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深度分析:擁抱大時代,把握三主線

2021-01-08 騰訊網

(報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證券,鄧永康、朱凱、王瀚)

核心觀點

■長坡厚雪好賽道,全球電動化大時代到來。中國方面,市場正由政策驅動 轉向產品驅動的,在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合資品牌平臺化車型和特斯拉 的產品驅動下,我們預計中國 2020 年銷量約 125 萬;2021 年銷量近 200 萬輛, 同比增長 60%;6 年 CAGR 超 31%。歐洲方面,車企對於電動化轉型的態度 堅決,主要國家激勵政策持續加碼,碳排放壓力倒逼下,預計歐洲 2020 年銷 量 120 萬輛;2021 年近 200 萬輛,同比增長近 70%。6 年 CAGR 達 45%。在 中歐市場的帶領下,全球電動化大勢所趨,預計未來 6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 CAGR 達 37%。

■主線一:海外放量,產業鏈龍頭迎歷史機遇。2021 年,全球電動車都將進 入發展快車道。以大眾、PSA 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和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 正在聯手顛覆百年汽車工業。經歷過去 10 年的產業培育,中國已經形成了全 球最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並且已經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根據我們 的測算,2021 年,全球對應動力電池需求將達 226GWh,同比增長約 74%, 且鋰電產業鏈融合加速,廠商之間緊密綁定,未來集中度將持續提升,產業 鏈龍頭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主線二:厚積薄發,優質二線電池廠迎拐點。由於動力電池行業的準入門 檻和壁壘高,目前呈現寡頭壟斷格局,國內第二梯隊格局尚不明朗,市佔率 主要集中在 1%-5%之間。從車企與電池廠的博弈角度來看,目前動力電池呈 現高端產能緊缺,呈現較強的話語權。隨著國際傳統車企加速電動化布局進 程,預計車企巨頭將加大對具備全球供應潛力的二線動力電池廠的扶持力度, 提升自身的產業鏈話語權,從而給予優質二線電池廠參與全球電動化盛宴的 機遇,具備優質客戶的二線電池廠有望突出重圍,將迎來價值重估。

■主線三:供需反轉,關注高景氣的漲價環節。復盤歷史,部分中遊材料環 節處於產能出清的尾端;展望未來,2021 年需求高增長,部分中遊環節供需 格局有望反轉,建議重點關注六氟磷酸鋰、鋰電銅箔以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 環節。

■投資建議:龍頭+彈性兩把抓,把握三條投資主線。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等 主要市場的引領之下,全球電動化加速推進,中遊產業鏈供需格局持續改善。 目前行業各環節集中度呈現上升趨勢,中國產業鏈價值持續凸顯,部分細分 領域有望形成供需緊平衡局面,細分領域投資機會值得關注,我們建議對電 動車板塊超配。

1. 長坡厚雪好賽道,全球電動化大時代到來

1.1. 中國:從政策驅動邁進產品力驅動(略)

1.2. 歐洲:政策+平臺,傳統車企崛起(略)

1.3. 全球:汽車電動化的大時代已到來

全球新能源車已實現正增長,2020 年銷量預計將達 280 萬輛。從全球整體銷量來看,2020 年 11 月份銷量近 40 萬輛,延續了 10 月持續高增的狀態。全球前 11 個月新能源車銷量為 253 萬輛,累計銷量同比增長 30%,自 8 月以來累計同比已實現由負轉正,且目前向上趨勢 顯著。按目前歐洲及中國等主要市場的銷售情況來看, 預計 2020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達 到 280 萬輛,同比增近 30%。

展望 2021 年,我們預計全球產銷規模有望達到 472 萬輛,同比增長近 67%。其中,中國和 歐洲預計分別將達到 200 萬輛規模,美國及其他市場則有望達到 72 萬以上規模。

全球電動化的大時代已經到來,新能源車將是未來 10 年科技領域最為關鍵的賽道。在以往 歷次工業革命中,汽車都是技術進步的重要應用載體。以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為依託的新一 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未來將引發全球汽車產業深刻變革。當前,新能源、新材料及 5G 等 新技術正帶動以綠色、智能為特徵的群體性技術突破,新能源汽車正在與能源、交通、信息 通信等領域關鍵技術加速融合。

展望 2025,預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達 1468 萬輛,CAGR 將超 37%。目前,除新能源車發 展較為領先的中國與歐洲增長趨勢確定外,美國、日本等地預計也將呈現加速增長態勢。美 國方面,拜登提出確保美國在 2050 年之前實現 100%的清潔能源經濟和淨零排放的目標。 其中包括 「綠色新政」七大政策,持續利好新能源車,且目前加州已提出針對新能源車的 1500 美元補貼。2020 年 12 月 25 日,作為全球汽車大國的日本發布「綠色增長戰略」,在 14 個領域確定路線圖,到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其中汽車領域規劃最遲 2035 年禁售汽 油車。全球電動化大時代到來,我們預計全球 2025 年銷量達 1,468 萬輛,6 年複合增長率 超 37%。測算過程參見周報《歐洲電車逆勢增長超預期,中國產品力驅動持續凸顯》。

產品驅動下的中國市場,預計 2025 年銷售量將超 600 萬輛,6 年 CAGR 達 31%。目前,中國市場正從政策驅動逐步轉向產品驅動,結合 ACEA 和 Ev Sales 的相關預測,考慮到大眾、 奔馳和通用為首的傳統車企平臺化車型持續布局、造車新勢力顛覆傳統的產品驅動力持續發 酵和特斯拉 Model Y 等產品在未來的潛在爆款效應,以 2019 年為基年,我們預計中國乘用 車在 2400 萬輛的基礎上維持每年 1%的增長,結合新能源車滲透率逐步提升,我們預計 2020 年新能源車銷量超 125 萬輛;2021 年產銷有望達到 200 萬輛,同比增長近 60%。2025 年 達 611 萬輛,6 年 CAGR 達 31%,2025 年新能源車滲透率超 20%。

政策+平臺雙重驅動,歐洲高增長態勢將持續,2025 年銷售量將超 500 萬輛,6 年 CAGR 達 45%。目前,在歐洲碳排放法規的倒逼和高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車在 2020 年快速 發展,結合 ACEA 和 Ev Sales 的相關預測,考慮到歐洲對於新能源車的高補貼政策將在近 年來延續、大眾、奔馳為首的傳統車企平臺化車型持續布局和特斯拉歐洲工廠的建立。2020 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近 120 萬輛;我們預計 2021 年銷量將達 200 萬輛,同比增長近 70%。 展望 2025 年,在政策和傳統車企平臺化戰略的雙重推動下,我們預計歐洲電動車銷量將達 520 萬輛,6 年 CAGR 達 45%,2025 年新能源滲透率超 30%。

2. 主線一:海外放量,產業鏈龍頭迎歷史機遇

2021 年,全球電動車都將進入發展快車道。以大眾、PSA 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和以特斯拉為 代表的新勢力,正在聯手顛覆百年汽車工業。在整車領域,儘管中國車企與海外同行仍有很 大的差距。但作為全球最早推行汽車電動化的國家,經歷過去 10 年的產業培育,中國已經 形成了全球最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並且已經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2021 年,特斯 拉和大眾為代表的海外車企和市場仍將維持高速增長勢頭。目前已進入海外頂級車企供應鏈 體系的中國鋰電產業鏈,無疑將因海外放量而快速提升在全球的市佔率。

2.1. 全球電動化快速推進,中國鋰電產業鏈價值凸顯

中國鋰電產業鏈價值持續凸顯。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目前已經形成全球 最完善的中遊鋰電池及其上遊產業鏈集群,特別是在鋰電池四大材料和相關技術產品層面, 通過配套領先電池廠商與車企,中國材料廠商進入新能源汽車全球供應鏈體系。

2021 年,全球對應動力電池需求將達 226GWh,同比增長約 74%。根據我們前述的分析測 算,2021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有望達到 472 萬輛,同比增長 68%;以此測算全球動力電池需 求量將達到 226GWh,同比增長約 74%。若考慮電力儲能、二輪車、通信基站等其他應用 領域的需求,我們測算全球鋰電池需求量將達到 404GWh,同比增長約 45%。以上述需求 整體測算,鋰電池產業鏈各環節從上遊的鋰鈷等資源到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環節的需求量都將 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2.2. 融合加速,積極構築全球競爭力

鋰電產業鏈融合加速,廠商之間緊密綁定。2020 年以來,鋰電產業鏈的融合持續加速。其 中,車企與電池廠商的融合加速,車企入股電池廠商成為新的趨勢。與此同時,頭部電池和 材料廠商或橫向或縱向加速布局產業鏈,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為上遊原材 料的供應提供堅實保障。隨著廠商之間的緊密綁定,未來產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關注具備海外供應能力的中遊電池及材料標的。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增速加快,下遊車企對上 遊供應商的供貨渠道、產品質量穩定性要求不斷提升,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逐步形成「車 企——電池——材料——資源」強強聯合的穩定供應體系。隨著以歐洲為首的新能源車市場 異軍突起,中國鋰電產業鏈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電池材料廠商將持續受益。

1)動力電池龍頭,關注寧德時代。2020 年 12 月 29 日發布公告擬投資 390 億元新擴建電 池項目,其中四川宜賓新增投資 100 億元,江蘇溧陽新增投資 120 億元擴建電池產能, 寧德福鼎新增投資 170 億元新建產能;客戶層面,根據公司公告和 GGII 數據統計,公 司進入了目前海外幾乎全部海外車企供應鏈體系,未來隨著產能投放節奏加速,有望進 一步鞏固龍頭地位,全球市佔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2)中遊材料環節中,電解液、隔膜、負極材料、結構件的海外供應能力較強,相關的龍頭 企業紛紛布局在海外布局新建產能;客戶結構上來看,根據相關公司公告,電解液環節 的新宙邦、溼法隔膜環節的恩捷股份、負極材料環節的貝特瑞,均已導入海外主流電池 廠 LG、三星 SDI、松下的供應鏈體系。此外,NCM 正極材料龍頭當升科技,已經實現 SKI 與 LG 的批量供貨;負極材料優質標的中科電氣,人造石墨產品已實現給 SKI 的批 量供貨,天然石墨優質標的翔豐華,已實現對 LG 的批量供貨;結構件行業呈現寡頭壟 斷格局,龍頭科達利的全球市佔率高,根據公司公告,已導入寧德時代、LG、松下等供 應鏈體系,同時成為特斯拉的結構件供應商。

3. 主線二:厚積薄發,優質二線電池廠迎拐點

3.1. 全球三足鼎立,第二梯隊格局尚不明朗

具備全球供應能力的優質電池企業,有望享受行業高增長的紅利。根據我們的測算,在考慮 插混和純電不同的單車帶電量情況下,結合此前的新能源車銷量數據,我們預計 2021 年全 球動力電池需求量為 226GWh,其中三元動力電池需求量 171GWh,磷酸鐵鋰電池需求量 53GWh,具備全球供應能力的動力電池企業有望享受行業高增長帶來的紅利。

動力電池行業呈現寡頭壟斷格局,第二梯隊尚不明朗。動力電池行業的準入門檻和壁壘高, 主要體現在前期資金投入大(單 GWh 固定資產投入 2-3 億元)、優質客戶論證周期長(海 外客戶需要 2-3 年以上)、前期研發投入大、技術進步帶來的產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業格 局為寡頭壟斷,集中度高。

國內第二梯隊格局尚不明朗,市佔率主要集中在 1%-5%之間。從全球裝機量來看,2020 年 前三季度,全球裝機基本形成三足鼎立態勢,其中松下、LG 化學和寧德時代市場份額分別 為 19%、25%和 24%(寧德時代在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裝機份額下降明顯,二季度裝機全球 第一,三季度全球第一,四季度預計全球第一)。從國內的裝機量來看,2020 年前三季度 寧德時代裝機量佔比為 67%,比 2019 年全年提升了 16 個百分點,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3.2. 國內二線電池廠有望實現突圍

全球電動化進程加速,二線電池廠迎來歷史機遇。從車企與電池廠的博弈角度來看,目前動 力電池呈現高端產能緊缺,對上遊材料企業以及下遊車企均呈現較強的話語權。隨著國際傳 統車企加速電動化布局進程,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進一步提升,預計車企巨頭將加大對具備全 球供應潛力的二線動力電池廠的扶持力度,提升自身的產業鏈話語權,從而給予優質二線電 池廠參與全球電動化盛宴的機遇。

具備優質客戶的二線電池廠有望突出重圍,迎來價值重估。國內優質二線電池企業經過前幾 年的研發積澱以及產能布局,技術與規模不斷向一線企業靠攏;海外優質客戶層面,有望逐 步實現批量出貨。2021 年有望成為國內優質二線電池廠實現放量的元年,產能利用率提升 與規模優勢下成本下降,有望迎來業績拐點與價值重估。

二線電池企業 2021 年有望顯著邊際改善,我們重點推薦孚能科技、億緯鋰能、欣旺達與國 軒高科。孚能科技 2018 年與戴姆勒籤訂 2021-2027 年動力電池供貨合同,此外 2020 年 12 月與吉利科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工廠,預計總產能 為 120GWh。億緯鋰能軟包三元電池成功批量供貨戴姆勒與現代起亞,方形三元動力電池成 功導入寶馬供應鏈體系,有望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欣旺達與雷諾日產達成供貨協議, 2020-2026 年供貨量達到 115.7 萬臺,2020 年 6 月與日產籤訂《戰略備忘錄》,與易捷特 合作預計 2020-2025 年提供動力電池 36.6 萬套。國軒高科,2020 年 5 月,大眾戰略入股公 司 26.47%股權,擬定增募投 16GWh 高鎳軟包三元電池產能以及 3 萬噸高鎳正極材料,隨 著大眾 MEB 平臺新車型上市,有望給公司帶來新的訂單增量。

4. 主線三:供需反轉,關注高景氣的漲價環節

復盤歷史:部分中遊材料環節處於產能出清的尾端。1)需求端,2018-2020 年期間,國內 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下滑;2)供應端,2015 年開始新能源汽車 需求爆發刺激中遊材料環節進入擴產高峰期,2018-2020 年期間逐步進入產能釋放高峰期, 產能過剩競爭加劇;3)價格段,補貼大幅退坡導致電池材料產業鏈均面臨較大的降本壓力。 供需格局惡化,價格下降競爭加劇,導致部分中遊環節出現供給收縮。

展望未來:2021 年需求高增長,部分中遊環節供需格局有望反轉。根據我們前面的測算, 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 470 萬輛,動力電池需求量達到 226GWh,同比增速 分別為 68%、74%,部分中遊材料環節供需格局有望反轉,建議重點關注六氟磷酸鋰、鋰電 銅箔以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環節。

4.1. 6F/電解液:供應增量有限,有望迎來漲價周期

總體產能穩定,供給偏緊, 行業需求高速增長,未來將呈現供需緊平衡。自 2016-2018 年六 氟磷酸鋰產能高速增長後,行業擴產速度放緩,供給增速降低。短期來看,由於原材料碳酸 鋰的上漲,六氟磷酸鋰的價格持續受到傳導。從長期新增產能來看,2020 年行業新增產能 不多,主要為天賜材料新增兩千噸產能,鑑於六氟磷酸鋰擴產周期長,到 2021 年形成有效 產能有限。

我們測算 2020-2022 年行業有效產能分別為 5.2/5.8/7.2 萬噸,產能較穩定,供給呈現小幅 增長。而在需求方面,根據測算,2020-2022 年行業對六氟磷酸鋰總體需求為 3.9/5.3/7.1 萬 噸。未來優質產能將呈現供需緊平衡態勢。(測算過程參見外發報告《六氟磷酸鋰:供需缺 口疊加成本推動,漲價具有持續性》)

龍頭上遊延伸布局,成本優勢凸顯。新宙邦向上遊布局電解液添加劑和六氟磷酸鋰項目,龍 頭在保證原材料供應的同時,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未來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原材料供需偏緊漲價傳導至下遊,龍頭廠商話語權增強。上遊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鋰行業擴 產速度放緩,供給增速降低,今明兩年供給端新增產能較少,總體來看供給緊張;電解液和 六氟磷酸鋰產能緊密綁定,價格趨勢一致性強。根據測算,以最新的價格來看,六氟磷酸鋰 目前在電解液的成本構成中超 30%;目前,主要電解液廠商上遊六氟磷酸鋰和添加劑等環節 皆實現自供或者長協綁定。上遊原材料供需偏緊導致的價格上漲趨勢在實際上給電解液龍頭 廠商帶來的成本壓力不大,但增強了電解液龍頭廠商的話語權,電解液龍頭廠商將持續受益。

4.2. 鋰電銅箔:產品結構升級,極薄銅箔供需格局持續改善

銅箔方面,擴產周期較長使得產能短期釋放有限。陰極輥是鋰電銅箔的核心設備,主要作用 是作為輥筒式陰極,使銅離子電沉積在其表面而成為電解銅箔。不同設備廠商生產的陰極輥 在導電性能、表面材質、機械加工精度等方面存在差異,極大影響到銅箔的電解效率和成品 率,目前陰極輥產能主要集中於日本,由於日本相關產商擴產意願不強,使得銅箔整體產能 短期釋放有限,主要產能釋放集中在頭部廠商,行業的平均擴產周期為 2-3 年。

全球極薄鋰電銅箔產能集中,新能源車需求旺盛致供需緊平衡。目前,極薄鋰電銅箔的有效產能主要集中於嘉元科技、諾德股份、靈寶華鑫三家,其餘廠商產能規模較小。由於 6μm 鋰 電銅箔較高的工藝要求,當前行業內能實現批量化生產的廠商約有十家。由於上半年新能源 車需求端萎靡,主要廠商轉而生產標準銅箔,下半年以來,需求轉旺,鋰電銅箔和下遊電池 廠商皆缺少鋰電銅箔庫存,根據對主要廠商的調研情況來看,銅箔廠商目前多數處在滿產狀 態,優質產能尤其是極薄鋰電銅箔產能將在之後進入供需緊平衡。

4.3. LFP 材料:儲能與動力共振,供需格局有望反轉

目前電動汽車用正極材料主要是三元和磷酸鐵鋰,不同正極材料對應不同車型和產品,未來 兩種路線長期共存。三元正極材料對應的鋰電池在同等條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續航能力強 的特點;而磷酸鐵鋰電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循環次數高的特點,兩者被廣泛應用在電 動汽車領域。此前,在特斯拉電池日上,特斯拉宣布準備針對不同的車型和產品使用不同的 類型的材料。按照特斯拉的規劃,未來磷酸鐵鋰將被廣泛用於 Model 3 和儲能領域,鎳錳二 元正極材料將用於少部分儲能和其他長續航乘用車型,高鎳將被用於皮卡和卡車。目前,國 產 Model 3 標準續航版僅留有磷酸鐵鋰版本。

與此同時,大眾在 8 月中國汽車論壇上,明確未來將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梅賽德斯-奔馳則在 10 月的戰略發布會上,提出中低續航版本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想法,目前,主流車企引領下, 不同正極材料對應不同車型的路線得到推崇,預計未來磷酸鐵鋰路線與高鎳三元路線將長期 共存。

正極三元材料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未來競爭將趨於白熱化。根據 GGII 數據統計,總體來 看,正極三元材料市場集中度較低,前五大廠商市佔率低於 40%,且由於 LG 化學和寧德時 代分別已有和規劃正極三元材料產能,未來市場競爭將趨於白熱化。

三元仍佔主流,但磷酸鐵鋰裝機月度佔比超 40%。2014-2018 年,由於政策方面的因素三 元材料佔比由 30.3%上升至 49.3%。自 2020 年三月開始,由於安全性方面的優勢,LFP 搭載乘用車裝機量同比有所上升,11 月磷酸鐵鋰裝機量達 4.71GWh,市場份額達 44.45%; 從月度趨勢來看,自 3 月以來磷酸鐵鋰電池市場份額逐步爬升,目前已超過 40%。

碳酸鋰價格的回漲和下遊需求旺盛是磷酸鐵鋰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上半年,由於新能 源車為首的下遊市場需求不振,疊加碳酸鋰價格不斷下跌,主流正極磷酸鐵鋰廠商售價不斷下滑,大多位於盈虧平衡線附近。隨著碳酸鋰價格的回漲和下遊需求的旺盛,正極磷酸鐵鋰 材料廠商已上調平均售價,磷酸鐵鋰廠商盈利中樞有所提升。據百川資訊數據,2020 年 12 月 30 日磷酸鐵鋰廠家集體漲價,每噸上漲 1000 元,幅度近 3%,市場供不應求,貨源緊張。2021 年在全球銷量高增長的基礎上,磷酸鐵鋰材料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成本推動疊加供需緊平 衡,磷酸鐵鋰價格有望持續上漲。

4.4. 其他環節:競爭格局優化,加速導入全球供應體系

1)負極:競爭格局穩定,龍頭領先石墨化布局

行業集中度較高,競爭格局穩定。從產量來看,2019 年和 2020Q1 前四名均為貝特瑞、璞 泰來(江西紫宸)、杉杉股份和東莞凱金,合計市場佔有率達 70%。隨著產能擴張加快,市 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石墨化自主程度不斷提高,龍頭領先產能布局。石墨化費用佔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成本的 30%以上。行業內主要企業如杉杉股份、璞泰來、中科電氣等,已通過自建或收購等方式具 備了石墨化產能,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2)隔膜:行業整合加速,龍頭優勢明顯

行業整合加速。2015-2017 年國內隔膜行業處於快速增長期,2018 年產能供給嚴重過剩, 龍頭企業主動降價導致中小企業難以為繼,行業格局快速優化,三四線廠商落後產能加速退 出市場,由於隔膜行業高投入高壁壘,新進入廠商少。

龍頭不斷整合,優勢明顯。目前行業一線廠商恩捷股份和星源材質佔據大量市場份額,其中 恩捷股份在收購蘇州捷力和紐米後,目前溼法產能達 29 億平米,佔溼法市場 55%的份額。 隨著行業整合加速,龍頭規模效應顯著,未來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增強。

3)結構件:行業呈現寡頭壟斷,龍頭加速導入全球供應鏈體系

絕對龍頭科達利地位穩固。目前國內鋰電池結構件市場呈現一超多小的格局,規模效應明顯, 緊密配套寧德時代、LG 化學等優質頭部客戶。

就近配套提高響應速度,龍頭地位將長期持續。公司目前在華南,華東和華北均有生產基地 的布局,主要採用本地化生產、輻射周邊客戶的戰略部署。一方面,這樣的部署能夠讓公司 在距離上對客戶實現第一時間有效供應,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另一方面,比鄰式生 產基地的布局能夠有效節省運輸等方面的成本和損耗,為企業持續降低成本創造有利條件, 在此基礎上,預計公司龍頭地位將長期持續。

5. 投資建議

5.1. 龍頭+彈性兩把抓,把握三條投資主線

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等主要市場的引領之下,全球電動化加速推進,中遊產業鏈供需格局持 續改善。目前行業各環節集中度呈現上升趨勢,中國產業鏈價值持續凸顯,部分細分領域有 望形成供需緊平衡局面,細分領域投資機會值得關注,我們建議對電動車板塊超配。

我們重點推薦三條主線:

1)海外需求高增長,具備全球供應能力的電池及材料產業鏈有望獲利。電池環節,重點推 薦寧德時代,材料環節重點推薦璞泰來、恩捷股份、科達利、當升科技、中科電氣、宏發股 份、三花智控、法拉電子,建議關注翔豐華、星源材質、容百科技;

2)優質二線電池廠逐步放量,即將出現業績拐點,有望迎來價值重估。重點推薦孚能科技、 億緯鋰能、欣旺達,建議關注國軒高科。

3)部分中遊材料環節供需格局反轉,六氟磷酸鋰環節重點推薦新宙邦,建議關注多氟多、 天際股份、永太科技;鋰電銅箔環節重點推薦嘉元科技,建議關注諾德股份;磷酸鐵鋰材料 環節重點推薦德方納米,建議關注龍蟠科技、湘潭電化。

5.2. 重點公司分析(詳見報告原文)

5.2.1. 寧德時代:裝機量持續領先,電池產能加速擴建

5.2.2. 恩捷股份:溼法龍頭地位穩固,產能釋放未來可期

5.2.3. 璞泰來:核心業務保持優勢,各領域持續開拓

5.2.4. 科達利:結構件龍頭地位穩固,電動化助力發展再提速

5.2.5. 新宙邦:向上延伸產業鏈布局,電解液龍頭業績有望加速增長

5.2.6. 嘉元科技:受益鋰電銅箔供需緊平衡與輕薄化趨勢,緊密合作下遊龍頭

5.2.7. 孚能科技:合作下遊優質客戶,軟包電池龍頭有望加速放量

5.2.8. 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業務放量,多點開花造就高成長

5.2.9. 欣旺達:消費與動力齊飛,緊密合作優質客戶

5.2.10. 宏發股份:高壓直流繼電器快速發展,持續鞏固全球繼電器龍頭地位

5.2.11. 三花智控:汽零業務加速發展,配套下遊優質客戶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相關焦點

  • 剛剛,國常會通過新能源汽車重要規劃,四大舉措助力!龍頭股已頻創新高
    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增長點。隨著該規劃的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迎來發展新機遇。近期,新能源汽車板塊正在成為一條重要投資主線,相關龍頭公司股價已創新高。
  • 《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共識》發布
    《共識》再次確認了2019年「博鰲共識」提出的「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50%」的目標。《共識》認為,應當加強全球合作,共同應對挑戰,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變革。在未來5-10年政策扶持仍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各國政府應創新監管模式,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採取審慎包容的原則,而整車企業則要發揮技術創新、產業鏈培育和市場推廣的龍頭作用。《共識》指出,安全是新能源汽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需要持續加強全產業鏈安全技術研究,制定和執行嚴格的安全技術標準。
  • 半導體板塊盤中持續拉升,機構列出三大主線布局產業鏈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規劃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工信部最近也表示積極考慮將5G、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納入「十四五」國家專項規劃。
  • 廣發策略戴康:新能源汽車中線動量演繹建議關注四條主線
    如何把握新能源汽車「貫穿全年」中線投資機會?廣發策略聯合電新、有色、汽車、機械四大新能源汽車行業團隊將從全產業鏈角度分析投資機會。● 電新陳子坤:技術創新夯實盈利拐點,政策護航強化銷量目標中國新能源汽車雙積分趨嚴激勵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多層次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盈利改善,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以及磷酸鐵鋰產業鏈相關龍頭企業。
  • 有色金屬深度報告:擁抱金價牛市大周期,把握新能源+材料新機遇
    鈷價方面:南非港與礦區多人感染致港運仍未完全恢復,疊加南非港對所有來自高風險區域(包括中國)的船隻,強制性要求隔離 14 天,致國內鈷原料供應將推遲,國內冶煉廠庫存有限,6月上旬冶煉廠鈷原料或存供給缺口,而歐盟正考慮對零排放汽車免徵增值稅,國內 11 部委聯合出臺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以免徵車輛購置稅、以獎代補等方式激活國內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新能源材料需求環比復甦,鈷鹽價格在供需錯配的情況下逐漸回暖
  • ...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鏈|燃料電池汽車
    一、行業事件近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兩份重磅文件下發,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提供了目標與指引,勾畫出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宏偉的發展藍圖。
  •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把握產業發展三大趨勢
    供給端豐富度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有望加速,行業競爭加劇。一方面,產品豐富度正在極大提升,符合消費者真實需求的 產品或將加速新能源汽車在低線城市的滲透。另一方面,行業競爭加劇,新賽道屬性或將給予國內品牌更多發展機會。降成本壓力驅動鋰電產業鏈延伸與滲透。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的發展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力提升的重要 途徑。
  • 新能源汽車持續滲透 鋰電設備企業深度綁定行業龍頭
    記者 宋維東  汽車業,新能源汽車持續滲透,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擴產。業內人士表示,鋰電池企業擴產將為鋰電設備行業帶來發展機遇,深度配套全球頭部動力電池企業的鋰電設備公司將獲得更大發展。  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進一步下降,新能源汽車將不斷強化性能和使用成本優勢,有望迎來快速滲透期。這對鋰電池全產業鏈都是重大發展機遇,未來5至10年鋰電設備都將是受益板塊。  公安部交管局1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佔汽車總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萬輛,增長29.18%。
  • 15%新上市車型裝載L2級自動駕駛系統 全球汽車產業迎來科技大時代
    來源:財聯社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在11月27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為適應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趨勢,組織開展了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的攻關和載人載物應用示範,推動計算平臺、雷射雷達等前沿技術研發,取得了初步成效。
  • ...財政部提前下達2021年新能源補貼預算 利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07:18:52 來源: 證券時報 舉報   11月20日,國家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預算
  • 【研報掘金】新能源汽車全球景氣向上電動浪潮延續 利好新能源汽車...
    機構指出,經過十幾年的政策扶持與車企及相關產業鏈公司的不斷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促進國內大循環的經濟戰略大背景下,財政部提前下達2021年新能源補貼預算,將極大利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核心邏輯    1、新能源汽車2021年全球銷量有望高增長。
  • 窄;近日,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料庫...
    GGII:前三季度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下降1.7%,龍頭差距漸窄;近日,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料庫》統計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約175.1萬輛,同比增長11.9%;動力電池裝機量約77.78GWh,同比下降1.7%。其中,排名前十動力企業合計裝機量約為72.01GWh,佔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的93%。
  • 板塊掘金——20201117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之磷酸鐵鋰
    作者:趨勢獵人新能源汽車近期回調,基本面上沒啥不利變化,主要是交易和博弈變化,漲多了停下腳步歇歇很正常,歇好後繼續前行。近期的市場風格偏向周期,有不少朋友來問這些還能不能買。本期獵人繼續給老鐵們匯報個成長周期板塊:磷酸鐵鋰(LFP),這是繼9月初講過的六氟磷酸鋰(6F)之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又一個有望迎來新景氣周期的環節。LFP景氣度加速回升,正極利潤率提升。
  •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大勢不可逆成長看中歐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推廣速度、產業鏈盈利能力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國內外政策風險;新能源汽車安全性風險。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01.8萬輛,其中中國銷量達125.6萬輛。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位居前三的車企是特斯拉、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年度車型銷量冠軍特斯拉Model 3取得14.58萬輛銷量。
  • 聚焦新能源汽車 展望汽車用矽鋼
    一、《規劃》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 2035年)》近日正式出爐,《規劃》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 鋰電前瞻:迎接TWh時代的技術、需求機遇,把握產業鏈龍頭與結構性...
    我們於近期參加了由GGII舉辦的鋰電&電動車年會,並結合我們的近期跟蹤研究,基於需求、供給、技術等維度,對產業鏈核心要點進行提煉與詳述。我們持續建議把握產業鏈龍頭與細分結構性變化、供需趨緊賽道兩大主線的投資機遇。摘要需求:多點開花,迎接TWh大時代。
  • 安信證券:擁抱全球電動化大時代 細分領域迎漲價周期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安信證券■新能源汽車:全球電動化時代來臨,細分領域迎漲價周期。3)特斯拉和大眾MEB平臺產業鏈,重點推薦:寧德時代、宏發股份、三花智控、奧特佳等。■新能源發電:能源發展路線持續夯實,成長發展空間廣闊。
  • 新能源汽車駛入快車道 關注鋰電池、充電樁等細分領域
    建議投資者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行的鋰電池、充電樁,以及汽車電子等細分領域。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延續至2022年,退坡節奏放緩,疊加國內疫情控制已見成效,國內需求有望率先復甦。另外,歐洲新能源汽車政策利好不斷,有望迎來銷量拐點。鋰電池有望受益於行業空間持續增長維持高增長態勢,產業鏈整體價值凸顯。
  • 新能源汽車板塊向好:多重驅動力助推 圍繞三方面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在歐洲市場電動化汽車提速,特斯拉國產化超預期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作為全球優質製造資產的價值開始凸顯。同時,德國在電動車計劃上動作頻出,繼德國政府宣布電動汽車補貼提升50%並延長至2025年底後,大眾汽車宣布未來五年戰略規劃,寶馬集團擴大對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採購額。渤海證券行業研究指出,國際車企正在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戰略,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加速發展。
  • 國盛證券--三安光電系列2:新能源汽車推動碳化矽黃金十年
    汽車電子驅動SiC需求,我們測算中期汽車逆變器需求彈性中樞可帶來70~80億美元市場!SiC功率器件已經歷從PFC電源到光伏的應用發展,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軌道交通等將是主要推動力。根據Yole,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用SiC功率器件市場規模將達到15.5億美元,2019-2025年CAGR38%,充電樁增速更是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