中國式全球化的歷史使命。
2.3.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三大戰略之一/「千年大計」)
習語錄: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範和樣板的需要。(2014,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
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歷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2017,河北省安新縣考察、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由總書記於2014年2月26日召開的座談會上首次提出的,也是總書記親自謀劃和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15年4月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標誌著準備一年多的京津冀戰略頂層規劃出爐,並自此進入實質落地時期。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是中國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滄州、秦皇島、石家莊、張家口、承德、邯鄲、邢臺、衡水等11個地級市。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全力推動京津冀一體化,首要解決的是北京「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大氣汙染」的問題。2017年北京西城區和東城區人口密度分別超過24000人/平方公裡、20000人/平方公裡。另一方面,環首都帶的經濟發展狀況較為一般。2018年數據來看,在河北的11市中,只有唐山、廊坊這兩個地區的人均GDP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雄安新區的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裡,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裡,最終遠期控制區面積要到2000平方公裡(北京主城區面積只有1381平方千米)。區域特點上,雄縣擁有白洋澱水域面積18.3平方公裡,建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內陸碼頭;安新縣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境內的白洋澱是大清河水系重要的水利樞紐;容城緊臨北京周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且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值得注意的是,截止18年底,我國的19個國家級新區中,雄安新區是唯一一個區位上不在直轄市的副省級新區。
2.4. 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之一)
習語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2018,長江經濟帶座談會)
長江經濟帶的概念源來已久,長江流域的開發和保護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90 年代中期,「長三角和沿江地區」的發展首次上升為國家級戰略,這一階段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與核心。「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國家對長江黃金水道的建設頗為重視。2010 年 12 月,國務院頒布實施《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長江流域以一個整體的區域再次納入國家發展戰略。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作為重大戰略在國家層面得以正式確立,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一併被列為三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2014年,長江經濟帶的範圍從「7+2」擴大到「9+2」。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
長江經濟帶東起長三角衝積平原、連接東海海岸線,西至雲貴高原、與緬、老、越三國交界,跨越中國 11 個省(直轄市),國土面積 205.24 萬平方公裡,佔全國國土面積的 21%。從經濟要素稟賦來看,長江經濟帶沿線的天然優勢和後天基礎,都奠定了其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巨大的增長潛力。長江經濟帶的航運具有運輸成本低、運輸能力大、佔地少、能耗低、汙染小等特點,自東向西較均勻地分布著不少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特色突出、科教創新基礎良好、城市文化吸引力很強的節點城市。
2.5. 粵港澳大灣區(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
習語錄:北雄安,南大灣,是中國戰略雙子座。(2018,廣東考察)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討論可以追溯到1994年,時任港科大校長的吳家瑋提出了對標舊金山、建設深港灣區的設想。21世紀初,廣州再次提出依託南沙港、對標東京灣區。2009年10月28日,粵港澳三地政府有關部門在澳門聯合發布《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提出粵港澳共建世界級城鎮群。2014年,「打造灣區經濟」首次寫入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首次寫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同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港籤署。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頂層設計正式出爐。
粵港澳大灣區是粵港澳自貿區的升級版,包括廣東的九個市(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中山、佛山、肇慶、江門),連接香港、澳門,區域上看是輻射珠三角,地理位置上看該區域是對外開放的高地。從經濟基礎看,大灣區覆蓋全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城市群,不到1%的土地和5%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3%的經濟體量,同時坐擁有全球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戰略提出之際便對標三大世界級灣區,增長潛力巨大。目前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未來在產業升級上,除了目前的優勢產業製造業,還將向服務業等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遷徙,增長潛力巨大。
2.6. 海南自貿港(經濟特區更高的歷史使命)
習語錄: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2018,海南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
早在1988年,全國人大會議就通過了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也成為了當時最大的經濟特區。30年後的2018年,總書記赴海南考察,在4月13日舉辦的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正式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出現了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的說法;海南經濟特區戰略意義升級之後,2019年的兩會重申將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此外,海南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也在2018年末正式頒布。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面積第二大的島。全省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總面積3.54萬平方公裡(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0.37%。截至2017年底,海南省常住人口佔全國0.67%, GDP佔全國0.54%。
按照去年4月的指導意見,海南自貿區/港被定義為「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是「打造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範例」;總書記更是強調,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指導意見》同時提出了從當前到本世紀中葉的發展規劃。
2.7. 長三角一體化(最強城市群)
習語錄: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2018,進博會)
1991年,鄧公在上海視察時就指出,「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 92年6月,國務院專門召開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規劃座談會,拉開了長三角經濟協作探索的序幕。進入21世紀,中央更加關注區域協調發展問題,提出要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繫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這一時期長三角的區域協作從青澀逐步走向成熟,國務院先後頒布了三個重磅規劃。
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發表演講時提到,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從1982年首建上海經濟區試驗跨省區區域合作模式未果,到2018年長江三角洲一體化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歷時36年。
長三角城市群處於東亞地理中心和西太平洋的東亞航線要衝,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集中、區域消費能力最強的地區,對標全球,依然是消費和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由於區域經濟戰略屬於政策主題,因此在更多時候是政策驅動型的。重要的國家戰略毫無疑問都能獲得政策傾斜,關注度、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這也給我們的梳理工作帶來難度。但市場往往只對重要政策節點作出反應,因此從主題投資層面,也無需窮盡所有細節。我們希望能夠找到區域主題概念投資的規律共性,因此對於「重要政策節點」,我們圈定以下範圍:
概念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中央、國務院重要會議上有超預期的表述(黨代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國務院以最高名義出臺專項規劃 召開專題座談會、舉辦峰會 其他:金融支持政策、區域專享政策 根據這個標準,我們畫出七大區域發展國家戰略的政策日曆(清晰版請聯繫團隊獲取):
3、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區域主題如何表現
政策主題投資機會往往由政策節點或政策預期驅動,但由於戰略性主題往往建設周期較長,難以在短期兌現收益,因此主題投資受資金面和市場風險偏好影響較大。因此我們首先將2013年以來的市場走勢劃分為以下六個區間:
區間①-牛市初期:2013年1月-2014年10月。此階段特點為,慢熊之後初現結構性躁動跡象,創業板指跑贏滬深300,風險偏好回暖中。
區間②-快牛:2014年11月-2015年6月。此階段特點為,槓桿資金大舉進入,風險偏好極高,市場全面快速拉漲。
區間③-快熊:2015年6月-2016年2月。此階段特點為,資產泡沫破滅,槓桿資金爆倉,市場連續快速下跌。
區間④-結構性慢牛:2016年3月-2018年1月。此階段特點為,市場以大為美,主板指數漲而選股難度加大,市場風險偏好較低。
區間⑤-快熊:2018年1月-2018年12月。此階段特點為,市場全面殺估值,除年初以外主要指數全年下跌。
區間⑥-反彈:2019年1月至今。此階段特點為,市場久跌之後借寬鬆預期啟動估值修復行情,風險偏好快速回暖。
3.1. 上海自貿區:優質上市公司集聚,常有大行情
第一波行情-2013.8.6-2013.9.24:市場處於大牛市啟動初期,行情不長但漲幅較大。政策驅動力來自國務院批准設立上海自貿區並發布總體方案,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
第二波行情-2014.6.21-2015.6.12:橫跨牛市從「溫」到「熱」兩階段,漲幅可觀,概念體現β屬性。區間覆蓋的重要政策節點包括14年6月28日國務院下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措施》、14年末第二批自貿區名單出臺。
第三波行情-2016.6.14-2017.3.1:處於結構性慢牛,市場開始分化。板塊對創業板指相對收益較高,對滬深300相對收益一般。政策方面,16年8月末第三批自貿區名單出臺。
第四波行情-2019.1.31-2019.3.25:市場處於估值修復的反彈階段。政策面上,18年11月末國務院重磅發布關於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加上海南自貿港的催化,這一輪反彈行情中取得較高相對收益。
3.2. 一帶一路:提出以來漲幅一般,政策預期更加重要
第一波行情-2014.1.14-2014.12.15:處於大牛市前期預熱階段,概念穩健上漲。2013年9月、10月分別提出「帶」和「路」,11月9日十八屆三中全會升級為國家戰略。概念取得相對收益時間略有滯後。
第二波行情-2016.6.8-2017.4.13:處於結構性慢牛階段。14-15年的一系列推進,一帶一路指數雖然上漲,但並沒有取得太好的相對收益,板塊的β屬性不明顯。反而在16年6月之後,市場以大為美,風險偏好一般,概念漲幅更加穩健。此外這一波漲幅還有17年一帶一路峰會的預期加成。
第三波行情-2018.6.22-2018.9.7:處於全面殺估值階段,漲幅和持續性都有限。這一區間政策驅動不明顯。
3.3. 京津冀一體化:高彈性主題,牛市品種
第一波行情-2014.2.14-2014.12.8:處於大牛市初期階段。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正式提出國家戰略,概念全年漲勢良好。
第二波行情-2015.6.5-2017.4.11:橫跨快熊-結構性慢牛兩個階段,取得相對收益的持續性極高。14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合稱為三大戰略;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三大戰略時將京津冀寫在首位;17年4月1日推出雄安新區(此後因波動率過大多只股票被特停)。在大牛行情裡,政策概念的彈性並不是最突出的。但整體來說,有政策加成的情況下,京津冀概念的穩健性較高。
3.4. 長江經濟帶:牛市初期提出,相對收益一般
第一波行情-2014.9.4-2014.11.28:處於大牛市初期階段。國務院在14年9月印發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確認為國家戰略,推動本輪行情。但由於戰略誕生於牛市初期,在隨後的快牛中,彈性並不大,隨後相對收益不突出。
第二波行情-2016.6.16-2017.4.6:處於結構性慢牛階段。整體來說,長江經濟帶概念相比於其他區域發展國家戰略,熱度並不算高。
3.5. 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推動下取得熊市相對收益
第一波行情-2017.1.18-2017.4.13:處於結構性慢牛階段。17年初期漲幅不明顯,但在兩會確認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之後,概念迅速拉升。但這一輪行情持續性不高。
第二波行情-2018.3.22-2018.5.24:處於市場全面殺估值區間內。政策方面驅動力主要來自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下發的預期,5月政治局常委會和政治局會議先後審議綱要。
第三波行情-2018.11.5-2018.12.11:處於市場全面殺估值的後期。總書記在10月末時隔6年再赴廣東考察,提振概念情緒。但行情仍然較弱,以震蕩為主。
3.6. 海南自貿港:推出後兩輪行情持續性均有限
第一波行情-2018.2.9-2018.4.9:處於市場全面殺估值階段。概念借總書記考察海南,提出「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炒作,但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對海南板塊提法不及市場預期,因而行情非常短暫。
第二波行情-2018.11.18-2018.3.25:處於久跌後反彈階段。政策驅動力為10月末海南自貿區總體方案出臺、11月5日進博會表達改革開放態度。
3.7. 長三角一體化:借年初估值修復行情發力
第一波行情-2019.1.31-2019.3.22:市場處於久跌後估值修復階段。政策驅動力為18年11月進博會和19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先後確認國家戰略。
總結以上我們發現,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經濟發展主題的表現有以下特點:
第一,主題投資需要考慮市場所處階段和投資者風險偏好,但區域經濟發展的β屬性並不非常突出(相比於科技類概念)。我們對七大戰略主題行情的回溯中,很少能夠看到此類主題在快牛行情中取得相對收益;而在結構性慢牛(16年3月-18年1月,市場以大為美階段)或大牛市啟動前夕(13年1月-14年10月)表現最好。我們推測原因之一可能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在建設初期,大都需要設計基礎設施建設、交通一體化等,而這些板塊並不屬於高彈性品種。
第二,政策類主題要出現大行情,多需要政策推動。我們在前文提到了五類重大政策節點,包括①概念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②在中央國務院重要會議上有超預期表述、③中央國務院出臺頂層規劃、④總書記親自召開座談會或舉辦峰會、⑤金融支持或專項政策——通過回溯發現,第一類政策信號的驅動力最強。如果區域政策被上升為國家戰略,則無論當時市場處於哪個階段,都能出現一波行情;至於漲幅力度和持續性,則受市場所處階段和政策持續推動影響。除此之外,第二類和第四類信號對概念也有不錯的推動作用;至於第三類信號,市場抱有預期的情況下多為提前反應;第五類信號驅動力最弱。
第三,七項戰略的比較上,京津冀一體化和上海自貿區漲幅最為可觀,行情持續性較好。
4、當前重點推薦:一帶一路、長三角
站在當前時點,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和長三角一體化主題。一帶一路主題在過去兩年表現較為低迷,加上國際範圍內逆全球化、民粹主義抬頭,市場對於一帶一路的預期有所下降。但從政策面對於「改革開放」的決心來看,一帶一路很有可能也是最被低估的區域主題之一。此外,今年將召開第二次一帶一路峰會;而兩年前峰會召開前夕,一帶一路指數表現較好,對滬深300和創業板指均有相對收益。除了峰會的預期之外,另一個事件催化來自3月23日上午,中意籤署的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義大利也是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以來首個籤署該協議的G7國家。
長三角一體化是最新提出的國家戰略。一方面,參考此前戰略確定之後(最有效政策信號),第一波行情基本都在2個月以上。另一方面,當前正處於科創板推出的重要窗口,長三角區域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科技稟賦也將受益於本輪資本市場改革。此外從市場環境來看,我們更傾向於當前處于震蕩向上的脈衝性行情,是比較有利於政策類主題的。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風險,政策不達預期風險等。
註:文中報告節選自天風證券研究所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策略:七大主題復盤: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區域概念如何表現》
對外發布時間 2019年3月31日
報告發布機構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分析師 劉晨明 SAC 執業證書編號:
S1110516090006
李如娟 SAC 執業證書編號:
S1110518030001
許向真 SAC 執業證書編號:
S1110518070006
聯繫人 吳黎豔
天風策略團隊成員介紹
劉晨明 聯席首席。南開大學國際金融碩士,先後任職於華泰證券、安信證券、天風證券從事策略研究,主要負責大勢研判和行業比較研究。
韓旭東 香港大學MBA,負責海外映射研究。
李如娟 中山大學金融碩士,工學學士;先後任職於廣證恒生、中銀國際和天風證券從事行業和策略研究;目前主要負責行業比較。
姜祿彬 喬治華盛頓大學金融系碩士,密蘇裡州立大學會計系碩士,美國CPA,負責專題研究。
許向真 廈門大學金融學碩士,保險學學士,主要負責政策跟蹤和行業比較。
吳黎豔 武漢大學會計碩士,會計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