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J Neurosurg. 2018 Nov 1:1-12. doi: 10.3171/2018.6.JNS181117.
翻譯:於洪偉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用於學術交流)
摘要翻譯:
目的:破裂孔這一顱底結構,多年來一直被忽視。從經鼻內窺鏡視角來看,由於其位於矢狀面和冠狀面的相交處,是一關鍵結構。本研究的目的是基於解剖學和影像學研究,詳細研究破裂孔及其鄰近結構,提出數個手術相關解剖標誌,並通過病例來展示完全暴露破裂孔區的手術技術。
方法:10例彩色矽膠灌注的解剖標本,採用經翼突入路分步驟暴露破裂孔區。5例類似標本採用開顱入路以作對比。32例顱骨和1例分拆顱骨標本進行了高解析度多層CT研究以檢查骨性解剖結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用於說明本研究。
結果:蝶翼突裂是翼突破裂突與蝶骨基底部的軟骨連結。蝶翼突裂與翼管後部以恆定的45°角相交,其後外側直接指向破裂孔。翼突結節將翼管與翼蝶裂蝶翼突裂分開,並形成破裂孔下部的前壁。蝶骨舌突形成了破裂孔外側壁,在標本64側中有53側可識別,平均高度為5mm。下頜柱將破裂孔與卵圓孔分開,平均寬度為5mm。
結論:本研究通過確定了破裂孔相關的手術標誌及其的前壁、內側壁、外側壁和下壁,提供了顯露破裂孔的系統化的手術入路,有助於安全暴露並有效切除病變,且儘量減少頸內動脈損傷的風險。
精彩圖表:
視頻欣賞:
原手術視頻有2端,在此合併為一段。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