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常見的辣蓼草,少見的水陸兩棲植物,不僅可作酒麴還能泡柿子
「認識是寶,不認識就是草」
在農村,有著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尤其是各種花草樹木,物盡其用成了它們存在的價值,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它們的認知普及率非常的低,以至於很多生長在農村的人也只認識少數,更不用說普及,這就使得非常多的有用植物,成了當地百姓眼中的野草或雜草等。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自然資源有所差異,正是由於差異性,古往今來,對一種植物的認知普及是非常欠缺的,所以分享與普及很重要。通常情況下,人們的印象中植物的生長環境無非有兩種:水裡跟地裡,對於兩棲植物,知道的少之甚少,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種兩棲植物,既能在莊稼地裡見到它的身影,同時還能在有水的荒田裡看到繁殖,這種植物就是「辣蓼草」。
辣蓼草,為蓼科蓼屬植物水蓼的乾燥全草,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數紫紅色小斑點,葉互生,披針形,深綠色,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綠白色或粉紅色,密生;花子房卵圓形,瘦果卵圓形,扁平,期初夏,果期於秋季。別稱有:水蓼、柳葉蓼、水胡椒、綿毛酸模葉蓼、柳葉大馬蓼等,在我們黔東地區稱為「辣米菜」,常見於荒地、莊稼地、路邊及陰溼的溝渠等地,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很多人都知道,植物生長環境較為單一性,要麼在陸地要麼在水裡,而能夠兩者皆能生長的較少見,如大家熟知的菖蒲,而辣蓼也是其中之一,之前一直以為只有在莊稼地裡或其他荒地才有它,這些天在荒田裡放鴨子,水田裡長了好多辣蓼,而且還長得枝繁葉茂。
辣蓼草,在農村多數人眼裡被當做雜草或野草,莊稼地裡見到就割,也是讓農夫頭疼的一種野草。辣蓼草繁殖快,植株高大,自然生長無人幹預的情況下,能長到1.2米左右,長辣蓼的地方都是密密麻麻的成片生長,根系發達,一般藥物無法徹底消滅,農家幹活時多選擇人工除草,連根拔出才能避免來年擴大繁殖。看起來是野草,殊不知辣椒有著不錯的價值。具有祛風利溼,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於痢疾,胃腸炎,腹瀉,風溼關節痛,跌打腫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症的治療;外用於毒蛇咬傷,皮膚溼疹。(此文只做科普分享,就醫遵醫囑)
除了以上不錯的藥用價值外,在民間,辣蓼草還用來做酒麴,在華東地區,很多農村人家用辣蓼草製作酒麴。在我們黔東地區,辣蓼草常用於藥魚跟泡柿子。
記得小時候村裡人在河裡抓魚,就是用辣蓼草。割鮮辣蓼草,放在石缽裡搗碎,然後放點清水,攪拌後倒入河裡,半小時左右,河裡的魚就會呈微醉狀浮在水面,如果一二十分鐘不抓的話,魚會清醒再次遊到河底深處。用辣蓼藥魚,對水體無汙染,而且受影響河段範圍小,不會毒死河魚,後來隨著農藥的出現,河裡的魚到現在幾乎絕種了。
辣蓼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泡柿子,在我們黔東農村,有很多野生柿子,當地人喜歡吃硬柿子。大家都知道,硬柿子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澀」,去澀很關鍵,通常情況下都是用溫水泡,就能去澀。當地村民在泡柿子的時候,會放入一種野草,這種草就是辣蓼,用辣蓼泡過的柿子,一點澀味都沒有,同時還有淡淡的辣味,由於辣蓼具有不錯的中藥價值,泡過的柿子,吃飽都沒問題。我家地裡有一株柿子樹,每年國慶前後都能收穫幾百斤柿子,每次摘柿子回來都會用辣蓼浸泡,每次都吃到飽。
辣蓼草除了以上價值外,還有的人家,開始用來當作庭院花卉栽植,農村夏天花卉較少,辣蓼草粉紅色的花朵很是驚豔,加之植株高大,枝繁葉茂,在院子裡種上幾株辣蓼,開花時也是一道不錯的風景。
農村很多植物,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認識是寶,不認識就是草,生活中難免有用到的時候,深入了解也不妨是件有意義的事情。朋友們,你認識辣蓼嗎?你的家鄉有這種兩棲植物嗎,怎麼稱呼呢?有關辣蓼的相關知識,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了解更多農村趣事及三農知識,點擊關注【下壩毛哥】,帶你一起,知農事、親自然、漲知識。喜歡此文的歡迎收藏、轉發分享,你的點讚是毛哥前進的動力。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的農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