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如何受磁場影響?量子不確定性原理,將有助於解決這個難題!

2020-12-05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

控制電子如何穿過材料是製造新型電子設備的關鍵,電子運動如何受磁場影響是一個尚未完全解決的老問題,但已獲得多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在,位於漢堡的馬克斯普朗克物質結構和動力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解決了該領域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即如何恢復某種對稱性,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在強磁場中運動的電子由於電磁感應和電動機所依靠的洛倫茲力而作圓周運動。在原子厚度二維的材料的量子平坦地帶,這導致了奇怪的量子效應。

如整數和分數量子化霍爾效應,表明洛倫茲偏轉電荷的數量不是任意的,而是在離散(量子化)步驟中增加。儘管在磁場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對電子在磁場中行為的基本描述仍然有些不完整。這裡有一個深層次問題,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PSD理論系的博士生Vasil Rokaj說:如果有一個巨大的線圈,在空間中產生的磁場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量子表中的電子應該在任何地方感受到同樣的力。但傳統上,處理磁場的標準教科書無法解釋這一物理需求。由MPSD理論主任安吉爾·盧比奧、小組組長麥可·魯根塔勒和麥可·森特夫領導的研究小組。

羅卡伊和合著者馬庫斯·彭茨著手推導出解決這一缺陷的新方程,最初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實上,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是一個不同的問題,也就是,一個量子化而不是經典場在所謂的腔中如何影響電子運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Rokaj不得不使用量子電動力學,這是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首次發展來描述電子和光子如何相互作用。當Rokaj寫下固體中電子的方程式時,研究團隊意識到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線圈中的磁場是由光子組成,所以理論上,應該能夠用新方法來描述老問題。

令人驚訝的是,通常不被考慮場的量子不確定性(或波動)有助於恢復基本的對稱性——無論在空間的什麼地方觀察,一切都應該是相同的。這些研究證明,我們正沿著正確的軌道,以全面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研究人員致力於研究光子如何改變物質性質的大規模問題——從新穎的化學反應到可能有助於構建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材料。這項研究證明,從基本理論出發,重新審視老問題總是值得的,更多的驚喜正等待著被發現。

博科園|研究/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物質結構和動力學研究所參考期刊《物理評論快報》DOI: 10.1103/PhysRevLett.123.047202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經典解釋被實驗推翻!
  • 每日量子資訊精選|確定的量子的不確定性——淺析測不準原理中的...
    確定的量子的不確定性——淺析測不準原理中的共軛變量對在量子物理學中,「量子的不確定性」是真實確定的「不確定性」是量子世界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同時又是我們無法根據常識所能理解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去理解這個「不確定性」呢?所謂的「不確定」,實際是指兩個參數的不確定,即:一個量子實體擁有兩個參數,這兩個參數稱為「共軛變量」,你不可能在同一時間精確測定這兩個變量的確定值。打個比方說,你對共軛變量A的了解越精確,那麼你對共軛變量B的了解就越不精確,反之亦然。
  • Nature研究首次觀察到量子躍遷,意味顛覆了不確定性原理?
    德國量子信息專家大衛·達文森佐也說道, 「這是一種精妙的理論,我們目前連它的皮毛都沒有掌握。」今天,耶魯大學的研究,首次觀察到量子躍遷過程,似乎在顛覆哥本哈根詮釋的不確定性原理,而不確定性原理是哥本哈根詮釋的核心和支柱。
  • 最深刻的物理定律之一: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究竟是什麼?
    大家好,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物理定律,但是由於不確定性原理與我們的常識認知有些相悖,所以不確定性並不是很好理解的,很多人、也包括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一時間都很難認同它,但是不確定性原理卻並沒有因為質疑而湮滅,反而成為了是物理學上可能是最深刻的物理定律之一
  • 小小電子,緣何成為量子理論中的難題
    如果你從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取一小塊物質,把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成分,那麼最終剩下的物質將再也不能分割。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可以進一步分為質子、中子和電子。雖然質子和中子仍可以進一步分裂,但電子卻不能。它們是最早被發現的基本粒子。100多年以後,我們仍不知道該如何將電子分裂。但電子究竟是什麼呢?
  • 能否通過量子糾纏來消除不確定性原理?
    根據這一現象,海森堡正式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在微觀世界,粒子的任意一對共軛變量,無法被同時精確測量,更準確地說,二者無法同時擁有精確的數值。比如,一個電子的位置與動量、時間與能量等,不能被同時精確測量。一對共軛變量之間的不確定性,遵循不等式△x△p≥h/4π。
  • 超導、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因一個問題被聯繫了起來!
    這使物理學家越來越相信,一種未知的組織原理支配著粒子的集體行為,並決定著它們如何傳播能量和信息。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家Subir Sachdev認為,理解這種組織原理可能是進入「量子奇異性最深處」的關鍵。
  • 發現量子相變與超導共存,超導相保護量子臨界行為不受無序影響
    艾姆斯實驗室的物理學家普羅佐羅夫說:似乎超導相保護了量子臨界行為不受無序影響,這是相當了不起的!隨著繼續研究具有這種新能力的其他材料,這將有助於回答有關非常規超導起源的重要理論問題。研究小組使用NV探測器精確測量了倫敦穿透深度,即磁場從超導體表面穿透到超導體的深度,其研究發表在《新物理學》​期刊上。
  • 發現量子相變與超導共存,超導相保護量子臨界行為不受無序影響!
    艾姆斯實驗室的物理學家普羅佐羅夫說:似乎超導相保護了量子臨界行為不受無序影響,這是相當了不起的!隨著繼續研究具有這種新能力的其他材料,這將有助於回答有關非常規超導起源的重要理論問題。研究小組使用NV探測器精確測量了倫敦穿透深度,即磁場從超導體表面穿透到超導體的深度,其研究發表在《新物理學》期刊上。
  • 太空首次觀測到「物質的第五態」,或解決量子宇宙中最棘手難題
    編譯/採寫:南都記者 史明磊 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觀測到物質的第五種狀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可能有助於解決量子宇宙中一些最棘手的難題。科學家們相信,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包含了諸如暗能量等神秘現象的重要線索。
  • 核電共振:解決了長達半個多世紀難題的新的量子突破
    現在,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卻開創了這個先例,僅使用電場而不是磁場來控制單個原子的原子核,取得了突破性發現,解決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這一難題。而且,令人驚訝的是,研究團隊開始並沒意識到他們這一發現,即尋找一種方法來控制電場的核自旋。和許多重大發明一樣,這一突破性發現卻是在實驗室中的一次偶然事故所導致的。
  • 關於不確定性原理,海森堡錯了嗎?
    在量子力學中,「不確定性」是一個高頻出現的詞彙。有觀點認為,不確定性的意思是這個世界具有某種我們無法確定的東西。但多數物理學家認為,不確定性是自然本身的一種固有性質。固有的不確定性是現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海森堡的一個核心思想。他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所有性質。
  • 了解量子的不確定性原理,它不是因為我們儀器不夠精確!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完全理解量子力學,因為它實在是太違反常識了,完全顛覆了傳統的世界觀,有時候甚至會讓人感到很可怕。所以即使是很多頂尖的科學家,甚至是量子力學開山鼻祖級的人物,都可能會不敢相信量子力學的結論,最終站到了量子力學的對立面。
  • 量子理論三原理的哲學意義
    因此,量子糾纏就是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這不但能給量子糾纏一個合理的解釋,並且給「意識是宇宙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很好的證據,意義重大。量子理論的第三個突破是測不準,即不確定性。海森堡說:「在位置被測定的一瞬,電子的位置測定得越準確,動量的測定就越不準確,反之亦然。」
  • 如何利用光量子不確定性發現新的粒子?
    量子計算機技術量子通信技術量子軟體物理上的量子物理學可以用中學物理知識來解釋,最基本的是玻色弦理論和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根據歐洲量子理論協會的說法,20世紀以來的學術科學進展,特別是宇宙學和量子統計物理方面的發展,都是對電磁現象(廣義的電磁現象包括力學和量子物理)的理解,而對量子物理科學應用的重要貢獻,則是量子物理學的電子物理學、量子材料學、系統化的量子力學學說、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全世界使用量子計算機運行的超過60%的計算結果都是在統計意義上的不確定性原理的不穩定情況下產生的。
  • 如何理解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
    沃納·卡爾·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由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是量子力學的重要概念之一。該原理表明,精確確定一個粒子(例如原子核周圍電子)的位置和動量(速度)是不可能的,位置的不確定程度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程度越大,反之亦然,用公式表示為
  • Nature:新技術有望解決量子計算機信息傳輸難題
    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首次用機械物體產生了糾纏輻射,這一技術或許能夠解決量子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容易損壞的問題,幫助我們在量子計算機之間建立連接。該現象由愛因斯坦發現,如今被積極應用於量子密碼學領域,以研發不可破譯的密碼。然而,不僅粒子會受糾纏的影響,輻射也會發生糾纏。本論文的第一作者 Shabir Barzanjeh,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 Fink 教授的博士後,正在研究這種現象。
  • 科學家衝擊最強磁場記錄:地球磁場強度200萬倍
    實際上,在其他的地方已經有更高的磁場產生了,但是產生這樣磁場的磁鐵都被自己強大的磁場所擊潰。洛斯阿拉莫斯的這個系統是設計的能經常性、無破壞的工作在強大的100特斯拉磁場區域。洛斯阿拉莫斯設施是組成國家高磁場實驗室(National High Magnetic Field Laboratory )的三個機構之一。
  • 量子力學三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已久,如果解決人類文明將迎來改變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量子力學中的三大難題,也是科學家在研究量子之間關係時的主要難題,或許在未來人們解決這些難題後,可以讓人類的文明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並且在很多和量子力學的相關領域都可以得到突破。,他只是認為目前科學研究不夠,沒辦法搞清楚量子糾纏的原理,並且相信在未來人類肯定可以搞明白量子發生糾纏的原因。
  • 神奇的量子「共振原理」
    >為了說明能量是如何從低振頻轉換到高振頻,必須提到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Christian Huygens)所發現的「共振原理」(entrainment):當兩種有著不同周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而形成同步共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