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5日訊 11月17日中午,一陣細密的小雨被冷空氣裹挾著,飄灑在港城大地上,也帶來了冬天的氣息。在連雲區日出東方小區,一股燉牛肉的香味,從8號樓一戶人家的窗縫裡飄出,穿過紛飛的雨滴,撩動著每個過路者的嗅覺。循著香味,筆者走進了相偉光的家。
這是一樓的一戶人家,一鍋新燉的牛肉,在灶上咕嘟嘟地冒著熱氣,男主人相偉光一邊照看著燉肉的火候,一邊切菜、蒸饅頭,給臥床不起的父親相本正準備午飯。從2000年開始照顧患有帕金森症候群的父親以來,相偉光每日除了買菜之外,腳步幾乎很少邁出這個百餘平方米的屋子。在冷清與寂寞中,守在老父親的病榻前,陪伴著耄耋老父,盡一份為人子的義務,也傳遞著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傳統美德。
一盤香噴噴的牛肉萵筍湯出鍋後,相偉光熟練地將蒸好的饅頭撕碎放入牛肉湯裡,並一起倒入了料理機打成泥,晾溫後再一勺一勺地餵給父親吃。他的父親相本正,今年80歲,是位退伍老軍人。1996年,查出患有帕金森症候群。前些年生活還能自理,但從2015年開始,便臥床不起,吃飯只能吃流食,神志也變得不太清楚。由於年輕時老人喜歡聽收音機,所以即便現在臥床不起,相偉光依舊每天打開收音機,並調到父親愛聽的新聞頻道。
相偉光每天早晨6點多,便起床給父親準備早飯,做好早飯後,再利用餵飯前的間隙,幫父親注射胰島素。「第一次幫父親打針時,我緊張得手都抖,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我已經應對自如了。」相偉光說。父親生病的這些年,他已經「久病成醫」。無論是父親的日常飲食搭配,還是幫父親打針,他都非常「老道」。由於整日陪伴父親,他甚至可以通過父親的一個眼神,就明白父親需要什麼。
照顧臥床不起的老人,難在日復一日的堅守。由於多年來的勞累和睡眠不足,54歲的相偉光看上去比同齡人要蒼老許多。對於相偉光來說,每天略微輕鬆的時候是下午2點到5點之間,由於父親這段時間在午睡,他也會利用這段時間補個覺。「每天晚上我要幫父親換尿袋,大概夜裡2點才能休息,中途還要起來一趟,下午不睡會兒,晚上受不了。」相偉光說。照顧父親以來,他每天的作息時間變得不規律,睡覺也要分下半夜和下午2個時間段睡。即便要承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他也毫無怨言。
如今,談到從小到大一直疼愛他的父親,相偉光的臉上依舊會流露出幸福的表情。他至今都還記得,小時候父親每次出差回家後,總會像變戲法一樣,從隨行的包裡掏出餅乾或者大白兔奶糖遞給他和妹妹,這也是相偉光兄妹兒時最幸福開心的時刻。在相偉光的眼裡,父親依舊是當年那個高大偉岸的軍人形象。雖然如今父親已年邁,但他對父親依舊像兒時那樣崇拜和依賴。這種感情在相偉光去年參加完發小父親的葬禮之後,感觸更加深刻。看著發小失去父親後的痛苦,相偉光聯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現在什麼也不想,就想好好照顧父親,讓父親安享晚年。」相偉光堅定地說。他十分珍惜陪伴父親的每一天,不想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
這麼多年,相偉光是這樣說的,更是這麼做的。除了出門買菜,相偉光的腳步從沒有離開過家,即便自己生病的時候也沒有離開過父親。2015年底,相偉光由於連日勞累,血壓一度攀升,出現嚴重的頭暈症狀,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但他卻放心不下父親,堅持不住院。直到後來,父親身體不適住院後,他才與父親一起辦理了住院手續。白天在病房打針治療,晚上依舊陪伴在父親的病榻前,繼續照顧父親,直到父親出院。這些年隨著父親日益年老,相偉光更加珍惜能夠陪伴父親的每一天,也更加懷念父親未生病之前他與父親朝夕相處的每一天。至今,相偉光的腰間還繫著20多年前父親送給他的軍綠色鑰匙扣,即便這個鑰匙扣的邊緣已經被歲月磨白,變得陳舊,但他依舊捨不得換掉,因為這是父親送給他的,值得他珍藏一生。
雖然自己的身體也不是很好,但談及未來,相偉光卻堅定地表示:「只想把父親照顧好,讓父親安享晚年,哪天我身體不允許了,還有我的兒子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