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就是追求健康,我們都知道吃水果蔬菜能養生,但是具體的吃法你知道嗎?比如什麼時間吃水果比較合適,什麼季節吃水果,水果和蔬菜可以互相代替嗎等等。
什麼時間吃水果比較合適?
有人說早晨吃水果利用效率高,可以吃一些香蕉、葡萄、橙子等對胃腸刺激低的水果;有人說午飯前選擇蘋果、柚子、西瓜等水果,可以有效的提升飽腹感控制主食的攝入量,午飯後1小時吃些山楂、番茄、菠蘿等,有利於消化;下午三點多的時候可以選擇吃一些蘋果、櫻桃、紅棗等,改善疲乏;晚上的時候可以吃一些紅棗、柚子等食物,助消化、安眠。
其實這些說法都對,但不完全,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說,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但有胃潰瘍的人就不宜吃酸性水果,有果糖不耐受的人不宜吃果糖高的水果。
水果一定要吃應季的嗎?
現在的經濟發達、物流發達,「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就算是普通人也可以吃到反季節的荔枝,那麼這些通過大棚、冰庫冷藏的反季節水果,跟在田間地頭接受陽光雨露,順應自然規律,瓜熟蒂落的水果,營養價值一樣嗎?
其實從營養價值和食品安全上講,如果程序正規,營養差別是不大的,但是在價格上確實有些差距,畢竟是反季節。另外,關於冷藏的問題,這個具體就要看水果本身的情況了,一些耐儲存的水果,不會因為冷藏而壞了品質。
水果和蔬菜可以互相代替嗎?
這個答案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能,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上來看,水果和蔬菜各有各的作用,其一是蔬菜的品種更多,含有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都要高於水果;其二是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機酸等比新鮮的蔬菜要高,而且水果不用烹飪就能吃,有些蔬菜非要烹飪才能發揮出營養價值,它們兩個的關係是互相不可代替的。
最後要說的是水果最好不要加工成果汁,我們吃水果,吃的是膳食纖維,新鮮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影響腸道中的上皮細胞,吸附一些重金屬和油脂;吃的是維生素,這些維生素有的能防止壞血病,有的能對抗腳氣和貧血,有的能促進代謝;吃的是礦物質,水果中的礦物質,尤其是鉀和鈣,對人體的骨骼、心臟肌肉等都有幫助。
反觀榨汁後的水果,雖然保留了一些穩定的營養物質,但是留下的糖分也被集中起來了,你可能無法吃下一個柚子、5個橙子,但是卻有可能一口氣喝下它們榨出來的汁水,這樣吃水果就像是在吃糖。
那些被扔掉的果肉,都是膳食纖維,這部分的營養損失是很大的,還有被氧化的維C,沒有維C的水果,就不能抗氧化了,所以最好不要榨汁吃水果。
另外,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每天的熱量需求也不一樣,每天攝入的水果量也不一樣,要根據自己的需求攝入,雖然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吃出健康,但凡是要有個度,過猶不及。
(聲明: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