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 | 讓造血幹細胞「返老還童的秘密」藏在線粒體裡

2020-11-07 BioArt

撰文 | 小柚

責編 | 兮


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是一群數量稀少的駐留在骨髓中的細胞,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夠終生補充血液系統的所有細胞【1】。然而,即使是表型均一的HSCs,在代謝,表觀遺傳,轉錄和行為狀態上都有很大區別,這被稱為HSCs的異質性。在細胞代謝方面,許多研究發現線粒體活性和HSCs狀態相關。傳統觀點認為HSCs的線粒體膜電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2-5】,而近年的研究卻得到了相反的結論,認為HSCs相較於其他血細胞擁有更高的MMP。關於MMP在HSCs中的不一致可能是由檢測手段的不同造成的。


線粒體膜電位(MMP)受跨過線粒體內膜的電勢和質子梯度影響,被認為可反映線粒體活性和ATP的合成速度。有趣的是HSCs駐留在低氧環境中,主要通過無氧糖酵解獲得能量【6-7】。因此,HSCs中的高MMP可能具有除了產生ATP外的其他功能。確實,細胞系研究發現線粒體與細胞核內RNA轉錄的速度相關【8】,但HSCs的轉錄活性是否與MMP相關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隨著全球人口的老年化加劇,衰老在幹細胞中的功能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造血系統的衰老會導致HSCs的增殖能力減弱,克隆性增加,髓系細胞的分化增多,而淋巴系分化減少,並由此引發許多血液系統的疾病,包括貧血,適應性免疫功能受損和惡性腫瘤等。由於將衰老的HSCs移植到年輕的小鼠體內,也無法改變衰老HSCs的命運,目前普遍認為是衰老HSCs本身的變化,而不是微環境,引起了其功能的變化。


近日,來自瑞典隆德大學Tariq Enver教授在Cell Stem Cell發表研究「Mitochondrial Potentiation Ameliorates Age-Related Heterogeneity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Function」該研究發現線粒體活性與年齡相關的HSCs表現緊密關聯,使用小分子藥物提高線粒體活性可以增強衰老HSCs的轉錄活性和移植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為研究線粒體活性在HSCs衰老中的功能,研究者分離了6-8周齡小鼠(年輕小鼠)和大於18個月小鼠(衰老小鼠)的HSCs,並檢測線粒體膜電位(MMP)在兩組細胞中是否有差別。研究顯示,年輕小鼠HSCs的MMP顯著高於衰老小鼠;並且,MMP與轉錄活躍程度相關。


那麼,調節MMP是否可以逆轉衰老小鼠HSCs的衰老表型呢?研究者給衰老小鼠注射mitoquinol (Mito-Q)以增強線粒體活性,發現確實可以將它的轉錄水平提高到與年輕小鼠相似的程度。更重要的是Mito-Q可以使衰老HSCs發分化更平衡,並提高衰老小鼠HSCs的骨髓移植效率。


總的來說,該研究發現MMP是HSCs異質性的重要來源,可以決定HSCs的轉錄活性;並且MMP可以被調節,針對線粒體的藥物Mito-Q可以提高MMP。該研究對改善和預防衰老帶來的HSCs表型影響和提高骨髓移植的效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0.09.018


製版人:琪醬


參考文獻

1. Orkin, S.H., and Zon, L.I. (2008). Hematopoiesis: an evolving paradigm for stem cell biology. Cell 132, 631–644

2. Simsek, T., Kocabas, F., Zheng, J., Deberardinis, R.J., Mahmoud, A.I., Olson, E.N., Schneider, J.W., Zhang, C.C., and Sadek, H.A. (2010). The distinct metabolic profile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reflects their location in a hypoxic niche. Cell Stem Cell 7, 380–390.

3. Rimmele´ , P., Liang, R., Bigarella, C.L., Kocabas, F., Xie, J., Serasinghe, M.N., Chipuk, J., Sadek, H., Zhang, C.C., and Ghaffari, S. (2015).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requires functional FOXO3. EMBO Rep. 16, 1164–1176

4. Sukumar, M., Liu, J., Mehta, G.U., Patel, S.J., Roychoudhuri, R., Crompton, J.G., Klebanoff, C.A., Ji, Y., Li, P., Yu, Z., et al. (2016).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dentifies Cells with Enhanced Stemness for Cellular Therapy. Cell Metab. 23, 63–76.

5. Vannini, N., Girotra, M., Naveiras, O., Nikitin, G., Campos, V., Giger, S., Roch, A., Auwerx, J., and Lutolf, M.P. (2016). Specification of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fate via mod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activity. Nat. Commun. 7, 13125.

6. Ito, K., and Suda, T. (2014). Metabolic requirement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self-renewing stem cells. Nat. Rev. Mol. Cell Biol. 15, 243–256.

7. Kohli, L., and Passegue´, E. (2014). Surviving change: the metabolic journey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ends Cell Biol. 24, 479–487

8. das Neves, R.P., Jones, N.S., Andreu, L., Gupta, R., Enver, T., and Iborra, F.J. (2010). Connecting variability in global transcription rate to mitochondrial variability. PLoS Biol. 8, e1000560

9. Murphy, M.P., and Smith, R.A. (2007). Targeting antioxidants to mitochondria by conjugation to lipophilic cations.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47,629–656.

相關焦點

  • 造血幹細胞前體神秘面紗揭開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唐先武 通訊員俞瑩)軍事醫學科學院307醫院劉兵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袁衛平課題組,高效捕獲稀有的造血幹細胞前體,從而在單細胞功能及分子層面揭開了其發育過程的神秘面紗。
  • 我科學家高效捕獲稀有造血幹細胞前體
    這些數據的挖掘,有望為造血幹細胞體外再生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科學認識。5月19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這一重大發現。   造血幹細胞發生具有時間窗短、數量稀少、缺乏特異性表面標誌的特點而使得它的起源研究變得異常困難,體外再生更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又精密調控的過程,儘管科學家歷經30年的努力和嘗試,至今仍沒有獲得成功。
  • 我科學家高效捕獲 稀有造血幹細胞前體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些數據的挖掘,有望為造血幹細胞體外再生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科學認識。5月19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這一重大發現。 造血幹細胞發生具有時間窗短、數量稀少、缺乏特異性表面標誌的特點而使得它的起源研究變得異常困難,體外再生更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又精密調控的過程,儘管科學家歷經30年的努力和嘗試,至今仍沒有獲得成功。
  • 造血幹細胞表面標誌物
    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是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造血生長因子的作用下,將骨髓中的HSC動員到外周血後,通過分離的方式採集。2.3 臍帶血(UCB)臍帶血是造血幹細胞和造血祖細胞的豐富來源,它所含不同類型的造血祖細胞的數量大約是成人血液中觀察到的數量的10倍。臍帶血作為再生醫學的特殊細胞來源,也含有多種類型的幹細胞。
  • 「藥浴」後,體細胞「返老還童」成幹細胞
    裴端卿團隊找到用體細胞製備幹細胞的「魔法藥水」。未來可以根據所需的幹細胞類型,設計特定藥水,有目的性誘導出各種幹細胞。」  用「魔法藥水」為細胞「洗澡」兩次,就可將體細胞變成幹細胞,實現多種體細胞類型的「返老還童」。這種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現已在實驗室成功實現。國際幹細胞權威雜誌《細胞·幹細胞》近日在線發表了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領銜團隊的此項科研成果。
  • 中國科學家在造血幹細胞領域獲歷史性突破
    通過這些數據的挖掘,有望為造血幹細胞體外再生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科學認識。  這是全球造血幹細胞發育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發現。19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線發表這一重大發現。這是中國血液學工作者首次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
  • Nature:辣椒素可促進疼痛感應神經元調動造血幹細胞
    這個過程需要一種方法來促使健康的造血幹細胞離開其骨髓生態位,進入血液中來進行採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種被稱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分泌因子就作為最常用的分子。另一種常用的是在2003年以普樂沙福(plerixafor)這一形式出現的,這是一種小分子,它可以阻止造血幹細胞繼續粘附在骨髓支架上4。
  • 「藥浴」後,體細胞「返老還童」成幹細胞—新聞—科學網
    用化學小分子替代四個外源基因
  • 胚胎幹細胞一針60萬!一針返老還童是真是假?
    幹細胞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其中胚胎幹細胞能夠發育成整個人體,前文提到的就是這種;成體幹細胞則只能發育成各種臟器和修復組織,比如治療白血病用到的骨髓移植手術中的「骨髓」,就是指骨髓造血幹細胞,能夠分化成12種血細胞。正是因為有著各種各樣的幹細胞,人體才能在受傷之後恢復,比如皮膚創傷或者骨折等創傷。
  • 研究發現造血前體細胞重要分子標記
    近日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系Nancy Speck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發育胚胎中發現了造血前體細胞的一個重要分子標記,這一研究發現對推動研究人員實現操作前體細胞生成造血幹細胞具有重要的意義
  •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有那麼可怕!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有那麼可怕!現在捐獻造血幹細胞,早已告別了直接從骨髓中抽取細胞的方式,而是通過皮下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將骨髓中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因此,就像獻血一樣,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
  • 《自然》:吃辣能促進造血!科學家發現痛覺神經促進造血的機制,吃辣椒或有助於動員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丨科學大發現
    >,可以增加小鼠造血幹細胞進入循環[1]。這項研究對於血液腫瘤治療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說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造血幹細胞(HSC)是維持人體全血和免疫系統的關鍵,這個不斷再生的過程即是造血。在胚胎發育中,造血幹細胞是在全身活躍的,而當胎兒出生之後,它們就定居在了骨髓小生境中,保持一種穩定自我更新狀態。
  • 《Nature》:辣椒新功能,可刺激痛覺神經動員造血幹細胞用於血癌
    國際知名期刊《Nature》最新一期,刊登了一篇來自中國的報導,研究證實:痛覺神經元可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HSC),而辣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會產生這種痛覺刺激。無疑辣椒的作用又多了一種。血癌,主要指血液系統的癌症,包括惡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等,化療效果不佳後,大劑量化療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即用健康的造血幹細胞代替受損的造血幹細胞。但是臨床仍有少數患者造血幹細胞不能充分動員,無法在血液中抽取足量的造血幹細胞。可能原因包括年齡、遺傳學、癌症類型(多達25%的淋巴瘤患者動員不佳),以及反覆進行化療。
  • 造血幹細胞標誌物:造血細胞學的關鍵因素
    大阪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內皮細胞選擇性粘附分子(ESAM)是造血幹細胞(HSC)和血管內皮細胞(EC)的表面標記,在小鼠造血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成人型紅細胞生成的發展中。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幹細胞報告》上。
  • 捐獻造血幹細胞 這些常識需知道
    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中山市一共有3624人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截至目前,中山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達39例,其中本地戶籍有20例。國慶假期後,我市獻血人數開始增加,獻血量逐漸上升,有不少市民在獻血的同時詢問如何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日前,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就市民如何捐獻造血幹細胞進行了詳細解讀。
  • 生物物理所揭示WASH蛋白調控造血幹細胞分化的機制
    9月15日,實驗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範祖森研究組名為WASH is required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commitment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 a c-Myc–dependent
  • 關於造血幹細胞增殖和調控機制的研究——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發現,在機體的一生中來自骨髓的數量極少的造血幹細胞(HSC)持續的產生血液細胞以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HSC可重建受者的造血系統,這充分體現了HSC 作為幹細胞應具備的兩種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能力。
  • 造血幹細胞移植三大方式:骨髓、外周血、臍帶血
    臍帶血是造血幹細胞三大來源之一  如今,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據悉,目前我國每年約有4萬人患白血病。據劉芳介紹,白血病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無可救藥,目前治療白血病等疾病,低危型的可以通過化療治癒,高危型的主要可以採取造血幹細胞移植,而造血幹細胞主要有三種來源:骨髓、外周血、臍帶血。
  •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4 16:05:04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Paul S.
  • 想認識造血幹細胞的小夥伴,請進來...
    而造血幹細胞是所有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歸巢(即定向遷移至造血組織器官)潛能。它不僅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還可跨系統分化為各種組織器官的細胞,因此是多功能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治療惡性血液病,部分惡性腫瘤,部分遺傳性疾病等75種致死性疾病。怎麼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