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量子的不確定性原理,它不是因為我們儀器不夠精確!

2020-11-22 量子貓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完全理解量子力學,因為它實在是太違反常識了,完全顛覆了傳統的世界觀,有時候甚至會讓人感到很可怕。所以即使是很多頂尖的科學家,甚至是量子力學開山鼻祖級的人物,都可能會不敢相信量子力學的結論,最終站到了量子力學的對立面。

這是因為對於微觀粒子的研究發現粒子的分布並不是確定的,而是一個隨機事件,我們不能確定粒子的位置,只能掌握粒子出現的概率。所以嚴格的因果關係蕩然無存,統治科學界幾百年的決定論就被打破了。人們發現概率深藏在宇宙底層,上帝的確是在擲骰子。

其實,我們就算完全確定了一個電子的初始狀態,也無法預測電子出現的位置。不光如此,一位科學巨人海森堡發現,我們連完全確定電子的初始狀態,這一點也是做不到的。海森堡在研究量子力學的過程當中,使用了一種很不常見的數學方法,通過推導之後,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方程。

簡單一點來說的話,就是如果用英文字母P來代表電子的速度,Q來代表電子的位置的話,那麼P乘以Q卻不等於Q乘以P,這相當於不符合乘法交換律。

海森堡被這個方程困擾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不明白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物理意義。直到有一天海森堡突然醍醐灌頂,做出了一個特別大膽的猜測,他覺得這代表著如果我們先觀測電子的速度,就會影響電子的位置。反過來,如果先觀測電子的位置,也會影響電子的速度。

之後通過數學計算,海森堡終於確認了自己的猜想,測量速度的誤差和測量位置的誤差,兩者的乘積一定是大於某個常數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對速度的測量越精確,那麼對於位置的測量就越不精確。

反過來也一樣,對於位置的測量越精確,那麼對於速度的測量就越不精確,所以這麼看來,電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互補關係。就像是蹺蹺板一樣,按下這頭翹起那頭,我們永遠無法同時確定一個電子的速度和位置。

這個原理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再準確的說應該叫做不確定性原理

後來還發現,能量和時間也存在著這種互補關係。如果能量測量的越精確,時間就越模糊。如果時間測量的越精確,能量就會開始起伏不定。各種物理量都遵循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難以琢磨。

在電子雙縫實驗當中,波恩的概率解釋證明了,即使是給出全部的條件,我們也不能夠預測結果。而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證明,我們連給出所有條件都做不到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同時確定電子的位置和速度,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測量技術不夠強!而是因為根本不存在一個位置和速度完全確定了電子。

這個道理相當於我們造不出永動機,不是因為我們技術不夠好,而是永動機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關焦點

  • 每日量子資訊精選|確定的量子的不確定性——淺析測不準原理中的...
    確定的量子的不確定性——淺析測不準原理中的共軛變量對在量子物理學中,「量子的不確定性」是真實確定的「不確定性」是量子世界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同時又是我們無法根據常識所能理解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去理解這個「不確定性」呢?所謂的「不確定」,實際是指兩個參數的不確定,即:一個量子實體擁有兩個參數,這兩個參數稱為「共軛變量」,你不可能在同一時間精確測定這兩個變量的確定值。打個比方說,你對共軛變量A的了解越精確,那麼你對共軛變量B的了解就越不精確,反之亦然。
  • 科普進行時:不確定性原理
    今天繼續跟大家談談《時間簡史》,《時間簡史》第三章內容講的是宇宙的膨脹跟冷言在第一章的時候講的宇宙演化過程有點相似,可以說是一種包含的狀態,所以冷言就不講第三章了,直接跳到第四章講一下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冷言在很久很久以前講溫度的時候講到過,就是一個微觀粒子我們不能同時很精確地描述它的位置與速度。
  • 能否通過量子糾纏來消除不確定性原理?
    1927年,海森堡通過實驗和計算發現: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與宏觀物質很不一樣,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不可能同時被準確測量。根據這一現象,海森堡正式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在微觀世界,粒子的任意一對共軛變量,無法被同時精確測量,更準確地說,二者無法同時擁有精確的數值。比如,一個電子的位置與動量、時間與能量等,不能被同時精確測量。一對共軛變量之間的不確定性,遵循不等式△x△p≥h/4π。當其中一項的精確度趨向於無窮大時,與之共軛的另外一項的精確度就會趨向於無窮小。
  • 【量子物理】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經典解釋被實驗推翻!
    他最著名的思想實驗是對一個電子拍照。為了拍攝照片,科學家可能要向電子的表面發射一顆光子。這會暴露電子的位置,但光子也會把能量傳遞給電子,使它發生位移。探測電子的位置會不確定地改變它的速率,而測量行為引發的不確定性足以讓這個原理成立。
  • 不確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Gabor (他後來因為發明全息攝影而獲得了 1971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所提出,成為整個現代數位訊號處理的奠基性思想,一直影響到今天。但是眾所周知,不確定性原理本身並不是數學家的發明,而是來自於量子物理學家的洞察力。同樣一條數學結論可以在兩個截然不相干的學科分支中都產生歷史性的影響,這大概是相當罕見的例子了。
  • 傅立葉變換和不確定性原理
    Gabor (他後來因為發明全息攝影而獲得了 1971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所提出,成為整個現代數位訊號處理的奠基性思想,一直影響到今天。但是眾所周知,不確定性原理本身並不是數學家的發明,而是來自於量子物理學家的洞察力。同樣一條數學結論可以在兩個截然不相干的學科分支中都產生歷史性的影響,這大概是相當罕見的例子了。
  • 【量子物理】現代科學家對「不確定原理」的解釋.
    隨著量子理論的逐漸成熟,這個類比已經被人們所淡忘,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裡關於它的討論又再一次興起。雖然最近多個實驗表明這個類比是有缺陷的,但是一個由英國、芬蘭和德國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認為,這些實驗都沒有嚴格遵守海森堡的原始表述。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可以表述為,對於一個微觀粒子,我們不可能同時精確地測量出其位置和動量。我們測得其中一個值越精確,那麼另一個值就會變得越粗略。
  • 關於不確定性原理,海森堡錯了嗎?
    固有的不確定性是現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海森堡的一個核心思想。他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所有性質。例如,測量粒子的位置能讓我們得知它的位置,但這種測量必然會干擾它的速度,且幹擾的程度與位置測量的精度成反比。海森堡利用不確定性原理解釋了測量會如何破壞量子力學的經典特徵,我們熟知的雙縫幹涉就是一個例子。2.
  • 確定性的喪失: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丨上帝確實是在擲骰子
    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由於人們發現從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出發可以推導出不確定性關係,但從不確定性關係出發,卻推導不出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式。這很容易讓人們產生這樣的想法:不確定性關係不是微觀世界的一個基本原理,而完全是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所導致的。由於是測量工具對微觀物理現象的擾動導致的,因此海森堡的不確定性關係就被稱之為測不準原理。
  • 不能同時測準電子的位置和速度,真的是因為我們技術發展不夠?
    那麼我們也知道微觀世界有一個「測不準原理」,說的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同時的精確測量出一個微觀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請注意重點在於「同時」二字,很多人以為測不準原理是說我們不能精確測量微觀粒子,錯了,測不準是說我們不能同時精確,換句話說我們可先精確測量位置,再去精確測量速度,這完全沒問題。
  • 對不確定性原理的簡單思考
    由我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我知道,在經典物理中,可以用質點和動量精確的描述它當下的運動。不但如此,如果知道了更多的條件,比如質點的加速度,還可以預言質點在以後任意時刻的位置和動量。但是,《時間簡史》告訴我,在微觀物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原理——不確定性原理,我們不能做到像經典物理那樣準確預言物體的運動。
  • 如何理解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
    沃納·卡爾·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由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是量子力學的重要概念之一。    不確定性原理的精確解釋    開始之前先說一下,量子力學和其它很多學科的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會給所有東西都起一個很高大上的名字
  • 最深刻的物理定律之一: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究竟是什麼?
    大家好,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物理定律,但是由於不確定性原理與我們的常識認知有些相悖,所以不確定性並不是很好理解的,很多人、也包括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一時間都很難認同它,但是不確定性原理卻並沒有因為質疑而湮滅,反而成為了是物理學上可能是最深刻的物理定律之一
  • Nature研究首次觀察到量子躍遷,意味顛覆了不確定性原理?
    雖然量子力學取得的成果是偉大的,但是關於量子本質的解說,仍然是缺失的,物理學家們依舊對量子本質一無所知。所以,費曼說,「沒有人真正懂得量子力學」。德國量子信息專家大衛·達文森佐也說道, 「這是一種精妙的理論,我們目前連它的皮毛都沒有掌握。」
  • 量子物理與哲學的第一個碰撞點——不確定性原理
    問一個粒子的精確位置和動量甚至沒有意義,因為這些量不存在。」 量子物理是微觀尺度下的科學,也是生活日常瑣碎中的真相。讓我們從一個最基礎的原理開始,來欣賞這個肉眼無法看見的世界,了解這個宇宙的構建法則。海森堡測不準原理(不確定性原理)是少數幾個可以從量子領域拓展到普羅大眾文化領域的物理學原理之一。原理指出,你無法同時確定一個物體的精確位置和它的精確速率。很多領域引用這條原理作為一種比喻,從文學批評到體育評論都有。測不準原理經常被認為是測量行為導致的,測量物體的位置會改變它的速率,反之亦然。但真正的原因更加深澳,也更有趣。
  • 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早已註定,不確定性原理如何推翻拉普拉斯妖
    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早已註定,不確定性原理如何推翻拉普拉斯妖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其實說的就是未來都是註定的,但這句話肯定是不科學的。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註定,不確定性原理推翻拉普拉斯妖。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必須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除以4 π,這表明微觀世界中的粒子行為與宏觀世界中的非常不同。此外,不確定性原則涉及許多深刻的哲學問題。在因果定律中,「如果確切地知道現在,你就能預見未來」,得到的不是結論,而是前提。原則上,我們現在不能知道所有的細節。該原理表明,微粒的某些物理量不能同時具有某些值。一個量越確定,另一個量就越不確定。
  •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科學界最重要的創見之一,量子力學的基石!
    比如,海森堡認為,如果我們不是正在測量,那麼我們將無法說出原子中電子的準確位置,不僅如此,由於電子以一種不可知的模糊方式運行,電子本身就沒有一個確定的位置。海森堡因此被迫得出結論,原子世界是一個幽靈般非實質的地方,只有當我們架起測量設備與之互動時,它才能固定下來,成為真實的存在。這正是我們在引言中簡要介紹的量子測量過程。
  • 從狹義到廣義「測不準原理」
    對一個有確定位置粒子的測量行為仍然會影響該粒子的運動軌跡,因此,我們不能絕對精確地測量一個粒子的運動路徑,這是「測不準原理」的另一種含義。可以定義兩種類型的「測不準原理」,一種是物理學家發現和解釋的量子疊加性、或粒子行為量子態的不確定性;另一種是從物理哲學角度定義的非疊加態、或單一態粒子的不確定性。物理學家發現的」測不準原理」適用於疊加態的粒子;而我們引入的「狹義測不準原理」適用於單重態的粒子。
  • 中國科大等實驗驗證新型量子不確定性等式關係
    不確定性關係是量子物理的重要表徵之一,在量子力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應用,例如對不確定性關係的相關研究可以用來發展引力波幹涉儀所需要的低噪聲科技,它在量子精密測量、量子通信等量子信息處理中也起到關鍵的作用。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人工智慧之父圖靈所創建的圖靈機,準確地說是計算機的數學模型,它是實現人工智慧的工具和基礎,而不是人工智慧本身;它是實現人工智慧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計算機已經出現半個多世紀了,已經非常普及,但幾乎所有人都不會認同:它就是人工智慧。我們對人工智慧的理解,還遠未達到可以進行數學建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