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瞼由前向後分為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ROOF、眶隔、眶隔脂肪、上瞼提肌及上瞼提肌腱膜、Müller肌、瞼板、瞼結膜。在臨床工作中,通常人為地將眼瞼分為前、後兩層,上瞼前層(Anteriorlamella)包括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和眶隔;上瞼後層(Posteriorlamella)包括瞼板、上瞼提肌、Müller肌及瞼結膜。
一、皮膚及皮下組織
眼瞼皮膚是全身皮膚最薄的部位,厚度不超過1mm。眼瞼部皮下組織極少,皮膚與眼輪匝肌附著較為緊密。瞼部的皮膚在眶緣逐漸增厚並過渡為眶周較厚的皮膚。
二、眼輪匝肌
眼輪匝肌是一呈橫橢圓形環繞眼裂向心分布的薄層肌肉,覆蓋眼瞼和眶周區域。可分為眼瞼眼輪匝肌和眶部眼輪匝肌,眼瞼眼輪匝肌又可分為瞼板前眼輪匝肌和眶隔前眼輪匝肌。眼輪匝肌受面神經支配,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日常瞬目、睡眠時及防禦反射時的閉瞼,同時參與眼部及眼周的各種表情運動,上瞼眼輪匝肌有降眉作用。
眼輪匝肌過於肥厚可影響容貌外觀,可適當去除而不影響閉眼功能。
三、眼輪匝肌後脂肪(ROOF)
在眼輪匝肌的後方有一層含血管、神經的脂肪層。
上瞼的脂肪團位於上眶緣下方、眼輪匝肌與眶隔之間,呈長橢圓形分布。部分人群ROOF不明顯,但是ROOF過厚是上瞼臃腫的原因之一。
四、眶隔
眶隔是由瞼板向弓狀緣延伸的一層薄而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膜,與瞼板一起共同封閉眶外口。上瞼眶隔較厚,由前、後兩層構成:前層由額肌鞘後層在眶緣處與骨膜融合後繼續向下延伸而來,後層為弓狀緣處骨膜向下的延伸,兩層緊密結合後向下與提上瞼肌腱膜相融合。上瞼眶隔在內、外側分別與內、外眥腱及眼輪匝肌深支的纖維融合。
由於眶隔止於眶緣,在上瞼手術時向下牽拉時不被牽動,可用此法與其他結構進行區別。
五、眶隔脂肪
上瞼存在內側與中央兩個脂肪墊,中央脂肪墊外側被淚腺佔據。有時術中在眶外側所見到的眶脂肪實際上是中央脂肪墊向外側的延伸,應注意區分淚腺和眶脂肪,以免誤將淚腺切除或損傷上瞼內側和中央脂肪墊之間可看到上斜肌的滑車和Whitnall's韌帶纖維的附著,這也可視作這兩個脂肪墊分隔的標誌。內側脂肪墊緊靠眼瞼內側動脈和滑車,因此在上瞼手術去除該脂肪墊時,術者應仔細操作避免引起出血和損傷上斜肌。
上瞼眶隔脂肪位於提肌腱膜之前,因此也被稱為腱膜前脂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