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 標靶藥物對某些基因檢測陰性患者仍有效,新加坡科學家提出可能原因

2021-02-23 基因谷

肺腺癌病患有近一半 EGFR 基因檢測為陽性反應,適合以 EGFR 標靶藥物治療。口腔癌病患 EGFR 則鮮少發生對標靶藥物敏感的突變,但是臨床經驗卻發現有少部分基因檢測為陰性的病患以 EGFR 標靶藥物治療仍然非常有效,但是確切原因卻不清楚。最近新加坡的科學家找出了可能原因,將提供治療口腔癌病患時用藥選擇的參考依據。

口腔癌是癌症死因的前幾位,近年來口腔癌發生仍呈現成長趨勢,這和其他癌症多半為下降狀態相較時格外突兀。此外,口腔癌的死亡年齡集中在 50 多歲,明顯低於多數癌症。由於口腔癌病患日益增加,發生的年齡又有下降趨勢,因此亟需醫療、衛生部門更加關注。

口腔癌病患癌細胞多半會表現高量的 EGFR,且通常表現量愈高的病人病情會愈嚴重,因此以 EGFR 抑制藥物治療病患曾被期待能有效幫助對抗口腔癌。美國 FDA 早已核准使用 EGFR 標靶藥物(Gefitinib 艾瑞莎,Erlotinib 得舒緩)於治療復發及轉移的口腔癌病患,然而由於口腔癌病患 EGFR 鮮少發生於肺癌病患常見的標靶藥物敏感性突變,因此醫師很難預測哪些病患使用標靶藥物比較有效。最近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re Singapore)的科學家抽絲剝繭,找出能預測口腔癌病患使用 EGFR 標靶藥物治療會較有效的「生物標記」,該研究已於近期(2017 年 10 月)刊登在頂尖醫學研究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研究團隊於先前的臨床試驗發現,有兩位末期的口腔癌病患給予 EGFR 標靶藥物後治療效果非常好,沒有意外地他們癌細胞 EGFR 基因檢測呈陰性反應。他們決定進一步找出其他尚未發現的生物標記以預測病患對 EGFR 標靶藥物的反應。當研究人員更詳細檢視這兩位病患癌細胞 EGFR DNA 序列時發現,他們都有一個 G 變成 A 的突變,但此突變並不會改變 EGFR 的胺基酸序列。也就是說 EGFR 蛋白並沒有因此突變發生任何變化,但 EGFR 標靶藥物卻對其發生作用。面對此匪夷所思的發現,研究團隊決定接受挑戰,找出隱藏背後的秘密。

進一步深入探討前,研究團隊搜集了更多口腔癌病患的腫瘤組織,一方面檢驗他們 EGFR 的 DNA 序列,同時也將腫瘤組織培養為細胞株,並測試對 EGFR 標靶藥物的反應。結果確認了當此礆基對發生 G/A 突變時,標靶藥物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

當比對此突變點於染色體上的基因相對位置時,研究團隊發現除了位在 EGFR 基因區域內,也同時位於一「長鏈非編碼 RNA」(long non-coding RNA,EGFR-AS1)基因內。進一步實驗顯示,G/A 突變細胞內的 EGFR-AS1 穩定性會下降,使其於細胞內的表現量大幅減少至趨近零。後續實驗更證明 EGFR-AS1 是影響標靶藥物療效的關鍵,因為若以 RNAi 技術將未發生 G/A 突變的癌細胞內 EGFR-AS1 表現壓低,此時標靶藥物即能較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生長;反之在發生 G/A 突變的癌細胞大量表現 EGFR-AS1 時,標靶藥物抑制其生長的能力會降低。

本次研究發現,除了先前已知的 EGFR 突變可預測病患是否能受惠於 EGFR 標靶藥物,G/A 突變及 EGFR-AS1 表現高低,也有潛力開發為另一種預測 EGFR 標靶藥物療效的生物標記。甚至只要能成功抑制癌細胞內 EGFR-AS1 的表現,連原本標靶藥物無效的病患也能以此藥物治療了!

相關焦點

  • T790M突變陰性,使用三代EGFR TKI竟有效?
    三代藥物最早在T790M突變陽性的患者中C位出道,隨後又進軍一線治療,拿下19del和21L858R突變這兩個最常見的突變類型。那麼,T790M突變陰性的患者,是否有機會使用三代藥物呢?近期發表於Lung Cancer雜誌的TREM研究發現,即使T790M突變陰性,患者接受奧希替尼仍然可以獲得接近半年的PFS。
  • 全球腫瘤醫生網:抗癌突破 RAS基因標靶藥物-安卓奎諾爾全球
    摘要:   天然植物提取物(例如靈芝孢子粉,蟲草等)一直是癌症患者服用的保健品,但一直沒有數據顯示其有效性。與這些保健類藥食品不同,從臺灣高山植物牛樟芝提取出的安卓奎諾爾不僅是一種保健食品,而且是一種最新RAS基因突變標靶藥物,其並非泛泛提高身體免疫力,而是精準的殺死癌症細胞。
  • 基因檢測結果呈陰性?這可能是「虛假的安慰」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展了基因檢測項目,通過分析受試者提供的生物學樣本,檢測其基因變異,分析未來患上某種疾病的機率。但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檢測結果呈陰性,人們也不能完全放鬆警惕,因為這可能是「虛假的安慰」。
  • 抗癌突破 RAS基因標靶藥物--安卓奎諾爾
    標靶藥安卓奎諾爾是從天然菌類萃取出小分子化合物,是全球唯一無毒副作用的抗癌分子。與市面合成的藥物不用,可針對RAS基因,標靶藥抑制癌細胞內特定酵素的活性,使酵素無法對RAS進行修飾作用,可間接抑制RAS蛋白的活性 ,同時抑制癌細胞生長。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目前,腫瘤治療已進入分子靶點的個體化醫療時代,腫瘤的治療已逐漸從以病理為主轉變為病理與驅動基因共同決定選擇的時代。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
  • 抗大腸癌 標靶注射助延命
    晚期非末期 標靶藥物助延命  受惠於標靶藥物發展,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存活期已有長足進展。謝燿宇醫師引用今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指出,不管是使用哪一種標靶藥物,如血管新生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等,都有助於提升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存活期至近2年6個月時間。
  • 基因檢測沒有突變吃靶向藥一定沒效嗎?有一小部分人可能獲益
    既然是打靶,必然要有靶點才行,所以靶向藥物使用前常規要進行基因檢測,如果基因檢測沒有相應的敏感基因突變,通常不建議一線使用靶向藥。就拿最常見的肺癌來說,亞裔肺腺癌,不抽菸女性,EGFR突變率高達50-60%,幾乎有一半的肺腺癌患者有機會使用針對EGFR的靶向藥。只要有EGFR基因突變可以使用TKI類靶向藥物一代的易瑞沙、特羅凱或凱美納。
  • Cell Metabol:抗排斥藥物雷帕黴素或能有效治療某些肝癌
    2019年2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動物模型和患者組織進行研究鑑別出了肝臟中的一條新型的分子通路,研究者指出,一種常用的抗排斥藥物或能被重新定向來治療特定類型的肝癌。
  • 魏則西事件已有定論,但關於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基因檢測等生物...
    這個療法是他使用免費的搜尋引擎找出來的,但是,免費的東西本來就最貴,因為它們如果不靠關鍵字來收別人的廣告經費,根本不可能有營業收入——後來醫療方面的某些搜索可能被做了相關處理。 關於免疫細胞療法,當時大陸有很多媒體說,這種療法在 20 年前就被美國醫療界所淘汰了。這話是錯的,應該說是:在 20 年前,基因工程領域裡就有人提出了這個概念,但是過了 20 年它都沒能成熟化。
  • 軍醫談癌症患者EGFR基因突變檢測的臨床意義
    在癌症治療中,傳統的化療和放療由於缺乏特異性,取得療效的同時也往往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選擇特異的分子靶點進行治療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取得明顯療效的同時,又可以避免對正常細胞的傷害。EGFR是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公認的一個腫瘤靶向治療分子。EGFR突變是癌症患者是否對TKI敏感的強預測因子,各項研究也表明EGFR在多種腫瘤細胞中存在突變或擴增的情況。
  • 桐樹基因CEO嚴令華:ctDNA檢測技術突破讓更多腫瘤患者受益
    從目前來看,對癌症進行早篩查、早診和早治,仍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世界衛生組織出具的《癌症早期診斷指南》中就提到,癌症早期診斷就是儘早確診,儘早治療。在診斷及時的情況下,癌症在可治癒階段就可能被檢測到,這樣不僅能夠降低致死率,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 ...接者及環境樣本檢測均為陰性,三個可能源頭被否!專家:希望基因...
    每經編輯:王鑫在昨晚的《新聞1+1》中,白巖松提出疑問:天津一個飯店的廚師,被確診為天津本土新增病例。但奇怪的是,他周圍的人檢測都是陰性,且他沒有跟北京或境外的人有過接觸或交集。到底是怎麼回事?累計採集三文魚等水產品及牛羊等肉類樣本49份,已完成檢測49份,結果全部為陰性;累計採集酒店及患者住所門把手、水龍頭、餐廚具、冰箱、垃圾桶、空調、下水道、衣物、灶臺等18種環境樣本144份,已完成檢測144份,結果全部為陰性。
  • 幽門螺桿菌檢測:陰性和陽性哪個好?3類檢測法有效排查HP
    幽門螺桿菌檢查呈陰性是什麼意思?幽門螺桿菌檢查陰性,如果沒有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的話,這個檢查結果是正常的檢查結果,就提示體內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但是在檢查前要保證,四周沒有口服過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抗生素以及b劑等黏膜保護劑。因為如果口服以上藥物,會造成檢查結果,造成假陰性的情況。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假陰性率,又稱為漏診率,是指按照「金標準」確診為「患者」的病人中,試驗檢查為陰性或正常的人數所佔的比例。敏感性和漏診率是互補的,敏感性越高,漏診率就越低。 假陽性,是指因為種種原因把不是陽性的人檢測出陽性的結果。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基因檢測即可針對複雜耐藥進展患者,分析耐藥機制和進展原因,為進一步調整用藥提供指導方案。腫瘤是一種基因病,由於某些基因發生變異,進而生長失控,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某些基因的突變具有遺傳性,這些帶有遺傳易感基因的人群,罹患腫瘤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很多。由於遺傳易感基因導致的腫瘤,佔所有腫瘤的5-10%。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腫瘤有20餘種,比較常見的包括:卵巢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遺傳易感基因,可以通過胚系基因檢測檢出。
  • 用8個問題解決肺癌患者如何做好基因檢測!—抗癌管家
    選擇藥物前通過基因檢測明確驅動基因突變,進而針對性地選擇靶向治療藥物,從而實現肺癌的精準化、個體化治療。「盲試」靶向藥物不僅對患者無效,加重患者經濟負擔,甚至會耽誤最佳治療時間,最後結果可能還不如傳統化療。 那麼有人就說了:我不打算用靶向藥物,我就不要做基因檢測了吧? NO!也要做! 為什麼呢?如今「高效低毒」的PD-1/PD-L1免疫治療如火如荼,難道你不想分一杯羹?
  • 核酸檢測多次出現假陰性,竟是這幾個原因在搗鬼!
    這樣才能為後續的治療以及患者預後提供重要依據與基礎。在我們實際臨床檢驗中,早期的COVID-19患者核酸檢測發現多次呈假陰性,特別是不同時間多次陰性結果後卻轉為陽性,這種現象的出現給臨床診斷和疾病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 「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題:「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作者 鄭瑩瑩  因為「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基因編輯被視為敏感的生物醫學新技術。人類是否需要基因編輯?什麼樣的基因編輯技術可行?怎樣檢測技術安全性?
  • 靶向三陰性乳腺癌的藥物研發進展
    來源:佰傲谷BioValley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首位癌症死亡原因,素有紅顏殺手之稱。MDSCs可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的研究認為,MDSCs是治療TNBC的重要靶點,而某些植物中萃取的化學物質可能作為MDSCs的有效抑制劑。
  • 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最近,一個由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識別出一種新基因PRDM12,對痛覺神經的產生和形成至關重要,可作為藥物標靶,有助於開發出緩解疼痛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