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清理擱淺的水母,準備帶回去食用。記者 郭欽轉 攝
「水母是有毒的,不能碰啊!」昨日下午2時許,在廈門環島路珍珠灣,一隻大水母擱淺,引來許多市民、遊客圍觀。不想,一名中年男子不顧風險,徒手拖拽水母,甚至打算帶回去食用,任周圍群眾如何勸阻都不聽。
現場一名目擊者擔心中年男子的安全,於是撥打了海西晨報新聞熱線0592-8080000求助。
晨報記者到現場時,該中年男子已經將水母抱到了海邊的木棧道上。這真是一隻大水母,展開後直徑達一米左右,如同一把大傘。它通體透明,重量有七八十斤,人們在沙灘上發現它時,它已經死亡。
據了解,環島路的沙灘上出現擱淺水母是常有的事,但像這麼大一隻卻是少有。
「太重了,等蒸發掉一些水分後,再用編織袋裝回去。」該中年男子自稱姓簡,龍巖人,在晨報記者的勸說下,他仍執著地要將水母帶回去食用。
不久後,市海洋與漁業局執法支隊隊員也聞訊趕到了現場。在眾人的努力勸說下,男子最終放棄了帶回家食用的想法,水母的屍體就地深埋處理。
專家證實,水母的種類有很多,但大部分是有毒的,不能隨意觸碰,如果食用不當,也存在中毒的風險。另外,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因此,實際上沒有太多的食用價值。
據悉,看似十分柔弱的水母其實十分兇猛,在其傘狀體下,那些細長的觸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上面布滿了刺細胞,能夠射出毒液。一旦蜇人後,釋放的毒素會導致一些皮膚敏感者過敏,甚至會引起皮膚潰瘍,在高劑量下甚至可能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