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技術有望解決量子計算機信息傳輸難題

2020-11-26 騰訊網

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首次用機械物體產生了糾纏輻射,這一技術或許能夠解決量子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容易損壞的問題,幫助我們在量子計算機之間建立連接。

該模型示意圖,未來或可連接量子計算機。圖片來源:PHILIP KRANTZ, KRANTZ NANOART

來源: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

翻譯:頁一

審校:嚴冰冰 & 沛米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原理之一。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 Johannes Fink 教授研究組成員發現了一種利用機械振蕩器產生糾纏輻射的方法,可能將在連接量子計算機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量子糾纏是量子世界特有的典型現象,不存在於所謂的古典世界,即支配人類日常生活的世界和物理定律中。當兩個粒子發生糾纏時,其中一個粒子的特性可以通過觀察另一個粒子來確定。該現象由愛因斯坦發現,如今被積極應用於量子密碼學領域,以研發不可破譯的密碼。然而,不僅粒子會受糾纏的影響,輻射也會發生糾纏。本論文的第一作者 Shabir Barzanjeh,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 Fink 教授的博士後,正在研究這種現象。

Barzanjeh 解釋說:「試想一個盒子有兩個出口,如果兩個出口發生糾纏,人們就可以通過觀察其中一個出口發出的輻射得到另一個出口輻射的特性。」科學家早前就能製造出糾纏輻射,但這項研究第一次使用機械物體來產生糾纏輻射。

他們新製造出的矽束長 30 微米,由大約一萬億(1012)個原子組成,對肉眼來說這樣的矽束可能很小,但在量子世界中它們的體型是相當巨大的。Barzanjeh 說:「我覺得這是個有趣的基礎問題:能否利用如此巨型的系統來產生非經典輻射?現在我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該裝置也有實用價值。機械振蕩器可以在數據中心內外將極其敏感的量子計算機和聯通它們的光纖連接起來。Barzanjeh 說:「我們建立的是一個量子連結的設計原型。」

在超導量子計算機中,電子元件只能在絕對零度(-273.15°C)以上千分之幾度的極度低溫下工作,因其運行基礎——微波光子對噪聲和損耗都極其敏感。如果量子計算機內的溫度升高,所有的信息都會被破壞。同理,目前在量子計算機之間進行信息傳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傳輸過程中信息必須穿越高溫環境,因而很難不被破壞。

另一方面,網絡中的經典計算機通常通過光纖連接,因為光輻射對可能危及或損壞數據的幹擾具有強抗擾能力。為了將這項成熟技術應用於量子計算機領域,我們必須建立連結,將量子計算機的微波光子轉換成光學信息載體,或者研發一種能產生糾纏微波光場的設備,作為量子傳送的源頭。這種連結將成為室溫光學世界和低溫量子世界之間的橋梁,現在物理學家研發的這個設備就是邁向該目標的一步。Barzanjeh 說:「我們製造的振蕩器使人們離量子網際網路又近了一步。」

然而,這並不是該設備唯一的潛在應用。Shabir Barzanjeh 解釋說:「我們的系統也可以用來提高引力波探測器的性能。」 Johannes Fink 補充說:「我們發現,對這種穩態糾纏場的成功觀測意味著產生它的機械振蕩器必須是一個量子物體。這適用於任何類型的介質,且不需要對它進行直接觀測。所以,我們的測量原理在未來將有助於驗證或證偽其它難以探究的系統的潛在量子性質,例如有機體或引力場。」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機研究新突破,打破量子比特信息傳輸速度限制
    例如,信息不能超光速傳輸,根據信息的存儲和傳輸方式,實際上可能會有快慢的限制。 當信息處理來到量子世界後,處理方式就變得特別微妙。量子信息由量子比特表示,它可以存儲在光子,原子或受量子物理學規則支配的任何其他系統中。
  • 量子電路壓縮新方法:有望提前實現商用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遠未達到商業現實,所謂的「量子優勢」,即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比傳統計算機快很多倍,實際上是在一個被稱為「嘈雜的中級量子技術」基礎上實現的。NISQ設備將成為探索多體量子物理學的有用工具,並可能具有其他有用的應用程式,但是100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不會立即改變世界,我們應該將其視為邁向更強大功能的重要一步未來的量子技術。
  • 量子通信技術助力「新基建」信息安全 | 趙勇
    第六代密碼技術是以RSA為代表的非對稱加密法,其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密碼中安全分發密鑰的問題,後來,其發展出了有效的認證、數字籤名以及數據完整性檢驗等一系列新密碼技術,成為現在網際網路應用的安全基礎,並仍在不斷的拓展新的形態和應用模式。然而,第六代密碼技術的安全性依賴於某些數學難題假設,其面臨著可被算力破解的威脅,以量子計算為代表的未來可期的人類超強計算能力正在快速發展。
  • 量子電路壓縮新方法:有望提前實現商用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遠未達到商業現實,所謂的「量子優勢」,即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比傳統計算機快很多倍,實際上是在一個被稱為「嘈雜的中級量子技術」基礎上實現的。「嘈雜的中級量子」技術,英語:Noisy Intermediate-Scale Quantum technology,簡稱:NISQ,這一術語由著名量子物理學家、量子信息科學先驅、加州理工學院量子信息與物質研究所所長、約翰·普雷斯基爾(John Preskilll)提出。
  • Nature:新型量子中繼器發布,人類邁向量子網際網路時代
    哈佛量子計劃聯合主任、George Vasmer-Leverett 物理學教授 Mikhail Lukin 表示:「該成果是一項概念性的突破,可以擴展量子網絡的最長範圍,並有可能以任何現有技術都無法實現的方式實現許多新應用。這是我們的量子科學和工程界超過二十年的目標的實現。」
  • 超導材料電子信息傳輸獲突破 量子信息儲存技術望創新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量子通訊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光纖網絡安全使用量子通訊交換信息
    量子通訊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光纖網絡安全使用量子通訊交換信息。為了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尋求更好的安全性,世界各國政府和其他組織一直在投資和開發與量子通信和相關加密方法相關的技術。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些新系統,理論上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信道。實現如何能夠集成到現有和未來的光纖網絡中。
  • 中國量子計算機有新進展,美國稱,要加力抗量子技術
    要知道,潛艇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威懾力量組成部分,然而由於海水和空氣的物理隔絕對無線信號傳輸的限制,如何和水下的潛艇進行通信一直是各國面臨的窘迫難題,而量子通信技術能提高潛艇水下通信能力,不易被察覺,並使指揮和控制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就建造量子計算機而言,美國無疑是全球領導者,但量子技術並非僅應用於計算機,而是已擴展到利用量子特性開展快速安全的通信等領域。
  • 超遠距離量子傳輸,我國已引領全球
    北京的新型量子計算機可以在200秒內解決數學難題,而這將需要當前的超級計算機花費數百萬年才能解決,其產生的效果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香港大學的羅開光教授說,中國現在在量子通信的應用中起著領導作用。他預測,這項技術將在中國軍隊,金融部門以及該國的整體通信領域得到先進的應用。趙楊路教授(九章的工程師)表示,這項革命性的設計將使需要數億年的傳統超級計算機才能完成的計算在幾秒鐘內完成。這項新技術的應用將改變「量子化學和優化各領域,這將有助於設計新材料和機器學習」。
  • 量子糾纏——促生量子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魔幻技術
    在量子力學理論中,當若干個粒子相互作用時,各粒子的特性會綜合為整體性質,無法單個描述,只能表述整體性質,因此稱為量子糾纏現象。物理學家們已經利用量子糾纏技術成功實現了數十公裡距離的量子信息傳遞,這為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的發展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 中國信通院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0年)
    我國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具備良好的研究與應用實踐基礎,三大領域總體發展態勢良好,未來有望進一步取得更多技術研究與應用探索的新成果。以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探索,未來有望突破計算處理能力、信息安全保障和測量精度極限等方面的難題和瓶頸,成為推動基礎科學研究探索、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 【科技日報】量子通信:讓信息傳輸無條件安全
    用潘建偉的話說,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終於「從理想王國走到了現實王國」。  上面提到的「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比特作為信息載體來傳輸信息的通信技術,可在確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傳輸容量等方面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極限。量子通信有兩種最典型的應用,一種是量子密鑰分發,另一種是量子隱形傳態。
  •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但比起未來的量子網絡,這種飛躍不值一提——量子通信的傳輸效率將比5G的光纖信道高出上億乃至萬億倍。量子網絡是一個美好的前景:1秒內下載億萬部高清電影,不易被破譯竊聽,可以保證通信安全保密……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人們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這些信息。量子信息必須由量子粒子傳輸,為此,量子通信將需要特殊的量子接口。
  •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6-10-20 10:30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信息 「瞬間」傳輸
    布裡斯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一款晶片,能在電路中生成光粒子,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遠距離瞬間通信。量子晶片渲染圖英國和丹麥科學家稱,他們首次實現了信息在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瞬間傳輸」,此舉可能催生更安全的「量子網絡」。
  • 新技術有助提升光量子晶片計算性能
    中國證券網訊 新華社3月9日消息,中國學者參與的國際團隊8日發表報告說,他們研發的大規模集成矽基納米光量子晶片技術,實現了對高維度光子量子糾纏體系的高精度和普適化量子調控和量子測量。這有助大幅提升相關晶片的計算性能。  儘管量子計算機理論上有眾多突出優勢,但在實現大規模應用前還需解決不少技術難題。
  • 光學布線新技術:有望用於打造大型量子計算機
    導讀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演示了一項新技術,可以在原子上開展敏感的量子運算。在這項技術中,控制雷射直接在晶片內部傳送,從有望打造基於囚禁離子的大規模量子計算機。任何多餘的顫動都會嚴重幹擾量子計算機的運作。創新近日,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喬納森·霍姆(Jonathan Home)及其在量子電子研究所的同事們演示了一種新方法,以一種穩定的方式,將多個雷射束準確地照射到晶片內適當的位置,甚至可以在原子上執行最細微的量子運算。
  • 光學布線新技術:有望用於打造大型量子計算機!
    導讀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演示了一項新技術,可以在原子上開展敏感的量子運算。在這項技術中,控制雷射直接在晶片內部傳送,從有望打造基於囚禁離子的大規模量子計算機。任何多餘的顫動都會嚴重幹擾量子計算機的運作。創新近日,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喬納森·霍姆(Jonathan Home)及其在量子電子研究所的同事們演示了一種新方法,以一種穩定的方式,將多個雷射束準確地照射到晶片內適當的位置,甚至可以在原子上執行最細微的量子運算。
  • IBM 的量子計算機一鳴驚人,國內量子技術技術有多強?
    我們知道對於很多計算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你需要仔細檢查每一個解決方案,看看哪一個對你來說是正確的答案。現在假設你有一臺理想的並行計算機,你可以使用大量的處理器並行搜索。原則上,你可以大大加快速度。我想你可以這樣回答這個問題量子計算機的超級計算能力來自於它並行搜索的能力。正是這種量子並行性使得量子計算機如此強大。
  • 捕獲光子的新理論,旨在推動量子計算機發展!
    使用光粒子(光子)而不是電子來傳輸和處理數據的量子計算機,有望開創一個研究的新時代,在這個時代,實現救命藥物和新技術所需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光子是量子計算很有希望的候選者,因為它們可以在不丟失信息的情況下長距離傳播,但當它們存儲在物質中時,就會變得脆弱,易受退相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