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南沙守備部隊海洋氣象分隊工程師李文波:鐵打的礁盤鐵打的兵

2020-12-01 中國文明網

上圖 李文波(右)在南沙進行氣象觀測。 郭承清攝

  在遠離祖國大陸1400多公裡的南沙永暑礁上,有一個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建立的74號海洋觀測站。這兒觀測到的氣象數據不但需要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參與了國際間交換共享。

  李文波是這個觀測站氣象分隊的工程師。1985年從中國海洋大學畢業,他參軍從事海洋測繪。1991年,南沙守備部隊組建後,他主動要求來到南沙,一幹就是21年。截至今年4月,氣象分隊已累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家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連續7000多天無差錯的紀錄。

  選擇南沙

  5月21日,記者在廣東湛江南沙守備部隊基地見到了李文波,不到一個月前,他才從永暑礁換防歸來。21年的守礁歲月,已在這位山東漢子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我國海洋專業人才奇缺,還未畢業的李文波已被國家海洋局和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等單位看中。可李文波卻毅然選擇了加入海軍來到永暑礁,只因為「當兵是從小的夢想」。

  說起創業時的情景,李文波像是在講昨天發生的事。為了安裝海氣邊界層觀測系統,他帶領分隊官兵扛水泥、搬器材,通宵達旦摸索施工。「礁盤上施工,遇到的困難無法想像。」李文波說,「一錘下去虎口震得生疼,礁石上卻只留下一個小白點。」然而官兵們硬是靠一張說明書和一張照片,用雙手安裝起了那個高達數十米的龐然大物,並一次性驗收合格。

  建站之初,氣象報表全靠人工填寫,既要精確無誤又要字跡工整,「每天那麼多組數據在眼前晃,稍不專注就會出錯。」後來,李文波買回一臺舊電腦,又四處求教,最終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大大簡化了制表流程。

  通過一茬茬官兵的不懈努力,觀測站硬體條件發生了質的改變,但仍然缺少一本教材。於是李文波每次上礁都帶上一摞厚厚的專業書籍,除了值班睡覺,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寫教材上。下礁回到基地,他又去廣東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及有關科研院所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功夫不負苦心人,2000年3月,經過兩年的潛心編撰,他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如今,這本書已成為了氣象分隊的寶典。

  執著堅守

  2009年8月的一次巡察中,李文波發現國家海洋局設在永暑礁的水準點地基出現裂紋。為了不影響南沙海區內潮汐表的準確性,他馬上帶領分隊官兵對水準點進行複測和校準,在近3海裡的距離上,每10米測一次。尋點、標示、記錄,一天下來,李文波雙腳上全是被礁石劃出的傷痕。

  惡劣的天氣在南沙更是家常便飯。據介紹,風大的時候鋼製籃球架的柱子都曾攔腰折斷。而每到這種時候,李文波卻總是忘了自己的年齡和病痛,搶著出去測繪。

  除了為國際國內提供觀測數據外,永暑海洋觀測站還要為周邊艦船提供氣象保證。20多年來,李文波把南沙所有水文氣象數據進行分類統計,並系統地總結了颱風、強冷空氣對南沙海區的影響,找到了多種氣象的生成發展規律。2005年12月底,強熱帶風暴肆虐南沙海域,海風已達9級,李文波馬上向領導建議,「風力還會加大,趕快通知附近漁船立即進港。」在守礁官兵的幫助下,在附近作業的兩艘漁船靠上礁盤碼頭,船上20多名漁民安全登礁。

  21年來,李文波帶領氣象分隊創造了南海氣象史上十多項第一,創造了7000天氣象預報無差錯、140萬組數據精確無誤的紀錄,南沙74號觀測站也在國際海洋觀測領域脫穎而出。

  「人最結實」

  在南沙,什麼最結實?「人最結實。」南沙守備部隊的官兵告訴記者。「不鏽鋼的東西也要天天擦,還要上油,稍不仔細很快就長出一塊鏽斑,而且一會兒一個,一會兒一個,不多久就成了一堆爛鐵。」南沙巡防區守備三連指導員梁彥峰告訴記者。然而南沙守備官兵們以不變的信念在這裡守望著一個又一個春秋。在一茬接一茬守礁官兵中,李文波是上礁次數最多、守礁時間最長的。

  堅守南沙,意味著放棄了獲得正常生活的機會,結婚剛5天,李文波就踏浪奔赴永暑礁。21年中,他值守永暑礁的時間加起來在8年以上,與妻子團聚的時間卻不足3年。

  守礁21年,李文波有過很多次改行、調離、轉業的機會,可他卻像鋼釘一樣牢牢鉚在南沙礁盤上。當大學的同學們幫他策劃「後半生」的時候,李文波給同學們群發了一條簡訊:「我深愛著南沙這片藍色的國土,深愛著南沙的氣象事業。只要我穿一天軍裝就願意在南沙幹下去。」

  2012年9月,李文波將第三十次上礁值守。「這次去多久?」記者問。「說不好,這要看工作需要。」說這話的時候,李文波的眼神十分淡定。(記者 張忱 通訊員 莫小亮 郭承清)

相關焦點

  • 氣象工程師20餘年堅守南沙 曾冒12級颱風觀測
    東方網5月28日消息:老李今年48歲,50歲他將退休,遠離南沙;23歲的小李今年是當兵第五年,將面臨著退伍,也將遠離南沙。3月底的補給換防,老李下礁、小李上礁。對他們來說,南沙是一個具體的家,即將到來的遠離,讓他們在這次的一下一上中,眼神中帶有類似的不舍。  老李叫李文波,是南沙守備部隊氣象分隊工程師。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過往南海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邱越)記者今天從海軍航海保證部門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通過國家海洋局,每月向世界氣象組織提供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為國際減災和海洋氣象預報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在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和平利用海洋資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水文氣象保障
    資料圖:永暑礁礁盤(遠景處) 中新社發 王子謙 攝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 郭金超)記者15日從海軍航海保證部門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通過國家海洋局每月向世界氣象組織提供
  •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27年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本報訊 記者徐葉青、特約記者曹金平報導:5月15日,記者從海軍機關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
  • 走進西沙群島守備部隊:沙灘是攻不破的防衛線
    它與永興島同在一個礁坪,相距1130米,兩島間現有海堤相連,是永興島的橋頭堡。  在雲飛浪卷的南中國海,有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有海的蔚藍,天的澄淨,沙的潔白,樹的婀娜,這就是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  守衛在西沙群島的海軍南海艦隊某水警區官兵,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牢記新的歷史時期人民軍隊的光榮使命,守島建島,無私奉獻。
  • ...站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27年來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
    人民視覺本報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倪光輝)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1988年1月,我國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委託,在南沙永暑礁建設有人駐守的海洋觀測站,被編為全球海平面聯測網第74號站。該海洋觀測站是我國最南端的海洋氣象觀測站,也是我國第一個國際性海洋氣象觀測站。
  • 南沙群島地圖 南海島嶼實際控制佔領示意圖
    推薦:南海赤瓜礁地圖位置  南沙群島在我國古代有千裡長沙、萬裡石塘之稱。群島中部,島、礁、沙、灘星羅棋布,水下地形十分複雜,被稱為「危險地帶」。群島邊緣水深劇塔,直下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底。島上地勢平坦,最高的鴻庥島海拔6米。整個群島是在南沙地塊上發育起來的。  星座深達1800米—2000米,基底由古生代的花崗巖和片麻巖組成。
  • 人民海軍70年:這些戰鬥精神,矗立海天之間
    自人民海軍進駐西沙以來,一茬茬守島官兵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樂守天涯,保島建島,鑄就了「胸懷祖國、愛島如家、樂於奉獻、團結奮進」的西沙精神。    南沙精神:    南沙精神,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南沙官兵在收復南沙、建設南沙、保衛南沙實踐中形成的,是人民海軍愛艦愛島愛海洋精神的具體體現。
  • 「星空迷彩」作戰服配發南沙部隊西藏軍區,我軍迷彩服不再按軍種劃分迷彩色
    據人民海軍官方微信號披露,針對熱區島礁部隊官兵設計的「星空迷彩」作戰服近日開始在海軍南沙部隊試穿
  •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兢兢業業的皮膚是如何保護你的內部器官的
    角質層-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角質層」一直存在,但是
  • 碟中諜=鐵打的阿湯哥+開掛的黑科技
    倫敦公路逆行飆車:  太過驚險的情節往往讓觀眾感嘆:實錘阿湯哥是鐵打的  電子迷彩服  出處:《特種部隊:眼鏡蛇部隊的崛起》  黑科技指數:★★★★  介紹:由秘密部隊「G.I.JOE」研發的電子迷彩服,可將身後的場景投影至衣服表面,實現動態迷彩,欺騙敵人的視覺。
  • 這座島,是南沙第三大人工島,也是南沙群島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
    在南沙群島居住著一大批主力部隊,他們長期駐紮在我國南沙群島的許多島嶼上,維護我國的和平與穩定,維護我國南沙群島的安定。他們遠離祖國大陸,日夜與海水和島為伴,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無怨無悔,夜以繼日地堅守在我國南海南沙群島,他們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令人敬佩!
  • 鐵打的謠言流水的讀者,「食鹽的亞鐵氰化鉀」又出來嚇人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松鼠雲無心(yunwuxin945),作者:雲無心。鐵打的謠言流水的讀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跳出來炒作一次:食鹽中添加了一種叫做「亞鐵氰化鉀」的物質。很多人一聽這名字就大驚失色:氰化物,太恐怖了!甚至許多人把這當作一種「陰謀」,要號召公眾去要求監管部門「禁止添加」。 「亞鐵氰化鉀」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為什麼要添加到食鹽中? 亞鐵氰化鉀俗稱黃血鹽。
  • 初音未來美圖分享:流水的偶像,鐵打的公主殿下
    怪不得有句話叫做「流水的偶像,鐵打的初音未來」。隨著時間的流逝,miku也衍生出了許多亞種,除了較早的弱音、雪未來、鋼音未來、雜音未來之外,還誕生了其他不少新的亞種,很多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深入了解一下。最近陷入了瓶miku的美顏暴擊裡,她真的太好看啦!瓶miku是由畫師PAR設計,在2013年02月08日公布相對完整的設定後,掀起了一次創作熱潮。
  • 1988年新中國最後一戰,48分鐘結束戰鬥,南沙海戰成為越南禁忌
    此後,越南又通過聲明、節略等文件,重申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主張和依據。 中國一直以外交手段為主爭取主權,1980年代開始關注海洋權益的中共高層支持加強南沙鬥爭建設。但期待「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最理想模式。 隨著中美建交,中國與西方社會關係有了改善,國際地位明顯提高。
  • 長篇:中國海測兵奮戰53年完成海洋國土調查測量
    2002年7月13日,南沙某海域。南海艦隊某部「李四光」號測量船官兵屏聲凝息,靜候南沙最後一幅新海圖誕生。  早在1983年11月,南海艦隊某測量船就曾勇闖南沙。南沙海域,暗礁、險灘星羅棋布,風浪、海流變幻莫測,加上沒有精確海圖,首航南沙險象環生。官兵們置生死於度外,闖險灘、探暗礁、戰狂風、鬥惡浪,艱難地完成了「南沙第一測」,填補了南沙「中版海圖」的空白。
  • 南沙海戰,事發突然!指戰員:毛主席曾說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還擊
    只得加快改革開放戰火一觸即發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第十四屆海洋委員會年會通過《全球平面聯測計劃》。《聯測計劃》要求在全球海平面建立統一編號的海洋觀測站,並決定由各國負責建設本國境內的海洋觀測站,將來所得觀測資源,由各國共享。《聯測計劃》明確要求中國建立5個海洋觀測站,其中中國大陸沿海建3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各建一個。
  • 敢打的背後是什麼?
    ,聯繫部隊戰鬥歷程,不斷加深對「過硬標準」的理解把握,使之成為檢驗部隊戰鬥力建設水平的標尺,掀起新一輪的貫徹落實熱潮。在每架次訓練結束後,他們都組織復盤飛參,深挖細研每一個信號反饋、每一次微小異情、每一幀飛行數據,力求飛一次進一步;拍攝採集實彈射擊彈著點數據,研究上千組不同環境彈道數據,修正誤差偏差,固化轟炸流程,提高打擊精度。在高海拔狹窄山谷的高空,某機組憑藉精準計算千裡奔襲,精確命中只有黑板大小的目標。「過硬標準」,讓官兵實現蛻變,更嘗到甜頭。
  • 我國南沙群島美濟礁從無人礁到南海第一大島的華麗蛻變
    美濟礁是我國最晚實際控制的南沙群島島礁(時間越晚,難度越大),也是我國實際控制的南沙群島最東的島礁,南沙群島東部不僅島礁眾多,而且石油資源極其豐富,對我國意義重大。美濟礁地理環境獨特,是發展海洋養殖的絕佳場所,目前已成為我國南海重要的漁業基地。
  • 流水的第一名,鐵打的白晝流星——觀看《我和我的祖國》有感!
    網絡有言「流水的第一名,鐵打的白晝流星」,意思是七個故事,六個故事不分伯仲,皆可放在第一名,唯有《白晝流星》百分之百是倒數第一名。其原因除去劇本作者駕馭題材的能力外,主要問題是寫獻禮片的「高大全」思維未改,不知道人民群眾真正地想看什麼,心中喜愛什麼。儘管瑕不掩瑜,對比之下可以看出中國在拍攝獻禮片類的電影進程中的屐痕與發展。這些對比,可以讓我們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