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示細胞質膜的失衡在纖維化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生命學院在eLife發文揭示細胞質膜的失衡在纖維化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清華新聞網6月30日電 6月1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José Carlos Pastor-Pareja(何塞·卡洛斯·帕斯特帕雷哈)研究組在eLife發表了題為「Plasma membrane overgrowth causes fibrotic
-
研究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1在特定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轉化過程中的...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宋建國研究組研究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在轉化生長因子-β1 (TGF-β1) 誘導的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的轉變(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顏寧:《跨膜運輸蛋白——進出細胞的門戶》
科學家們發現了,原來是有不同的葡萄糖轉運蛋白,而對於它的研究,事實上也是經歷了大概一個世紀,特別是對於我們理解細胞膜,理解物質的跨膜,對於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研究,也就代表了我們對整個生命過程的研究歷史。葡萄糖轉運蛋白理解起來是一種蛋白,可是在人體中有14種,因為它太重要了,所以有各種各樣的蛋白分布在我們的不同組織、器官之內,具有不同的特異性,發揮著功能。
-
研究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染色質運動狀態...
但是,研究者對於隔離與定位A/B區室和染色體領地的調控因子與機制認知較少,同時對影響染色質運動狀態的因素了解有限,例如染色質高級結構與運動狀態的關聯性尚不清楚。已有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和運動狀態的研究結果提示,細胞核核膜附近的核纖層區域對染色質的結構和運動狀態維持、相應基因表達調控均有重要作用。在核膜內層,核孔複合體和跨膜蛋白結合在由核纖層蛋白組成的網狀結構上,共同組成核纖層。
-
揭示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在線粒體外膜,ATP依賴性的馬達蛋白Msp1/ATAD1可以去除一些錯誤定位的跨膜蛋白。相比之下,雖然針對內質網的蛋白靶向研究得很好,但是對清除內質網膜上的錯誤靶向的跨膜蛋白的機制還未完全了解。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作為一種研究膜蛋白定位的模型,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著重關注尾錨定蛋白(tail–anchored protein),尾錨定蛋白含有的單個C端跨膜區對細胞器定位是必要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的。他們推斷,介導線粒體尾錨定蛋白定位的因子會直接與新生蛋白相互作用。
-
生化與細胞所發現肝細胞核因子-6在肺癌上皮-間質
invasive growth of lung cancer cells through p53 and the inhibition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的研究論文,該文報導了肝細胞核因子-6在調控上皮-間質轉化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
-
...Biology:Rho GTP酶新功能--抑制乳腺腫瘤生成以及皮-間質細胞轉化
2015年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者們發現基底樣和三陰性乳腺癌中Rho GTP酶Rnd1是一個潛在的腫瘤轉移抑制因子。敲除Rnd1蛋白破壞了上皮細胞的粘連和極性,導致上皮-間質細胞轉化的發生,同時胞內的c-Myc表達發生紊亂、腫瘤抑制因子p53受到抑制,也導致了細胞產生腫瘤化轉變。
-
.& Cell :孫育傑/李程合作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
但是,研究者對於隔離與定位A/B區室和染色體領地的調控因子與機制認知較少,同時對影響染色質運動狀態的因素了解有限,染色質高級結構與運動狀態的關聯性尚不清楚。已有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和運動狀態的研究結果提示,細胞核核膜附近的核纖層區域對染色質的結構和運動狀態維持、相應基因表達調控均有重要作用。在核膜內層,核孔複合體和跨膜蛋白結合在由核纖層蛋白組成的網狀結構上,共同組成核纖層。
-
跨膜運輸,病毒是如何感染細胞的
細胞膜有三個功能:(1)與外界環境分隔開,(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保持細胞間功能的協調)。下面是生物書中一個細胞膜的模型,熟悉吧,小粒子可是好好地研究了很久喲。細胞膜,主要由脂(50%)和蛋白(40%)組成,還有糖類(2-10%)。蛋白質在行使膜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控制運輸和信息傳遞),所用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的種類和數量越多。比如癌細胞的惡性增殖與轉移與癌細胞膜的改變有關。
-
Nature | 膜內分子伴侶複合物協助膜蛋白的生物合成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兮在真核生物中大約25%的蛋白質編碼基因編碼細胞所必須的膜蛋白【1】。膜蛋白最主要插入、被修飾以及摺疊的細胞器是內質網。但是過去幾個世紀關於膜蛋白是如何靶向內質網以及跨膜結構域是如何插入磷脂雙分子層的研究還未見定論【2】。
-
在突觸囊泡與質膜融合導致神經遞質釋放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SNARE...
膜融合是生命基本和重要的過程之一,真核細胞多種形式的胞內區間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學性質,細胞維持這些胞內分區之間的動態平衡主要依賴的是囊泡轉運,該過程與許多重要疾病密切相關。囊泡轉運即包含轉運物質的囊泡從供體出芽然後轉移至目標膜,錨定之後與目標膜融合,從而使得膜蛋白、磷脂和內容物轉運至另一個細胞區間。神經遞質的釋放就是通過突觸囊泡與質膜的融合實現的。
-
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的調控
在核膜內層,核孔複合體和跨膜蛋白結合在由核纖層蛋白組成的網狀結構上,共同組成核纖層。核纖層蛋白包括兩類:A型核纖層蛋白(lamin A和lamin C)和B型核纖層蛋白(lamin B1和lamin B2)。近期,已有多個課題組分別報導了在擬南芥1、線蟲早期胚胎2、果蠅細胞3和小鼠胚胎幹細胞4中核纖層蛋白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的影響,這些研究結果既有共同特徵也有差異性,但尚無在人源細胞中的報導。
-
上皮還是間質?細胞身份危機與腫瘤進展相關嗎?
Hay等人抽絲剝繭的研究以及隨後的其他研究表明,表型可塑性這一顯著特徵(Hay稱之為「上皮-間質轉化」)是動物發育中關鍵且常見的[1]。點上圖,到CST官網體驗交互式信號通路經歷EMT的細胞表現出一系列的表型變化,現在其中許多被認為是EMT過程的標誌[PMID:19487818]。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2015-12-11 生物物理研究所 【 真核細胞的核膜是由內核膜和外核膜組成的雙層膜狀結構,其可以分隔細胞核與細胞質,保護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並維持細胞正常活動所需的機械特性。
-
惡病質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
使用可溶性ACVR2B,一種有效的肌肉生長抑制素抑制劑,可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抑制腫瘤惡病質。其他TGFβ超家族成員,生長分化因子11(GDF11)和GDF15是惡病質的介導因子(圖1b)。 四、細胞外囊泡 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EVs)帶有核酸、脂質、蛋白質以及代謝物和細胞間通訊的輔助作用。
-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Shen Tian 和Peng Cai課題組--還原氧化石墨烯觸發A549細胞上皮-間質轉化
然而,過度使用和未經處理的排放可能導致其分布於環境和生物鏈中,這會引起可怕的健康風險擔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石墨烯衍生物會誘導體內肺纖維化,因此本研究的總體目標是探索體外試驗中還原氧化石墨烯(rGO)的肺纖維化響應潛在的分子機制。上皮細胞間質轉化(EMT)對肺纖維化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在這裡,我們評估了rGO樣品對A549細胞的EMT效應。
-
中國科學家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系統與膜蛋白結構
葉綠體在陽光的作用下,把經由氣孔進入葉子內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轉變成為澱粉等物質,同時釋放氧氣。 光合作用是將太陽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再轉化為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的過程!根據蛋白分離的難易及在膜中分布的位置,膜蛋白基本可分為三大類:外在膜蛋白或稱外周膜蛋白、內在膜蛋白或稱整合膜蛋白和脂錨定蛋白。膜蛋白包括糖蛋白,載體蛋白和酶等。通常在膜蛋白外會連接著一些糖類,這些糖相當於會通過糖本身分子結構變化將信號傳到細胞內。
-
【重磅綜述】衰老過程中經典和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
(C)非經典SASP是指不受釋放因子驅動的衰老過程中的細胞間通訊。細胞間通訊可以通過受體相互作用來介導,如白細胞介素-1受體(IL-1R)和白細胞介素-1 (IL-1A)或NOTCH1/JAG相互作用,兩者均可誘導sSASP。此外,cell-ECM相互作用已被描述在衰老過程中發生。
-
科普來了 | 科學家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膜蛋白是指生物膜上的蛋白質,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擔者,介導了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與信息傳遞,並且是能量代謝的重要參與者。如果我們把細胞想像成一間屋子,那膜蛋白就是這間屋子的窗戶,陽光、空氣不斷通過這個屋子的不同窗戶與室內進行交換。
-
如何預測蛋白的跨膜螺旋?
而α-螺旋在細胞中通常具有信號傳導或轉運通道功能,細胞中的跨膜蛋白以此類型為主,在人類中,27%的蛋白質被預測為α-螺旋型跨膜蛋白。 那麼,如何預測一個蛋白是否具有跨膜螺旋(TMH)呢? 今天推薦大家一款比較好用的在線工具-TMHMM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