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破裂孔:手術解剖及經鼻內鏡手術應用(附視頻)

2021-03-05 神經內鏡沙龍

來源:J Neurosurg. 2018 Nov 1:1-12. doi: 10.3171/2018.6.JNS181117.

翻譯:於洪偉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用於學術交流)

摘要翻譯:

目的:破裂孔這一顱底結構,多年來一直被忽視。從經鼻內窺鏡視角來看,由於其位於矢狀面和冠狀面的相交處,是一關鍵結構。本研究的目的是基於解剖學和影像學研究,詳細研究破裂孔及其鄰近結構,提出數個手術相關解剖標誌,並通過病例來展示完全暴露破裂孔區的手術技術。

方法:10例彩色矽膠灌注的解剖標本,採用經翼突入路分步驟暴露破裂孔區。5例類似標本採用開顱入路以作對比。32例顱骨和1例分拆顱骨標本進行了高解析度多層CT研究以檢查骨性解剖結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用於說明本研究。

結果:蝶翼突裂是翼突破裂突與蝶骨基底部的軟骨連結。蝶翼突裂與翼管後部以恆定的45°角相交,其後外側直接指向破裂孔。翼突結節將翼管與翼蝶裂蝶翼突裂分開,並形成破裂孔下部的前壁。蝶骨舌突形成了破裂孔外側壁,在標本64側中有53側可識別,平均高度為5mm。下頜柱將破裂孔與卵圓孔分開,平均寬度為5mm。

結論:本研究通過確定了破裂孔相關的手術標誌及其的前壁、內側壁、外側壁和下壁,提供了顯露破裂孔的系統化的手術入路,有助於安全暴露並有效切除病變,且儘量減少頸內動脈損傷的風險。

精彩圖表:

視頻欣賞:

原手術視頻有2端,在此合併為一段。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

相關焦點

  • 內鏡經鼻入路治療中央顱底病變的解剖和臨床進展
    作者:李志超,張劍寧,海軍總醫院全軍微創神經外科研究所 中央顱底是指位於前顱底前界至枕骨大孔前緣之間的顱底區域,是神經外科治療的難點和重點。近年,內鏡經鼻入路以術式簡潔、無需腦牽拉、創傷小等特點,越來越多用於中央顱底的手術治療。
  • 經鼻蝶神經內鏡手術 治癒鞍區巨大垂體瘤卒中
    點擊查看 1月29日,西安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張世榮主任團隊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積極配合下,完成一例神經內鏡下經鼻蝶鞍區巨大垂體瘤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41歲的王女士,因「突發頭痛伴噁心嘔吐8小時」到被120送到西安市第三醫院就診。
  • 南方醫院樊俊:內鏡經鼻術中如何保護下丘腦 期待分子影像學進步
    2012年,我們科把內鏡亞專業組細分成了5個組,基本覆蓋顱內各個部位的疾病,包括腦積水、垂體瘤、顱咽管瘤、還有一些後顱窩的腫瘤、甚至脊柱方面的。每年經鼻內鏡手術有300多例,其擴大經鼻入路佔到四分之一左右,大概80例。我每年內鏡手術,全部加起來應該有300多臺。 整個科室的顱咽管瘤病例中,經顱和經鼻手術的比例大概是各佔一半。
  • 空軍總醫院顧建文: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手術方法
    近年來,經大量解剖和臨床研究表明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transcallosal-interforniceal approach到達第三腦室入徑最短且損傷少。但由於切口小位置深,手術顯微鏡結合神經內鏡更廣闊的視角,可以更充分的暴露第三腦室及周圍結構,最大限度的減少手術對神經纖維聯繫造成的損傷,從而保留正常的解剖和神經功能,獲得顯微解剖學Neuroendoscopic anatomy資料。
  • 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所有垂體腺瘤中,除催乳素腺瘤首選藥物治療外,其他類型均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根據手術入路可分為經鼻蝶入路和經顱入路手術。 (1)經鼻蝶入路:經鼻蝶入路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手術方式,約有95%的垂體腺瘤採用該入路切除。
  • 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在顱內腫瘤手術的應用進展
    而以多模態影像融合為基礎的神經導航,可增強組織定位效果,優化個體化治療,大大縮減手術時間。本綜述將著重探討多模態神經導航在經鼻顱底腫瘤手術和膠質瘤切除術的應用,並總結國內外神經外科手術多模態神經導航的應用進展。 2.
  • 軍醫詳解經胼胝體-穹隆間顯微及內鏡入路的解剖
    近年來,經大量解剖和臨床研究表明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transcallosal-interforniceal approach到達第三腦室入徑最短且損傷少。但由於切口小位置深,手術顯微鏡結合神經內鏡更廣闊的視角,可以更充分的暴露第三腦室及周圍結構,最大限度的減少手術對神經纖維聯繫造成的損傷,從而保留正常的解剖和神經功能,獲得顯微解剖學Neuroendoscopic anatomy資料。
  • 新聞|【手術視頻】徠卡神刀博覽-同仁醫院康軍:視神經減壓術治療骨...
    因為視神經周圍都是病變,所以一般經顱手術,部分病例也可以採用內鏡經鼻入路視神經減壓。病人的病變有可能到了成年才會靜止,而在兒童期、青春期病變會隨著身體發育而不斷發展。(見視頻)本例手術採用右側額顳入路,骨瓣拿下來之後,打開眼眶後沿著眼眶往後去就都是病變,病變非常厚,要拿著磨鑽一點點磨,磨的過程中一直要噴水,就像雕刻一樣從「石料」中把神經顯露出來,最後把神經鞘上表面的病變一點點去掉。
  • 手術禁區裡「連根拔起」腦腫瘤
    這一檢查,還真檢查出大問題——腦袋裡長了顆腫瘤,經確診為鞍結節腦膜瘤。這顆腫瘤向上擠壓視神經交叉,向左包繞頸內動脈。溫州、上海、杭州……輾轉多家醫院,醫生檢查完,都覺得棘手,因為腫瘤部位長得不好——位於手術禁區,手術風險巨大。如果要切除,稍有不慎,觸碰到周圍的「地雷」,輕則眼睛無法睜開,瞳孔散大,完全失明;重則偏癱,內分泌紊亂,長期昏迷,甚至死亡。
  • 外視鏡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2010年,外視鏡系統開始在神經外科手術中應用,並以其獨特的結構功能特點逐漸展現出其區別於神經內鏡系統及傳統手術顯微鏡的優勢。高清攝像頭連接於遠視鏡後,進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同時可為視頻圖像提供變焦、聚焦等調節,上置焦距調節、圖像放大等控制鍵,是手術醫生與外視鏡系統的主要交互元件。 ④顯示屏。實時顯示術區影像,為手術醫生及助手提供手術畫面,如術者和助手位於手術臺兩側,可分別於手術臺兩側放置顯示屏供術者及助手使用。
  • 老人「松果體」中心長腫瘤,湘雅「神經內鏡手術」化解難題
    4 月 8 日,瀟湘晨報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在經歷了從 用眼睛看 到 用鏡頭看 的歷程後,顯微鏡手術已經成了神經外科手術的主流;而如今,神經外科手術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用屏幕看的 神經內鏡手術 。年初,家住湘潭的白爹爹經常感到頭顱脹痛,每次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接著雙下肢無力,走路也逐漸不穩,到了湘雅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在腦部松果體區長了一顆腫瘤。
  • 耳鼻喉科手術新突破——中耳膽脂瘤行乳突改良根治術+耳甲腔成形術+聽小骨植入術
    今年9月份,因中耳炎復發來我院就診,經檢查後發現患者聽小骨破壞,聽力檢查聽閾為80dB,氣骨導差為30-65dB,為傳導性耳聾,是乳突改良根治術、耳甲腔成形術、聽小骨植入術的適應症。那麼,到底什麼是中耳膽脂瘤呢?
  • 內鏡下微創手術來減壓,「天下第一痛」不再難治
    得益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徐匯區中心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模式,一周內,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煜就在徐中心為王先生施行了內鏡引導下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免去了排隊等候手術的煩擾。引起面部疼痛的疾病有很多,有些表現容易與三叉神經痛混淆。三叉神經痛好發於面部一側,發作起來痛得要命,有人稱此痛為「天下第一痛」。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
    對於此類腫瘤,神經外科傳統的開顱手術創傷較大,術中需要牽拉顳葉腦組織,術後容易出現相關併發症。而神經內鏡經眶入路為新興技術,目前在國際上受到顱底外科醫生的青睞和重視。該入路以眼眶為通道,利用小的隱匿性切口,更加直接的到達該區域病變,能夠提供充分的病變顯露,大大減少手術創傷。
  • 限時領取 | 全新血管外科手術視頻,各大醫院知名專家手術視頻,快來領取哦!!!
    股膕動脈閉塞症雙向腔內治療病例報告 / 大隱靜脈高位結紮抽剝聯合Trivex透光旋切 / 大隱靜脈曲張雷射閉合術 / 經尿道前列腺綠雷射分葉汽化剜除術 / 腸繫膜上動脈夾層的微創治療 / 原發性陰莖陰囊轉位+陰囊成形術股淺動脈逆穿技術在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中的應用 / 精道內鏡手術 / 經皮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取石術 / 腎盂結石-鈥雷射軟鏡碎石術 / 腎盂結石電子輸尿管軟鏡鈥雷射碎石術
  • 顳骨基礎解剖知識複習
    其中巖乳部的內部結構最為複雜,也是很多手術入路的應用焦點。今天僅僅對顳骨大體的基礎解剖進行複習,後續有機會再深入學習。顳骨基礎解剖知識複習顳骨(temporal bone)是一種不規則的(irregular)含氣骨(pneumatic bone),位於顱骨的兩側和顱底(base and side of the skull)。
  • 呼吸內鏡介入治療的起源與發展簡史(收藏)
    1853年,狄斯奧米克斯發明了一套光源系統,並第一次引用「內鏡」這個詞來描述觀察腔內器官的儀器。1981年羅森海姆首次將帶有光源的金屬管插入器官,開創了器官內鏡時代。1887年,德國耳鼻喉科醫生弗萊堡、古斯塔夫·凱倫實施了世界上第一臺硬質氣管鏡術。1897年凱倫第一次用硬質食管鏡從氣管鏡內取出骨性異物,標誌著氣管鏡介入治療時代的開始,成為「支氣管鏡技術之父」。
  • 菏澤單縣中心醫院成功實施一例經眶上鎖孔入路切除右額葉腦膜瘤...
    近日,單縣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經眶上鎖孔入路切除右側額葉腦膜瘤微創手術,術後該患者恢復順利。患者周某某,女,42歲,主因「間斷性頭痛3年」入院,入院查體:神志清楚,精神可,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應靈敏,額紋存在,雙側鼻唇溝無變淺,口角無歪斜,伸舌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