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只有瑞典公主看懂了的絕筆情書 r=a(1-sinθ)

2021-02-23 六小時空間

這是1650年發生在斯德哥爾摩街頭發生的一件事。

笛卡爾於1596年出生在法國,歐洲大陸爆發黑死病時他流浪到瑞典,認識了瑞典一個小公國18歲的公主克裡斯汀,後成為她的數學老師,日日相處使他們彼此產生愛慕之心,公主的父親國王知道了後勃然大怒,下令將笛卡爾處死,後因女兒求情將其流放回法國,克裡斯汀公主也被父親軟禁起來。

笛卡爾回法國後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給公主寫信,因被國王攔截,克裡斯汀一直沒收到笛卡爾的信。笛卡爾在給克裡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後就氣絕身亡了,這第十三封信內容只有短短的一個公式:r=a(1-sinθ)。

國王看不懂,將全城的數學家召集到皇宮,但沒有一個人能解開,最終國王覺得他們倆之間並不是總是說情話的,就大發慈悲就把這封信交給了一直悶悶不樂的克裡斯汀,公主看到後,立即明了戀人的意圖,她馬上著手把方程的圖形畫出來,看到圖形,她開心極了,她知道戀人仍然愛著她,原來方程的圖形是一顆心的形狀。這也就是著名的「心形線」。

國王死後,克裡斯汀登基,立即派人在歐洲四處尋找心上人,無奈斯人已故,先她走一步了,徒留她孤零零在人間...

據說這封享譽世界的另類情書還保存在歐洲笛卡爾的紀念館裡。


勒內·笛卡爾是誰?

笛卡兒被廣泛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他第一個創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哲學上,笛卡兒是一個二元論者以及理性主義者。笛卡兒認為,人類應該可以使用數學的方法――也就是理性――來進行哲學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舉出了一個例子:在我們做夢時,我們以為自己身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然而其實這只是一種幻覺而已,參見莊周夢蝶)。他從邏輯學、幾何學和代數學中發現了4條規則:

  笛卡兒最出色的成就就是創立了解析幾何。也是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

請關注我們,微信訂閱號:六小時空間

記錄留學生眼中的中德差異,跨越異地交錯的6小時時差,追尋美好生活。

相關焦點

  • 愛情公式r=a(1-sinθ)
    在歐洲笛卡爾紀念館裡,保存著迄今為止享譽世界的一封另類情書,全篇只有一個公式「r=a(1-sinθ)」,這個數學公式的曲線圖展開
  • 百歲山,與r=a(1-sinθ)
    看懂了沒?一個貴族少女坐著大馬車在街上搶了一個老頭的礦泉水,這個情節,我看一次就笑一次。據說,這個廣告靈感來自於笛卡爾和克裡斯汀的愛情故事。沒錯,就是廣告裡兩位男女主角的原型的愛情故事。當年,笛卡爾五十二歲,克裡斯汀剛剛十八。不知道笛卡爾的人,恐怕沒好好上過學。
  • 數學中有一個浪漫方程式:r=a(1-sinθ)
    r=a(1-sinθ)  據說這是數學家笛卡爾死前寄出的最後一封情書的內容。52歲的窮困潦倒的數學家笛卡爾與18歲的高貴的瑞典公主相愛了,卻讓聞訊的瑞典國王勃然大怒,將他流放驅逐。 笛卡爾在臨行前,在監視他的人的眼皮底下,給克裡斯汀公主留下了一封信,信上只有一個方程r=a(1-sinθ)。 所有的人都大惑不解,於是,這封信被送到克裡斯汀的手中。公主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了這個公式的幾何圖形,原來,這是一顆心。
  • 留給你的最後一封信只有一個公式:r=a(1-sinθ)
    傳說1648年,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正醉心研究自己的數學問題,卻意外吸引了路過的年僅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二人相談甚歡,過後笛卡爾漸漸忘卻了這件事。但是幾天後,他接到通知,瑞典國王聘請他做克裡斯汀公主的數學老師。不久後克裡斯汀公主的數學在笛卡爾的悉心指導下突飛猛進,笛卡爾向她介紹了自己研究的新領域--直角坐標系。
  • 解密 r=a(1-sin θ),你學會把妹了嗎?
    笛卡爾是法國人,當時法國正流行黑死病,他不得不逃離法國,流浪到瑞典當了乞丐。某天,他在市場乞討時,有一群少女經過,其中一名少女發現他的口音不像是瑞典人, 就對笛卡爾非常好奇,於是上前問他 「你從哪來的啊?」 「法國」 。「你以前是做什麼的啊? 」「我是數學家。」這名少女叫克麗絲汀,18歲,是一個公主,她和其它女孩子不一樣,並不喜歡文學,而是熱衷於數學。
  • r=a(1-sinθ)
    1649年,斯德哥爾摩的街頭,落魄的法國數學家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後來,笛卡爾擔任克裡斯汀的私人哲學、數學老師。他們相愛了,國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笛卡爾被流放回法國,公主被軟禁。笛卡爾,這位解析幾何的鼻祖在法國身染重病,給克裡斯汀寫出第十三封信後憾然身亡。
  • 數學家笛卡爾寫給公主的一封情書,讓她們的故事流傳至今
    笛卡爾影視形象笛卡爾的童年生活讓笛卡爾能夠心無旁騖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科目。直到國王收到了笛卡爾病重彌留之際寫的最後一封信:一個公式「r=a(1-sinθ)」。國王看不懂,以為是數學題目,便給了公主。公主與笛卡爾影視圖笛卡爾寫給公主的最後一封信,流傳到今天,成為著名的情書。這封情書至今還在博物館被珍藏,笛卡爾與公主的故事於是被世人所熟知。我記得我的高中數學課本中還收錄有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以激發我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 我愛你,就是數學方程式r=a(1-sinθ)
    他在腸弦末端綁上重物,發現重量比是2:1時,腸弦發出了八度音程;重量比是3:2時,得五度音程……巴赫將這種音程的和諧關係運用到實踐中。他在一千多首作品,窮盡了對位法的組合,充滿了規則和秩序。規則不是教條,秩序來自熱忱。《哥德堡變奏曲》中,聲部間迴轉、分離、穿插、偶遇、對稱、並流,每一細節都靜穩妥帖,每一褶皺與鏤痕都纖毫畢現。他的作品中,一個音符都不能改。
  • r=a(1-sinθ)著名的「心形線」,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瑞典公主克莉絲汀。笛卡爾落魄無比、窮困潦倒,又不願意請求別人的施捨,每天只是拿著破筆破紙研究數學題。 有一天克莉絲汀的馬車路過街頭,發現了笛卡爾在研究數學,公主便下車詢問,最後笛卡爾發現公主很有數學天賦。道別後的幾天,笛卡爾收到通知,國王要求他做克莉絲汀公主的數學老師。 其後幾年中,相差34歲的笛卡爾和克莉絲汀相愛。
  • r=a(1-sin θ )
    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生前給愛人克裡斯汀寄出的最後一封信上,只有這個公式,—— r=a(1-
  • 瑞典公主&笛卡爾: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情書
    1650年,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那時,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爾過著乞討的生活,全部的財產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爛爛的衣服和隨身所帶的幾本數學書籍。生性清高的笛卡爾從來不開口請求路人施捨,他只是默默地低頭在紙上寫寫畫畫,潛心於他的數學世界。一個寧靜的午後,笛卡爾照例坐在街頭,沐浴在陽光中研究數學問題。他如此沉溺於數學世界,身邊過往的人群,喧鬧的車馬隊伍。都無法對他造成幹擾。
  • 瑞典公主和數學家笛卡爾肝腸寸斷的悽美愛情故事/佚名
  • 《隱秘的角落》敗筆:笛卡爾的心形曲線,真的與瑞典公主有關嗎?
    還記得傳說中理工直男的「表白神器」,心形曲線「r=a(1-sinθ)」嗎?,邂逅美麗的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後來,笛卡爾染病死去,在臨死前給公主寄去了最後一封信,信中只有一行字:r=a(1-sinθ),就是美麗的心形線。」這個片段播出的時候,彈幕裡紛紛吐槽圖畫得不嚴謹。心形線其實有多種畫法,而傳說中的笛卡爾心形曲線,其實是下圖這個樣子的:一顆胖胖的愛心,裡面是沉甸甸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